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无尽二战:各大阵营装甲侦察车介绍(下)
三、特例
东西两线,皆有特例存在。西线的特例,乃是自由法国。倘若自由法国拥有足够的工业产能,法军肯定会给装甲师侦察营全面换装AMX-13轻型坦克,步兵师侦察营,也会大量装备潘哈德EBR型8X8(装备FL-11型摇摆炮塔与75毫米坦克炮,中间两对轮胎可根据路面情况着地或离地)轮式装甲侦察车,把约翰牛与汉斯甩开8条大街。
问题是他们没这个能力。所以AMX-13与潘哈德EBR只能少量生产,然后配发给远程巡逻队、伞兵等精锐部队。绝大多数自由法国兵团,使用的都是二手美制车辆,步兵师与装甲师的侦察营,充斥着霞飞与M3/M5斯图亚特。

然而,北意战线的自由法国师/旅却是个例外。这条战线比布列塔尼更像一战,到1956年,轴心国与同盟军已经在这里打了九年阵地战,连地貌都因此改变。为了在执行任务时存活更长时间,自由法国各个师/旅的侦察分队,不得不立足实际,将既有足够装甲防护、又能发射大口径炮弹的履带式装甲车辆,作为自己的主要技术装备。
在美军送来的众多二手货中,最符合这些要求的,居然是M4A2(105毫米)与M4A3(105毫米),以及换用HVSS悬挂系统的改进型号。虽然105毫米谢尔曼,本身性能已经足够优秀,但法国侦察兵犹嫌不够。他们拿到坦克之后,便会立即进行改装,先给车体浇筑混凝土附加装甲或者披挂履带板,再为主炮装备105毫米自研破甲弹,硬是把旧款步兵支援坦克,改成了一款重型突击炮。



大大超重的谢尔曼105,跑不到100公里就会弄坏悬挂系统。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自由法国师/旅侦察分队最常执行的“火力侦察任务”,几乎就是“送命”的同义词,车组伤亡率比南北战争时期的线列步兵还高,往往等不及负重轮跑坏。
他们一旦接到上级命令,就得开着坦克硬闯轴心国防线,同钢筋混凝土永备工事、野草般密集的反坦克火力,以及绵延雷场生死搏击。任谁都能看出,在这种随时可能丧生的战场,法国侦察兵是绝对没有时间,而且也没有心情关注悬挂系统寿命的......
PS:九年阵地战当中,维希法国——北意联军俘获了不少谢尔曼。为了增强这些老式坦克的火力性能,安萨尔多公司专门研制了一款90毫米34倍径身管坦克炮,用于替换谢馒头的短75与长76。



东线战场(广义上)的特例,是本州战线的DPRJ陆上人民公安。1950年以前,陆上人民公安装备的坦克装甲车辆十分稀少,甚至没有专职坦克师。几个摩步师的坦克团,要么装备苏联转让的二手T-34-76,要么装备美国转让的二手谢尔曼短75(主要是A3型),外加缴获的九七改、一式中战、三式中战等日帝残余破烂。
摩步师侦察营的装备,还要更加糟糕。指战员们连T-60、T-70这样的轻型坦克都没有,只能驾驶苏联转让TG、TG再转让DPRJ的三手BA-10/BA-10M系列。然而,决定战争胜负的从来是人,在PLA顾问指点下,在各国同志鼓励下,侦察营的年轻指战员,硬是用劣势装备打出了辉煌成绩,为自己赢得了“红色日本骠骑兵”的荣誉。

在京都夺还作战当中,陆上人民公安摩步师侦察营多次大胆穿插,搅得鬼子日夜不宁。红色日本指战员与PLA顾问默契配合,先驾车冲进敌军防线缺口,再利用未遭破坏的那部分公路网,深入敌后袭击日帝残余兵站、弹药库、火车站乃至铁路编组站,打完就跑绝不恋战,严重迟滞了敌军预备队行军速度,为战役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在实战当中,摩步师侦察营也发现了技术装备的缺点:BA-10系列装甲汽车,装备的45毫米坦克炮威力严重不足。在1950年代,该炮虽然能够毁伤九七改、一式中战等老式坦克,但对抗敌军步兵、土木工事时效率极为低下,即便发射杀爆弹或者榴霰弹,情况也没有多大改观。
为了扭转不利局面,“铁工工会”师侦察营在49年新年苦心钻研,最终成功挖掘现有装备潜力,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49年春季,各摩步师根据“铁工工会”师分享的图纸,陆陆续续改装了48辆BA-10/BA-10M,在7月份开始的江户夺还作战当中,发挥了值得铭记的作用。


陆上人民公安对BA-10系列进行的改装,其实并不复杂.:
第一步,拆除装甲汽车原有的45毫米炮塔。第二步,对炮塔座圈进行微调(可以切割也可以锉),以便容纳九七改式中战车的炮塔。第三步,为装甲汽车安装短12厘米自行榴弹炮的炮塔(该型炮塔实际上就是九七改的炮塔,只是更换了主炮,座圈直径并无变化)。第四步,换装更厚的发动机散热窗,在车头两侧加焊附加装甲,平衡车尾炮塔增加的重量。
经过改装的BA-10系列,成为了性能尚可的轮式自行火炮。在120毫米大管子帮助下,侦察营袭击日帝残余后方场站时,不仅可以轻易摧毁敌军野战工事,而且能在一分钟内打垮敌军“万岁冲锋”,凭借榴霰弹收获满地尸首。倘若条件允许,侦察营还可以在公路两侧设伏,给增援兵站、修械所或者火车站的日帝车队,轰隆隆来上一通好炸。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为了取得胜利,陆上人民公安各个摩步师的侦察营,都付出了不容忽视的代价。据统计,在江户夺还作战当中,DPRJ总共损失了120辆次装甲汽车,其中28辆为永久损失。永久损失的BA-10与BA-10M,有七成是发生机械故障后遭到车组抛弃,随后被日帝残余炸毁或者俘获。
被俘的120毫米装甲汽车,至少有4辆。由于弹药通用,日帝残余把它们一直用到了1956年,在山区防线充当移动炮台,与四式300毫米自走炮(搭载300毫米三年式迫击炮)、八八式7.5厘米高射炮等火炮搭配部署。《五个火枪手》的主角小队,就与其中一辆狭路相逢,并同车组恶斗良久。
PS:由于悬挂系统与发动机可靠性不佳,DPRJ人民公安装备的KV-1型坦克,同样在江户夺还作战当中,因机械故障等原因蒙受了不该有的损失。很多时候,DPRJ坦克部队不得不自行摧毁抛锚坦克,免得被日帝残余缴获装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