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苏联二战后重型坦克上的装弹机与炮塔弹药架

2021-10-23 18:25 作者:嗨KV183  | 我要投稿

IS-7的半自动装弹机显然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设计,一方面是速度不佳,另一方面是可靠性也不佳。但是对着130mm火炮巨大的战斗部和发射药(其战斗部超过30kg),完全采用人力装填显然也不现实。

IS-7的弹药架特写,注意右下角的手柄

要装填这门火炮,IS-7的装填手需要手动摇动待发弹药架上的曲柄,带动弹药架齿轮滚动,来让战斗部和发射药先后“滚落”到传送带上的托盘上。装填之前,火炮还必须将俯仰角回归到±1°以内才能让电动推弹器正确工作。

台架测试中的IS-7装弹机,此时托盘轨道正处在挂起状态

将弹药放置于托盘上之后,通过炮闩侧面的按钮,IS-7的炮闩操作员就可以分两次分别装入战斗部和发射药。装入发射药后,药筒尾部的凸缘会自动挂起开关,关闭炮闩。这个时候如果火炮的保险已经解除,就可以击发了。

IS-7侧剖面图

IS-7的2号样车在试车中暴露了弹药滑落的风险,发生在将战斗部从弹药架转移到轨道上时。所幸该战斗部卡在了炮塔座圈的缝隙中,并未引爆。

T-10上直接放弃了托盘轨道的设计,让装填手手工搬放弹药到炮闩右侧的托盘上,然后由电动推弹器推弹入膛。其炮塔弹药架的布置参考了IS-3和IS-2,从最初的IS-5方案到后续的T-10M,其布局都没有变化。唯一不同的是指挥车T-10MK为了容纳额外的电台而减少了8发炮塔内的备弹。

T-10M的剖面图

虽然T-10M的M62火炮所使用的发射药重量对比D-25增加了约1/4,来到了20kg,尺寸也有所变化,但T-10M的装填机构和弹药架布局和之前的T-10/T-10A/T-10B完全相同。

D-25TS装填BR-471战斗部

T-10的装填步骤需要由装填手手工取得战斗部和发射药,并且分开两次装填。考虑到122mm火炮的弹药重量仍然不算太夸张,这种装填方式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doge

D-25TS装填VBR-471发射药并击发

源自T-10的277也继承了这种设计。277工程保留了炮塔尾舱弹药架,但是将其从IS-7上的水平的改为了倾斜的以避免弹药滑落的风险,同时尾舱只存放发射药,战斗部放置于火炮右侧的一个类似步枪桥夹的单排弹药架中,由装填手手动取用。这种设计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装填手的操作步骤,避免了IS-7里那种手忙脚乱,还省下了一个人,但是代价就是装填手的体力负荷会加大。

注意正剖面图中对称倾斜的炮塔尾舱弹药架

空间更加逼仄的279工程有不同的设计——炮塔尾舱只放待发战斗部,发射药存放在炮塔座圈内的车体里。好处是直观减小了炮塔体积,使得279工程的脑袋是三兄弟里最小的;尽管发射药相较于战斗部更轻(约20kg),但体积却不止大了一星半点,在狭小的炮塔里手工取放巨大的发射药筒显然也不是易事,因为为了将发射药放上托盘,装填手需要将药筒拿起后再在炮塔内旋转约90°才能对准。

279工程的剖面图,巨大的发射药筒手工取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用显然会造成麻烦

770工程跟两位列宁格勒老大哥不一样,非常老实地沿用了IS-7的弹药架布局:上层战斗部、下层发射药,但同样移除了不可靠的托盘轨道,炮塔尾舱待发弹药架同样改为倾斜布置。即使布局类似,但移除了托盘轨道后的770工程仍然得以拥有一个比IS-7更小的炮塔。

770工程的剖面图

然而不管杰出的工程师们如何努力,130mm M65线膛炮终究是二战思维下的产物,并不是合适的坦克炮。再尽善尽美,也只是旧时代尾声的狂欢。

苏联二战后重型坦克上的装弹机与炮塔弹药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