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福布斯系列探测器任务过程简介
福布斯1号于1988年7月7日发射。在发射现场,有新闻界人士、参与任务的国际科学家团体,甚至还有美国军方代表,这是前所未有的场面。 火箭上甚至还带有意大利和奥地利钢铁企业的广告!
探测器借助其ADU(自动推进系统)进入了前往火星的行星际轨道, 并于7月16日进行了第一次中途轨道机动。 不过,在9月2日,航天器未能在一个预定的通信周期内做出应答。9月和10月期间,地面一直在尝试重新与其取得联络,但是没有成功,最终在11月3日放弃了福布斯1号。在损失福布斯1号之前,它携带的太阳物理学、等离子体及宇宙辐射仪器发回了相关数据。
调查随即展开,在分析通信故障时,追溯到了8月29日所上传的一个软件。在一条指令中发现了一个错误,该指令计划用来启动伽马射线光谱仪。因为漏掉了一个连字符,所以意外产生了关闭姿态推进器的命令。由于失去了太阳瞄准功能,导致飞行器进人自由翻滚状态,并耗尽了电池。这是非常难堪的一件事。对于这么复杂、昂贵、 国际化的一个航天器项目。竟然没有通过充分的检查来避免人为编程错误这样的简单失误,简直难以想象。但是让人难堪的事情还不仅限于此,这条指令没有经过检查就被直接发送到航天器。雪上加霜的是,该航天器没有设置自动检查和拒绝执行错误命令的程序。


福布斯2号于1988年7月12日发射并在7月21日和1989年1月23日进行了中途轨道机动。后一次机动是在距离火星6天时,也就是在这一天,已经失去联络的福布斯1号飞过了火星。
在行星际巡航期间,福布斯2号遇到了严重的问题。它的主发射器失灵,只好使用其功率较低的备用发射器,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速率。另外, 星载计算机的三个独立姿态控制处理器中的一个出现了故障,第二个处理器偶尔会发出假信号,在计算机系统的三重冗余体系中,需要三个处理器中的两个保持正常功能。如果两个处理器出现了故障,那么出现故障的处理器会否决功能正常的处理器!这是一个严重的设计缺陷,并且最终会决定任务的命运。尽管遇到了种种问题,不过处理器还是能够正常操作航天器。太阳望远镜仪器出现了瞄准问题,不过还是返回了大量正常的数据。伽马射线仪器检测到了数百次射线暴,并测量了其细微结构。其他所有太阳等离子体、太阳物理学和天体物理仪器都正常运行。
航天器于世界时1989年1月29日12:55靠近火星时点火ADU。并成功地进入了轨道。该初始轨道为876km×80170km,相对赤道的倾角为0.87°,周期为77.91小时,这段时间观测了等离子体环境。在2月12日进行了一次点火,将近拱点提升到6400km,将轨道周期增加到80.5小时。2月14日,该航天器陷入了段期的静默,一度使人们有些担心。远火点逐渐下降,直到在2月18日的最终ADU机动前,轨道几乎变成了半径将近6270km的圆轨道,比火卫一轨道高几百千米。通过此次机动, 还将倾角减小到0.5°,周期调整为7.66小时, 比目标周期多了几分钟。
接下来ADU分离,此后的所有机动都由探测器自己的星载推进系统完成。在这个轨道上观测了火星和火卫一,同时规划了最终机动,以便在4月初与火卫一相遇。在2月23日于860km距离外以及在2月28日于320km距离处,在靠火卫一相对近的情况下采集了高分辨率图像。根据这些信息,将火卫一轨道精度细化到5km。3月7日,轨道平面完全改变到0°。在3月15日和3月31日进行两次轨道调整,使其进入5692×6276km的轨道,几乎与火卫一同步,与火卫一的距离在200~600km之间周期性变化。 第三次比较靠近火卫一的点位于191km距离处。3月25日,所有被动遥感仪器运行以确定两个着陆器的着陆点,采集足够的数据后便可为计划在4月9日开展的低空掠过火卫一表面的任务设计所需的机动。
与此同时,福布斯2号又遇到了故障的情况。备用发射器和另外一个姿态控制处理器出现了故障,3月26日,拍摄到了火卫一的图像。第二天, 在世界时8:25~12:59时的通信周期中,又传回了额外的图像用于导航。在每个此类周期中,都需要航天器转向火卫一进行拍摄,然后再将高增益天线转向地球进行传输。在下一个计划通信周期中(世界时15:58)航天器未能做出响 应。在世界时间17:51-18:03间,检测到了一个微弱的信号(可能来自全向天线)但是没有收到遥测信息。信号分析表明,航天器失去了姿态控制并开始翻滚。在失去太阳能电力的情况下,航天器的电池会在5小时后耗尽,然后航天器失灵。尽管尝试重新建立联络,但是没有效果,4月15日 官方正式宣布任务失败。
一个调查委员会于3月31日成立。导致任务失败的原因被归结为缺少了一个故障安全软件。这种软件可以自动处理航天器上的紧急情况,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出现重要电力短缺的情况下将航天器对准太阳。最可能的直接原因是第二个姿态控制处理器失灵。很明显,这种航天器的系统和软件还没有到达成熟的水平。

结语:苏联从金星9号任务开始,曾连续取得一系列成就,并在织女星任务及1986年哈雷彗星任务中到达顶峰,这次损失这两艘航天器是长期以来的首次失败。它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并暴露于国际社会。1989年5月,,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对这次任务失败进行剖析。在会议上,拉沃契金设计局副局长给出了很多与航天器无关的说辞,这使很多人感到愤怒。他无法采用苏联以往隐瞒事实不承认系统故障的做法。不过苏联航天研究所的科学家对故障原因表现的比较坦率。听众们提出愤怒且尖锐的问题,这是苏联从未习惯过的。最终,外国科学家沮丧地离开了莫斯科,而苏联项目团队则士气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