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闻采访有门道

2022-01-15 10:22 作者:AI真有趣  | 我要投稿

        通过对新闻采访提问方式,记录方法和内容全方面解读,同学们将在采访中做到心中有数、不怯场、不紧张。

                      (一)提问的方式

        一般来说,提问可分三种方式:开门见山、启发引导和激将法。

        1、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就是单刀直入地提出想要问的问题,直截了当地说明自己的要求。这种形式一般适合两类采访对象,一是小记者们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外事人员等。前者因为熟悉,过于客套反而显得见外;后者则有很多的社会经历和社交经验,比较容易领会小记者的意图。

        2、启发引导

        不同的采访对象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如果遇上被采访人因口才、性格等原因常卡壳时,小记者可以从侧面或其他方面围绕以下,然后再回到想要了解的问题上来。这种形式适合三种不同的人:一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人、二是不习惯于接受采访的人、三是有特殊原因不便谈的人。

        3、激将法

        激将法顾名思义就是提出刺激性问题引起采访对象重视,让对方无法回避,非要马上说清楚不可的方法。记者通过一定的强度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感觉由“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这种形式常见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的采访对象。

                     (二)提问的注意事项

        1、抓住要害

        采访开始,小记者要把自己的采访目的和内容直截了当地告诉采访对象,让对方非常清楚你的采访意图,以便配合。

        在交谈的时候,不要打断对方的谈话,应当让他广泛地谈。采访当中,要仔细听,如果发现了重要内容,要在采访本上记录下来。如果对方离题很远,说起许多与主题不相干的事情,小记者也要巧妙地把话题拉回来。

        2、问题要具体

        问题具体,对方才好回答,才能讲出细节。比如采访一位数学竞赛冠军,如果你张口就叫:“请问,你得冠军的原因是什么?”他可能一时很难回答。如果改问:“你还记得你是什么时候对数学发生兴趣的吗?”他可能会回答:“我小时候老去买酱油、醋,一次算账时……”于是讲出一段生动的故事来。提问中,忌讳问那些“你高兴吗?”“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话。

        3、代读者提问

        新闻报道最终是要给读者看的,所以小记者要体会读者想知道什么,站在读者的位置提问。此时,把记者、采访对象、读者三方面交融在一起,仿佛促膝谈心。

        4、深挖细节

        细节,是人物思想和品格的生动表现。没有细节,就没有报道。

        细节,有时表现在动作上,有时表现在语言上,有时甚至表现在表情上。采访时,要抓住细节多进行一些提问,甚至可以请采访对象把当时的情景重演一番。

        当然,细节不是枝节。不要抓住一些与主题无关的细枝末节,当成细节而不厌其烦地提问。

                      (三)记录的方法

        在进行采访的时候,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做好采访记录,养成边说边写的习惯。记录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心记

        心记是小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将所见、所问的真人真事的材料强记心中。

        心记的好处是:(1)不影响采访的情绪;(2)不会分散小记者观察和思考的注意力。

        2、笔记

        小记者采访时,将所见所闻所感的真人真事,通过手中的笔,记录在采访本的记录方式就是笔记。记笔记的形式:

        (1)详记:“有闻必录”,将听到的所有内容都写下来;

        (2)简记:有针对性地在采访本上记一些重点的、有意义的、主要的事实和内容或一些易忘的材料,如数字、地名、人名、物名、精彩的语言等。

        3、画记

        画记包括新闻照片、新闻录像以及现场作的图画。要求:一快、二准、三形象。好比绘画中的速写,用粗线条画下一件事物的大致轮廓。

        4、录音记录

        录音记录是用录音机或者录音笔做采访记录。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特别是人物专访常用录音记录。录音记录真实、准确,可以作为资料和证据。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记录方式,记录的内容都要进行及时整理,时间久了,感觉和记忆就会大打折扣,所以需要在采访完当天,就马上对记录内容进行回顾,有些当场漏记的,还可以通过回忆进行补充。

                     (四)记录的内容

        1、记眼睛所见的有特色的事物

        人:外貌特征、衣着服饰、神情举止

        物:形状、颜色、特点

        景:采访现场的环境、布置、陈设的特点

        天:气候特点对新闻事物的影响

        地:现场的地理、环境、条件对新闻事件的影响

        2、记录被采访人陈述的语言

        记重点的材料,即事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点、关键点以及连接点。

        记人物的思想和见解

        记人物生动的有个性的语言

        记下全部重要讲话

        3、记下自己的所思、疑问点

        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感,谈话中感到不清楚的地方,或者前后有矛盾的地方。

        记录的时候一定要在记录本上预留一定的空间来记采访对象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现场情景;记自己的疑问、思考或感悟;还可以在整理记录时写下相关的旁注。

                      (五)怎样提问同龄小朋友

        1、提熟悉的问题

        熟悉的问题,一是让同龄小朋友能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理解,二是缩短感情距离。

        2、提具体的问题

        假如我们要报到一个优秀少年队中队的优秀事迹,张嘴就问“你们少先队活动有什么经验?”。这样的问题,它们很可能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说起。但是,如果把这个问题分成若干个具体的小问题:“你们少先队有多少名队员?”“你们最近开展了什么活动?”“这些活动是辅导员老师安排还是你们自己设计的?”“开展活动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没有?”“你们是怎样解决的?”……在这一串小问题的问答中,一个优秀少先队中队的典型事迹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3、提同学们关心的问题

        我们小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是读者关心的,想要知道的内容。在采访时就可以对相关内容设计提问,从而获得相关信息。

        4、提富于联想的问题

        在采访中,如果仅问“××事情是怎样的”,同学们的回答会比较简单。我们可以把事先设想的情节慢慢说出来,问问同学们当时是不是这样的,是不是那样的。这样一来,很容易激发联想,它们会兴奋地告诉你,事情到底是怎样的。当然,这些设想出来的事情并不能当作事实本身,而是用来启发同龄小朋友们回答问题之用。比如说,我们获得这样一个线索。有一位同学的腿骨折了,住进医院,班上合唱队的同学经常到医院看望她,和她一起唱歌,鼓励她战胜伤病。采访的时候,一开始我们提出设想的这样一个情节:“第一次同学们来看你的时候,你是不是老远就听到他们的声音,是不是还大声叫处好朋友的名字?”这位同学没准就会向我们和盘托出呢。

        

        


新闻采访有门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