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同学冲突,老师不公平,孩子抑郁暴躁崩溃,不想去学校,一次催眠好很多

2023-08-04 22:52 作者:啊漫老师深度催眠  | 我要投稿

啊漫老师_催眠抑郁恐惧双相、焦虑强迫惊恐!

一个孩子,焦虑抑郁。

妈妈描述,

孩子上初中,跟我们交流少,上网玩手机多。

想跟她交流,她拒绝。想关心她发生了什么事,她不说话。从小到大,她好像跟我们说心里话的时候就不多。

现在在学校里跟同学关系不是很好,容易矛盾,甚至跟同学打架。

老师也投诉她,还因为跟同学矛盾的问题叫我们去学校。

现在只要一不顺她的意,她就会很难受很生气,情绪很强烈,甚至大吼大叫,甚至骂我们。有时候也会哭得稀里哗啦的,但我们安慰又没用。

我们是一直比较注重道德、礼节和修养,也教她尊重别人,不知道为什么她会有点粗暴,有时候还说脏话。

现在她想到去学校就很抗拒,说不知道怎么面对老师同学。

她自己还是有想去学校的想法的,但是动力不足,始终迈不出去,常常做好计划,临到时间又打退堂鼓。

如何疗愈?

催眠疗愈深度创伤技术,可以很快很精准的连链接到症状、创伤的根源,或者通过投射,能够很精准的把握疗愈的方向!

疗愈情结,可以快速有效的帮助恢复!一般一次催眠就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催眠链接问题的原因,

催眠中回到初一下期,期中考试结束,她和同桌正在讨论考试中的题目,对答案,突然前桌扭过头来对她们说,这题老师都讲过好几遍了,还做错,真笨!说完,又把头转了回去。

刚听完有点懵,没反应过来,但是反应过来以后,脑袋里就反复盘旋“真笨”两个字,她突然变得暴怒,一把拽住前桌的头发,把前桌的头摁在桌上,大声的叫前桌道歉。

顿时,她的声音将全班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后来班主任知道了,把她叫到办公室,不问缘由就开始批评她、责骂她,她刚想解释,却被班主任严厉的打断:不管是什么原因,打人就是你的错,叫家长吧!

她感觉心里特别愤怒,又特别憋屈,特别委屈:为什么保护自己还有错?

明明是那同学先辱骂她,可是那同学却没有得到任何惩罚,她感觉很不公平,很压抑,但出于对老师的尊重,她只能强忍了下来。

而事实上,在学校里感觉到的委屈、不公平,同学冲突,还不止这些,这些情结积累在心里,压抑、无助、难受、紧张,导致她不想去学校,甚至害怕去学校。

如何处理呢?

深度催眠中,可以引导改变潜意识记忆中情绪的方向和出口,可以编码原始记忆中的行为方式,化被动承受为主动解决,释放情绪,找到力量,疗愈情结!

同学先挑起事端,辱骂她,她拽同学头发,只是在为自己鸣不平,虽然方式可能显得冲动,不一定恰当,但她保护自己的想法没有错,可是老师只看到表象,只批评了她,却没有惩罚同学,她感觉特别委屈,不公平。

所以她的委屈和感觉不公平的难受需要被关注。

催眠中鼓励她跟老师表达她的感受,表达她的委屈。可刚开始她不愿意,即使后来愿意尝试,也感觉很勉强,难以说出口。虽然表达了,也觉得没什么用,因为觉得老师是不会理解她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之所以不愿表达,或者表达之后,觉得不会被理解,是因为可能曾经表达委屈时被理解支持的机会就不多,以至于自己只能压抑承受,积压而不能释放的情绪变成了对自我的攻击,是链接着更深创伤的羁绊。

要能够表达情绪,让情绪的攻击向外,而不是攻击自我,就需要处理羁绊的潜意识创伤。

所以心理疗愈就像是解连环扣,要解开这个扣,又被另一个扣锁着,要解开另一个扣,又需要去找别的钥匙,环环相连。

催眠链接更深的创伤,

催眠中她回到小学的时候,她过生日,爸爸邀请了两个同事和同事的孩子过来玩,她和那两个孩子也是朋友。

她本来也一直期待有一个快乐的生日,可是期间,那两个朋友因为一个什么问题就孤立她,不跟她玩。

她越想越气,凭什么我的生日还要被你们孤立,于是她们不要她玩,她就硬要挤上去一起玩,于是发生了争执拉扯。

她感觉特别愤怒,又特别委屈,忍不住上前推了其中一个朋友,那个朋友被摔了一个屁股蹲,哇哇哭了起来。

听到哭声,大人们都过来了,她有点害怕,想要跟爸爸解释是她们的错,可是爸爸不听解释,不分青红皂白的就说她,说她不对,说她不该打客人,说她应该礼让一些。

她感觉特别伤心难过,感觉爸爸一点都不能体谅她,一点都不能理解她的委屈。

所以我们看到,她不愿意表达委屈,或者觉得表达了也没用的原因,就是因为曾经跟爸爸表达时,得到的是拒绝、否定、责备,以至于让她没法信任外界,不敢表达。

当她抑郁以后,其实也再次跟爸爸聊过这些事,爸爸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平和的跟她沟通过。

她也理解了当时爸爸是有苦衷:当时别人来做客,反而自家的孩子伤了客人的孩子,爸爸觉得内心很愧疚,不管是不是别人的错,都太不懂礼节了,都是自己的问题,于是爸爸批评了她。

对于这件事,爸爸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作了解释,她也理解了,看起来好像一切已经圆满解决。

可当回顾到这件事,她仍然觉得很堵,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事实上,她并没有做错什么,却被爸爸批评。她想解释,爸爸又不听,她是非常委屈无助的。

而看起来的解决了,她所谓的理解了,实际是觉得爸爸有苦衷,自己就不应该再纠缠,合理化的压抑了自己的委屈。

而爸爸的所谓意识到问题,进行了解释,实际是用爸爸的愧疚抵消了爸爸的责备给到她的伤害,是爸爸的愧疚抵消了她的委屈。

然而,委屈是不可能被抵消的,委屈是她的事,愧疚是爸爸的事,两者不可抵消,但也不是冲突,应该是平行的通道。委屈应该有出口和通道,不然抵消的委屈始终压抑在心里,是对自我的伤害。

而且,爸爸觉得失礼,实际是爸爸的自卑和人格力量的弱小,无法保护自己的边界,把自我的主导权都交给了所谓的道德和面子,是害怕自己犯错,在一味的讨好,保护不了自己,更保护不了自己的孩子。

所以看起来一切解决了,只是表面合理化的防御了,没有解决的问题始终在,所以回顾时仍然感觉到堵。

要怎么办呢?

她可以理解爸爸,但是也不用压抑自己。

所以催眠中,

第一,通过深层认知梳理技术,梳理她的委屈与爸爸之间的关系。

第二,通过委屈坚定表达与自我认同技术,引导她坚定的跟爸爸表达委屈。

她坚定的跟爸爸说:你可以有苦衷,可以有愧疚,但我就是特别委屈,委屈是我的情绪,不应该被任何东西抵消。愧疚是你的,委屈是我的。我就是如此委屈,我可以有委屈的情绪,我允许委屈多存在一会儿。

而当她关注到自己的委屈,她一下子就感觉通畅了,心里舒服了很多。

以前自己的委屈需要别人来认可,希望得到别人的安慰,而现在自己就是关注、支持和理解自己委屈的力量。

催眠再回到老师批评她的事,她坚定的跟老师表达委屈,无论老师有任何的理由和解释,她就告诉老师她就是很委屈。

她发现她不再关注老师的态度,而会去抱抱那个委屈的自己,温暖那个委屈的自己,她变得有力量,好像内心多了一份支持,这份支持是不需要任何外界态度的反馈的。

而这份支持陪着她,她坚定的看着老师,无论老师批评指责或解释道歉,她觉得好像都并不重要了,她只是静静的看着老师的任何表情,心里平和而满足。

一次催眠结束,她再想到老师和同学,就感觉无所谓了,只是淡然一笑的感觉。


同学冲突,老师不公平,孩子抑郁暴躁崩溃,不想去学校,一次催眠好很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