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3:06,我刚看完《2001太空漫游》
刚刚看完这电影,搁着家里电视机看的,挺大的尺寸,但是比不上电影院,也不小,足够做到关了灯就可以假装自己在电影院的那种,所以我就关灯了,然后看了两个半小时,总之这两个半小时带给我的感受过于复杂,这下分享欲就上来了。
本是慕名而来,观前我对这部电影的认知除了导演和一部分地位外一无所知,所以我一看到电影年代在1968,哦,我被shock到了,any way,我还是因为闲看下去了。
所以太空漫游在开头给了我们什么,哦,3分钟的黑屏,嗯哼,然后?猿猴情景剧?得,能看,看他个ten minutes,好吧我的哲学基础比较差看不大懂,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我吃了一桶泡面,洗了三次眼镜,甚至不断地尝试在有限的空间里找到最舒适的观影位置。

Well,to be honest,前十分钟我是过的很迷惑的,因为他确实难懂啊,成堆的意识流蒙太奇,不是内行人真的很难领会,一般人也就看看镜头,感受直觉上的美感了。
但是,从呼应后文升华主题的深层意义来说,这一段是很成功的,晦涩难懂总伴随着更自由更随意的分析和理解,直到后期收回伏笔,才能心切的体会到库布里克的大局观。
然后,经典bgm起,交响乐~~~,进入太空怎能不先来一段默剧,You know,we named it Elegant,isn't it?轮到大家以为是主角的人物出场再退场,中间还有几场人物之间的commu- -nication,退场前还来了一段"恐怖片"既视感的演出,不禁让人联想库布里克的另一部恐怖电影《闪灵》。
不得不在这强调第一位主角退场前"恐怖片"既视感的演出,音乐方面,男女合唱团陪同主角一起上了月球,贴心的在主角靠近黑石碑的时候唱歌来缓降压力,时而深沉时而激昂...我去吓死个人。镜头上,除了填充大量的环境到镜头里来缩小人物,就是靠特写黑石碑卡视角,总之就是不给你人脸镜头,不清楚行为的方向,只知道几个人到了月球然后对着黑石碑这样那样,全程没有一句对白,悬疑氛围拉满。

我是说,除了扣人心弦还有什么词能描述这一段演出呢。
到我们第二位主角,主线不是月球了,是人机博弈,不包括间接导致主角太空抛尸,机器人逆天三杀。

这一段还是有悬疑,但是演出风格上有很大不同,首先对白多了很多,很热闹,看着让人不害怕,反倒情节方面因为丰富许多而让人细思极恐,全篇慢节奏的叙事讲究极度的放大细节,在这一段最让人感受深刻,开始是让人愣愣愣,后面是让人急急急,比如主角先救人然后再丢人这一段就有许多可讲,直到矛盾激发到顶点突然开始向结局过渡,细节之于情节"锦上添花"的作用以肉眼可见的方式让人感受到。
最后这段又典又神的太空漫游结尾,最谜中谜的一段,长达二十分钟以上的爆炸级别的意识流演出,时空扭曲,反色瞳孔,虚实结合怎么花哨怎么来,然后世界线收束,终于看到全篇唯一一次出现的地球,亲切温馨可爱,终于想起自己看的不是什么恐怖片而是一个科幻片了。

不必说这部电影的精华部分就在最后一段意识流,从最初的猿猴到人的出生与变老,让人不禁发问这部电影是在借宇宙谈到生命的哲学意义吗,额,我哪知道,I do not care,我只看得到电影本身的样子,电影以外的解释与我无关,我的看法是,对留白时机的把控与对细节堆砌的处理才是太空漫游保持惊艳的原因。现在有的东西拍出来故弄玄虚不三不四,那些东西的作者都应该都看看太空漫游,这是一个极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