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ESG系列12——MSCI对A股ESG信披的建议

2021-11-19 11:14 作者:舍得低碳频道  | 我要投稿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ESG系列的第十一部分:不同行业ESG 关键问题差异


今天和大家分享第十二部分:MSCI对A股ESG信披的建议



随着A股国际化进程提速,北向资金、QFII等外资在A股市值的占比已经可以与国内公募基金、保险资金等相匹敌,而且外资投资往往更为中长线,这对于企业而言则意味着更高的资金稳定性。 


多数国际大型资管公司的投资决策都包含了对被投公司的ESG分析,目前一些煤炭水泥企 业甚至已经因行业性质而被“一刀切”剔除。越发希望吸引国际资金的A股上市公司也开始关注自身的MSCI ESG评级。那么, MSCI目前的态度如何?企业要如何与MSCI分析员沟通,并改善自身的ESG评级?


1、A股ESG指引呼之欲出,MSCI称交易所“越快行动越好”


MSCI对A股上市公司进行ESG 评级,早年对ESG几乎并不在意的中国上市公司,近年来越发关注ESG评级,A股的ESG指引也已呼之欲出。


2021年2月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修订首次将ESG信息纳入到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信息范畴。


2021年5月7日,在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最新年报格式准则征求意见稿中,也有几处与ESG相关的重要修订内容。中国交易所推出ESG指引是必要的,而且越快越好。


就碳减排来说,当前因为处于开始阶段,仍存在脱节(disconnect) 现象,央行 等监管机构对碳中和非常积极,但不少企业和资管机构仍觉得自己有更多时间。


关键问题并不只是加强信披,交易所的信披指引一般只是最低标准,更关键的是 企业要改变行为。


2、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ESG评级


中国企业整体对于ESG评级的重视度与日俱增。不少企业认为自己的MSCI ESG评级过低,而主动希望与MSCI相关团队进行沟通,或针对性地改善自己的ESG关键问题(key issue)披露。交易所推出ESG指引越早越好。监管指引将会鼓励企业进行更快更多披露。监管指引一般都是最低标准,而非最佳实践,但企业至少可以知道底线在哪里。若公司希望了解自己的ESG评级,可以联系MSCI的发行人沟通小组,MSCI会为被评级的上市公司提供其完整的 ESG评级报告,企业可根据报告补充提供数据、信息。


但为避免利益冲突,MSCI并不扮演咨询公司的角色,即不会告知企业如何提升评级,企业可以通过自身分析提升或诉诸市场上其他的第三方咨询公司来优化公司在 ESG评级上的表现。 


关键在于,MSCI的ESG 评级报告中,还有“同业校准” (peer bench-marking)这 一项。不同行业的ESG评级逻辑完全不同,不可能将新能源车企业和传统能源行业的公司相比。每家公司的ESG评级报告都会有“同业校准”这一项,便于让企业知道自己在同行中处于什么位置。


例如被认为将大大受益于清洁科技这一项指标的蔚来汽车(NIO)的MSCI ESG评级为BBB,而特斯拉为A,丰田汽车、戴姆勒也为BBB,通用汽车、大众则为B。相比之下就会发现,清洁科技、碳足迹等考核 指标有利于蔚来,但产品安全和质量、公司治理、公司行为等指标方面蔚来则落后。


随着新能源产业链不断扩张,对于例如宁德时代、特斯拉、 蔚来汽车等企业而 言,外界认为,如何在大举扩张之时保证生产安全和产品安全至关重要,若只是盲目为增加产能和营收而忽视生产安全管理,必然会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毕竟这一维度也是ESG评级的最关键部分之一,“绿色”并非唯一考核指标。


3、MSCI鼓励双向沟通机制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上市公司希望吸引国际投资者,或已经被外资重仓,如何与MSCI或其他资管机构的分析员进行ESG方面的沟通变得更为重要。MSCI欢迎中国公司和ESG团队进行双向沟通,MSCI 往往通过公开数据、媒体报道等对企业进行独立的ESG评估,但如果数据出现准确性问题,或数据已经过时,MSCI鼓励上 市公司与相关团队进行沟通,目前来看构建双向沟通机制十分有效。 


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针对其ESG评级的反馈率不足14%,2020年则是30%,基本实现翻倍,目前反馈率几乎与新兴市场平均水平持平。此外,MSCI近年来针对中国和亚太市场的不同行业进行了诸多行业圆桌,探讨特定行业ESG的关键问题,因为不同行业的ESG评级方法论大不相同。


2018年开始, MSCI每年都会在沪深交易所对企业进行评级模型的培训。最终能真正改善企业ESG 评级的方式仍是企业积极改变其商业行为,而并非只是加强信 披,这有时涉及改变商业模式,因此不少大型机构投资者也经常与企业沟通,试图鼓励被投企业转型。国际大型资管机构普遍关注ESG,因此会定期与被投企业进 行ESG沟通会议。


例如,某大型资管基金经理近期透露,目前部分企业仍需学会如何与MSCI分析员进行沟通。某中国水泥行业 龙头企业已经是该行业ESG的领跑者,单位碳排放量最低,安全方面的追踪记录和管理质量都颇为优秀。但公司管理层不认同MSCI的评级(CCC),公司和MSCI多次取得联系,评级却并未提升。 


上述基金经理认为:“最大的冲突其实就是环境问题(E), MSCI用‘每单位营收所产生的碳排放’来做比较标准,这对公司是非常负面的,因为该公司98%的营收都来自水泥,中国水泥价格又低于全球同业,而用每吨水泥的碳排放可能更为合理。因此,我们也提出了建议,目前公司不适合采用国际标准,应该换成‘生产每吨水泥所产生的温室气体’。”


4、监管、投资者、企业多方合力推进减排


值得一提的是,气候变化一直是ESG下的一个小议题,但从去年开始,无论是公司CEO还是投资机构,都将气候变化列为单独的议题,MSCI给投资者提供的相关解决方案也已分为ESG和气候变化两部分。 


当前,监管方面积极行动,欧洲在这方面领先,各界认为惩罚性措施存在必要性。碳价、碳配额是一种督促企业减排的方式,但全球碳价并不统一,这也是对此持怀疑论者的一种看法。 


现实是,监管机构并非只是看碳价,一些国家开始实施碳税或行政处罚,欧洲一 些城市例如巴黎、柏林等都开始表示,在5~10 年后不会再用化石燃料的汽车。 


随着欧盟不断强化并落实碳中和目标,欧盟碳价也持续攀升至新的高位。北京时间5月6日17时,美国洲际交易所(ICE) 的欧盟排放权配额(European Union Allowance,EUA)12 月期货价格升至每吨49.51欧 元。近期EUA 12月期货价格曾一度升至每吨50欧元以上。这是2005年碳市场推出以来的最高水平。今年以来,该合约价格已飙升逾50%。 


所谓欧盟碳排放配额,简单地说是欧盟国家的许可碳排放量。欧盟明确规定成员国每年的二氧化碳许可排放量,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总排放量向各企业分发碳排放配额。如果企业在一定期限内没有使用完碳排放配额,则可出售;一旦企业的排放量超出分配的配额,就必须从未用完配额的企业手中购买配额。 


有分析师认为,欧盟碳价达到每吨50欧元具有里程碑意义,未来有可能会攀升至新的高位,有利于吸引技术和资本投资于清洁能源领域。 


同时,欧盟通过“碳边 境税”议案,决定自2023年起,与欧盟有贸易往来的国家若不遵守碳排放相关规定,其出口至欧盟的商品将面临碳关税。


7月14 日,欧盟气候政策一揽子提案已获欧盟委员会通过,其中包括开征碳边境税。尽管政府、监管机构对推进碳中和持积极态度,但部分资管机构、企业仍缺乏紧迫意识。企业也觉得总有更多时间,而且将重点放在了加强信披,而不是从 根本上改变商业行为。


此外,资管机构的承诺也至关重要。大型投资机构一方面会调整自身的投资组合,减少对高排放领域的投资,支持节能方案,另一方面也会积极地与公司沟通,推动公司自身的变革。如此大的转变,可能会逼迫一些公司大幅减少碳排放,以求继续获得资本支持。 


一个积极的趋势在于,2020年12月,即《巴黎协定》签署5周 年之际,30多家管理着逾9万亿美元的资产管理机构承诺,将在2050年或更早前实现其投资组合中的净零碳排放,即“Net Z e r o A s s e t M a n a g e r s Initiative”(净零碳排放资产管理人倡议)。



快车通道:

如何把碳成本转化为碳资产?

个人层面的碳排放管理员培训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管理员培训有什么区别?

碳排放管理员最核心的工作是什么?

为什么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会愿意参加碳排放管理培训?

为什么最近有很多人咨询碳资产管理的课程?




在公众号发送以下关键字可以查看相关系列的内容:

国际碳市场
中国碳市场
碳交易
碳资产
碳计量
林业碳汇

碳排放

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案例



ESG系列12——MSCI对A股ESG信披的建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