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释放了什么信息?
11月18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下称《规范条件(2021)》)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
《规范条件(2021)》对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在产能扩充、产品性能、工艺技术和企业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关要求,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哪些电池行业的现象?
大家都知道,去年下半年以来,电池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一直在涨价,但电池的价格其实是涨幅不大的。上游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电池价格没有跟随大幅度上涨,让电池企业今年三季度的毛利率和利润都有所下降。欣旺达、鹏辉能源、国轩高科等企业第三季度净利润均同比出现下滑,毛利率集体走低。
电池企业硬撑着不大幅涨价,一是整车厂的接受程度问题,二是头部企业通过长单锁定了可以匹配自己的产能的原材料。
今年以来,动力电池行业掀起了一股“扩产潮”,仅在第三季度,宁德时代、中航锂电、蜂巢能源、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企业就相继宣布投建新锂电池项目,合计新增规划产能超350GWh。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小型电池厂就会很难受,一是没有头部企业的原材料锁单能力和资金实力,二是利润空间下降。长期下来,部分中小型企业会被洗出局,头部电池企业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所以,很多企业都在公告扩产计划,一是给车厂信心,二是给投资者信心。前者决定订单,后者决定资金来源。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要求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0%,市场是根据这个规划来预测整车、电池和原材料的需求的,大家都盲目扩产,很容易造成产能过剩,一旦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将会出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问题。
11月18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对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在产能扩充、产品性能、工艺技术和企业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关要求,是有预见到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而加以提醒,但也不是强制执行的方案,因为现在谁都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所以,《规范条件(2021)》指出,本规范条件是鼓励和引导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