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南皋笔记》 清 杨风辉 (六)

2023-07-29 12:58 作者:三步一颠  | 我要投稿

石室记 灌县的西南方有一大面山,此山巍峨森严,高峻连云,有百余里长,此山里面万壑争流,千岩竞秀,每当月圆的夜晚,半山便会发出丝竹、钟鼓所演奏的声音,因为以前罗真人在此山隐居,故当地人称此山为仙山。 隋朝嘉州太守赵昱与他大哥赵冕也来此山隐居,所以这座山也名赵公山。乡人都在传说有人在山上遇到神仙,可这些传说杳不可测。但也确实发生过一灵异事来: 在辛亥年秋天,四川发生保路运动。有一位溆浦人叫郑汝愚,当时他来灌县,听到发生保路运动,急忙跑往山中避难。郑汝愚躲入山中的一石室内,在石室中见到一铁匣子,此匣子纹理精致,光彩夺目,看着象似数千年前的东西。 打开铁匣子,匣子里面放着两本书,二书是用蝌蚪文书写,郑汝愚一个字也不认识,心中想着把这二本书带走,到时候便可以请教博学的君子。 俄而,洞外阴云四合,下起暴雨;郑汝愚看见有一只黑虎朝石室狂奔而来,此黑虎忽然哮吼一声,此声震得山岳摇动,天地似乎为之崩裂。郑汝愚很害怕,急忙跪下,将二书放入铁匣子,盖上盖子。顿时云雾消散,风雨渐渐停止,黑虎也不见踪影。 走出石室,仍不甘心回头看那铁匣子,这一回头发现自己处于一毕立千仞的悬崖上,这悬崖绝对不是自己能爬上的。 南皋居士说“既然不认识仙书里的字,就说明自己得不到仙书,怎么能想着要带出去让他人见到呢?此事说明郑汝愚虽不信道,但仍有仙缘。” 出蛟记 灌县的西北方都是山,西北的最偏处有一座玉屏山,沿着山脊有一城市,人们在山麓处建造一文庙,文庙学宫旁边有一大水池。 清朝光绪年间,某天半夜,玉屏山的半山间涌出泉水,由檽星门旁注入学宫,学宫的墙壁被大水冲毁,水势四处蔓延,泛滥四溢,居民的房子被水淹了一半,水继续流出城市,一出城便四处横流,波涛汹涌,淹没了数百亩以上的田地。水流向东流往河内才停止。 发生水灾的同时天放大闪电,有人在电光中,看见有一长数丈的东西,此物身粗如柱,两眼如灯,夭矫如游龙,顺着水势而行;有学问的人说这是条云蛟。 现在玉屏山间,水池尚在。近代有位姓陈的缝纫师,居住在学宫旁,某天他发现水池涨水,急忙先背起自己的母亲,往后房高处的楼房间躲水,而后回来背自己孩子老婆。当大水冲来时,前房的的大门、墙壁被淹没,后房一点水都没有,人们以为是陈某的大孝所感,避免了灾祸。 南皋居士说“大孝可以格天。陈某的一念大孝,能即刻让神仙感应到,要不然如何这么有灵验呢。人如果能在水火刀兵中不死,其人必定是个孝子。” 武博士 青城山脚下住着一位武博士,此人好打猎。每回出门打猎,手臂上站着一他养的苍鹰,黄犬紧跟,驰骋山野间,逐狼杀兔;武博士经常在人前自夸,说自己有古时候猎人的风采;后来武博士遇到一件让他后悔的事,之后发誓再不打猎。 某天,青城山上出现一条大蛇,此蛇盘旋在山岭上,昂首向天,嘘气成云,似乎要变化了。乡里人要是见到此蛇,便躲得远远的,没人敢去招惹。后来,武博士遇到了这条大蛇,很兴奋,持枪冲上前,刺中蛇尾,大蛇受伤而走,忽然不见踪迹。 大家知道这件事后,称赞武博士神勇,皆说即便是飞将军再世,也不过如此。人们的赞美,让武博士很受用,他对大伙说“我已经很久没开弓放箭了,以为再没机会伸伸手脚,没想到今天有机会向冯妇看齐。”从此他恢复打猎,比以前更频繁,几乎天天出门打猎。 甲午年,中东之战的那个月的一天夜里,天下起大雷雨,山水暴涨,淹没了武博士的屋子、花园、田地,博士一家无人幸免都被淹。第二天,乡亲前往武博士家探看,见武博士被淤泥覆盖住,仅露出头部。大家赶紧用锄头锄去淤泥,救出博士。人见博士全身的筋脉松弛,已经无法动弹,无法说话,撑了几个月,武博士也死了。 据说在大雷雨那天,有人在闪电中见到一条大蟒蛇鼓着水淹没武博士的家,听到这事的人都以为大蟒蛇是武博士之前击杀的大蛇,现在大蛇回来报复了。 南皋居士说“豪杰的锋芒太过显眼,是老天所忌讳的,也从来没带来什么好处;善于隐藏锋芒的豪杰,不但能保全性命,还能扬名立万。故有大智慧的人,表面看起来蠢;武功极高的人,表面看起来拙。武博士自我感觉良好,加上会些武功,每天牛逼轰轰的,已经让老天讨厌了,而且老天也警告过他了,他也自知,也懂悔过。没想到一次偶然,让他忘了警告,又开始逞匹夫之勇,与山精野怪相斗,最终无法保住性命。” 秦霁云 潮州人秦霁云在当地的文学界有些名气,他有回渡江,半途舟翻覆,人堕入江水中。秦霁云于江水中挣扎时,见有位留着红胡须的人走来,此人于江中行走如走在大路;红胡须救秦霁云出水,秦生发现自己被拉出江水瞬间,也能站在水面上了。 红胡须带着秦霁云来到一崇丽的宫殿,此宫殿楼阁玲珑,鱼骨为柱,鼍骨为檐,鳅骨为饰,门窗的帘是用虾须所编织而成,宫殿用蚌珠照明。梲有藻,节有山,镂金刻玉,极臻华靡。 宫殿最高处坐着一位像是国王的人,此人玄衣朱裳,戴九旒缀冕,旁边并列站着数位侍女,群臣俯伏在他面前禀告事情,情形好像是在议论战事。 红胡须带着秦霁云来见国王,秦霁云向国王行跪拜礼,国王也回礼。礼毕后,国王让人引秦霁云到书房。不一会儿,有几人来书房陪秦生,大家各自通报姓名,其中有一人叫归玉灵,一人叫元长史,一人叫余仲鳞。 互相行见面礼,礼毕。归玉灵拱手向秦霁云说“东海君苍龙无道,滥用自己的威力,残害生灵,主上准备率领大军讨伐它。我们一向慕您才华,今天特意邀请您来,请您帮我们写一篇檄文,向天汇报讨伐的理由。”秦霁云一直推辞,实在推辞不下,他要来纸笔,一挥而就,大略是这样说“窃惟天地以生物为心,王者以爱人为念,东海苍龙君,敢行暴虐,杀戮无辜,视种族如仇雠,以人命为儿戏,实神人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朕心窃愤之,愿从诸侯王后,以讨东海之肆吞噬,戮同种者。草毕(大意:我以为天地是以生物为心,作为一个国王心中应该想着爱护人民。东海君苍龙,胆敢实行暴政危害人民,杀戮无辜百姓,将同种族视为仇敌,将他们的生命当成儿戏,实在是神人所共愤,天地所不容。朕心很愤怒东海君苍龙的所作所为,愿紧随诸侯王后,讨伐东海君,阻止其杀戮同种,肆意侵略。草毕。)” 众人见了檄文,都拍掌赞叹,归玉灵将此檄文转呈上奏。国王读后,大喜,当即赏赐一双白壁,十斛明珠给秦霁云,并下令余仲鳞率领武士百人,恭送其回到原来落水的地方。 秦霁云在落水处被渔民救起,他上岸后,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发现口袋里还真有白壁明珠。 南皋居士说“秦霁云在文学界有些名气,渡江时不小心堕入水中,有龙王命他写檄文这件事,实在是很少见,也很怪异。但转念一想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比如白玉楼建成后,天上下诏命长吉写文章。西施下葬日,帝王令王炎作挽。文字可以通神,古时候已经发生很多次了;大家为何会觉得奇怪呢?因为如今世上缺少如秦霁云这样有才华的人。现代人把街谈巷议当真,哓哓众口,岂能分辨明白。” 蛇斗记 辛亥年四月,有两条蛇在江原的郊野处相斗,二蛇纠缠在一起,斗了半天,围观的人越聚越多。 一蛇斗不赢另一蛇,负伤而逃;胜利的蛇爬上树,望空长啸,声闻九霄,一副自鸣得意的模样。忽然空中出现一只大鹰,此鹰从空而降,张喙奋爪,悬空与蛇怒目相对,蛇似乎也不怵大鹰。 蛇蓦然挺身与大鹰相斗,从嘴里射出毒液,大鹰急忙腾空而起,围着蛇盘旋。围观的人一看,议论纷纷私下都觉得大鹰畏惧此蛇,之中有人仰天大笑说“大鹰啊!你还真拙。空长一双能飞的翅膀,还不如这条蜿蜒爬行的东西。” 蛇也以为大鹰不敢与它为敌,防守有些松懈;其实大鹰在空中围着它盘旋就是在等它松懈。大鹰发觉时机已到,于是伸长双翅,从空中俯冲下来,张喙咬住蛇颈,鼓动翅膀飞到空中;然后,张喙将蛇丢到地下,再次俯冲而下咬住蛇颈而上,如此三次;蛇已经疲软,被大鹰咬死。 二蛇相斗时,江原本地有位叫竹冠子的人,他见人们都在赶往郊野,纷纷议论有二蛇相斗,自己也觉得这事太怪异,于是决定前往观看。半途他遇到一位妇人在道边悲哀哭泣,竹冠子上前问“您为何在这哭泣,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忧心的大事?”妇人回答“是。我有两个儿子,一个住在山的南边,一个住在山的北边。今天二子相约打斗,我的小儿子会被大儿子打死,而后大儿子被一姓苍的斗死;只剩我一老太婆活了下来,所以悲伤难过,我一定要去找那位姓苍的报仇。” 竹冠子一听,说“哎啊,您明知道自己的孩子这么顽恶,卻放任他们而不教育他们走正道,以至于现在兄弟二人自相残杀,让外人有可乘之机。你们每天只想着自己斗自己,而不去想除了你们之外,外部还有很多外人可以随时来斗你们。你们这是自溃藩篱,兄弟二人无法相容而相斗,怎么能怪那位姓苍的呢,他原本每天就都在思考怎么灭了你们,这是你们自己送机会给人家。您再去报仇,估计您也没了。” 老太婆被说得无言,默默离去。 南皋居士说“兄弟相争,终归两败;事物的道理就是如此,何况是人。按我所知道的,古时候有兄弟还作了煮豆燃豆箕的诗,以及缝布舂粟的歌谣。商丘主辰,大夏主参,皆是出于帝王之家,典故大家都知道但没人去反省,倒是个个效仿,都在干那蛇斗之事。” (补充:商丘主辰,大夏主参,皆是出于帝王之家的典故:《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於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 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沉于大夏,主参, 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 唐陈子昂《为义兴公求拜扫表》:“兄弟无故,并为参商。”)

《南皋笔记》 清 杨风辉 (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