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升级400枚老式洲际导弹,却要再花1000亿美元搞新系统?

超级大国立国以来,一直到一战和二战,在军事上一个长期的优势,就是其海空军不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一直都处于全球的前列。比如飞机本身最早就是该国的莱特兄弟发明的。在大西洋边的小鹰镇的海滩上进行了全球最早的有动力飞机的首飞。小鹰号航母就是得名于小鹰镇。而超级大国的航空领先优势基本保持到二十一世纪初期。海军方面,超级大国的海军登上历史舞台不久,就搞了大白舰队的环球航行。而在一战后不经过大的战斗,就在1921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中,获得了和最老牌帝国海军平起平坐的地位。二战中又一度膨胀到空前绝后的1000万吨级别。因此直到海湾战争,超级大国的超强军力,一直是建立在海空方面鹤立鸡群的基础上。相反,超级大国陆军在全球,从来也没得到过与其海空军一样的压倒性优势。

反倒在历史上有不少的败绩。因此到二战以后,导弹和核武器大行其道。对超级大国来说,第一次和唯一的使用核武器用于实战,也是通过其空军进行的。而早年的对其他大国的战略核威慑,也主要是通过其战略轰炸机群进行。到了洲际导弹出现以后,虽然超级大国也发展出了多种不错的洲际导弹系统,甚至包括可以陆地机动部署的洲际导弹。但是陆基洲际导弹一直没有作为其对全球战略威慑的核心部分存在。而把大部分战略威慑力量,要么放在了水下,要么部分则保留在空基系统内部。同时也产生了水下和空基核威慑比陆基核威慑更可靠,打击效率更高的理论。这种理论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本质上还是建立在超级大国海空军实力在全球无与伦比,基本没有对等的对手存在的物质基础上。而一旦这个海空军不可挑战的优势发生动摇,

那么超级大国必然会对自家的全面战略优势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和怀疑。事实上到今天,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个人认为,超级大国全面的海空优势已经明显大不如冷战时代。最关键的是,已有其他大国即将造出8万吨级以上的巨型航母和150吨级以上隐身战略轰炸机。这是超级大国全面海空优势开始崩塌的最直接证据。而在海面和大气层内部的优势已经明显不复当年的情况下,超级大国的水下战略核优势也在严重的动摇之中。14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和配套的三叉戟D5导弹已经接近服役期限的最后岁月。而新的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和新潜射洲际导弹的实际部署,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反倒是建造预算越来越惊吓到世人。即将出现哥伦比亚级,不包括配套的导弹,一艘就要100亿美元的天价。在最重要的海基核力量出现断代的情况下,超级大国必然要重新重视传统的陆基核力量。目前部署在科罗拉多州、蒙大拿州、内布拉斯加州、北达科他州和怀俄明州的。

400枚“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就是其陆基核力量的基本家底。但是因当年水下和空中太强,超级大国明显托大,不但陆基机动打击力量停止发展,甚至这400枚民兵导弹的发射井,基本都是对全球公开的。而且这400套系统的生产年代大多都是在50年前,发射命令长期还用古董一样的软盘保存,一直用到了几年前。有人提出花费400亿,等于一枚民兵3再花一个亿进行升级。不过这个计划就是过不了,理由是没钱!于是又提出另起炉灶,搞陆基战略威慑系统GBSD,说白了就是民兵4!而民兵4计划,本身是民ZD的票仓提出来的,未来通过的概率更大。不过按照超级大国各军工系统都在全面倒退的现实,到最终海陆空天新系统样样不靠谱,是极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