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广东人学做管理?
如何跟广东人学做管理?

主笔 / 伟凡 责编 / 兰婷
这是 老周润伟志 第70篇原创文章
在一个公司的运营当中,对内部人才的培养通常是最难的。
我们所说的人才有好几个方面,特别是像我们这样普通的一些中小规模的公司,如何有效的培养自己的人才?属于自己的人才,在公司最初的发展当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公司能不能培养出人才,能不能培养出得力的干将?决定了这个公司的发展,会走的是否顺畅?
我们看在广东这边,大多数公司的人员都是以广东人为主。
这边的企业有一个很主要的特点,就是以家族,以乡亲为纽带形成一个个商业群体。这种专业的商业群体都集中在一个行业当中,慢慢地就形成有一种市场垄断。
比如华强北的档口,做3C类电子产品,比如机场物流界有一个客家人物流。他们因为从业人员众多,就逐渐形成了相对统一,独立的市场,拥有定价权。
在这一个人才的培养,团队搭建当中,如果像有一些大公司一味地去追求集团化的,或正规化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式,追求欧美式的现代企业经营理念。
我发现最终还是难以落地,难以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毕竟我们的企业,社会文化,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对个人创造力的培养,没有像欧美那样自由开放。
从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的角度来考虑的,日本是终身的雇佣制,就是说一个人加入一家企业,只要这个企业一直在运营当中,那么他们一般不会轻易的更换工作。
在香港通常是用师傅带徒弟的这种方式,加入一家公司,特别是那种大的公司,从而得到长期的学习。
我们内地的企业做到非常优秀,非常成功的,大多都是自己培养人才。比如在最初的创业的时候,以同学老乡朋友这种身份入股,然后一起创办公司。
在中国最有名的像马云的阿里巴巴,他就是有18罗汉发展而成。京东的刘强东先生总是说兄弟兄弟,以一种江湖义气为纽带,形成企业的命运共同体或者利益共同体。
在我们广东很多同行,他们最初的一定是亲戚朋友,或者同学一起来做这一份事业,大家有劲往一块使,有利一块图。用的都是自己的亲朋好友,那么培养起来就比较好,可以很快的发展起来,很快的形成这种集体的战斗力。
如果我们这种小规模的公司一味的追求什么现代化管理,听从管理专家教诲,在公司里面不要用亲戚。
如果你一旦信了这种的话,我认为你会在日常的经营当中,会很失望。
刚开始你感觉有这样管理起来,更容易实行管理条例,不讲情面,但是你不要忘记了,中国是一个人情的社会。在这个人情的社会里面,毕竟一切都以感情作为纽带。
最近比较有名的电视剧叫《狂飚》。狂飚的强子哥,他就是利用这种感情的手段,把身边的人变成了一个个利益共同体,然后由这个利益共同体又形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这样牢牢地捆绑了所有的人在一起,大家一起努力。
当然他们这种商业模式我们是不认可的,因为他是犯罪。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确实应该向大佬去学习,怎么样去做管理小弟。美国经典电影《教父》就是被人推崇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这里。希望在企业的管理人才的培养上面,我们会有更多的探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