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FGO2.7相关资料和部分推测(上)

2022-12-18 18:53 作者:星辰诞生之时  | 我要投稿

本系列专栏是目前对涉及2.7的部分思考与资料考据,不严谨不可靠,请斟酌观看


一•南美异闻带的分歧点


一、阿兹特克神话分歧点

其分歧时间大致推算为第五太阳纪的开端—BC3113(4)年8月13日,该分歧时间点被定义的理由主要是第四太阳纪末,黑夜神—烟雾镜与其他阿兹特克太阳神的争斗中再度灭绝了人类这一种族(第四太阳被烟雾镜骂哭,哭了整整五十二年,哭出了世界各地神话里有名的“大洪水”,毁灭了世间一切生灵)。为此,羽蛇神的双生神—修洛特尔开启连接生死的权能陪同羽蛇神去往地狱(米克特兰),与冥神斗智斗勇然后偷取前时代的人类的骨头。回到了天堂后,羽蛇神用自己的鲜血混合人骨重新塑造人类。在此之后,羽蛇神引导了第五太阳的顺利归位,带来了新的时代。这是阿兹特克神话里与羽蛇神下冥界、烟雾镜牺牲自己的脚从而创世、新时代玉米神的诞生、第五太阳的诞生以及与人类存亡的重大关联事件之一


1•第四太阳纪的灭亡与第五太阳纪的起始

1.阿兹特克神话里的“四水”(Nahui-Atl)

这个太阳持续了676年,据说那个时代的居民食用一种野生的水生植物。女神查尔奇赫特利担任第四个太阳,而她也是特拉洛克的新妻。感到嫉妒的特斯卡特利波卡用谣言中伤她,说她并不是真正爱自己的人民,而是用虚伪的假装善良来赢得人们的赞美。查尔奇赫特利奎最终被谣言所压垮后终日哭泣,哭泣持续了五十二年,造成了可怕的洪水并淹没了世界,所有的人被变成了鱼


*第四太阳—查尔丘特里魁【Chalchiuhtlicue】

意译为翡翠裙。阿兹特克神话里的江、湖、河、海、溪等一切与水相关的女神、暴风雨与洗礼女神同时还是生育的守护神。查尔丘特里魁女神是阿兹特克五太阳纪年表中是唯一成为了太阳的女神,统辖传说中的第四太阳纪。据说这位女神是一位仁慈且善良的统治者,但特斯卡特利波卡(烟雾镜)为此干倒嫉妒并不断地攻击她,说她只是一个伪善者,只不过是想以此获得人们的赞扬。查尔丘特里魁最终被烟雾镜的语言压垮,她整日哭泣,世界降下了一场大雨,大雨形成了一场大洪水,而这场大洪水则毁灭了这世界的一切。最终,生活在这个世界的居民最终变成了鱼,而这纪元也被称为洪水纪元【即四水(Nahui-Atl)】


其他版本则说她毁灭了第四太阳纪是为了报复雨神—特拉洛克,为此降下了长达五十二年的降雨,大地也被这场洪水淹没。但河湖女神还是对那些虔诚的人网开一面,她为此建造了一座天地相连的桥梁,让他们能够通过,而那些没能通过的人就变成了鱼。据说大雨倾盆而下,洪水四处泛滥,山峰隐没在水里,人类被诸神转化成鱼类。大洪水持续了五十二年,天空倒坍就连所有的山脉都被这在地球上肆虐的洪水吞没了。但一对夫妻在洪水中幸免于难,因为他们被一棵树保住了生命另一个版本则说烟雾镜和羽蛇神出于嫉妒,把她从天空中击落,并毁灭了这个太阳纪。但更为广泛的流传一般都是她因为烟雾镜终日诽谤她的话语而感到悲伤,并因此导致了世界的毁灭


查尔丘特里魁是雨神—特拉洛克的第二任妻子,她是水、河流、风暴、洪水的女神,也是美丽和热情的化身。在神话里,美丽的河湖女神的形象是一位年轻女性,身上穿着一种传统的披肩与如同她的名字一样的翡翠色长裙。查尔丘特里魁是一位掌控淡水的女神。此外阿兹特克还有盐水女神维斯托西瓦特,这位女神被认为是雨神之姐。查尔丘特里魁与维斯托西瓦特女神以及奇科梅扣特尔女神(七蛇)组成人类生存三要素:水,盐与食物。因此查尔丘特里魁女神也被认为与农业相关。这位女神时常湿润大地以滋养众生,汇聚水流灌溉植物。但是当她愤怒时,也会停止灌溉并引发干旱。她同时还是航海与渔业的保护神,但她也同样会带来风暴。除去淡水女神之外,查尔丘特里魁还与生育有所关联。她亦为生育之神,作为生育的守护神,她会守护那些在分娩中遇到困难的女人。而在阿兹特克本土,当新生儿出生时,助产士都会给他以查尔丘特里魁女神的祝福



2.阿兹特克神话里面的创世的海怪—西帕克特利(Cipactli)

西帕克特里是阿兹特克创世神话里,太初时代的一只半鳄半鱼的水怪。此巨兽的个性极为凶狠,无时无刻不处在饥饿的状态,而且它身上的每一个关节都长了一张嘴。奥尔梅克和前西班牙裔玛雅人中,鳄鱼通常被认为是带雨的风,可能是因为玛雅人普遍认为风和雨云是从地球的洞穴开口中“呼吸”出来的


莫雷洛斯州查尔卡特明戈的一系列奥尔梅克风格的基底浮雕描绘了从其向上旋转的嘴里吞吐出雨云的鳄鱼。翡翠色的奥尔梅克雕塑描绘了当时处于相似位置的鳄鱼,表明它们的呼吸创造了风雨现象。在玛雅波波尔火山中,地震恶魔西帕克纳的名字显然来源于西帕克特利。Sipakna是公元二十世纪,高地玛雅口头传统之中的地震恶魔—Sipak


烟雾镜—特斯卡特利波卡为了捕捉它自愿牺牲了自己的一只脚(这就是为什么烟雾镜的一只脚往往用冒烟的黑曜石镜子替代)。在烟雾镜以牺牲他的脚为代价诱使它靠近后,待在旁边的羽蛇神—克特萨尔科瓦特尔、左蜂鸟—维齐洛波奇特利以及剥皮之主—希佩托特克合力将它击杀,用它的身体创造了世界。



*相关:希乌特库特利【Xiuhtecuhtli】

图出自《费耶尔瓦里-迈尔手稿》。西班牙人入侵前,墨西哥中部的阿兹特克抄本,也是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后幸存下来的罕见的前西班牙手稿之一。作为一个典型的神圣日历抄本(阿兹特克日历),这是一本有十七个部分的占卜年鉴。中间的是希乌特库特利(Xiuhtecuhtli,意为绿松石之主或火之主)。血从他的身上流向宇宙的四方,带去了能量与生命;这四条血流的尽头是一个类似勇士(阿兹特克神话里的太阳神与战神:左蜂鸟—威齐洛波奇特利)被肢解的身体。

墨西卡人认为宇宙可以分为三大层,分别是天堂、尘世以及地下世界。Axis mundi(世界之轴)贯穿这三层;希乌特库特利就在绿松石的簇拥下居于其中。火焰在他的操控下从天上降至人间,并随着太阳的运行与祭典仪式扩散至整个人类社会,据说这就是他出现在中心的原因。在墨西卡人心目中,世界之轴有其精确所处,即特诺奇提兰的大神庙。在针对大神庙的考古发掘中多次出土了火神像。中南美艺术用人类的头骨代表地下世界。鲨鱼以及鳄鱼等水生动物指代水怪西帕克特利,象征着人间;雨神—特拉洛克石雕是天堂,而希乌特库特利则端坐在三界之中

意为绿松石之主或火之主,阿兹特克神话里的太阳创造神、绿松石的祖先诸神,火与年的守护神。别称奎萨尔特辛、伊斯科萨乌基,他之所以有着许多名字,主要是反映了他在阿兹特克宇宙模型里的三个部分(天堂、人世与冥界)的不同方面。他是死者在严寒中的温暖—火、黑暗当中的光明以及饥荒之中的食物化身。


纳瓦特语中的“xihuitl”意为年、绿松石和火,因希乌特库特利也是年和时间之神。年之主的概念来自于阿兹特克信仰,他们认为希乌特库特利是北极星。在为期二百六十天的阿兹特克神圣仪式日历中,他是Atl(水)和trecena 1 Coatl(1蛇)的守护神。希乌特赫特利也是九位夜之王之一,掌管夜晚的第一个小时,名叫Cipactli(鳄鱼)。他是与主要方向有关的火神,就像火盆一般是房子或者是寺庙的中心一样。希乌特库特利同时还是阿兹特克皇帝的保护神,据说他们在登基时被认为是希乌特库特利的活化身


他的妻子是查尔奇乌特利奎。希乌特库特利有时被认为是双性神—奥梅特库特利的化身,根据佛罗伦萨法典,修特库特利被认为是阿兹特克众神之父,而他一般居住在地球中心的绿松石圈地中。希乌特库特利—韦韦特奥特尔是阿兹特克万神殿中最古老和最受尊敬的神之一。对火神、年神和绿松石的崇拜可能早在前古典时期中期就开始了。对于阿兹特克祭司来说,绿松石就象征着火,所以在每个阿兹特克家庭都有一堆永远燃烧的小火。在出土的神像里,他通常被刻画成一名年轻男子形象:脸上涂著红色与黑色的面彩嘴的两侧伸出牙齿、全身除围腰布外赤裸、胸佩蝴蝶状的绿松石首饰、戴著中央有火符号的头带、持有着希赫科瓦特尔作为背部的饰品。作为两合一的混体神,其另一个别称是韦韦特奥特尔(至老神),而这个名字的含义往往与希乌特奎特利那年轻男子的形象大相迳庭


希乌特库特利—韦韦特奥特尔崇拜最早的时候开始在墨西哥中部。在墨西哥城南部—奎奎尔科定居点的考古遗址中,描绘一位老人坐在头上或背上拿着火盆的雕像,而这被解释为老神和火神的形象。在印第安文明古典时期最重要的大都市特奥蒂瓦坎【创造众神之地】,希乌特库特利—韦韦特奥特尔是最常出现的神灵之一。他的图像通常描绘了一个脸布满皱纹,没有牙齿而且盘腿而坐的老人,老人的头上顶着一个火盆。而火盆通常装饰有菱形的图案和象征四个世界方向的十字形标志,这位古老神一般盘坐在中间。根据阿兹特克宗教,希乌特库特利—韦韦特奥特尔与通过火焰净化、改造和再生世界的思想联系在一起。作为年神,他通常与再生地球的季节和自然生态的循环有关。由于他负责创造太阳,他也被认为是世界的创始神之一。所以这位即年轻又古老的火神在特诺奇蒂特兰的神圣区域有专门的神庙。希乌特库特利—韦韦特奥特尔也与新火仪式有关,这是阿兹特克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它发生在为期五十二年的每个周期结束时,代表着通过点燃新火来重生宇宙。在新火仪式上,被祭祀者被扔进祭祀火盆里,据说那时的神被认为可以结束他与人类的契约。人们一般会举行宴会来纪念希乌特特库特利,以保持他的恩宠,而活人祭品会在取出心脏后被焚烧


新火节经常被庆祝,但尤其是在每五十二年结束的时候。据说这是三百六十五天的太阳历和二百六十天的神圣历法在同一天结束的时候,阿兹特克人会专门用新火仪式庆祝岁月的绑定。为了进行仪式,祭司们以庄严的队伍行进到库尔瓦坎附近半岛上的星山,等待Yohualtecuhtli星(金牛座中的毕宿五或昴宿星)越过它的天顶。在确定这一点后,他们会挖出一个献祭受害者的心脏,在一个小木壁炉里点燃火焰,然后放在他胸部留下的洞里。萨满们通常会用一种钻孔的方法来产生这种圣火。然后人们用松枝把它搬到每个壁炉里重新点燃(据说这种神圣的永恒火盆仅在首都就有六百多个)



3.晨星(羽蛇神)的昏暗面(昏星)—修洛特尔【Xolotl】

阿兹特克神话体系里,火与闪电之神,同时也是孪生、怪物、厄运、疾病与畸形之神。象征着金星的昏暗面(也有日落与天火的象征,天火指的可能是陨石或是雷电现象,玛雅手稿里的修洛特尔通常手举火把,代表了火从天落下),与羽蛇神是一体双生的双生神关系(也有认为它是羽蛇神的一个面相)


在中南美洲,双胞胎被视为不自然的现象与怪物,因此其中一个就必须被杀死。因此,修洛特尔被认为居住在黑暗(地狱)的双胞胎,而羽蛇神是居住在光明(天空)的双胞胎。在幸存的玛雅手稿中,修洛特尔与羽蛇神分别构成了金星的阴阳两面,他们不断循环着生命诞生与死亡的轮回—从生到死,从死到生。


阿兹特克太阳历中,修洛特尔掌管着一天的运动(第五太阳纪元的地震就是指Ollin)以及秃鹰(trecena1-Cozcacuauhtli)。有所巧合的是,在阿兹特克人的太阳神话历法中掌管一天的Itzcuintli(狗)是米克特兰堤库特里(Mictlantecuhtli:阿兹特克地狱—米克特兰之主、死神与来世之神),暗示了狗与中南美洲死亡文化存在着的密切的关系


修洛特尔通常被描绘成一只狗(阿兹特克里的狗经常是祭祀仪式的牺牲品,因为它们能伴随主人前往地狱。它们主要的任务是帮助主人渡过一条深河)。他虽天生患有疾病且身体畸形,但作为羽蛇神的双生神,作为太阳的暗面所存在的他可以自由进出地狱,即负责引导亡魂的同时也负责指引太阳的运行


传说,在第四个太阳纪毁灭后,他曾与羽蛇神一起去往米克特兰(阿兹特克地狱),从那里偷回了生活在第四太阳纪的人们的遗骨,来为新世界(即第五太阳纪)创造人类。他们将人类祖先的遗骨从地狱带回后,便来到塔莫安创造人类。在那里,他们在把人类送到现实世界生活之前,会代替人类哺育他们的婴儿


但当众神决定牺牲自己来创造第五太阳纪元的新太阳时,修洛特尔因为不愿为新太阳而牺牲,从那场祭祀中逃了出来。于是,风神—伊厄科特尔(Ehecatl)开始前来追杀他,于是他先后变成了两株玉米、一株龙舌兰和一只蝾螈来躲避追杀。据说,本该被处死的修洛特尔虽然最后成功躲过了追杀。但当第五太阳纪元的太阳诞生后,大地上只余下了他一个神明,他独自在空阔的大地上游荡,因为太过伤心,从而把眼睛哭了出来


*金星对于中南美洲的象征意义

对中南美洲所有古代民族来说,金星具有格外重大的象征意义,因为他们把金星看成羽蛇神)奎札科特尔的化身。在玛雅方言中,奎札科特尔也被称为古库马兹或库库尔坎,都和金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和古代希腊人不同的是,和古埃及人的细致观察与大致理解所类似的是,古代玛雅人也认为金星不但是晨星(福瑞之星)的同时也是所谓的昏星(灾祸之星)。对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来说,它既隐喻死亡,又象征复活。它是阿兹特克人的神魁扎尔科亚特尔,能使灭绝的人借着从死人王国中偷来的骨架复活,并用这位神灵赐予的血再生


*古代腓尼基人、犹太人都认为它是大恶魔—撒旦以及巴比伦帝国的化身,是一颗恶劣的灾祸与堕落之星。无独有偶,古代墨西哥人也害怕金星,他们会在黎明时关闭门窗,挡住它的光芒。因为他们认为金星的光芒会带来疾病


从对金星的象征意义上说,玛雅历法会将金星的死亡和昴宿星团的诞生【金星从西方落下而昴宿星团又在东方升起】称为一个太阳纪元的结束。玛雅历法里的术语来说人类所在的现行世界【时间大周期】,就是由金星统治的,而它若是要结束运行这个现行的年代,那么对应的太阳纪元【担任并主导这纪元的太阳神】就将会迎来灭亡。因此,玛雅人的卓金历即以金星的运行周期来作为计数一年周期的日历最早就是依据于羽蛇神的雨神信仰。人类主流文化里,金星、天狼星以及火星常被视为灾难之星


在天文学上,行星的“会合周期”(synodical revolution)指的是从地球的角度进行观察,发现它运行一周,就会回到天空中某一个特定点。每224.7天,金星就会绕太阳运行一周,而地球则在比较宽广的轨道上运行,因此是365天。这两个星体的运行结合起来,所造成的效果是:大约每584天,金星就在地球天空的同一个地点升起



4.羽蛇神下冥界与米克特兰的相关思考

(1).米克特兰堤库特里(Mictlantecutli)【这位冥界神通常的形态也是蜘蛛,我个人觉得这位冥神其实非常符合担任“冥界纪元”的异闻带之王的要求。再加上之前设定里的中南美洲的外来神性,其实冥神如果有缝合奥尔特大蜘蛛或是作为奥尔特大蜘蛛的分身这一设定也没有什么问题。与之相对的烟雾镜,从王哈和羽蛇神对他的看法里,我个人感觉这位神可能更偏向戴比特在2.4带来的那位“冠位”从者,毕竟不可能好好的异闻带之王被Crypter降格为从者罢。但至于烟雾镜怎么被戴比特召唤的,一方面可能和戴比特的传承科身份有关,一方面这位烟雾镜可能是作为分灵,降灵在人形分身上】


意为冥王或是米克特兰(冥府)的主人,他是阿兹特克人的冥界之神,掌管米克特兰(阿兹特克的冥界)的第九层,也是最底层。他的女性相—即他在阿兹特克神话里的妻子—米克特提卡希瓦(Mictecacihuatl)


在西班牙文的殖民地法典中,米克特兰堤库特里被标成【地下世界奇兹米堤的主人】这表明了他跟路西法的地位一样。阿兹特克神话体系里,他是死神以及冥界米克特兰之王(Chicunauhimictlan),他所在位于地下世界最底层的最北边。作为阿兹提克的主神之一,也是阴曹地府的男女神当中最重要七位神之一。人们对他的崇拜跟吃人仪式有关,在神庙的仪式里他会吃人


米克特兰堤库特里被描绘成溅血的骷髅,或是一个戴着凸牙头颅的人。虽他的头饰有猫头鹰的羽毛跟纸作的绑带,戴着用人类眼珠作成的项链。因为在阿兹提克的神话世界观里,骷髅的影像是丰盛、健康、繁饶的象征,影射死亡与生命之间的关系


他常穿着凉鞋,这象征他在冥界七神的排名很前面。他的手臂经常做出攻击的姿势,表示他准备好在亡者进入他的领土时撕裂他们。在阿兹提克手抄本里,米克特兰堤库特里经常在白天张开他的骷髅头下颚,来接收掉进他身体里面的星辰


米克特兰堤库特里通常和蜘蛛、猫头鹰、蝙蝠有关,他住在在十一点中方向的北边,也就是米克特兰巴(Mictlampa)─死者之国。他是少数能够同时管理三种灵魂的神明,阿兹提克人把正常死亡者的灵魂分成三种,正常死亡(年老病死)、英雄的死亡(战争、牺牲或分娩的死亡)及非英雄式的死亡


米克特兰堤库特里是日神伊兹库伊特里(形象是狗:阿兹提克历法中二十符号之一,会协助在对应日子出生的人)。他主掌那些在十三日的第六天出生者(十三天=一周),同时也是阿兹提克九位夜神中的第五位。在二十周的循环历法中,他作为第十周的从属神,并因加入太阳神托纳提兀(Tonatiuh)来象征了光明与黑暗的对立


阿兹提克的神话传说里,羽蛇神与修洛特尔被其他阿兹特克神送去阴曹地府。因为,他们要从米克特兰堤库特里那边偷走了前任生产神的骨头来创造新的人类与世界。冥界之神知道后打算阻止羽蛇神带着骨头逃走,但失败了。可惜的是,羽蛇神虽成功但也留下部分骨头,且由于羽蛇神心急时突然跌倒的缘故,这些生产神的骨头都破碎分散了。羽蛇神只好搜集一些碎裂的骨头,然后带回了生灵之地,然后将神骨混合羽蛇神的血转化变成了凡间不同的物种


(2).米克特兰【Mictlan】相关

阿兹特克神话中的地下世界。大多数死去的人会前往此地,尽管存在其他可能性。米克特兰通常由九个不同的层数组成。从第一层到第九层的历程是极为困难的,总共需要四年的时间,但死者会在途中得到了羽蛇神的兄弟—修洛特尔的帮助。死去的人必须通过许多挑战,比如穿越一座山与山之间相撞的山脉,穿越一片风吹着刮肉刀的田野以及穿越一条有着可怕的美洲虎出没的血河


1.渡过一条称之为阿帕诺瓦亚的深水河。


2.穿过两座连在一起的山—特佩特尔•莫纳米克蒂亚。


3.翻过一座被称之为伊兹特佩特尔的黑曜石刀山。


4.穿过寒风刺骨的八处峡谷和八处谷地。


5.被称之为特米米纳洛扬的箭射击。


6.穿行于吃人心的野兽群落。


7.进入一处旗帜飘扬、跟一只称之为霍奇托纳特尔的蜥蜴相遇的地方。


8.渡过九条被称为奇科纳瓦潘的河。


9.抵达地狱—米克特兰。


而且除了米克特兰,死者也可以前往其他目的地


1、在战斗中牺牲的勇士们都在东方,在早晨陪伴着太阳


2、死于难产的妇女都到西方去,在太阳落山的时候陪伴着它


3、溺死的人则会因为他们与雨神—特拉洛克有关的原因(比如某些疾病和溺水),会去一个叫托拉洛克【Tlalocan】的天堂


米克特兰在阿兹特克的创世神话中的地位也很重要。米克特兰堤库特利曾经设下陷阱来诱捕羽蛇神,于是当风神冒险进入米克特兰寻找可以创造人类的骨头时,米克特兰堤库特利正在等待。他让风神吹着一个没有孔的海螺绕着米特兰转了四圈。羽蛇神最后把一些蜜蜂放在了海螺壳里来发出声音。米克特兰堤库特利感觉自己被愚弄了,他开始追杀这位风神并发誓要让祂面目全非。风神慌忙中成功逃离,但在这个过程中却不小心掉进了深坑里,导致一些人类的骨头破碎了。阿兹特克人据此认为这就是人们身高不同的原因


阿兹特克神话中,米克特兰的九个区域在纳瓦人的世界观中形成,空间和时间是由生命的力量组成的宇宙的一部分。根据墨西卡神话,最初有两个原始神奥梅西瓦特尔和奥梅特库特利,他们的孩子成为创世神。这些创世神的名字分别是西佩托克、特斯卡特利波卡、羽蛇神以及左蜂鸟,他们从父母那里继承了创造的艺术。从已经存在的物质开始经过六百年的沉寂,烟雾镜和羽蛇神各自组织了垂直宇宙和水平宇宙,水平宇宙由基本方向或半球方向组成,垂直宇宙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较高的和一个较低的。高的部分由四棵巨大的木棉(吉贝树)支撑着,生长在天堂(宇宙中心)的每个角落。这些树阻碍了上层世界、下层世界与地球的连接。地球是由鳄鱼形状的海怪,西帕克特利形成的陆地(一个固体同时也具有生命的土地),为人类提供食物。她头发形成了树木花草,她的皮肤变为平原、山谷以及河流沉积物。她的眼睛形成了洞穴和喷泉,她的嘴里流出河流、湖泊和小溪。其鼻子形成山谷、她的肩膀形成山脉。当他们在水平和垂直上组织宇宙时,四个创世神创造了两对神,他们将控制每个区域的权力:水、地球、火以及死亡


*相关:塔莫安【Tamoan chan】

神话般的人类起源地点【塔莫安洞穴:库奥纳瓦瓦克】,出现在中美洲文化的墨西哥中部地区的晚期。在阿兹特克晚期后古典民族的神话传统和创造记录中,塔莫安被认为一个类似于天堂的所在,阿兹特克众神用从米克特兰【阿兹特克神话里的冥界】的地下世界偷来的血液和地面的人类骨头创造了现在的人类【第五太阳纪】


根据萨哈根的佛罗伦萨法典中的词源。塔莫曼安可能的意思是“我们回家”。塔莫安语实际上并不来自纳瓦特语,而是起源于玛雅语,意思可解释为“迷雾所在的天空”。出现在佛罗伦萨法典中出现的塔莫安的描述表明,后经典的纳瓦人认为它位于墨西哥湾沿岸潮湿的低地地区,那里居住着华斯特克玛雅人


迷雾所在的天空(大嘘),可实际上其实看起来可并不像是迷雾


阿兹特克手抄本中描述塔莫安常与阿兹特克日历中的伊兹帕帕洛特,兹兹米特尔之一(噬日魔)有关,塔莫安等地经常被认为是她统治的一部分。而用于塔莫安的字则被描绘了一棵裂开的大树,这棵树开花并释放出血液。目前这些图案的意义尚不确定。除了有裂缝,塔莫安树的两部分虽然分开,但有时却呈现相反的方向条纹,这让它们的对角线表示为内部螺旋状运动【两个相反方向的螺旋旋转】


*相关衍生:兹兹密特尔【Tzitzimitl】

祂的别称为齐齐密特尔,阿兹特克神话体系里的神明,被认为与怪物或是星星有关,也被称为日蚀女神或是噬日魔。它被表现为一具穿著短裙的女性骷髅神,手脚上都有尖锐巨大的爪子。被认为是不断地与太阳作战的女神,也被称为【黑暗魔神】,一直图谋毁灭世界


在阿兹特克神话中,兹兹密特尔是指在日蚀的时候,围绕在太阳周围的星辰女神,她们是穿着人骨图案衣服的骷髅女神。而日蚀据说就是由它们攻击太阳所引发,而它们每次都会凭借日蚀,就会亲自降临人世,前去吞噬人类


西班牙征服者把他们视为魔鬼或恶魔,但在阿兹特克人的观念中,兹兹密特尔女神们就像其他阿兹特克神一样同时有善恶两面。她们也和产妇亡灵希瓦泰提奥、母神寇阿特里姑、大地之妖特拉卡泰库特里有关,这些都是助产士和孕妇的保护神,她们也接受人类的血祭


传说,阿兹特克的诸神创造了人类后,他们发现人并不开心,于是他们想要做些什么来鼓励人类,让他们为阿兹特克的众神唱歌跳舞,于是羽蛇神便以风神的身份说服玛雅修尔(Mayahuel)来到地面。然而她的祖母兹兹米特尔(Tzitzimitl)并不愿意,她追逐着两人来到人类世界的地面上,却没能阻止他们之间的结合,他们最终化成了缠绕的树木


愤怒的兹兹米特尔于是毁掉代表玛雅修尔的树枝,悲痛的羽蛇神把玛雅修尔的骨头种在地里,从此便有了龙舌兰,人们用它来酿造龙舌兰酒。除此之外的神话中,玛雅修尔成了酒神帕特卡特尔(Patecatl)的妻子,据说她有四百个乳房(多产的象征),能够哺育足够多的醉酒神。这些醉酒神无一例外都以兔子为名,因为阿兹特克人觉得人喝醉以后很像兔子



(3).米克特兰—埃尔塔金古城【El Tajin】相关

图为现实里的埃尔塔金古城
下面的日文意为纳维•米克特兰。Nahui意为四,在五个太阳纪里,一般会和担任太阳的阿兹特克神名(所在时代的称呼)组合为四XX的纪元命名形式(四美洲豹、四风、四雨、四水以及四地震)。Mictlan则是阿兹特克神话里的地狱(冥界)的称呼,可以直译为四冥界,当然也可以意译为冥界纪元

*我们假设2.7图标里的这个疑似古城群就是谈及的那个米克特兰,死亡球赛以及龙舌兰酒这两样确实正好就可以联系到了羽蛇神【进一步就是羽蛇神被龙舌兰酒灌醉、国家被毁以及发誓会归来拯救人民的传说,然后凯尔南•科尔特斯因借鉴这传说搞入侵也被关联了】和玛雅双子【人类成神的玛雅史诗、死亡且野蛮的中美球赛、征服魔王与战胜死亡的冥界之旅】


埃尔塔金古城作为玛雅文明存世不多的建筑群,其鼎盛时期是从公元九世纪初开始,一直延续到公元十三世纪初期。在特奥蒂瓦坎帝国衰败后,这里成为中美洲东北部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它的文化影响力沿着墨西哥湾一直到达玛雅地区以及墨西哥中部高原。埃尔塔津古城建筑以精美的圆柱浮雕和中楣浮雕著称,在中美洲地区是独一无二的。其著名的壁龛金字塔遗迹体现古代墨西哥和美洲的建筑特色,展示了其重要的天文学意义和象征含义。埃尔塔津古城遗址证明了墨西哥古美洲文化的伟大和重要性


古城遗址坐落在维拉克鲁斯州北部的帕潘特拉镇附近的一个倾斜的山坡上,周围遍布着烟草种植园、香蕉种植园、养蜂场和香子兰种植林。它在公元十八世纪末期被发现,其得名是由于现代托托那克人认为统称为【塔津】的十二位专门掌管风雷云电的神人住在这里。根据在占领之时所绘制的当地地图显示,这里曾经被称为【米克特兰:阿兹特克神话里面的地狱】,意为死人的住所,这才是这座由球类运动和仪式的祭祀品所困惑的城市的合适的名称。埃尔塔金出现在留存下来的阿兹特克贡品记录《特特里托斯》中,后来成为《门多萨抄本》的一部分。这可能与它的另一个含义有关:无形的存在或灵魂之地。尽管玛雅球场在中美洲遗址中随处可见,但其中至少有十七个是在这里发现的。其中一个球场有一个浮雕的面板描绘一个运动员斩首的场面,或许是失败队伍的队长。其神仙的雕刻图案在遗址中的球类运动和龙舌兰酒酿制的各种场景中出现,它表明死亡、球类运动和喝龙舌兰酒是古城仪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一八零四年,一位耶稣教派的学者用这座金字塔作为基础比较中美洲的金字塔和埃及金字塔之间的区别。壁龛金字塔是这里的重要部分,它主要起源于三百六十五幅雕刻的场景画,这些画被人们认为与一年当中的365天有关,而这也被人们视为人类科技史上的辉煌乐章


维拉克鲁斯州海湾的富饶的海岸在中美洲历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在这里,早期的奥尔梅克人建立了圣洛伦索和、拉本塔这两个正式的聚居区;就是在这里,中美洲的胡埃戈回力球球类运动诞生了。在西班牙史学家描述中以及有关玛雅人的神话传说记载中,这种球类运动与其说是体育运动,还不如说是一种仪式,并且失败者往往以生命为代价。埃尔塔津古城遗址遗留下来的这种球类运动的明显的证据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惑。作为维拉克鲁斯地区的最大和最重要的城市,埃尔塔欣古城曾经在公元六百至一千年间盛极一时,它是当时宗教、艺术、建筑和工程等方面的中心,埃尔塔欣古城的艺术与一种叫做胡埃戈回力球的球类运动仪式紧密相关,这种野蛮而充满血腥的运动曾在中美洲的每一个角落上演了至少两千年


(4).死亡与中美洲球类运动【The Mesoamerican ballgame】

公元前一千六百五十年,古代中美洲的前哥伦布时代的中美洲人就开始了这项带有仪式色彩的运动。几千年来,这项运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版本,如今原住民仍爱玩这类球类运动。这种中美球类运动有各种各样的名字。英文形式为【pok-ta-pok】。这个词来源于丹麦考古学家弗朗斯•布洛姆的一篇文章,他从尤卡泰克语的【pokolpok】一词改编而来。在古典玛雅语中,它被称为皮兹。在现代西班牙语中,它被称为玛雅球类游戏、中美洲球类游戏或玛雅球


中美洲的球类运动具有重要的礼节性,主要的正式球类运动都是作为礼节性的活动进行的。在这项运动的历史后期,一些文化似乎偶尔会将比赛与宗教祭祀结合起来。这项运动也常被孩子们当作消遣,妇女们也可能会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前,人们在中美洲各地都发现了这些回力球场。这项中美洲球类运动的规则至今仍然尚不清楚,但从它们可能类似壁球,目的是让球保持运动。而且回力球场的球门是游戏后期加入的。在最常见的比赛中,球员用臀部击球,尽管有些版本允许使用前臂、球拍、球棒或手。该回力球主要由实心橡胶制成,重达四公斤,大小随时间或玩法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目前不清楚中美洲球类运动的确切起源时间和地点,但有可能是在公元前两千年前,起源于橡胶树生长的低洼热带地区。球类运动的一个可能的发源地是太平洋沿岸的索科努斯科海岸低地在帕索德拉阿玛达,考古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球场,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一千四百年。另一个主要的候选人是奥尔梅克的心脏地带,沿着墨西哥湾的特旺特佩克地峡。阿兹特克人将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后古典时代的人称为奥尔梅卡人(意为橡胶人),因为该地区被强烈认为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橡胶球生产地。在公元前1700-1600年这些橡胶球和埋葬在该遗址的其他祭品一起被发现,这情况表明在早期,这项游戏也同时具有宗教以及仪式的内涵,而不仅仅是一种独立的祭祀形式


中美洲的球类运动是一种深深扎根于中美洲文化中的仪式,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赛事。许多研究人员认为中美洲球类游戏是一种缓解或解决冲突的方式,即通过球类游戏而不是战争来解决争端(中美洲的奥林匹克)。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美洲球类运动的作用将扩展到不仅包括外部调解,还包括解决社会内部的竞争和冲突


然而活人祭祀和球赛之间的联系在考古记录中出现得相当晚,不早于古典时期。这种联系在玛雅文化中尤为强烈,在那里人们可以在球场的雕塑或其他艺术上看到最清晰的人类祭祀的例子。例如阿帕里西奥经典韦拉克鲁斯遗址中的被斩首的棒球运动员石柱。后经典时代的玛雅宗教和准历史叙事也提及过这类联系,而玛雅史诗《波波尔乌》甚至也将活人祭祀与球赛联系起来。在玛雅艺术中,俘虏经常出现,人们认为这些俘虏是在输掉一场操纵他们命运的仪式球赛后被献祭的。然而人们有时候看到的并不是几乎全裸、有时还遭到殴打的俘虏,而是训练有素的球类运动员的牺牲。斩首与球类游戏经常出在玛雅晚期经典球类游戏艺术中并反复出现在玛雅史诗中,有人据此猜测这些失败者的头骨甚至会被胜利者用来制作玛雅球


《波波尔乌》中的玛雅双胞胎神话确立球类游戏对于中美洲的重要性,它是战争的象征,与生育和死亡的主题密切相关。故事开始于英雄双胞胎的父亲赫达普以及叔叔武库布•胡纳普在地下世界西瓦尔巴打球。冥界领主们对球的声音很恼火,西瓦尔巴里的主要领主,一死和七死便派猫头鹰把这对兄弟引诱到位于冥界西部边缘的西瓦尔巴的球场。尽管有危险,兄弟俩还是去了,他们最终被西瓦尔巴的领主们击败并被抓去献祭然后埋在球场。赫达普被砍头,他的头挂在果树上,这棵果树上结了一个葫芦。而这葫芦被女神碰到,她也因此怀上了英雄双胞胎—乌纳普以及伊克斯布兰卡。他们在他们父辈的房子里找到玛雅球并开始玩,而这再次惹恼了西瓦尔巴的领主们,他们召唤双胞胎,并要求他们在考验和以及危险之中玩球类游戏。在一个重要情节中,乌纳普被西瓦尔巴的蝙蝠神斩首。他的兄弟于是用玛雅球代替他的头,直到他的头被取回并放到兄弟的肩膀上。这对双胞胎最终和西瓦尔巴的领主们玩起了球赛并打败甚至杀死以献祭为乐的他们。然而,玛雅双胞胎没能救活他们的父亲,所以他们把父辈们隆重地埋在西瓦尔巴的球场里。可见,英雄双胞胎的神话将球场与死亡以及战胜联系在一起。球场变成了一个过渡的地方,一个生与死之间的界限阶段。沿着经典球场中心线的球场标记描绘了球赛仪式和神话场景,通常边缘有一个四翼纸,标志着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5.新的(第五)太阳纪—四地震(Nahui-Ollin)

在阿兹特克传统里担任着第五个纪元的太阳神。其中的“Nahui”,意为四,在五个太阳纪里,一般会和神名(所在时代的称呼)组合为四XX的纪元命名形式。据说,托纳提乌主掌的这太阳纪开始于BC3114年8月13日,而第五太阳纪最终会在一场大地震中毁灭,无数生灵迎来死亡,太阳神托纳提乌也将寿终正寝。其中的“Ollin”(欧林),意为运动或地震。而这概念也被描述为四个太阳(时代),它被称为第五太阳。《波博尼古法典》中,纳维•欧林符号与托纳提乌的眼睛(宝石)在中心。据说第四太阳纪因河湖女神被烟雾镜终日诽谤而流出的眼泪(大洪水)而结束时,第五太阳就会诞生,而人们也相信羽蛇神这时候会旅行到米克特兰(冥界)去收集来自前一个时代的人类骨头并启动再生人类的过程。根据阿兹特克的信仰资料,第五纪元(太阳)也将会被一系列灾难性的地震摧毁,从而导致饥荒和黑暗的时期


在第四太阳纪被烟雾镜给毁灭后,阿兹特克众神齐聚库奥蒂瓦坎【创造众神之地】,决定联手去创造一个全新的、强大的太阳。而被选为太阳的阿兹特克神明必须将自己完全奉献而出,才可成为能够给予世界以光明的太阳。于是当众神在特奥蒂瓦坎创造第五太阳时,阿兹特克众神中的年老且地位底下者—纳纳瓦特辛和雨神特拉洛克的后代—年轻的特库西斯卡特尔便自愿跳入熊熊燃烧的篝火中。然而,特库西斯特卡特尔抵受不了烈火,相反地,纳纳瓦特辛则坚持到底,于是一个满身溃伤且步入老年的纳纳瓦特辛便从篝火中重生为一个年轻且强大的太阳神—托纳提乌。羡慕不已的特库希斯特卡特尔这时候才选择跟上去,被转化成第二轮太阳。但阿兹特克众神并没有计划让天空中出现两个亮度相同的天体,所以其中的一位神灵捡起一只兔子,并把它扔进了第二轮太阳中以降低其亮度,后来它便成为了月亮,人们可以在它的脸上看到一只兔子的轮廓


但是在成为了太阳神之后,托纳提乌便开始变得自大且贪婪,羽蛇神为此不得不献祭了上千个神袛,并利用风的权能把托纳提乌吹到【太阳】的运行轨道上。因此太阳历法石雕刻里的太阳神—托纳提乌一直是吐着镰刀般舌头的状态,表示了他从未停止过对生命的强烈吞噬欲。而阿兹特克传统也因此认为人们必须要借由活人献祭,以确保太阳会继续运行。根据阿兹特克的创世神话,托纳蒂乌要求阿兹特克人以活人向他献祭,否则他拒绝于天上运行。有说每年有两万人因托纳提乌与其他神祇的正常运行而被迫牺牲


*相关:阿兹特克历法石【Aztec Calendar Stone】

型月里的阿兹特克历法石(羽蛇神的太阳石)
图为阿兹特克历法石。可见,阿兹特克历法石雕刻里的太阳神—托纳提乌(第五太阳)一直是吐着镰刀一般的舌头的状态,而这表示了他从未停止过对世间生命的强烈吞噬欲

又被称为【太阳石】,是阿兹特克人延续了古代玛雅的天文历法后形成的宗教雕刻以及其历法体系。原本这个【历法石】被装饰在阿兹特克的诺提特兰神殿上,但后来遭到了西方外来者的摧毁,可太阳历石却奇迹般地留存下来。


吐舌的太阳神【托纳提乌:担任第五太阳纪的太阳神】的浮雕位于其中心,而四个太阳纪元毁灭或宇宙开创时的四象征【虎/地、风、火、水】围绕在太阳神的四周,显示了阿兹特克文明里所认为的宇宙(世界)模型。中侧共有二十个浮雕形成了一个类似圆环状的循环带,它们分别是:短鼻鳄鱼、风、房子、蜥蜴、蛇、死神、鹿、兔、水、狗、猴、鹅、芦苇、虎、鹰、兀鹰、地震、石器、雨和花。这些物品都分别代表了阿兹特克人宗教日中的二十天。阿兹特克人相信前四个太阳纪元相继毁灭后,第五个太阳才是最后的胜者。因此,外侧的圆环浮雕被四等分化,分别象征了前四个太阳纪降临与灭亡的模样。


6.新时代的玉米神—奇科梅科瓦特尔

别称Xilonen(希洛内),阿兹特克中世纪文化时期神话里面的农业女神,纳瓦尔语里意为七蛇。她有时被称为营养女神,是象征丰饶的女神,通常被认为是玉米的女性神格化形象。而她还可以被描述为食物、饮料和人类生计之神


她常被认为是玉米神—森特奥特尔的妻子,他们的象征是玉米穗。她偶尔被称为希洛内(意为玉米做的娃娃),据说她后来也嫁给了特斯卡特里波卡【烟雾镜】。其名字中的七蛇被认为是指神的双重性。虽然她象征着玉米的丰收和农业的繁荣,但她也被认为是对阿兹特克人有害的,因为她被认为是歉收年的罪魁祸首


她的外表主要表现为其脸上的赭色,顶部的纸头饰,水花图案的衬衫与脚部的泡沫凉鞋。她还被描述为带着一个太阳花盾。她也常带有查尔丘特里魁【意为翡翠裙、是河湖女神,同时也是生育的守护神。传说中的第四太阳。她是雨神特拉洛克的妻子,有时视为是雨神特拉洛克的一个面相】的特征,比如她的头饰和擦过脸颊的短线,但她通常通过携带玉米穗来区分


她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1、一个手持鲜花的年轻女孩


2、一个拥抱死亡的中年女人


3、一个以太阳为盾牌的母亲


她在休伊•托佐兹利节(HueyTozoztli)期间尤其受到崇拜,这是在丰收季节举行的三个节日中的第一个。在节日期间,她的女祭司指定在即将到来的季节种植种子玉米。为安抚神也为了祈求丰收,萨满们经常进行儿童祭祀。第二年收获并保留的干种子玉米被称为奇科梅科瓦特尔【Chicomecōātl】,而收获季节过后消耗的玉米种子则是被称为森特奥特尔【Cinteotl】



*相关:玉米在中南美洲的重要性以及相关习俗

大刍草(墨西哥玉米)的“teosinte”其实是单词“cinteotl”的倒置版本。“cinteotl”一词在阿兹特克族印第安人中,是指供奉玉米女神希洛内的神庙。但从“teosinte”这个词源,我们就可看出大刍草(墨西哥玉米)与如今的玉米间的密切关系。至今,印第安人都把大刍草奉为玉米之母(marddemaize),而玉米的起源驯化之地—墨西哥则被称为玉米之乡。之所以种植玉米,这主要是因为美洲本土并没有大麦或小麦类农作物。美洲原住民在当地开始种植大刍草,并且挑选出果实最大、最饱满的种子。在此过程中,大刍草的基因组迅速发生变化。在人为干预下,发生了基因突变。大刍草开始由每株十几个玉米粒变为数百个。而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这些初代美洲土著农民把大刍草培育成了作为主食的玉米。但玉米并不是这些美洲原住民驯化的唯一一种植物。他们还驯化土豆、向日葵、西红柿、南瓜、辣椒、木薯和菠萝。他们后来甚至还驯化了黄豆、香草、木瓜、番石榴、鳄梨、龙舌兰作物、可可和烟草。


玉米对于阿兹特克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森特奥特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数不胜数的历史资料记载,阿兹特克人将种植的许多玉米都用作祭祀神明的贡品。通常年老的阿兹特克女性会挑拣至少五个玉米棒,再将其仔细包裹后放于背上,类似于母亲包裹新生的婴儿, 在把玉米棒背到目的地(通常是自家的屋外)之后,她们会将其放置在一个特殊的玉米篮子(代表着玉米神灵休息的居所)里直到第二年。这五个玉米棒同时也是农业女神—奇科梅科瓦特尔的象征。在阿兹特克的传统文化中,她代表着【地球的灵魂】,是生育力与生命力的守护神,同时也是森特奥特尔的伴侣


据说在一年之初(二月左右),阿兹特克人种下玉米苗,人们把这些玉米苗当作是女神的象征,通常指代奇科梅科瓦特尔(未成熟玉米的公主)。 奇科梅科瓦特尔的形象通常是手拿着新鲜玉米,袒胸露乳,优雅而端庄坐着的女神。当种子种下后,阿兹特克人会举行舞蹈仪式来感谢大地母亲,尤其是森特奥特尔。且由于接下来温暖的气候会使玉米长势非常好,所以这些舞蹈仪式也越来越兴盛。由于庆祝内容很相似,研究者常将这个节日与西方的五朔节相比较。根据其他文明的同类节日来判断,这些节日对于阿兹特克人来说是非常愉悦的。在这节日中,最主要的墨西哥习俗是阿兹特克女人无论结婚与否都会放下他们的雨披,让头发散落下来。她们会在玉米地中裸胸跳舞,以此来感谢森特奥特尔对玉米的守护。这之后每位女性都会从玉米地中挑拣五颗玉米穗,随着盛大的游行典礼边唱边跳着带回来。在阿兹特克文化传统中,游行中的女性代表着食物与生活的承诺。当人们试图互相抛洒花粉或者玉米粉时,通常会爆发大规模的斗殴。而另一种祭祀风俗则是朝带回玉米穗的女人扔花瓣


7.森特奥特尔【Centeōtl】

别称森特奥西瓦特尔或辛特奥特尔,阿兹特克神话中的玉米之神。辛特利(Cintli)是指还未剥下的干玉米,而特奥特尔(teōtl)则是神明的意思。森特奥特尔是玉米与生存之神,但也有人认为他的面相是农业女神—奇科梅科瓦特尔。森特奥特尔还是阿兹特克神圣历(古中美洲文化历法,一共有二百六十天)中的第七天(二百六十天总共分为二十个月,每月十三天中的第七天)的主宰者,也是第四任夜之主宰者。此外,阿兹特克神话中认为玉米神是由羽蛇神—克特萨尔科瓦特尔带到现世中的,并且祂通常与昴宿星团(然后昴宿星团还与金星相联系)有关


根据佛罗伦萨手抄本的记载,森特奥特尔是大地女神特拉索尔特奥特尔和太阳与水星之神皮尔特辛特库特利的儿子,出生于索奇特尔一日。 不过在另一种神话来源中则把他当作是女神—索奇克特萨尔的儿子。资料表明森特奥特尔的外貌通常是黄皮肤的年轻人。同时人们将其视为阿兹特克时代最重要的神袛之一。另外对于森特奥特尔的描述中有很多共同点。例如,他的头饰中总是会出现玉米,并且伴有一条始于眉毛,经过脸颊,终于下颚的黑线,而这些面部标识通常都出现在古典晚期的玛雅玉米神上


*其中的农业神话,与形成该神话的文明所在的季节和气候脱不了干系,所以生命、植物神和冥界的神话必定存在。例如,羽蛇神下地狱去拿人骨造人,成为日与月之神的玛雅双子曾经为报仇下地狱杀死神,烟雾镜化身的美洲豹之口还被认为是冥界的通道。而阿兹特克神话里的植物与生命神(玉米)的新生与死亡与中南美洲的季节(旱雨)存在强关联,而这也体现了自然生态圈周而复始的循环


*在比较神话学里,创世神或植物神会通过祂们的死亡去创造或衍生世事物。因此,许多文化都有神灵之死创造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故事。这些神话在种植粮食(尤其是块茎类植物)的文化尤其普遍。而许多神话又都以神死后并往往重生为特征,这样的神话在近东等成型神话体系中尤其普遍,例如一个神死后会通过创生(世界)、转世、在冥界与人世之间的轮回【特别是植物与农业之神会在一年当中的几个月(春、夏两季或秋季)待在人世,另外几个月(主要是冬季)则待在冥界】以及掌控死后世界进行代替


*而在【玉米神下冥界】的故事里,森特奥特尔进入了地下世界,带着玉米、棉花、红薯和由龙舌兰制成的酒精类饮料返回现世,所有这些都是他给人类的。在这个玉米神复活的故事中,森特奥特尔有时与晨星(金星)联系在一起。如今在特诺奇蒂特兰的神圣区域里有一座献给森特奥特尔的寺庙。而玉米崇拜是墨西哥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所以在阿兹特克神话中有数位与玉米有关的神明。阿兹特克历史观总共由五个太阳组成,每个太阳代表一个时代。传说第四个太阳结束时,人类被洪水吞噬而灭绝。而阿兹特克位于第五个太阳纪元,这是因为阿兹特克主神一羽蛇神向冥神—米克特兰堤库特里要回了人类先祖的骨头并拯救人类。人类起死回生后,羽蛇神开始考虑给刚重获新生的人类以最适合的食物—玉米。因为在过去的四个太阳纪元里,没有玉米这种农作物。于是,羽蛇神拿走了一些玉米粒,并将它赐给人类,同时他立森特奥特尔为玉米神,负责成熟玉米。而森特奥特尔的妻子农业女神—奇科梅科瓦特尔负责嫩玉米。自此,在两位玉米之神(食物与农业之神)的庇护下,人类拥有了真正的食物(玉米)



二、玛雅神话分歧点

详细的分歧时间点不明,此分歧点参考了《波波尔•乌》中的玛雅双子传说,当然也考虑了玛雅神秘主义里的现代神话【例如新纪元运动里的新(精神)时代】


1•玛雅神话以及南美印加相关

(1).造物神—伊扎姆纳【Itzamna】

在玛雅神话中,是一个被认为居住在天空中的上层的神以及创造者的神。伊扎姆纳是古代经典和后经典玛雅万神殿中最重要的神之一。虽然对他的神话知之甚少,但据早期殖民西班牙文献和词典中零星的参考文献。他原是古典玛雅神话中掌管太阳、艺术、玉米以及写作的至高神与创世神。祂有突出的鼻子,表示为一个宁静的老人。祂是玛雅文明主要神明之一,直到公元八百年左右,阿兹特克人入侵后,被特斯卡特利波卡(Tezcatlipoca,意为烟雾镜)所取代。祂的名字来源不详,也许是来自蜥蜴或是鳄鱼【西帕克特利】


公元二十世纪的拉坎登传说包括一个造物主的故事,可能是此神的继承者。在前西班牙时期,伊扎姆纳经常被描绘在书籍和由此衍生出来的陶瓷场景中。在玛雅神的名字被破译之前,伊扎姆纳被称为【神D】,他有时仍然被部分考古学家们称为【神D】或是就是D。美洲神话学界部分学者最初将伊扎姆纳解释为【蜥蜴之房】,其中的【izam】意为鬣蜥,【na】则意为房子。虽然,目前学界对于伊扎姆纳这个名字的确切含义还没有达成共识,但【itz】是表示一种分泌物和巫术的词根,【itzam】因此可能意味着超级或魔法师


早期的欧洲殖民地经典里记载:伊扎姆纳与胡纳布库(一个看不见的至高神)、基尼奇阿豪(太阳神)以及亚克斯科卡穆特(预兆鸟)这四位神四位一体。迭戈·德·兰达在他对仪式年的描述框架中多次提到他。在乌奥月,在基尼奇·阿豪·伊扎姆纳的召唤下,举行了仪式。在齐普月,伊扎姆纳被称为医学之神之一,在麦克月,他受到尊敬并与雨神相当。在四年的周期里,有一年是在伊扎姆纳的赞助下进行的


伊扎姆纳是一个活跃的造物主,洛佩兹德科戈卢多发明了祭师的写作艺术。根据作者的说法,伊扎姆纳(扎姆纳)曾是牧师,他分割了尤卡坦半岛的土地,并为其所有的特征指定了名字。更普遍地说,伊扎姆纳不仅是人类的创造者,也是巴卡布(玛雅人的通用名字,代表着地球的前四个时代的神)的父亲,他是地球内部的四合一神。在另一种传统中,伊扎姆娜和伊克切尔生下了十三个儿子,其中有两个神分别创造了地球和人类


从晚期的后经典巴黎法典到前经典的圣巴托洛壁画,伊扎姆纳拥有所谓的主鸟神化身—亚克斯科卡穆特,具有变革性的形状。这种鸟的嘴里经常有一条双头蛇。它的头有时像雨神。但在其他时候,它更像一只猎禽,也许巨鹰被认为是风雨的预兆。其翅膀上反复刻着日和夜的标志,这表明鸟神(巨鹰)的飞行代表了时间的展开。而圣巴托洛的壁画上有一个主要的鸟神坐在四棵世界树的顶部,让人想起四棵世界树(还有第五棵中央树),根据一些早期殖民时期的奇拉姆·巴拉姆的书,这些树是在天空坍塌后重新竖立起来的。据说这些世界树通常与特定的鸟类有关,而五大世界树【中美洲的世界树:吉贝树,别称木棉树】也出现在墨西哥的博尔吉亚法典中


*额外:Hurricane【胡拉坎】

中美洲玛雅神话中的创世神之一,掌管着雷暴、雨水与风暴之神,胡拉坎在玛雅神话里意为独腿。当世界还处于混沌未开之时,胡拉坎朝水面用力吹了一口气,吹开了水,露出了干燥的大地。后来,胡拉坎又施展了魔法,引来暴雨和洪水毁灭了人类。生活在加勒比海的土著人用胡拉坎来称呼恶魔或是强热带风暴,认为是这种风暴是恶魔胡拉坎在施展魔法。西班牙殖民者来到加勒比海地区后,将Hurakan一词带入西班牙语,用来表示飓风。该词后来被英文化拼写成了Hurricane(旋风)


危地马拉的古基切玛雅圣典《波波尔乌》中记载那些玛雅的首要神祗商议:雷神胡拉坎(Hurakan),羽蛇神古库玛兹(Gucumatz:农业神)、父神西皮亚科克(Xpiyacoc:婚姻占卜之神,双胞胎英雄之父)和母神西穆卡娜(Xmucane:谷物女神)


众神商议下来的结果是动物被创造,但还未有人。于是神灵们决定用木雕刻,从而创造了矮人。然而不久这些矮人便招致众神的不悦,神为其缺乏敬畏而恼怒,决定毁灭他们。他们按照雷雨与风暴之神—胡拉坎的意志,用大洪水突袭向林中的矮人。他们被淹没,浓稠的树脂降于天。神鸟塞科特可瓦奇(Xecotcovach)啄下他们眼;神鸟卡穆拉兹(Camulatz)切去他们头;神鸟克兹巴拉穆(Cotzbalam)吞噬他们肉;神鸟特古姆巴拉穆(Tecumbalam)折断他们的骨与筋,并将他们碾磨成灰烬


只因他们不曾想到胡拉坎。地表变暗,暴雨始降,日夜不停。矮人绝望地跑向各处。他们爬上房顶,但房屋却在他们脚下粉碎;他们试图攀上树顶,但树却拼力摇晃他们;他们在洞穴中寻求避所,但洞穴却在他们面前紧闭。如此完成了这一族的毁灭,它注定要被推翻。据说他们的后裔就是那生活在林里的小猴子。书中记载了只有大父和大母逃离了这场洪水,他们在那之后就重建了灾后的世界,成了玛雅人的祖先


(2).伯隆尤特库【Bolon Yokte' K'uh】

玛雅七位创世神明之一,主管冥界、创造以及战争。玛雅遗址托图杰洛的一块石头碎片详细地叙述祂与玛雅太阳历大周期的开始与结束有关。祂通常与其他六位创世神明一起出现。在其中一座玛雅石碑中,他的形象是一条绳子套在脖子上,另一条绳子系着一个香囊,象征着他为结束岁月轮回作出牺牲特征。其中他的脖子上缠着绳子,被认为是战俘的象征。祂同时也是冲突和天灾之神。传说祂会在AD2012年12月21日【玛雅长日历的新旧纪元交替之际】降临神庙,并主导新纪元的降临。而战争与创造之神伯隆尤特库【Bolon-Yokte】意为九步。而九步在玛雅神话中更像一种漫游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概念,因而也被认为是旅者之神,与有着守护商旅职责的黑色战神埃克•曲瓦有着很大的重合


传说创造世界的玉米神Hun-Hunahpu【胡胡纳布:玛雅双子之父】与Ek Chuaj【埃克曲瓦】或伯隆尤特库【Bolon-Yokte】进行了一场比试。传说这两位神明都化身成了对当地极其重要的树木,老资格的主神变成了支持世界的可可树,而新生的玉米神则变成创造世界的玉米树,前者代表着旱季,而后者代表着雨季,两位神明因此举创造了一年之中的旱雨两季。故事的最后,胡胡纳布神的头被可可树捆住,后来他的儿子:玛雅双子之一的胡纳普也出现了被冥界的树木悬挂其断头的故事


*相关:玛雅的白克顿周期

玛雅人长历法的计算方式,是以十四万四千天当作一个总周期,其中的第十三个白克顿周期就约为5125年。因为玛雅人把十三当做是非常神圣的数字,因此长计历中的第十三个白克顿周期的结束正是2012年的12月21号。玛雅历认为第十三个白克顿周期将在2012年12月21日终止,即一个创世纪的周期的结束以及迎来一个新周期的开始,而这新的周期就是第十四个白克顿周期


其中的伯克盾【b'ak'tun】,即玛雅历二十卡盾的长纪历周期,约394年左右。其中,玛雅文明的古典时期发生在目前的玛雅长历法周期的第八个和第九个伯克盾。而第十四个伯克盾开始于公元2012年12月21日


长纪历的零日则被设置在过去的某个时刻,用来标记第三纪元终结、当今世界开始,对应外推格里历的公元前3114年8月11日。这意味着第四纪元会在伯克盾—玛雅日13.0.0.0.0/AD2012年12月21日结束。1957年,玛雅天文学家莫德·伍斯特·马克姆森表示完成13伯克盾的伟大时期对玛雅人来说意义重大。但迈克尔·D·科表示玛雅有一种说法认为世界末日会吞噬世间一切堕落的民族,一切都会在十三伯克盾的最后一天诞生。所以现在的宇宙将会被毁灭,而长纪历的大周期会完成


尽管玛雅长日历被欧洲学界认为最有可能被奥尔梅克人【玛雅传承了奥尔梅克文明】发明的,但越来越多人相信该历法与玛雅文明关系十分密切,而该文明的古代时期是在公元前250年到900年。根据古代玛雅人文字系统破译文件的语料库,玛雅人的书写及铭文材料在欧洲人入侵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但欧洲人基于新约圣经•启示录的记载,总认为玛雅文化与世界时代有着巨大的联系,因而将玛雅长日历与世界末日时常联系。二十世纪初,德国学者恩斯特福斯特曼解释《德累斯顿手抄本》的最后一页预示世界将在灾难性的大洪水中终结,但他没有提到十三伯克盾或2012年,因此无法猜测他所说的大洪水是不是未来的事情。而美国考古学家西尔韦纳斯·莫利也认为手稿的最后一页确实描绘了一切被大洪水所吞灭的大灾难


托尔图格罗六号纪念碑的铭文是对十三伯克盾的仅存详细记录,但部分内容已受损。其中的伯隆尤特库神被玛雅学家马库斯•埃贝尔和克里斯蒂安•普拉格在《英国人类学报告》解释为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九、OK-te(步伐或是意义不明)和上帝。古代铭文记载出现了混乱,意味着这名字在当时已经很老,这名字也出现在帕伦克、乌苏马辛塔河和拉马尔的铭文中,被称为战争、冲突与冥界之神。玛雅学者斯蒂芬·D·休斯敦认为此玛雅铭文只记载了当时的事情,而非未来的光景



(3).创世的玉米神—Hun-Hunahpu【胡胡纳布】

字面意思为吹箭。又被称为剥皮玉米神,他是玛雅神话里的玉米神之一,玛雅双子之一的英雄—胡纳普之父。传说玉米神在世界被天塌和洪水毁灭之后挺身而出重启世界,世界重新有了天空与大地,又有了支撑天地的世界树,除了活的生物(而这个功绩需要他的儿子们成为新的太阳神和月神之后)


传说在大洪水毁灭世界之时,玉米神躲在了龟壳之中,在洪水上漂流。待到大洪水结束之后,他从龟壳中走出。为给世界带来新生,他重新竖立了三座炉石,并放在名为卧天(Lying-down Sky)的地方,以此重新创造天空。然后玉米神走进天空,建造了房屋和世界树【Wakah Chan】,他的冠冕则由世界树立在了北方的天上。同时,他还给了天空以周期性的运动,并设定星座在夜间的舞动。这支舞又被称为创造之舞【dance of creation】。最终,他唤醒了玛雅宇宙的中央世界树的力量,世界便终于得以重启


(4).玛雅圣书—《波波尔•乌》(Popol Vuh)

意为“议会之书”,它是危地马拉玛雅文明—基切人圣书也是古代玛雅人的古典史诗,表现了玛雅人对大自然、对人类命运的乐观态度。它涵盖玛雅—基切民族的神话传说以及历史。其中包括了世界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以及基切部落兴起的英雄及帝王的故事


西班牙人征服危地马拉后,禁止玛雅文字并传授以拉丁文字。但一些玛雅祭司仍以玛雅文字抄写古老典籍并作书。法兰西斯可•席梅内兹神父得到其手抄本后非但没有销毁反而将其翻译成西班牙文,保住了玛雅的圣书


《波波尔•乌》讲述的是玛雅诸神如何在时间开始之前联手创造世界。玛雅众神四度尝试造人:猴子(不会祈祷也不能说话)、泥土生物以及不会祈祷的木头人。但在书的结尾,众神终于在第四次尝试时成功了,他们在双生子英雄化身日月之后用玉米造出了人


*而《波波尔•乌》的主要故事讲述玛雅英雄们在人间和希瓦尔巴(玛雅神话里的冥界)的历险。其中的主线之一是双生子英雄的事迹,他们在人间和冥界的英勇历险让人间成了对人类更安全的地方


这本书的开头记述着这样的开头:


Are utzijoxik wa'e 【此处记述了如何 】 


k'ak atz'ininoq 【一切处于悬止】


k'akachamamoq 【一切平静】


katz'inonik 【处于静默】


k'akasilanik 【一切寂静】 


k'akalolinik 【寂静】  


katolona puch upa kaj 【而天穹的领域即为空洞】



(5).玛雅双子英雄:乌纳普【Hunahpu】与伊克斯布兰卡【 Xbaranque】

兄弟俩之一的乌纳普意为吹箭手,伊克斯布兰卡则意为太阳美洲豹【x-balam-que】以及隐者太阳【x-balan-que】,“x”在玛雅语里被认为是阴性的前缀。创世神生下一对双胞胎,双生神—赫达普与他弟弟在球赛中的出色表现吸引了统治冥府的一之死亡与七之死亡两位死神的注意力。死神为了处死两人派猫头鹰请两人过来,两人便跨越深渊峡谷、血脓之河、尖钉之路、蝎群等阻碍来到冥府【Xibalba】。死神们给了两兄弟一个考验,让他们俩在小屋中让火把与烟保持原样直到早上,结果两人因不可抗力而失败,最终被处死。得意的死神们还把赫达普的头放在树杈上,可那里却长出了葫芦


但神女•茜基可【Xkik】最终还是忍不住触碰了葫芦结果怀孕。被死神逼着自尽的她被月与谷物之女神—徐穆坎【Xumucane】给予了庇护,后生下乌纳普与伊克斯布兰卡两兄弟。成年后的双胞胎决定打败虚假的神王—七金刚鹦鹉·武库布卡奎克斯【Vucub-Caquix:玛雅神话古典时期,武库卡奎克斯是处于至高地位的鸟神】及它那两个儿子—齐巴纳【Zipacna】以及卡布拉冈【Cabrakan】


在玛雅众神用洪水毁灭了旧人类,结束了旧的太阳纪后,既是巨人也是神鸟的魔王—武库布卡奎克斯化身为虚假的日月,不仅控制了时间的流逝,同时也统治了无昼无夜而且无尽混沌的世界。为了创造新的太阳纪,两兄弟偷袭了七金刚鹦鹉,兄长—乌纳普用吹箭把它从高空击落,但这个代价是废掉了一条手臂。而七金刚鹦鹉则是因为下巴被吹箭打成脱臼,最终它在去看萨满的时候被兄弟两人设法夺去了所有的力量【宝石】而衰落至死


兄弟俩随后又化身猎人,用石板造出并布下陷阱杀死了大意轻敌的巨人齐巴纳,两人后来又在食物上涂上魔法使得另一个巨人卡布拉冈衰落,然后趁机将其处决。俩人之后去往冥界打算为父辈复仇,他们机智地通过了死神们的三个考验,弟弟甚至通过表演让哥哥复活的魔术表演从而杀死了好奇心极强的一之死亡,随后他们又将哀求的七之死亡杀死,并威胁了冥府里的居民,以其从此不再要求世俗的人来人祭为代价放过了他们。双子后来挖出了父辈们的骸骨,然而在复活无效后重新埋葬。他们完成了这一切后向这个世界宣告了【他们两人清除了死亡、毁灭与痛苦】后分别升上了天际,成为了太阳神与月亮神。羽蛇神【即玛雅神话里的库库尔坎】随后与其它玛雅众神利用了【玉米】创造了新的太阳纪



(6).Xibalba【西瓦尔巴】

意为恐惧之地、冥世,这是基切—玛雅神话里的地狱、冥界。据说,在玛雅历法里的每个月的五天,被称为凶日。这是因为在那几天,被关在溶洞系统(冥世)的死灵(亡者)们会冲到人间,以此来寻求祭品


*玛雅经典—《波波尔•乌》也记载了双生子英雄—斯巴兰克和乌纳普(斯巴兰克的名字带有阴性词汇,因此说是兄弟英雄,其实也有兄妹或者是姐弟英雄的可能性)为了替父辈和人类复仇,向地上的魔王与冥界的众神发起反抗的故事。


玛雅文明传承自奥尔梅克文明并发展出了自己的风格,因为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是陨石撞击所造成的溶洞系统地貌,多各类溶洞和水下/地下孔洞。深邃阴暗的地貌以及对天文方面的良好研究给了玛雅人极大的想象力,属于玛雅特有的星盘—溶洞文化。因此,中美洲宗教的核心内容—巫师庆典当时就在洞穴里举行,并由历法大祭司或是直接就是由神圣法则的统治者来亲自执行。玛雅国王在玛雅文明里作为世界之轴(巫师),对传送地球与看不见的未知世界之间流动的知识和力量负有责任


按照传说,中美洲国王—巫师可以同时插足于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而他们也因此被描绘成在连接不同世界端口的宇宙溶洞里被加冕。洞穴象征着神圣的王位,以及连接不同世界之间的纽带。因为美洲虎在中南美洲的重要性,美洲虎的口也代表着通往冥世的入口。不止如此,玛雅寺庙的大门、天成井(汇集水的排水口)甚至是女人的产道都被视为【通往冥世的道路】,也就是先人所在国度的象征性入口


玛雅人也把【冥世的入口】这个地上的象征和天上的某处等同起来。基切玛雅人证实了银河系大裂口,或者是被称做黑色裂口(dark-rift)的地方,形状看起来就像一条黑色的、沿着银河系中部向下延伸的道路。也就是“通往冥世的路”。它被认为是从人马座星群开始,沿着银河系向北延伸,一直到天鹰星座。基切—玛雅语中称这个银河系的黑色裂口为西波巴—毕(xibalba=冥世;be=路),别称黑色之路。玛雅人相信这条通往冥世之路的方位会在每个夜晚显现。因为玛雅人通过天文现象的观察认为身为夜晚的冥世每天都在地球之上旋转。因此黑色-裂口成为了冥世的最低点,但同时也是夜空的最高点


(7).恰卡纳【Chacana】

又名三重十字架、印加十字架或者是生命之树,是中美洲三大文明(玛雅—阿兹特克—印加)里的神圣图腾。这是一个相当于中美洲生命树、世界树等三重十字形的重要符号


秘鲁传说中,哈有马卡山上有着【Puerta de Hayu Marca :星际之门】,也被祭司称之为恰卡纳。相传南美印加帝国的第一个大祭司【Amau Muru】曾将一块金色圆盘状放入门内特殊区域,紧接着原本灰红色的岩石变成蓝色,而他在踏入里面后便消失了。其他的祭司们大为吃惊,他们便认为这个石门是人类世界的出入口,外侧的大石门是给神通行的,里面的小入口则是给伟人与勇士通行的,进而衍生出了外星文明与人类交流的虫洞


印加人认为通过中心轴孔,萨满(印加的巫师)可在恍惚之中来到冥界或众神居住的更高层以打探大地上发生灾祸的原因。大蛇、美洲狮和秃鹰是这三重世界的图腾代表。传说,在西方的基督教入侵(阿兹特克以及印加文明被冒充羽蛇神以及维拉科查神使徒的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国之后,印加与阿兹特克的巫师和祭司们为了保存剩余的手抄本和古老传承,在假意归顺基督教信仰的同时,通过将恰卡纳的图腾符号混淆西方的十字架信仰,保存了印加文明的残余传统


Chacana是古印加文明中最神圣的图腾,如今在克里斯汀大鼓上的那个三层十字图形及安第斯山区域的建筑上依然随处可见。它被分为上、中、下共三层,象征了印加人相信的三个世界,上界、中界与下界,分别由秃鹰、美洲豹和蛇来代表。


而南美的印加文明将他们的宇宙分为三个时空层—帕查(Pacha):


1.乌库·帕查(Uku Pacha)

即冥界,低层世界,即位于地表之下或是内部


2.卡伊·帕查(Kay Pacha)

即人间,是由人类所居住的世界


3.哈南·帕查(Hanan Pacha,)

即神明居住的世界,位于人类世界之上,同时也是太阳和月亮居住的地方


中间的圆叫做生命之圆(ayu),象征着力量与生命的中心(cusco)。印加文化中所有的生物都是连结的,一切生物都是生命共同体,Ayu贯穿于三个世界,象征着人与动物的灵魂可以在三个世界不断穿越,从而获得世界的平衡与生命的提升。每年的5月3号,是印加民族的【The day of chacana】(恰卡纳节)。相传到了这一天,夜空将会出现完美的十字形状,意味着到收割农作物的最好时机。南十字星座写作【Southern Cross Constellation】,而南美印加语中的Chacana(恰卡纳)则是意为跨越或者是桥梁(通向家的桥梁),正是代表这一个特殊且不存在的但却被印加人们所普遍相信的星象



(8).南美重要星座:Crux【Chacana:南十字星座】—位于半人马座(Centaurus)与苍蝇座(Musca)之间的银河—联系两界的桥梁、楼梯

别称为十字架座,位于半人马座和苍蝇座之间,是全天八十八个星座中最小,但有特色的一个。其英文名称源自拉丁文的十字,造型就以十字形为主,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方皆可看到整个星座,因此被称为南十字,以便与北十字(天鹅座的中心部分)有所区别


在南半球,一年中的任何夜晚都很容易看见南十字座,在北半球低纬度的热带地区也可以在春天和夏天的夜晚,在地平线附近看见它几个小时。古希腊人看见南十字座;托勒密认为它是半人马座的一部分,在公元前四千年的英国北方可以完整的看见。但由于岁差的缘故,逐渐降低了它们在北半球可见的高度,最终成为地平线下的天体,而被居住在北方的人们遗忘了。到了公元四百年,在雅典已经看不见这个星座的大部分


公元十五世纪,威尼斯航海家阿尔维塞•卡塔尔莫斯托在注解中提到南十字很可能是冈比亚河的出口,称它为carro dell'ostro(南方的战车)。但卡塔尔莫斯托的星座中有着太多的星星,而且不正确的倾斜著。历史学家普遍相信陪伴着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的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的御用天文学家兼医师乔•法拉斯是在新发现的巴西正确描述出南十字座的第一位欧洲人。他在于巴西的海滨写给葡萄牙国王的信中描绘和说明此星座(Las Guardas)。埃默里•莫利纽克斯于1592年描绘的南十字,也被认为是在图绘天文学中首度描绘出其特征。后来奥古斯丁•罗耶在1679年也描绘了这个南天星座。罗耶有时也会被引述为最初辨识出南十字座特征的人。探险家—亚美利哥•维斯普奇描述南十字座如扁桃(杏仁)


作为南方天空的一个知名星座,它以四颗明亮的恒星为中心,呈现一个十字形或风筝状的星形,通常被称为南十字星。它位于银河系可见光带的南端。它在南半球的许多州和国家都获得极高的文化意义和象征崇拜。在澳大利亚原住民天文学,南十字和煤袋星云是几个原著民星团的【天空之鸸鹋】的头部,而南十字代表坐在一颗树上的负鼠,并象征天空之神米拉布卡(Mirrabooka)。毛利人对南十字的名字是马胡通加,它通常被认为是象征着塔玛雷雷提瓦卡(银河系)的锚【TePunga】,指针是它的绳索。在其他大洋洲文明,又被称为洞穴星系亦或是指向之星【用于海上导航】


古印度占星学,南十字被称为Trishanku。在印度尼西亚以及马来西亚,它则被称为“Buruj Pari”(黄貂鱼星座)。爪哇地区的人们则是称它为Gubug pèncèng(农做的小屋)或者是lumbung(粮仓),因为这星座的形状像农做小屋。在巴塔哥尼亚的马普切语中,南十字座的名称是“Melipal”,意为四颗星。Crux在拉丁语中是十字架的意思。但是在印加文明的语言盖丘亚语中,Crux被称为恰卡纳【Chacana】,意为阶梯或桥梁,有着联系着不同的世界、通往家乡的桥梁的意思,但它蕴藏着克丘亚语神秘主义深层的象征在其中


在萨摩亚,因为它形状像菱形,而被称为苏木(Sumu:鳞鲀),而半人马的α和β则被称为Luatagata(两人)。在汤加地区,它被称为母鸭(Toloa),被描述为一只向南飞的鸭子,而它的翅膀之一(南十字座δ)则是被两人(半人马座的α和β)扔来的石头给打伤了。煤袋星云也因为它的型状而被称为Humu(鳞鲀)。而在图阿雷格,南十字座四颗最容易看见的星被认为是iggaren,也就是四颗Maerua crassifolia树


博茨瓦纳的札那人将它看成是Dithutlwa(两只长颈鹿)。其中十字架二和十字架三组成公的,十字架一和十字架四组成母的。十字架二和十字架三,包括半人马座和圆规座的两颗亮星,构成大三趾鸵鸟的一只脚。三趾鸵鸟是巴西Bororo人的星座。阿根廷的莫科维人(英语:Mocoví people)也将南十字座的这些星看成三趾鸵鸟,并且被两只狗攻击,这两只狗是由半人马座和圆规座的亮星组成的,狗的头是半人马α和β。三趾鸵鸟由南十字座主要的四颗星组成,头是十字架一(南十字座γ),而它的脚是苍蝇座的亮星


古代天文学家似乎认为南十字座的星星是半人马座的一部分,它们在三个方向上被半人马座包围。维多利亚学者在《星名录》中提请人们注意关于十字的更早的传统证据。公元11世纪,古阿拉伯占星术士阿尔•伯尼注意到,从印度北纬30度处,可以看见一个南方星群,称为苏拉。而但丁在其《神曲》 中称他在通过炼狱的入口进入南半球时,他把心神/贯注在另外一极上,他看到了只有最初的人所能见过的四颗星(《炼狱》1:22~24)。南十字座的星在北半球已经看不见了。最初的人是指最初的基督徒,因为在基督时代的耶路撒冷恰恰能看见十字座。但丁清楚地意识到岁差地影响,他提到的是基督死后的一个无神时代,那时南十字座已经逐渐在这个纬度消失了。南十字座并不是在所有文化中都被看做一个十字架,在澳洲中部这些星星被称为“鹰之爪”


*相关:萨满与Axis Mundi【世界之轴】

别称地轴,在天文学中指天极之间的地轴。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坐标系中,这是天球的旋转轴。因此,在古希腊—罗马天文学中,世界之轴是经典地心宇宙(天球)模型中的行星球的旋转轴


在比较神话学当中,世界之轴也被称为世界树或宇宙中心,被扩展到任何代表【天与地之间的联系】或【更高以及更低的领域】的神话概念。它通常与世界或宇宙的中心(肚脐)的神话概念密切相关,比较神话学家通常认为世界之轴的类型包括了世界树、人体、高山、火柱或是高塔。而它与天的距离可能主要涉及宗教或世俗模型。该图像模型出现在宗教和世俗背景中。世界之轴的象征可能存在于使用萨满教实践或万物有灵论信仰体系的文化、世界主要宗教和技术先进的中心当中。心理学者认为每个人所居住的地区(包含人的内心世界)都有一个世界中心(换言之,也就是一个最神圣的地方)


在萨满教里,通灵的人穿越世界之轴,并从另一个世界带回知识的旅程也被视为一种世界之轴的概念。例如但丁的《神曲》就着重描述了这趟旅程的本质。这首史诗讲述了主人公的堕落和上升,通过一系列螺旋结构,他的旅程穿越了地球的多个平面,最终从地狱的深处走向了天堂。这种世界之轴模型象征任何处在天地之间轴线上的人或物都成为潜在知识的储存库,而这些穿梭于天地之间的事物通常都有一种特殊的地位。这种想法的衍生可以在阿斯克勒庇俄斯【医神】之杖中就可以找到形式,它被认为是医学的象征。但在墨丘利杖中则是通信和商业的象征。这些象征中的权杖代表世界之轴,而蛇则一般被认为是知识(智慧、觉悟或启示)的守护者或是向导



2.玛雅神秘主义与新纪元运动

(1).什么是玛雅主义【Mayanism】

玛雅主义是新时代信仰的非编纂折衷的一种集合,部分受前哥伦比亚玛雅神话和现代玛雅人的一些民间信仰的影响。然而现代玛雅主义并不再像早期作家,例如弗雷·希金斯、查尔斯·艾蒂安·布拉斯瑟·德伯堡和奥古斯都·勒的普朗昂戈那样强调古代玛雅人与失落的土地之间的联系,而是特别指玛雅人可能与外星生命的联系


玛雅主义最早可追溯托马斯·莫尔的著作《乌托邦》,即他想用新世界前去发展所谓乌托邦的概念(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他1501年的预言书中首次探索了这个想法)。在公元十八世纪,关于古玛雅文明起源的推测试图将玛雅历史与圣经中诺亚方舟、巴别塔和以色列失落的部落的故事联系起来,这包括对传奇文化英雄如沃坦和羽蛇神的推测


但它仍包含对亚特兰蒂斯传说的引用。关于外星对玛雅人影响的概念可以追溯到《诸神的战车?未解决的过往之谜题》【里希·冯·丹尼肯于1968年写的书,由迈克尔·赫伦从原德语译成。它涉及到一个假设,即古代文明的技术和宗教都是由被称为神的外星人给予他们的】埃里希·冯·丹尼肯的远古神【外星人理论】反过来又受到彼得·科洛西莫的影响,特别是《魔法师的黎明》作者雅克·伯吉尔和路易斯·波威尔斯的团队的影响。这些灵感来自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苏鲁文学】和查尔斯·福特的出版物。然而,人们对失落的大陆以及文明的迷恋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十九世纪的科幻小说中


20世纪70年代,随着霍皮人【北美土著】神话作家弗兰克·沃特斯的作品,玛雅主义经历了一次【虚伪的】复兴。1970年,沃特斯获得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以支持在墨西哥和中美洲的研究。他1975年的著作《墨西哥的奥秘:即将到来的第六个意识世界》中讨论了沃特斯对占星术、预言和失落的亚特兰蒂斯大陆的信仰所强烈影响的中美洲文化


在【2012末日】现象的背景下,它获得了新的势头,《新世纪》作者约翰·梅杰·詹金斯(John Major Jenkins)的作品中,他在2009年出版的《2012年的故事》中断言:玛雅主义是【玛雅宗教和哲学的基本核心思想或教义就是祂拥有人类史上最迷人的年历算法、神话、谬误以及真相】。玛雅主义之所以获得新活力,是由于那群信奉伪科学、神秘学等民间研究者,例如西琴和格雷厄姆的理论强调外神【外星人】复兴古代人民的想法,那曾经失落的土地上带来了玛雅人的智慧和技术。这意味着玛雅人可能接触到来自星外的古代知识、灵性、哲学和宗教,现代人可借此技术用来躲避末日以及发展宇宙科技


*相关:哥伦布与《预言书》【The Book of Prophecies 】

这本书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生命末期写的宗教启示的汇编。里面的观念对哥伦布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并不新鲜。中世纪的修道院作家也提出过类似的主张,而这强烈影响了哥伦布的世界末日的神秘学著作和基督教普世信仰。这份手稿是哥伦布在他第三次前往美洲新大陆后写的


这本书传达了中世纪的概念,即为了实现世界末日或耶稣基督的第二次降临,某些事件必须首先发生:

1.普世的唯一宗教

基督教必须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且必须让全世界的人都信仰救世主—耶稣基督


2.寻到伊甸园

中世纪普遍相信圣经的伊甸园一定是在悬崖的顶部或山顶,这样它就不会受到第一次破坏世界的大洪水的影响。AD1498年,到达委内瑞拉后,哥伦布可能会认为委内瑞拉青翠的峭壁承载着《圣经•旧约》里记载的花园


3.夺回圣地

哥伦布认为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必须从穆斯林手中夺回圣地,当耶稣基督来时,他就会回到他生活和死亡的地方:圣地—耶路撒冷


4.最后一个世界的皇帝

哥伦布生前在书里选择了至少在他看来是不错的人选。例如,天主教教皇—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将履行这一职位,因为西班牙君主宣称拥有巨大的帝国权力和宗教信念。最后一位世界的皇帝必须领导上述针对穆斯林的十字军运动,并在之前的步骤完成后在耶路撒冷迎接基督



(2).新纪元运动【New Age Movement】

一种去中心化的宗教及灵性的社会现象,起源于一九七零至一九八零年的西方社会与宗教运动及灵性运动。新纪元运动所涉及的层面极广,涵盖了神秘学、替代疗法,并吸收世界各个宗教的元素以及环境保护主义。它对于培养精神层面的事物采取了较为折衷且个人化的途径,排拒主流的观念。另外,自我心灵、新心灵以及身-心-灵等词汇指的都是新纪元思想


新时代运动主要发端于十九世纪晚期至二十世纪早期,鼎盛于一九八零年代的协波汇聚运动,其中的新时代指的是即将降临的宝瓶座年代。新时代运动吸收了东方与西方的古老的精神与宗教传统并把许多观念同现代科学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心理学与生态学。新时代思想汲取世界各大宗教的灵感,例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中国佛教以及道教。期间还特别受西洋神秘学、新异教主义、诺斯底主义、普世主义、东亚宗教以及印度宗教等思想的影响


其源于在十九世纪的形而上学运动。包括了通灵术、神智学以及新思想运动;另外还有替代疗法运动、脊骨神经医学与自然疗法。这些运动可追溯到超验主义、梅斯梅尔催眠术、斯威登伯格主义以及各种早期西方的神秘主义或神秘学传统,例如占星学的赫尔墨斯主义、巫术、炼金术与卡巴拉。二十世纪早期的某些作品也使得这些思潮大为流行,大卫•赫伯特•劳伦斯和叶慈都是这类作家。就目前所知,首先采用新时代一词的是海伦娜•布拉瓦茨基写的《奥秘的信条》


英国新神智主义者白莉在《追随新时代》中使用了新时代一词,表示星座年代已经从双鱼宫转移到宝瓶宫。同年,另一位使用新时代一词的人是美国艺术家、神秘主义者兼哲学家卢塞尔。他在一篇文章里说道:人类精神重新觉醒的新纪元哲学。一九八零年代中期,协波汇聚运动再次激起了许多大规模类似的活动,新时代一词因而被美国大众媒体广为宣传为一种精神次文化,包括了冥想、通灵、转世、水晶疗法、察觉感官以外的事物、整体健康、环境保护主义、相信超常现象或未知的奥秘,例如不明飞行物、地球神秘学以及麦田怪圈


*新纪元相关:玛雅教太阳历(虚伪的太阳纪)

新纪元运动主义者以及玛雅主义者(参考了神智学的时代论)根据玛雅人的未来预言现在的地球已经经过了四次文明史,现在的人类正在进行第五次文明,他们还认为人类在不远的未来即将进入第六文明(精神文明)


1、根达亚文明(马特拉克堤利:MATLACTIL ART)

玛雅教传说中的地球上的第一个太阳纪所对应的文明,也叫超能力文明,繁盛大约始于距今七十六万年前,毁于大陆沉没。该文明生物身高仅有一米左右且男女差异极大,男性额头中央位置拥有第三只眼。女性并没有第三只眼但子宫却具有能够与神沟通的能力,女性在成为母亲前都会和神联系,待双方合意时才会把婴儿送入体内从而繁衍族群


2、美索不达亚文明(伊厄科特尔)

饮食文明,最终毁灭于磁极转换。诞生于南极大陆,是根达亚文明的逃亡者所建立。在根达亚大陆即将沉没前,部分拥有预知能力的根达亚人预见这个情况并逃离即将沉没的大陆,后在南极建立新文明。但他们的超能力也随之时间的推移迅速退化,最终男人的第三只眼逐渐消失,而女人的子宫也失去了与神沟通的能力


3、穆里亚文明(奎雅维洛)

也称生物能文明或魔法文明,是美索不达亚文明的逃亡者的延续,该文明最终毁于大陆沉没。传说其存在于距今约三万五千年至一万五千年前。传说穆里亚人注意到植物发芽时产生的能力,于是他们开始广泛应用这种能量,制造大量能够利用植物能的机械。该文明制造了船并以此到达世界各地,甚至促进了埃及文化的发展


4、亚特兰蒂斯文明(宗德里里克)

即光之文明。传说他们曾生活在大西洋海域曾经存在过的一片大陆上。由于考古学家的确在大西洋的海底找到了部分史前文明遗迹,因而相较于前三个文明,这个文明被传播的更为广泛。不同于柏拉图,亚特兰蒂斯文明源于猎户座殖民者并拥有光的能力,且在穆里亚文明时期便已经来到了地球,两个文明之间还曾发生过大规模战争,这被认为是世界各地存在史前核遗迹的原因所在。但正是由于该文明拥有的光的能力,在火雨肆虐下引发了大规模地震和火山喷发,最终导致大陆沉没


5、人类(情感)文明以及精神(第六)文明

新纪元运动认为二零一二年之前的人类文明即情感文明,之后情感文明将会升级为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指的是人类性情会转变,随着地球的进化,人类集体会扬升,从此进入一个宇宙全息结构,即天地人合一的境界。【神智学以及新纪元运动的核心观点:即全人类进化为精神体】。因此更具包容性,完全消除二元无明界分,以宽恕就是爱作为神圣救赎计划,以一体心境令个体心灵通透,天地圆满,以整体心境的神圣意愿回归于神性,以此圆满一体


(3).约翰•梅杰•詹金斯【John Major Jenkins】与玛雅神秘主义

詹金斯是美国作家以及古代中美洲宇宙学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一位独立研究学者。他著有十部有关玛雅文化研究的书籍,并在阿密玛雅研究院以及墨西哥尤卡坦州美洲土著协会拥有声望


他从世俗与精神的各方面见证玛雅人对天文事件的重视,用以重现玛雅历法系统的融合与确定。并由此而找到玛雅历法完结日的真实含义:这是宇宙与人类所在星系的又一次进化,是一个太阳纪元的结束与另一个新的太阳纪元的开始。随着新纪元在2012年冬至日的到来,地球将进入一个新的星系发展周期


他将前哥伦布中美洲玛雅文明的日历系统的天文和神秘学进行理论化。他还将【千禧年主义】和玛雅文化联系在一起,这是新时代的产物。而这个融合了玛雅文化、基督教文化、神秘学、天文学等理论的产物也被称为玛雅主义【Mayanism】


他是推动古玛雅日历于2012年12月21日即为结束【不是世界末日,而是新开始】的主要人物之一,这似乎预示着地球与人类的重大变化。他提到了第五太阳纪结束后,全人类都将进入精神时代,在精神与意识的交流方面将得到跨越式的增长。因此,如今网络上盛行的根达亚、美索不达米亚、穆里亚及亚特兰蒂斯四大文明其实是基于玛雅—阿兹特克【中美洲长计数】日历里的五个太阳纪循环的现代填补物【中美洲五太阳纪用现代神秘学与考古研究的五个神秘文明填补】


在《2012:史上最神秘日期背后的神话、谬论和真相》中,他提到曾发现有一条罕见的天文直线,这现象每26000年左右才会发生一次,他称其为星系准线,而这就是银河对齐。据说在一年中,太阳会依次穿越十二个星座。在人马座附近,黄道和银河系成六十度夹角,并形成了一个十字交叉,这个十字交被古玛雅人称做圣树(Sacred Tree),也被称为岔路口。这个宇宙十字的中心,也就是黄道和银河系相交的位置,正好是2012年冬至太阳所在地。而那个时候,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太阳、地球将处同一条直线上。这种对齐仅每25800年左右发生一次,这奇特的现象也被称为银河对齐。在十二月的冬至点对齐也是地球一年大周期中传统的开始点。地球以及居住其上的人类都将卷入这对齐。在玛雅人的宇宙观中,十二月份的太阳将与银河系合在一起的部分,也同样是我们银河系的中心所在地。它被认为是宇宙的子宫,【新天体】将在此诞生,诸神甚至银河系的每一件事物,包括人类也会在此迎来更新


*银河对齐论与玛雅太阳纪

长纪历开始日期无重大天文事件发生。然而长纪历的所谓结束日期被西方秘契主义、边缘科学和新纪元文学以及天文现象联系在一起,其中新纪元文学十分强调占星术,特别是与岁差有关的占星解释。在这些占星术观点中,占星术概念里面的【银河对齐论】尤为著名


在太阳系里,行星和太阳大致处在被称为黄道的同一平面上。从地球的角度来看,太阳整年都在占据黄道这横跨整个天空的巨大平面。每年太阳都会依次穿过黄道带十二星座。随着时间的推移,每隔七十二年,太阳每年的运动周期其实都会非常缓慢地向后减少一度,或是每隔约2160年减少经过一个星座。太阳这种向后的运动被叫做岁差,是地球自传轴轻微摆动造成的,类似于陀螺减速时的摆动。经过25800年,也就是通常叫做大年的周期,太阳在黄道带中的路径会形成完整的360度向后旋转


西方占星界习惯用岁差测量三月分点,三月分点和九月分点每年都会出现,彼时的太阳刚好处在天空最低点和最高点的中间。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太阳的三月分点位于双鱼座,正重新回到宝瓶座,这标志着双鱼座的星座年代结束与宝瓶座年代到来。类似地,太阳在十二月的至点位于人马座与银河系相交。至点落在北半球的时候,落在太阳每年移动路径的最低点。而落在地球的南半球的时候,落在太阳每年移动路径的最高点。每年十二月至点,从地球表面来看,太阳和银河仿佛对齐,而每年的岁差会导致太阳在银河中的位置稍微改变。考虑到银河的宽度在十度到二十度间,太阳需要700年到1400年才能进动到穿越银河。到AD2012年的时候,至点穿越银道坐标系,还在穿过银河的途中,十二月至点的日期落在12月21日


这个观点起源在于乔治•德•桑蒂拉纳以及赫塔•冯•德申在《哈姆雷特的磨坊》中对分点的进动和太阳靠近银河系中心提出了神秘主义的推测。这些言论后来被泰瑞司和丹尼斯·麦肯纳在《看不见的风景》中转述和引申。该观点衍生自门罗•埃德蒙森提出的理论,他认为古代玛雅人利用对大裂缝的观测结果制定日历,在他们眼里,银河里的这个黑色尘云带是冥界。约翰•梅杰•詹金斯表示玛雅人了解黄道和冥界相交的地方,天空中的这位置在他们的天文学中地位显著。他认为岁差会让太阳在二零一二年冬至与银河赤道精确对齐。古玛雅人预测出这次交汇并认为这是人类精神深刻转变的先兆。支持银河对齐假说的新世纪运动人士认为玛雅日历就是为未来世界发生重大变化做准备,就像占星术士利用恒星和行星位置预测未来的事件。詹金斯认为信奉萨满教的古玛雅人通过服用迷幻蘑菇和科罗拉多河的蟾蜍等迷幻药物,产生了这样的见解。他还将玛雅神话里的冥界与世界树联系起来,借鉴了对当代玛雅宇宙学的研究成果


银河对齐论的延续在于一些信仰2012世界末日的人利用银河对齐描述另一种现象。该现象由部分科学家提出,解释了据称通过观察化石纪录得到的生物集群灭绝模式。其中的湿婆假说认为生物群体灭绝并非随机出现而是每隔2600万年出现一次。为了解释这一点,部分人认为太阳在银河年2.5亿年的时候,一般会穿过银河平面,从而在银河中心制造一场垂直震荡。然而,太阳每隔2000万至2500万年重新进入银河平面的时候,会受到非常强烈的“平面涟漪”影响。数学模型显示,平面涟漪会让奥尔特云内的大量长周期彗星进入太阳系的通量增加四倍,从而大幅度的增加毁灭性彗星撞击的出现几率。但是这种对齐现象经过数千万年才会出现,确切日期无法确定。证据显示,太阳在三百万万年前穿越了将银河一分为二的平面,到二零一二年的时候会在离平面非常远的上方移动


有趣的是,地球的岁差周期约为25721.5年。神秘学里的十二个占星术时代的一个大周期为25860年。这两个周期在时间上都很贴合古玛雅长周期历法的五个太阳纪总周期—26000年。这说明古人在天文学、地质学以及与之对应的占星术的研究上,居然是出奇的一致。神秘学里,Ra提到大师周期为75000年,分为三个小周期,即25000年。即地球目前既处于大周期尾端,也处于小周期末期,所以这是一个变革的关键时点。说到7.5W,我们就不得不提到真实地球史上曾在7.5W年前喷发的火山—多巴火山【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部,全球第二大超级火山】。多巴火山在75000年前有过一次大爆发,连续爆发了七天,三天就使半个地球上空被火山灰覆盖。四周后,火山灰效应使地球进入冰川时期,但早期人类集体以及一些动物却活了下来


在古玛雅太阳历法(xiuhpohualli)中,古代玛雅—阿兹特克文明继承了奥尔梅克文明的历法,衍生出了以五个太阳纪元为一个大循环的经历了四次大灭绝但却依旧在不断更新的世界。但玛雅人与阿兹特克人对于太阳纪的五次循环的时间周期有不同的见解。在玛雅太阳纪历法中,1872000天(约5125年左右)为一个太阳纪的轮回。玛雅人把一个岁差周期分成五个太阳纪,每一个太阳纪约为5157年,岁差周期是25786年。每一太阳纪的气候虽不同但都有一定规律,按照此理论我们现在正处在第五太阳纪的末期


到2012的12月21日又轮回到第一个太阳纪,也就是岁差的周期,地球大气候周期符合岁差周期。而这个时候,银河系中心、太阳、地球惊人地处在同一条直线上,这种现象每隔25800年发生一次,又被称作银河对齐。银河对齐在岁差周期中属于一个非常罕见的对齐。岁差使得其中一个节点(不管是3月的春分点,6月的夏至点,9月的秋分点还是12月的冬至点)每 6450年和银河系对齐一次。而2012年的对齐每25800年才发生一次


2012年12月21日是玛雅长历中关于第五太阳纪的结束日。到了那一天,太阳会非常接近银道和黄道的交汇点—银河中心,发生所谓的银河对齐。银河对齐每26000年(约25800年左右)只发生一次。5126年乘以5,正好约2.6万年,可见五大太阳纪的开始与结束正好是以银河对齐的岁差周期为标志。在银河季候的这段时期中,太阳系正经历着一个历时五千一百多年的大周期。时间大致是从公元前3113起到公元2012年为止。在这个大周期中,地球以及太阳系正在通过一束来自银河系核心的银河射线。这束射线的横截面直径为5125个地球年。换言之,地球通过这束射线正好需要5125年(一个太阳纪)



3.南美印加相关

(1).黄金国【El Dorado】

意为【The Golden One】。别称为亚马逊黄金城或是南美黄金乡,是南美神话传说里的圣地。最早是始于南美古老传说里的一个启蒙与祈祷仪式,传说这个部落的族长会在自己的全身涂满金粉,并到大山中的圣湖中洗净。而祭司和贵族们会将珍贵的黄金和绿宝石投入湖中献给神。这位国王会被称为“El Hombre Dorado”【埃尔多拉多】或“EI Rey Dorado“,【埃多都】意为“黄金人”或“黄金国王”。


西方过来的征服者曾多次掠夺了埃尔多拉多的王国,但是却没有发现他们所认为的隐藏的黄金之城。但关于埃尔多拉多的传说却依旧延续了几个世纪,数不清的白人探险家都在试图寻找这座传说中的黄金之城,很多寻宝人或冒险家至今仍然相信黄金国就位于哥伦比亚境内。


1.指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Cusco)

国力曾大道鼎盛的南美—印加帝国拥有丰厚的黄金和白银,帝国当时在首都库斯科及各省份的太阳神殿也均以金银的装饰大肆铺张,最终引来了西班牙人的觊觎。于是在公元16世纪初,西班牙人征服并摧毁了印加帝国,同时还将帝国内的大量黄金和白银全部掠夺而去


2.北方瓜塔维塔湖畔(Lake Guatavita)

其地点位于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因此又被称之为黄金湖。瓜塔维塔湖是陨石坑撞击所形成的湖,湖的周边是陡峭的山崖。但沿岸既没有城市也没有宫殿,之后西班牙人在当地进行了多次大面积的打捞,但也仅获得三百余件黄金器物,其中只有一件竹筏的黄金工艺品被视为与传说中所描述的族长颇为相似

挺符合南美地貌的
同上(还有瀑布呢)


(2).太阳神—因蒂与印加太阳祭

因蒂【Inti】是南美印加神话中的太阳神,他被认为是印加帝国的守护神,也是南美神话里的创世神—维拉科查(Viracocha)之子。印加神话里的大地女神—帕查玛玛(Pachamama)一般被视为他的母亲与妻子,而因蒂的妹妹—月神玛玛基利亚(Mama Quilla)亦是他的妻子


印加人一般都自称为因蒂的后裔,这主要是印加的宗教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太阳所提供的光与热对生命极为重要。因蒂也被视为赐予万物生命的神祇,大部分希望获得丰富收成的农夫都会崇拜因蒂。尽管他受印加人崇拜的程度仅次于维拉科查,但他却能得到最多的祭品。尽管对因蒂的崇拜一直存在,但印加第九代统治者帕查库特克有系统地向百姓进行推广,令因蒂的信仰风行全国。他在全国各地建立供奉因蒂的太阳神神庙,透过宗教加强统治


在古代印加神话中,因蒂将文明传授于其子曼科•卡帕克及其女玛玛•奥克略,然后再经由他们把这些知识传授于人类。太阳神—因蒂随后命子女建立印加的首都,于是他们从的的喀喀湖出发,每到一地便将黄金手杖插入泥土但都没有成功,直到当他们到达了现今名为库斯科的地方,曼科•卡帕克把黄金手杖成功插入泥土,他们认为这是太阳神的启示,便在库斯科定居下来。太阳神大祭司在国内拥有第二大权力,他受命于萨帕•印卡,而他们之间通常都是兄弟关系。因蒂别称为阿普•蓬乔,意为白天的领袖。因蒂的形象通常是一幅中间为人面的黄金盘,西班牙征服者于1751年入侵时曾夺去一块并送返西班牙,最后却不知所踪


*相关:印加太阳祭(秘鲁太阳节)

又称因蒂•拉伊米或是因蒂普•拉伊米【Inti Raimi/Intip Raimi】意为“太阳的复活”或“太阳的路径”。太阳祭在冬至点(对位于南半球的印加来说,北半球的夏至点是他们的冬至点:6•21/22)举行,这正是当太阳离南半球最远的时候,意为邀请因蒂回来带给印加人温暖(太阳最薄弱也是发生改变的时间点)。当日全国上下都会参与这盛会,军队队长、政府官员及各诸候都会精心打扮,并带备最精良的武器及乐器赴会


每年6月21或22时,南半球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冬至时,太阳便运行到了距离赤道最远的位置上,秘鲁安第斯山区由此进入了严酷的冬季。在这片平均海拔超过三千米的高原上,大地万物一旦离开了太阳的光明和温暖便将难以维系生命。而古老的印加传统更相信,一旦离开太阳神呵护,人类世界将失落在无限黑暗的宇宙中。基于这种对黑暗的恐惧和对光明的向往,古代印加人在每年的冬至日都要举行盛大隆重的太阳祭庆典以感谢太阳神因蒂【Inti】在过去一年中为大地赏赐的光明与温暖,也祈求太阳神在来年继续保佑帝国人丁兴旺、百战百胜


根据记载,印加帝国时代的太阳祭由冬至日起在都城库斯科举行。在印加大祭司的主持下祭奠活动在太阳神庙里拉开帷幕。这全国性祭典长达九日,开始前三天,众人须斋戒。黎明前夕,所有人都会在库斯广场迎接太阳升起,当曙光乍现的时候,他们会向太阳崇拜。然后国王会向太阳敬酒,美酒流经过地上的管道直通太阳神庙内,象征太阳已经喝下国王敬奉的酒,接着国王就会将酒分给各人饮用。众人都会抵达太阳神庙前,但只有国王以及王室成员才能进神庙内进行奉献。奉献过后就会向神明献祭牲畜,并以其内脏的形态作为占卜的结果。而用作献祭的牲口最后都会被分给太阳神祭庆典上庆贺的群众。而居于太阳神庙供奉因蒂的太阳贞女亦会准备名为“桑库”的面食供大家享用。经过连续九天的狂欢后, 众人就会各自回家



*4.南美异闻带的印加神话体系为何有可能会被玛雅—阿兹特克神话取代

本人考虑到阿兹特克或玛雅神话里的太阳纪之间的分歧点(大洪水灭世或是羽蛇神下冥界拿人骨造人)可能是南美异闻带的起始点,奥尔梅克、托尔特克、玛雅以及阿兹特克神话里面的冥界可以缝合(即玛雅的西瓦尔巴就是阿兹特克的米克特兰,因这两文明的冥界原型本质上都源于地底之下的溶洞系统),所以中南美神系可以统合。至于第七异闻带的中南美洲神性大概率会在南美土地上进行活动的原因或许可以用神系间的演化继承或是迭代来叙述。中南美洲的奥尔梅克文明、玛雅、托尔特克和阿兹特克文明基本上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每个中南美洲的主神在不同时期的名字和权能有所不同,但是大差不差(虽然南美的印加神话也是相当独立的体系)。传说奥尔梅克神话是阿兹特克神话这一脉的源头,因阿兹特克文明里面的玉器雕琢、象形文字、历法系统、活人祭神、美洲虎和蛇崇拜、橡胶球死亡游戏以及中南美洲人对可可豆、龙舌兰酒和对奎特查尔凤鸟的喜爱都是基本上是这一脉(包括烟雾镜和羽蛇神)的特征。那么推测下来就只有可能是南美异闻带里的中南美洲神系直接“夺舍”(侵蚀)南美神系了,阿兹特克和玛雅神系是可以套进一个庞大且成体系的中南美洲神系,而相对独立且封闭的南美印加文明及其神话这下就要被“人为”牺牲了


1.相关:奥尔梅克文明【Olmec】

别称橡胶之乡,已知的最古老的美洲文明之一。它存在和繁盛于公元前一千两百年到公元前四百年的中美洲(墨西哥中南部)。奥尔梅克一词源自纳瓦特尔语的Ōlmēcatl,此词在纳瓦特尔语中形为“Ōlmēcah”,它在纳瓦特尔语中为ōlli(橡胶)和mēcatl(人)的合成词,故而“Ōlmēcatl”在纳瓦特尔语中译为橡胶人(什么路飞)


作为美索美洲(中部美洲)的母亲文化,奥尔梅克文明于公元前一千两百年左右产生于中美洲圣洛伦索高地的热带丛林。圣洛伦索是早期奥尔梅克文明的中心,在繁盛了约三百年后于公元前九百年左右毁于暴力。其后奥尔梅克文明的中心迁移到靠近墨西哥湾的拉本塔。奥尔梅克文明最终在公元前四百年左右消失,虽然消失的原因尚不得知,但影响了大量的后续中美洲文明,例如玛雅、托尔特克以及后来的阿兹特克。奥尔梅克文明的许多特征,例如神权政治、金字塔以及宫殿的建造、玉器雕琢、象形文字、历法系统、活人祭神、美洲虎和羽蛇神崇拜、橡胶球死亡游戏以及他们对可可豆和奎特查尔凤鸟的喜爱的这一切后来都构成了中美洲各文明的基础和共性。大多数学者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是基切玛雅、萨波特克、提奥提华坎、托尔特克及阿兹特克等中美洲文明的母体,但也有人认为奥尔梅克和其他中南美洲文明的关系是姐妹关系【印加文明:果然我还是太独立了2333】


奥尔梅克人创造大量的建筑和雕塑作品。他们用石头建造巨大的宫殿和金字塔,在玉石上进行精美的雕刻,制作了大量的陶器。奥尔梅克人最著名的艺术作品莫过于奥尔梅克巨石头像。这些在花岗岩上雕出的高达十英尺的巨大人头像显示了奥尔梅克人高超的技术水平。人头像都带有古怪的头盔;人脸具有东方人面部特征,部分却具有非洲人的面部特征。奥尔梅克文化奠定了中美洲古文明的基础。奥尔梅克人主要崇拜半人半美洲虎的神(烟雾镜的原型),同时也崇拜羽蛇神和谷物神。奥尔梅克的虎图腾、小雕像等特征被认为与中国的殷商文化存在联系,据说其文字是与玛雅文字相似却存在差异的象形文字,于是就有了【殷人东渡美洲论】的假说。奥尔梅克文明的宗教信仰一直是奥尔梅克社会的主线,圣洛伦索遗址就是一个关于奥尔梅克文明的宗教仪式中心和居民区的复合体。圣罗伦索是奥尔梅克文明的遗迹,位于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州。从公元前一千两百年至公元前九百年,圣罗伦索一直是奥尔梅克文明的主要中心。奥尔梅克中心转移到靠近墨西哥湾的拉文塔,特雷斯萨波特斯也是其重要的文化中心。奥尔梅克文明消亡后,其它的印第安民族将其文化和传统继承了下去


2.云雷纹与商人东渡美洲论【虽然看个乐,不过最近中国从者(例如黄飞虎)出的不仅近而且也不少,有点怀疑…是否会采用其设定】

形象类似云雷纹或古希腊的回纹

云雷纹是中国陶瓷器装饰的一种原始纹样,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主要是从漩涡纹发展而来,象征着古人对于雷电这一自然现象的崇拜。到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并且作为权力、地位以及神灵的象征。但到了汉代,随着青铜器的衰退,陶瓷器上的云雷纹也逐渐消失。但如今在粤系的铜鼓上,云雷纹是作为主导纹饰应用的,常见其纹饰密布于鼓面中心—太阳纹的周围,象征太阳与云雷共存于天际


中国商周两朝青铜器上的云雷纹是中国历史最为久远,纹路变化也最为复杂的曲流样式之一。商代和西周时期,云雷纹常作为青铜器上纹饰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这种传统纹饰常以连续不断的回旋式线条构图。其中,圆弧形的回旋称云纹,而方形的回旋则被称为雷纹。云雷纹作为脱胎于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涡纹,有延绵不绝、生生不息之意。云雷纹也时常与【天圆地方,圆中有方,方中有圆】的中国古代朴素宇宙观相互呼应。作为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中最为常见的几何纹样之一,云雷纹在古代各种器物纹饰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且云雷纹大多以底纹的形式出现,以产生华美的效果


除了来源于涡纹的说法,云雷纹的起源还被认为与【蛇崇拜:可类比中美洲的羽蛇崇拜】有关,这种观点偏重于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在人类社会早期,蛇患是生存的一大威胁,因此人类会通过对蛇的祭祀达到避害禳灾的效果,将蛇的形象进行绘制并不断地抽象画、图形化,就形成云雷纹的雏形。而蛇也从单纯的动物图腾形象逐渐衍生更丰富的内涵,蛇纹被赋予了生命的意义,而由它而来的云雷纹更是脱离蛇本身,并成为自然界生命进行诞生、繁殖、死亡等象征着生命循环往复的象征


*相关:殷人东渡美洲论【The Yin people on East America】

一种历史假说,认为殷人的一支曾东渡美洲并成为当地文明的祖先。学界有关殷人东渡美洲的假说和推断大多都将发现于墨西哥东海岸的美洲最古老的文明—奥尔梅克的出现和商代末年武王伐纣后,原属商朝的殷人渡海远逃联系起来。有关殷人东渡美洲的论述,较可能最早是日本学者白鸟库吉在日文《地学杂志》上发表的《关于扶桑国》提出的。但早在这论点发表前,法国汉学家德金根据《梁书》就认为扶桑应地处美洲的墨西哥


史书记载商朝大约灭亡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各路诸侯进攻殷都朝歌,朝歌被攻破后,纣王自焚,但与他站同一阵线的大将攸侯喜却在这场战争中下落不明。因此有一些学者认为商周交替之际时,攸侯喜带领二十五万殷遗民出海逃亡,由于受太平洋风暴而到达美洲开创奥尔梅克文明


法国学者阿科斯塔曾提出最早的印第安人是从亚洲通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大陆的亚洲人。法国学者歧尼进一步推进,提出中国古籍中的扶桑就是美洲的墨西哥的说法。随后引发了西方学术界关于谁先发现新大陆的广泛讨论。最早提出殷人东渡美洲假说的是英国学者梅德赫斯特,他在翻译中国古典文献《尚书》时,提出周武王伐灭殷纣王时可能有殷人渡海逃亡,但是途中遇到大暴风,最终被吹到美洲的说法


亚洲起源说认为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亚洲人,蒙古人型的亚洲人在4万年和1万8千年以前通过白令海峡的“陆桥”从阿拉斯加进入了美洲大陆。根据地质学家测定,在冰川时期(公元前7—1.2万年),亚洲东北部与美洲西北部有陆桥相连。据推测,亚洲东北部的原始狩猎民族在追逐野兽或迁徙过程中往来于白令海峡两岸,后来又从北美向南迁移,逐渐遍布美洲大陆。支持该理论的人认为古代中国人与印第安人在文化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例如在奥尔梅克文化中,学者发现他们的甬道图案与殷人的极为相似;—些印第安陶器上的饕餮纹和云雷纹与商周中国钟鼎上的图纹相似


美国学者—迈克尔•芤在《美洲的第一个文明》中提出拉文塔出土的奥尔梅克文明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接近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大风暴发生时间,奥尔梅克文明可能来自殷商。迈克尔•芤他发表的论文《圣洛伦佐与奥尔梅克文明》中指出奥尔梅克文明有着很强烈的殷商影响。美国俄克拉荷马中央州立大学教授许辉的《奥尔梅克文明的起源》以及中国学者王大有等的《图说美洲图腾》进一步阐明殷人东渡美洲论的根据:


1、殷商是中国的青铜时代,而墨西哥也出土青铜人头像,相貌和华夏人相似


2、奥尔梅克的玉圭刻着和中国的甲骨文类似的图形,王大有、许辉还根据甲骨文将一些奥尔梅克图形解读


3、奥尔梅克人跟华夏人一样喜爱玉器


4、奥尔梅克人的玉器上的虎头图案和商朝玉器上的虎头图案,惊人地相像


FGO2.7相关资料和部分推测(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