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吴守立讲《论语》】第3讲:学习《论语》的第一步?

2022-11-23 17:26 作者:吴守立国学智慧  | 我要投稿

#公众号:天第书院



学习《论语》的第一步就是“素读”。

“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

现代人反对背诵,其实,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教育传统,古人读《论语》,不问意思,从来都是先背熟再说。

科举考试从隋代创立,到唐朝开始普及,这之后《论语》就一直是私塾里的必读教材。一个孩子七八岁开蒙,经过一两年识字写字以后,就开始诵读经典,最先诵读的经典里一定有《论语》。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样“死记硬背”影响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其实,不然。

南怀瑾先生曾就“背诵”有过非常精彩的论述,现专门援引过来:

“大家都会觉得很古怪,认为在这个时代,怎么还要教小孩子背书?一般人不懂,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说,西方人也忘记了。


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高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这个含意很多,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

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法,大家都会的。

我们让孩子们背书、朗诵的方法,不须告诉理由。不管四书五经,或是古书,任何一段,像唱歌一样,很轻松愉快地背诵,不给他讲解,偶然稍稍带讲解一点。这样背下去以后,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不但中国文化要背,外文也要背。”

犹太儿童素读经典

犹太人早期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他们认为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在孩子刚会说话时就开始教他们读《圣经·旧约》。

为了在孩子身上种下好种子,犹太儿童从1岁半就开始有意识地接受记忆训练,4岁时就要开始完全的思考行为,5岁时就要记住全部的《圣经·旧约》。

全世界犹太人约1700万人,仅占世界人口0.3%。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学奖、25%的物理奖、27%的生理与医学奖、41%的经济学奖。

统计显示,共有162位诺贝尔奖得主是犹太人,占全世界诺奖人数约20%!像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马克思、洛克菲勒、马克·扎克伯格……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都是犹太人。

毫不夸张地说,素读——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

素读经典可以最大程度上开发一个人的大脑潜能,如果你希望孩子聪明,考试成绩好,学习能力强,就一定要让他及早读经,越早越好,最好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孕妈妈替胎儿读经,母胎共振,是给孩子生命最好的精神滋养。这种精神滋养,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比物质滋养更重要,更深远有意义。


天才科学家杨定一博士:儿童时期读经典确实更容易培养出天才

我家两个宝宝,还在娘胎里,就已开始“熏陶”《论语》了。当时家里客厅24小时循环播放《论语》,白天,妈妈边在客厅散步,边念《论语》给宝宝听,现在,两个宝宝(大宝四岁半,二宝三岁)已经跟着背《论语》了。

学习《论语》的第一步就是“素读”,先把原文通读20~30遍再说(如果能闭关21天读100遍,效果最好),至于理解经义那是第二步的事。

一人行之成模范,众人行之成风气。

欢迎将此文分享转发给更多有缘人,一起加入到“让3亿中国人读《论语》”的行列!




《论语》是中华文化的源代码,也是中国人的国学必修课。

读《论语》,知中华文化,懂善恶美丑。

读《论语》,涵养智慧、心胸、气质、修养。

读《论语》,让孩子成为最好的人。

【吴守立讲《论语》】第3讲:学习《论语》的第一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