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演员》赫子铭“打”张楠,引李诚儒不满,或许不能怪演员
本期《我就是演员》只上演了三个剧目,但依然充满着话题,比如说第一个剧目《无证之罪》。其中有一个情节,饰演李丰田的赫子铭要打饰演朱慧如的张楠一耳光,结果赫子铭的“打”只是做了一个假动作而已。

赫子铭假打张楠,差点让《无证之罪》垮掉
表演完毕之后,李诚儒第一个发飙,说三位演员视所有人如无物。从评鉴影视作品的角度上来说,赫子铭的这个“打”的确是影响到了整个剧目的水准。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在那一瞬间我出戏了。幸好后面的戏很抓人,才避免了让整段戏垮掉。

个人对影视作品的评价是基于三个维度,剧情逻辑、细节以及演员与角色的契合度。毫无疑问从剧情逻辑、演员与角色的契合度这两方面上来说,《无证之罪》并没有太多可以指摘的地方。唯一不足之处就是细节了,除了赫子铭“打”张楠这一个点,还有刘端端“绑”张楠的另一个点。

对于影视作品而言,细节的作用就是让观众有代入感,细节越极致代入感越强。反之要是在细节上粗制滥造,就毫无代入感可言了。在网上有一个很经典的穿帮镜头,一位警员双手持枪,但手指却没有勾在扳机上。这样的镜头没有被观众看到还好,要是看到了的话,第一反应一定是吐槽。不管是直接说出来,还是在心里暗自抱怨一下,这一刻观众的情绪都会从戏里跳脱出来。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出戏了,想让观众再重新入戏,说实话是有一定难度的。

细节决定成败,《巡回检察组》便是前车之鉴
实际上最近就有现成的例子,那就是前一阵收官的《巡回检察组》了。从豆瓣给出的评分来看,这部剧已经接近于烂剧了,毕竟只有6.9分。但完整看完《巡回检察组》的人,大部分都会觉着这个评分低了,至少应该是7.5分以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源于《巡回检察组》对于植入广告这方面细节处理得不到位,前期让相当一部分观众直接出戏了。在这些出戏的观众中,必然会有人选择了弃剧,而且肯定不会给出高分的。

客观来说,抛开植入广告这方面细节不谈,《巡回检察组》在剧情细节上还是很细致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剧中熊绍峰的车子是20万左右别克君越,而武强开的却是一辆2011款手动的现代伊兰特。通过这个对比,反映出了两个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熊绍峰没有贪污受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挑选自己心仪的车子。但武强不行,由于惧怕别人察觉到自己的违法行为,所以只能刻意开着远低于自己正常经济能力的廉价车子。说实话能把细节做到这种程度的国产剧并不多,但往往就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入广告直接拉低了《巡回检察组》的口碑。

这就是细节,重不重要不言而喻了。
赫子铭或许有顾虑,演员出演反派经常遭遇谩骂
但对于赫子铭没有真打张楠这个行为,个人觉着也不能完全归咎于演员,演员有演员的顾虑。首先是赫子铭个人的顾虑,单提赫子铭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要说起其前妻何洁,想必不少人都会猛然间想起了什么。没错,赫子铭和何炅之间的情感纠葛一度闹上了热搜,为此赫子铭可是没少挨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赫子铭都顶着“渣男”的标签。

如果赫子铭在《无证之罪》这个剧目里真的打了张楠,甚至对张楠再粗暴一些,戏剧张力更加饱满。但一定会有人跳出来翻旧账,说赫子铭是本色演出,原本就是这样的人之类的。对于正常的人而言可能无法理解,但因出演反派角色而遭到谩骂的演员并不少。比如在《甄嬛传》中饰演安陵容的陶昕然,不仅本人被攻击了,甚至连陶昕然的孩子也被恶意“诅咒”了。

还有在《三十而已》中饰演林有有的张月,一度被骂到关闭了微博的评论。在参加《演员请就位》时,张月表示可以接受观众因角色而骂自己,但无法接受家人也被攻击。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能够避免被观众骂自然会去避免,相信赫子铭也是如此。

很多时候需要向大环境妥协,商业价值是绕不开的因素
其次赫子铭可能还会有别的顾虑,这或许就跟大环境有关了。记得在《我就是演员》第一期节目的时候,那时于正还没有退出,而且直接点出了李汶翰轧着两档综艺节目。还有章子怡也说过,现在很多出名很早的艺人,都是在用最短的时间却赚最多的钱。包括郝蕾劝李汶翰最近几年不要接戏了,因为李汶翰太忙了,没有时间提高自己的演技。

这一切都透露出了一个信息,如今的年轻艺人都在赶场,很少有人只专心做一件事。来参加《我就是演员》的艺人们,恐怕不止李汶翰一个人还有其他工作,怕是大部分人都会有其他的行程安排。至于张楠有没有不清楚,但万一有的话,赫子铭这一巴掌下去会不会影响到张楠接下来的工作呢?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拿《上海堡垒》来说,最大的槽点无疑是鹿晗的发型了。其实鹿晗事前问过导演滕华涛,要不要剪头发,确认了不用剪头发才加盟的。可能从演员的职业操守上来说,鹿晗的确是不够敬业。但从商业角度来思考的话,就会有不同的解读了。鹿晗作为一名爱豆,其自身的造型就是商业价值的一部分,也就是所谓的靠脸吃饭。假如鹿晗因为参演《上海堡垒》而改变了造型,其经纪人团队就要考虑会不会耽误接下来的工作以及对鹿晗商业价值的影响了。

总而言之,赫子铭假打张楠的确不应该,但并不是不能够理解。在现实的大环境中,很多单纯的应不应该,往往牵扯到太多的“场外”因素了。个人有个人的选择,有的时候只能为了适应大环境而妥协罢了。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