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片头片尾文案】第五十五集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❶北宋建隆二年的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在退朝后,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一起喝酒,酒至半酣,宋太祖发话,暗示众将应该放掉手中兵权,拿着俸禄,回家养老。众将惶恐,纷纷称病辞职,这便是宋太祖兵不血刃的杯酒释兵权事件。皇权的强势历来与军队有关,为什么宋代的开国皇帝却要选择这样一条重问抑武的治国方略呢?
❷从大乱到大治一直是中国历史上重复上演的经典戏码,刚刚结束的五代十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乱臣贼子一窝蜂的大乱世之一,唐末那些拥兵自重的节度使在中国南北方建立了众多藩镇型政权,互相征伐,王朝像变脸一样的更替,人们倍遭涂炭。由于赵匡胤本人就是通过武人干政上台的,所以他对武人干政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体会尤深,为了天下的长治久安,他认为必须彻底遏制武人干政,由文官来治理国家。相传,宋太祖曾在太庙立下誓碑,令继承皇位的子孙不得滥杀士大夫和言事之官,而后继位的宋朝皇帝也基本遵循了依文治国的理念,于是,士大夫们迎来了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黄金时代。
❸庆历新政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任何一个官僚集团的改革首先要面对的是对自我利益的损害,改革如果只是自己的利益会多起来,当然所有的人都会支持。而范仲淹的改革是要制约一些官僚阶层的特权,自然会有很多人不愿意,不愿拿自己的既得利益开刀。一场由新进士大夫带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公心开展的新政改革,并未能在北宋帝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顶峰时期推行下去。但是,宋朝皇帝对士大夫的宽容与开明政策最终还是使这些一些报国的文人能够施展所长,比如富弼、韩琦等人在日后宋英宗继位后,有机会继续推行一些对社稷、百姓有利的政策。
❹曾有历史学家说,观儒学的好要往宋朝看,而且是往北宋看,即使一些秉承着大忠之义的官员暂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被贬流放,但整个社会包括皇帝在内依然会有一天意识到他的价值让这些被贬的官员能有一天重新发光。张载为人廉洁、生活清苦、仕途颠簸,他的仕途生涯比起同时代那些灿若群星的士大夫们稍显暗弱。但是,他在思想学术领域却开辟了另外的天地,成为关学的创始人,也因此成为著名的理学家,人称横渠先生。他用四句话高度概括了士大夫的使命与责任,可以看做仁宗文治的精彩回声。其句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