逆流而上,EVGA Geforce GTX285 Classified赏鉴
2008年6月17日发布的Geforce GTX280显卡,G200-A显示核心采用台积电65nm工艺生产,面积达到惊人的576平方毫米。


同时为了保障这颗巨核心的稳定运行,NVIDIA的P651公版采用14层PCB、Volterra数字供电方案。

为了节约成本以及应对AMD的55nm工艺RV770的攻势,NVIDIA于2009年1月发布了55nm版本的G200-B核心,工艺的进步使得核心面积缩减到470平方毫米,同时带来了GTX285显卡。

然后NVIDIA开始走上做工缩水的道路,首先是P654(模拟供电,用料缩减),然后是P897(模拟供电,用料大幅缩减)。然而此时却有逆流而上者,为GTX285配备了VT的数字供电方案,他们分别是影驰GTX285骨灰黑将(算是名人堂的前身)和本文的主角EVGA GTX285 Classified。他们的供电部分均使用了VT1165MF主控芯片和VT1195SF搭配。影驰的GTX285固然是很强的显卡,可惜的是核心供电为四相,


EVGA的则是直接做到了8相,同时配备了3个6pin供电接口,一看就是为了世界纪录而生的显卡,同期的Classified系列还有一片X58主板,更是采用了10相同款供电。下面就来看看这张显卡究竟长什么样子。

外观十分的方正,有点像RX5700那种感觉;

背面没有背板,对于P651过来的人就有点难受了;或许厂家还是考虑背面没有显存吧,因此取消了背板设计。
接下来是拆解,这个卡的拆解给我的感觉是像Fermi的卡,第一步是拆四周的螺丝取下散热器盖子;

第二步是拆核心散热,这个结构和Fermi的卡就很像了,去掉螺丝后拿下核心的散热模块;

去掉核心散热后拆下散热风扇及导风罩

再拆掉中框,就可以看到PCB全貌了

主芯片:G200-350-B3,09年43周产品,55nm工艺第三批次。NVIDIA的白皮书中,为G200设定了这些目标:1.设计一颗达到G80两倍性能的处理器,2.为适应使用更复杂Shader以及更大内存的未来游戏在架构设计上做重新衡量,3.改进每瓦特及每平方毫米性能,4.改进Geometry Shader和Stream Out等DirectX 10特性的性能,5.显著提升CUDA高性能运算应用程序以及GPU物理加速的性能,6.提供改进的电源管理能力,包括在限制状况下显著地减少用电。如今来看,G200十分激进的完成了这些目标。

然后是2D输出芯片NVIO-2,NVIDIA只在DX10的时代旗舰卡用过,主因还是G80和G200核心规模太大,如果再将用于2D输出的芯片集成在GPU内部,可能会影响到GPU最终输出信号的画质表现。也正是这种行为,使得G80和G200的2D输出效能相当好,甚至达到专业2D显卡的级别。


再然后我们先说显存及显存供电,显存使用了16颗GDDR3颗粒,组成1GB 512bit的规格,显存芯片丝印为:K4J523240H-HJ7A,查询三星的文件最高频率为2600MHz;

显存供电则是两相模拟供电,但是也用了当时并不多见的八爪MOS,4821N,电流57A。

接下来要细说一下这张卡的精髓,核心供电部分。此卡给核心准备了多达8相的数字供电,在当时核心供电普遍只有3-5相的年代简直可谓是丧心病狂。Volterra公司的数字供电方案,集成度高、开关频率高、电压波动低,因此PCB的外观看起来非常的整齐,清一色的MLCC电容组,通常都配置数控排感,QFN封装的MOS可以耐140度的高温。从主控说起,VT1165MF主控芯片,官方文件显示是2005年11月8日发布的产品,结构是类似一个可编程单片机的,而且按照官方的文件的结构图这个东西控制的供电相数似乎没有限制的,但是最多可以统计8相输出电流,报告每相供电的温度;开关频率可以达到1.5MHz,故而使用大量的MLCC;电压调整步进为12.5mV;还有诸如最小的面积:1600平方毫米输出150A电流;最低的电路高度:不超过5mm;最精确的电流分摊等许多同时期最先进的技术。


然后是负载的MOS部分,VT1195SF芯片,QFN封装。官方的文件描述是可以额定负载40A的电流,峰值电流为63A,在输出1.2v 30A的工况下转换率为89.3%;这些参数放在今天肯定是不如众多的DrMOS了,ISL99390可是拥有90A的额定电流。但是在属于他的时代,他还集成了高精度电流报告,有温度传感器并可以过热自动切断,开关频率可以达到1.3MHz。这些技术参数是非常强大的。




现在我们就把这张卡上机试试看。我本计划搭配Classified系列的X58,遗憾的是主板出故障了,故选择了DFI TU X58-T3eH8主板,CPU是45nm的旗舰i7 965,内存是金士顿骇客神条的6GB三通道套装,硬盘是一块256GB的SSD。

先看看GPU-Z参数,核心频率只比公版高了27MHz,Shader频率高出72MHz,显存频率高出54MHz,但是大家都知道这肯定不是他真正的实力。

接下来就跑一下DX10的3Dmark Vantage。众所周知GT200是个电老虎,为避免温度过高我直接把风扇拉到了65%,同时跑分的时候我做了简陋的测温,结果如下:

出风口的温度是比较烫手的,于是我再次把风扇转数提升到了75%,这一次表现如下:

3dmark Vantage得分如下,P模式GPU得分12590分,X模式GPU得分6096。


因为手里没有公版的GTX285,只好拿P651公版的GTX280分数来对比了,搭配的是i7 5930K,P模式10945分,X模式5321分。


只从分数来看的话,GTX285比GTX280提升了15%。至于超频,就没有测试了,前人已经创造了足够多的辉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