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意义
我走得很慢,但我从来不后退。
——林肯
记得看过这样一幅漫画,一个人拖着十字架在缓慢行进,周围的人也是。但是这个人嫌十字架过于沉重,于是他把十字架丢在一边,轻轻松松地超越了其他人。但是,在面临着一道深不可测的悬崖的时候,二者之间正好需要一个十字架来作为桥梁通过,但是这个人却把这个最重要的东西丢弃了。当他眼睁睁地看着其他人用自己身上背负的十字架越过了沟谷的时候,他只是一个人在悬崖面前绝望地哭泣,然后默默地、老老实实地回到原来的地方拾起十字架再重返悬崖,跨越过去,而时间和他人早已不见踪影。
看到这幅漫画我只是很佩服创作者的脑回路怎么会这么神奇,为什么要把每个人的人生比作一场背着十字架的一场行走比赛?但是经历了一些困难和挫折后我看懂了这幅漫画的深意:每个人生来便背负着一定的属于自己的责任,如果拒绝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逃避现实,轻轻松松地弃重择轻,看上去自己的人生好像一帆风顺了不少,但是在面临着荒诞的、不可预测的世界给你出的人生的考题的时候,你手无寸铁,毫不准备,然后便会摔个遍体鳞伤。
这幅漫画里面的他人背着十字架在行走其实在我看来就是在社会这个体系中,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使命和责任,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都在勇敢面对自己混乱与秩序并存的人生。而社会比较可以让我们在混沌的社会中找到一丝秩序感和具体感,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我所说的社会比较是指良性的竞争和有益的、可以正确地认识自我的理性比较,而不是劣性竞争中的用分数等唯一标准一棒子打死所有人的无知的比较,尽管这种比较在确保公平方面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正是因为意识的存在,意识让我们可以感知痛苦与快乐,意识让我们拥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让我们创造出许多的精神文明。而人在本质上又是一种动物,动物的生存繁衍后代的属性不可避免地让人类继承了动物的无意识:性、食物、住所等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所以我认为现实世界就是人类在谋求良好的生存环境以及追求优质的繁衍后代的条件中所遭遇到的一切,而这一切又因为世界的复杂性而显得不可预知。而恐惧、紧张、担忧等情绪不就是我们的祖先为了让我们更好地避开风险、维护我们的生存安全而保留下来的对我们的生存有益的情绪吗?我们不应该去排斥和对抗过这种负面情绪,我们应该在这些看似混乱的负面情绪中寻找到一种秩序感:去思考这些情绪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因此,世界便是混乱和秩序的组合,道家的阴阳八卦图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阴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二者有不可或缺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就算在熟悉的环境中,只要有一点点的风吹草动,对我们已知的大脑而言,就是一种混乱,它意味着对于旧的、已建立的秩序的一种冲击,构成某种层面上的混乱,而新事物的诞生无论是情绪的诞生还是新生婴儿的来临或是考试失败或是失业等不管正面或者负面的事件,对于此时此刻的我们都是一种混乱。
但是有些人在面对失业或者是挂科这种不确定性事件的时候,便会因为这种混乱而心灰意冷,完全地否定自己,抬不起头也燃不起再次奋起的希望,因为所有的未知都意味着潜藏的威胁与不可预测,意味着混沌和混乱;也有一些人把失业和挂科当做是一次反省自我、觉察自我,找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所在的机会,让自己能够不断地查漏补缺,实现精神层面的自我成长,通过自我提升和系统性的训练来提升自己应对风险的能力,重整旗鼓再次出发。由此可见,重要的不是看见毁灭了什么,不是觉察到失去了什么,而是发现在阵阵狂风暴雨、狂轰乱炸不可预测的灾难性时间过后,仍旧屹立不倒的是什么:在日本侵略者血洗南京的时候,仍旧屹立不倒的是中华民族的追求独立和永不放弃抗争的愿望以及奋勇向前的精神,在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的时候,看见的是仍旧屹立不倒的对于中国民族的自信以及绝不服从于霸权的气魄;在面临新冠疫情以及西方媒体所炒作的“中国的滑铁卢”时刻的人类重大公共卫生危机面前,仍然屹立不倒的是一个个平凡却伟大、用自己的医学技能以及救死扶伤、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最美逆行者以及万万千千个重视国家利益和集体责任的中国人民……
所以世界就是一个集未知和无知于大成的一个集合,面临着这种未知,可能意味着危险,但是也可能意味着潜力、新事物的发现、可能性以及创造力,这种混乱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转化为秩序的,确定的是我们生为人人,我可以选择,我可以存活,我可以承担责任,而不是我很抱歉。意义就是找到混乱和秩序的边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迷茫不自知、因为壮志难求、所爱之物可遇不可求或是遭遇了疾病的折磨而生不如死,但是这些都是已经存在的不可预知的你手上的烂牌,你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弃牌,一种是把这副牌打出花来,继续打下去,用勇气和真诚来对待自己唯一的生命。你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作息生活方式来实现有规律的秩序感,你可以通过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看待不可预测的问题,把它看成是一次成长、好奇、获取新知的机遇,因为就实体存在的客观世界而言,人的主观意识具有强烈的能动性,人几乎可以靠它做成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在遭遇到一些不幸的时候,不要对自说“我不能.,…..”因为“能”在意识层面上会决定你是否会展开行动,要说“我从不放弃,我不后退,我去做……”用坚定的语言和行动化悲痛为力量,化险境为机遇,化混乱为新的秩序,用自己的双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价值。
无名氏也是一个经常去讨好他人的老好人,他人的一言一行对于无名氏的情绪涨落可以说拥有着接近决定性的影响——直到无名氏开始选择为自己而活,用钝感力不断培养自己的受挫能力,别人的一些话当成耳边风,自己内心的轻松与舒畅才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但是这种轻松和舒畅不能建立在压迫他人和命令他人的病态的控制与操纵当中,无名氏在听取他人的评价的时候,只听好的,不听坏的,只听对于自己的发展有益的,对于那些负面的、情绪化的口吐莲花,无名氏就无视其存在,当成是空气,这个时候无名氏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适,因为作为成年人的自己终于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巨婴的心态:逃避现实、痛苦、责任,用当下的享乐与忘我的花天酒地来牺牲掉自己不可预测的未来,来扭曲看似稀里糊涂的现在,最终永远是一个含着奶嘴长不大的被人抛弃的小孩;无名氏勇敢却艰难地跨出了走向成熟的第一步:做出自己的选择,他感觉到了从小到大以来前所未有的自由,与此同时,它也开始学会承担做出选择后发生后果的责任与代价,正视问题的存在,将自由限制在了可控秩序范围内,将混乱免于失控和放纵。
我们处于一个不断追求量的时代,而在这个量化的、充满目标文化、市场竞争的社会氛围的功利主义的熏陶下,人人变得急功近利,变得冷漠、忙碌和机械,变得焦虑、恐惧和迷茫,被一个个数字所捆绑,被一个个996和广告上的不要输在起跑线、被一个个简历上所要求的的名牌大学的的文凭以及不可预知的低迷的就业环境所影响,无不处在焦虑和混乱之中,丧失了自己的方向和意义,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只剩下荒芜和无奈,且不知自己的存在是秩序,且不知自己的内心、自己做出的选择、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是可控的,是秩序,所以我认为在互联网时代的铺天盖地的功利主义以及目标文化的渲染下,我们也应该用一些规律性的秩序来对抗这种混乱和虚无,在其中找寻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做一些对自己长期健康有益、能够提升自己长远幸福感的事情:每天早期、阅读、健身、适当的放松和娱乐、与他人互动:作家每天写800字稿子,画家每周画一幅画,普通人每天健身10分钟……这些事请可以让减轻对于混乱的无奈,增强自己对于生活的掌控感,然后在和他人的良好的互动中,在逐渐通过自己的学习完成了一系列充满难度的挑战中去索求一种充实的自我效能感。
抬头挺胸,微笑自信,这是除了名利、社会地位这些“混乱”的身外之物以外你唯一可以展现出来的在体态上给人的一种舒服的、自在的秩序感,因为这是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