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是喜剧和泡面番;另外做一个解释

2020-11-20 14:53 作者:权利质权  | 我要投稿


来自后疫情时代的评论

看到b站上映了,特意来“洗”,希望我能解释清楚。把以前破乎回答复制粘贴了。

(后面会解释为什么不杀小九。)

        电影我只看了一遍,有些细节可能记得不清或者有误。但是看完之后我只感觉这部《姜子牙》的深度(或者可以理解为理解的难度)要在哪吒之上。至少可以看出导演和编剧想要表达的思想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浅显的道理了,而是融入我一些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哪吒很精彩,因为它足够简单,笑料满满,特效也很棒。观众的期待是它要和哪吒一样甚至更精彩,而这部电影显然没有符合这种期待(虽然它的画面跟哪吒相比,依然有很大进步的)。

首先,姜子牙的形象不如哪吒那么抓人眼球了。一个外貌三四十岁的男子,服从于静虚宫的秩序,位列所谓仙长之位。看起来都是一个绝对的“官方”。演义里的姜子牙也是从一个凡人一步步修炼上来的。他不似哪吒天生有超凡的本领,有鲜明的个性。他心里一直有一个权威——师尊,而缺乏天生的反抗和质疑的意识。所以对姜子牙的刻画更专注于他内心的思想斗争和最后悟道境界的飞升。影片的故事性就不是很强,也不如哪吒简单,会有很多跳跃和穿插,反而需要观众自己的观察和揣摩姜子牙的变化。

影片讲的不是一个斩九尾狐妖或者一个找爸爸的故事,而是姜子牙悟道的过程。从一开始影片呈现的静虚宫内的人物形象:天尊三花聚顶。而座下的十二金仙却弓腰驼背,面具同质化,显得死板僵化。俨然这是一个存在矛盾的组织,领导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不一致。在姜子牙准备斩九尾时,发现一无辜元神。领导人——天尊和十二金仙,和姜子牙之间的矛盾爆发。天尊以“为了天下苍生”(这也是他重复最多的话,当时我想到的就是“满嘴的仁义道德”)和“这是狐妖幻术”来诱导姜子牙一并斩之,姜子牙最终冒险救出无辜元神并斩了九尾(肉身)。此时,天尊质问,天下苍生和一无辜元神孰轻孰重?

其实电影里可能也回答了这个问题。滴水和江海孰轻孰重?电车难题里要不要拉拉杆?局外人的“我”有没有权力放弃一个人的生命来拯救另外五个人?这其实是一个西方的伦理学问题。但是放在道家哲学里,这可能并不成其为问题。我记得电影里天尊还是谁,说过这样话,大概意思就是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善,不论是大善还是小善。这其实恰恰和天尊为苍生可抛弃一无辜元神的主张相左。道德经中提到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万物相生,所以,善与不善并不是目的,道才是,萬物作焉而不辞,道要求的并不是去介入帮助某一方。 《庄子》内篇中的齐物论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放弃一个人的生命去拯救更多人的生命这样的取舍是没有意义,没有必要的,同时也是违背了道的。佛语中有“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一样的道理。所以姜子牙会说,一人即苍生。圣人要做的是去解决造成这一选择问题的人,也就是解决那个绑人的疯子。疯子是个闯入的因素,就像封神之战中姜子牙眼里的九尾。在斩九尾时,所幸姜子牙颇有道根,没有服从于端坐高台的“权威”的命令而是自己内心的权威——道。不过到他真正打破天尊“狐妖幻象”“苍生为重”的自我信仰怀疑,还有一段思想的斗争。独钓寒江雪,帮助小九寻父的过程中,姜子牙也意识到天尊发动封神战后,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好(没有得道),纣王还封个姻缘神。

宿命锁(是叫这个名字吗?记不清了)是电影里的一个重要线索,这也是天尊干预人妖,入主三界的关键。随着姜子牙不断向天尊权威质问宿命锁,也代表了姜子牙悟道的渐进。姜子牙化身白发飘飘的拄杖道人(有点像甘道夫哈哈哈哈),斩断一道道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被斩断的宿命锁时,电影步入高潮。姜子牙称还有最后一道锁,随后断了天阶,导演借一个角色(是谁我忘了)之口说出这是断了对人间的“庇护”,电影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也是姜子牙更高境界悟道的标志。人间不需要庇护(不需要一个从天上来的统治者),这才是遵道。

码完了,你的可爱宝贝也有累倒的一天。



不是喜剧和泡面番;另外做一个解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