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读后感之突然间想起来的语文课文《画杨桃》

自从近两年渐渐地接触了一些逻辑学的知识,多多少少逻辑学的思维开始在思维中形成了架构,“如果那么”,“只有才” 这些小学语文课上学到的关联词在现在看来也逐渐变成了逻辑推理中必不可少的逻辑标志词。这两年学习“逻辑”也是有一些的心得,其中我认为,如果说逻辑学应用到生活中,其中最实用的地方应该就是识别出自己或他人写出的论证的逻辑错误了,像一些谬误其实也都是有自己的名称,比如诉诸无知、诉诸人身、前后矛盾这些,其实学习中也发现自己这么多年来在说话时也不禁地说过很多具有逻辑谬误的话,当然了中学时候的议论文多半也是有一些谬误的了。
几年断断续续学过来,要说十分重要的部分我认为还是逻辑中的“辩证思维”,其实讲到这里,想起来小的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画杨桃》,可以说这应该是我最早接触的辩证思维了,直到现在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还能回想起来。
回到如今的时代,信息爆炸,在面对无数的信息时,每一条信息未尝不是一个“杨桃”呢?随着角度变化,形状也会随之变化。杨桃依然是那个杨桃,可以形状变化后,就会出现不同的解读,有人说这不是杨桃它只是黄色的星星,有人说杨桃就是星星状的所以它就是杨桃,还会有人认为杨桃有它的形状不能用一个星星状来概述,云云。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有时对于同一件事出现不同的见解时,不如暂时先跳出来,以更全面的视角来观看这个整体,正所谓是“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