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秒钟》观后感——暂定我的年度最佳

2021-01-05 21:59 作者:Victino盘子  | 我要投稿


  《一秒钟》这部电影,起初我犹豫应不应该去看。其实我期待这部电影非常久了,时不时就听到“这片子过审难”的声音,我还以为一定是反映讽刺上世纪一些革命错误道路的电影。结果这上映了吧,就傻了,一来是删减过了,评分我看并不高才7.5还不到。你说一个被卡审核的片子,删删减减过了审,那损失的不也是导演的表达吗?多遗憾呐?二来呢,这看简介,借用张艺谋导演的话,它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这也丝毫看不出有多少政治讽刺啊?我再低头看看钱包,便踌躇起来。这时我随意翻看着微博上关于一秒钟的一些讨论,无意间我跳转去B站看了《一秒钟》的幕后纪录片——那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也和其他千万部电影一样,背后有数不清的人付出了数不清的努力。你看张艺谋导演在一天内连续工作20小时,同时推进9个不同的项目,马不停蹄,真的很离谱。更重要的是,看他们一把年纪了讨论起胶片电影时代时,情绪之亢奋,眼神令人动容,临讨论完了大呼工作顺利,嘴角挂着收不住的笑,在思想火花碰撞间兴奋地跳起脚。这个状态真的和年轻人没什么区别,就是一群人志同道合一起参与创作的状态,真的令人神往。我就觉得这部片得看,他们一定对得起这张票。

 

  实际在影院开播时,开幕就是个沙尘暴,特别昏暗的一个景,张译一个人一言不发地在那儿走。很快的,没给你太多渲染,就切下一个机位下一个时刻,继续走,风沙声继续呼呼。接着又切,更黑了,深夜了,沙尘暴停了,悄无声息地走。再转下一幕,就已经是大白天烈日下,张译在小镇上了。就沙漠里赶路那三个开幕镜头,直接就镇住我,太会拍了,不仅交代了赶一夜路的焦急,而且就很大胆,选个昏天黑地的沙尘暴,马上就带你走入那种情绪,场景的切换既是连续的,又有明显的断层感,他在控制我的节奏,让我跟着电影走,感觉非常好。这种对摄影、色彩和节奏的把控贯穿全篇,不得不说张艺谋的电影,画面就是享受。

 

  关于剧情的前中期展开我没太多想说的,因为故事其实很清晰很简单,就是老子要看电影,天都别想拦我,这胶片说什么都得给我播。延续了开头的感觉,节奏把控很优秀,毫无尿点,我是甚至感觉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因为虽然故事是连贯的也许你能猜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是演员的表情、动作,还有场景这些画面随时都在发生丰富的变化,信息量可以说是饱满得恰到好处——你能看到多少,就取多少的。这些都让我丝毫舍不得错过。

 

  那就说一下演员。张译和范伟,真的很强,范伟在这部电影里突然就给了我一种,喜欢他的感觉,让人觉得不单纯是入戏了,而且就演活了。张译的话主要有三段戏我印象挺深的:一是喊一句你爸吃你碗面不过分吧,到被指着鼻子“乖乖就范”的那段;二是摘下帽子半真半假威胁耍横的一段;三是看到女儿大眼珠子啪啪往下掉那段。他们真的演什么是什么,不仅可以把自己变成角色,还可以把故事里角色本身的身份变化给演出来,那种感觉是很有意思。然后重点说一下那个小女孩儿,叫什么来着……刘浩存?据说张艺谋导演很喜欢她。我觉得她角色可以,其实整体都很流畅,没有明显哪里拉胯,哪怕是哭戏那边,也没什么做作的。唯一就是她的声音实在太干净了,相比于其他人的发声感觉来说,有一种跳脱感,不属于那个厂部的跳脱感。相比之下反而是刘弟弟的感情很真挚,毫无违和感。

 

  这部电影最高潮的部分其实是结尾,或者说压轴的那段戏,原版本的结尾。因为原本拍的就是一个小家的故事,前面铺垫了那么多,我的心已经完全跟着张译走了,说什么都要看到女儿的一秒钟镜头。就这样被押回劳改所时,还被人揪出来,那真的是拼了命要把胶片保护住。刘闺女也急忙赶来帮忙,追着拿起包着胶片的白纸,她虽然不理解这个东西有什么价值,但是觉得这就是那个重要的物品,开心招手请张译放心。张译也半蒙在鼓里,他既没办法,也不明白,只能是安慰夹杂着忐忑,感觉东西似乎是收好了,惦记着惦记着直到淡了。可唯有,唯有观众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了,看到一切都被毁了,什么都没把握住。当时我就绷不住了,这实在是有些残酷,一想起来泪水就要止不住了,片子放完后我脑子里不小心过到这个片段,就哭,就哭,这么三四次,直到我可以不去回忆那段。那种委屈和伤心来自于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庭观念,这电影真的有煽动集体的情绪,让千万观众怀揣同样的心情,心系故事里的角色,和角色背后代表的现实缩影。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觉得两年后的一段戏多余了,据说是为了过审补拍的。但我还是很佩服张艺谋,哪怕是补拍,却像是鸡尾酒一样层次分明,酒虽然是同一杯酒,但是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结尾的层次感,它们各有各的好,互相不拖累。两年后别说刘弟弟,连刘闺女都出息了,白白净净地在看考取名单。这胶片找不到还去大漠里划拉呢踢呢,几脚过后他俩都不计较了,笑得有些无奈,有些释然。

 

  最后想聊一下《一秒钟》的内核,这虽然是为了寄托张艺谋导演对电影情怀的一部电影,但它仍然是一部水平非常在线的电影,而不是极为个人化的难懂的艺术片。它很追求大众记忆、大众审美,同时又在摄影、色彩、服装、布景上做得很考究,像是拿高级技艺做土东西,做得又很漂亮,有些小别致的。我最喜欢的就是它雅俗共赏的部分,第一层是把故事说明白了;第二层是把情绪传达出去了,把观众的回忆勾起来了;第三层是能不由自主地引发观众对那个时代背景和导演情怀的一些思考。

  譬如电影里三个主要角色:张译、老范和刘闺女。这就是很随机的三个人,因为电影胶片牵扯在一起了,但他们都有自己的苦衷,可见那个年代下的小人物的生活窘境。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们这是经书没见着呢,还在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路上。

  还有沙漠背景,这电影胶片,因为“风沙”,弄脏了。虽然可以用蒸馏水抢救一下,但画面始终是花了。可能导演没这个意思,但这不由得就让人这么想起,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以及最后女儿的胶片那段,就觉得是象征了胶片电影时代被些不懂得电影价值的人主动地看低了其价值,抛弃了,埋在时代的沙漠中了。而过了两年再去找,就已经真的属于时代的过去的,只能选择释然。淘汰是一种必然,人不能总活在回忆里,而是要再次出发的,所以就笑笑,拍出来做一些最后的纪念。

 

  总之,非常喜欢,《一秒钟》。



《一秒钟》观后感——暂定我的年度最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