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奇妙对谈~小室哲哉x保罗·史密斯(时装设计大师)首本油头粉面写真集之《视觉时代》②

2023-04-29 22:03 作者:Gift_For_Tkfans  | 我要投稿


书名:《VIS AGE TETSUYA KOMURO PERSONAL VISUAL BOOK》

发行人:草野昌一

出版社:Shinko Music Pub.Co.,Ltd.

发行日期:1988年12月24日第一次出版

声明:版权归原著作权持有者,此译文仅供粉丝交流,不用于营利商用,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Disclaimer: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copyright holder, this translation is only for fans to communicate, not for commercial profit, if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me to delete it, thanks. 

来自古老的伦敦的形式,坚守传统的艺术家

「总觉得我来到这边之后遇到的艺术家们,每个人都是很有朝气的感觉」

在伦敦生活了几个月后,哲哉有着这样的感想。

在瞬息万变、信息过剩的现代社会中,不知为何却能悠然地保持自己的节奏。



小室哲哉x 保罗·史密斯

日期:1988.06.20

地点:The Paul Smith Studio at Covent Garden

Paul Smith(保罗·史密斯)

英国具有代表性的时装设计师。1946年生,42岁。1970年,保罗的出生地诺丁汉开了一家男装店,但他在那里找不到想买的衣服,以此为契机便开始了自己的设计和制作。目前,包括日本在内全世界有22个国家在卖他的衣服。保罗的时装在音乐家之间的人气也很高,伦敦店的顾客名单中有大卫·鲍伊、米克·贾格尔、保罗·麦卡特尼、佐治童子。

这次对谈,是在科文特花园保罗·史密斯时装店3楼的工作室进行的。

这里离地铁站不远,位于新潮时尚的时装街的一角。其中「Paul Smith」的店面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据说几年前保罗刚在这里开店的时候,那时的店面才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随着后来的成功,一两年前扩张到了现在的样子。

望着门头上独特的logo「Paul Smith」进入店中,一位年轻导购员男子便带着明朗的微笑迎了上来。我们说明来意,事先有过采访的预约,他立马便叫来了秘书。我们在秘书的带领下来到了3楼的工作室。

进入画室。说着「欢迎」来迎接我们的保罗和他所做的衣服给人的印象一样,是一个风度翩翩中带着幽默感和温暖感的中年男人。身着浅驼色西装和黑色polo衫的他,简直就像在说「Paul Smith的衣服就按这个样子来穿吧」。

虽说是工作室,却装修得并不很时髦。而是拥挤地摆放着各种物件简直像玩具箱一样的地方。十几个颜色各异的收音机,几件东方古典家具,还有杂志、布料、玩具等等。

「这是我一直在收集的录音机」「你看、这是日本的老柜子,抽屉里放着很多我现在正在收集的心形装饰品哦」

其中最独特的,是放在桌子上的遥控玩具。因为形状非常独特,哲哉也很感兴趣。

「真是个有趣的房间啊。挂在墙上的时钟也很时髦,在这样的房间里录视频一定超棒」哲哉两眼放光。

这间工作室很好地利用了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古老砖瓦建筑的阁楼部分,确实散发着伦敦特有的香气。

Paul「哲哉从事这项工作有多少年了」

小室「有10年左右了」

Paul「我想从很久以前你就渴望成为一名音乐家吧」

小室「是的。不过学生时代也曾憧憬过成为汽车设计师」

Paul「这样啊,其实我曾经也想成为一名自行车手,是个超级车迷呢。话说你家里有兄弟姐妹吗?」

小室「没有,就我一个」

Paul「这样的话,你小时候家里都不怎么放音乐吗?我家继子在学习萨克斯、钢琴和作曲。所以我只要待在家里,就会听到这些音乐」

小室「Paul有在艺术学校接受过学习吗?」

Paul「没有,完全没接受过这样的学习。15岁就辍学了,那之后就再没有……我很讨厌学校呢。(笑)

那个时候我很希望能成为一名自行车手。除此之外,对女人啊、酒啊、音乐啊、时尚啊什么的都不感兴趣。不过17岁的时候发生了交通事故,这使我不得不放弃自行车手的梦想。那时候起我便渐渐开始听音乐了,再之后因某个偶然便进入了时尚圈。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弹奏乐器的呢?」

小室「真正意义上是从18岁左右开始的」

Paul「音乐上的偶像是?」

小室「EL&P」

Paul「啊啊,我知道,我看过好几次他们的演出呢。不过已经解散了,他们的键盘手很厉害啊。

我确实记得他们好像还搞过一次古典乐编曲的演出呢。这样啊,原来你受到他们的影响最大啊」

小室「是的」

Paul「我经常跑去看演唱会的时候,正是埃里克·克莱普顿和齐柏林飞艇乐队的全盛时期。(笑)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了,那时我才16、17岁……」

小室「那时候肯定打扮得奇形怪状吧」

Paul「可不是嘛,我父母看到我这副样子都是一脸『哦!不!』的表情,真是难搞哦。(笑)现在想想,一头卷发加紧身裤,真是灾难啊。(笑)

不过,当时的伦敦充满着巨大的活力,非常令人兴奋。当时不只是音乐,这个城市的所有东西都在发生变化。而设计也是如此。

对了,除了作曲,你还做制作人,对吧?」

小室「是的,我也在搞影像方面的工作」

Paul「那很厉害啊,不过为什么不继续汽车设计师的梦想,转而搞音乐了呢?」

小室「那是因为我发现我只有音乐方面的才能啊。不过我觉得我现在所进行的作曲,感觉就像做设计一样呢」

Paul「那真是很有意思呢」

小室「因为会使用计算机啊,感觉很像」

小室「在推敲创意的时候,是想着要创作出前所未有的崭新的东西呢?还是从一般性的大众穿着开始着手呢?」

Paul「我想应该是一般性吧。我喜欢古典设计,没想过要做革命性的衣服。我在重视传统形式与简洁性的同时,也尝试着在其中加入新的东西。

就像EL&P以传统音乐为基础创造出新的东西一样,我的衣服也是在大家以往所熟悉的东西上加入一些趣味和巧思。刚才给你看的衬衫也是如此。虽然是一件版型普通设计简单的衬衫,却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趣味和兴奋,这都是由面料所带来的结果。我不想做革命性的事情,比如制作三条腿的裤子,能制作两条腿的裤子我就已经很满足了。(笑)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尝试做一些独特的造型,或者用不同的材料,这就是我的做法。

我觉得日本设计师制作的夹克有点夸张,意大利的范思哲也是如此,我觉得有些做过头了。过度设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相当简单的。相反,如何控制设计是更难的。

我想这大概和你的工作是一样的。肯定有一种很受大众欢迎的基本性的音乐,如果使用这一基本性元素的话唱片可能会卖得更多。但是如果不使用它,去制作另一种会受欢迎的音乐,虽然这样很辛苦但不是更有价值吗?」

小室「以Paul·Smith这一品牌名进行服装制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Paul「我以自己的名字所命名的品牌所发布的第一件衣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衬衫。一件平淡无奇的白衬衫,能让顾客看了之后买下来,绝对不是件轻松的事。

『这件衬衫连纽扣都是选用的高级珍珠。如果是便宜的衬衫缝线会比较粗糙,1英寸大概只有8眼,而那件衬衫1英寸就有20眼。袖孔做得也很深,穿起来很舒适』像这样一点点向对方说明,对方也能慢慢理解。刚开始很花时间,不过只要对方能理解了,他们也能明白我所说的其中的好处」

小室「创作曲子也是如此呢。听起来是简单的4拍或8拍歌曲,但仔细听就会发现其中运用了合成器。我最喜欢这样了,简单中带着巧思。这样更令人兴奋,当然也更难处理」

Paul「你住在伦敦的理由是什么?还是单纯只是喜欢伦敦」

小室「倒不如说,我想把自己放在和以前不同的环境中,进行一些尝试」

Paul「不仅仅是在自己的国家日本?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呢。是打算和这里的音乐人和工作人员一起共事吗?」

小室「是的,不过音乐也有语言上的问题,所以可能会出现很多困难吧……」

Paul「果然如果不是英语歌词的话,你是这样想的吧?」

小室「暂时可以这么说吧」

Paul「除非是那种特定的广告歌曲,如果歌词是日语的话,在日语之外的国家,特别是欧美可能很难被接受。像是『domo arigato Mr.Roboto(谢谢,机器人先生)』(STYX的歌曲《Mr.Roboto》)。(笑)有想过和谁合作或者具体的计划吗?」

小室「虽然现在还没有,不过我想通过选秀寻找英国歌手」

Paul「是女歌手吗?你喜欢哪种类型的女声呢?」

小室「并没有特定喜欢哪位,不过我蛮认同PWL的音乐」

Paul「最近的英国音乐…或者说全世界都有这个倾向吧,我觉得很无聊。感觉还是60年代更有新鲜感。

50年代后期,对于音乐来说是一次大革命,到了60年代则不断发展。但在这样的过程中,到了70、80年代,想要有什么大的影响力就比较困难了。

我认为关于时尚也是同样的道理」

小室「结果,我觉得最近关于任何事情的讯息都过多了。能够立刻了解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但另一方面,一次性的东西却越来越多,很难出现能够长久留存的东西……」

Paul「想要做出令人窒息一般具有冲击力的作品,在现代是非常困难的吧」

Paul「你对画家或绘画感兴趣吗?」

小室「我很喜欢,像莫里茨·埃舍尔,最近对山形浩生也很感兴趣」

Paul「伦敦也有很多好的画廊,可以多去看看。科克街那家特别好。

昨天我去了国家画廊,那里展出了列宁格勒美术馆的几件作品,非常棒。马蒂斯、梵高、高更之类的。把马蒂斯的画作为专辑封面不是很不错嘛?(笑)你偶尔也会画画吗?」

小室「是的,我用炭笔画画比较多,偶尔也会用粉笔或喷枪」

Paul「啊,炭笔画不错呢。但是容易弄脏衣服,最好不要穿白衬衫呢。(笑)对了,刚才说到哲哉除了作曲、作词之外,也有参与影像方面的制作。也就是说,在你所有的活动中你都活用了自己的观点。换句话说,你能掌控所有的一切,这是非常棒的状态」

小室「是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近在各种各样的工作中,演唱会是我尤其享受的。因为在舞台这样一个空间里,可以把声音、影像、表演等各种各样的东西汇聚到一起来做」

Paul「原来如此。也就是说整体性的东西呢。关于Paul·Smith这个品牌,从服装设计到时装秀、宣传企划,再到整体的商业活动,我也都在做,可能跟你差不多吧」

小室「关于海外店铺的布局和家具选定等,据说你也会提出相关建议。对于现在的你而言,虽然以英国为根据地,但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店。世界各地都有穿着『Paul Smith』服装的人,对此你是怎么想的?」

Paul「能在很多国家或机场看到人们身穿自己所设计的衣服,这当然令我欣喜。不过,我是一个非常脚踏实地的人,只要能让我愉快地工作,愉快地度过人生就好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非常积极的。

现在,我的衣服在全世界22个国家销售。当然我觉得那是很了不起的事,但那对我来说也只是工作。我并不特别想要名声,现在这样就足够了,只是想积极地度过人生而已」

 


 

对谈结束——来自哲哉的只言片语

我认为保罗·史密斯这个人,对于自古传承下来的传统有着很好的认识,并在这一基础上成功地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在了一起。

他的设计中带有一种传统的东西,也就是保守的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或许是一种安稳。但考虑到今后的发展,这说不定也会成为一种障碍。如果他今后也想站在时代的前沿继续创造些什么,那么现在对保罗来说或许是最困难的时期。

另外还有一点,我想现在保罗所获得的成功,是一个艺术家自身所能达到的极限。如果他想把「Paul Smith」这个牌子做得更大,做成一个企业,那么就看不到作为设计师、作为一个人的保罗·史密斯的存在了。比如皮尔·卡丹的衣服,现在在日本的小商场也能买到。但我觉得对于买皮尔·卡丹的人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个品牌罢了。而对于买保罗·史密斯的人来说则不一样了,能感受到衣服背后的设计师——保罗·史密斯的存在。只是一个设计师通过设计、制作然后进行销售。我想现在大概就是我所说的那个极限吧。

不过从各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他今后也会是个乐享生活的人。

 


ACT#2

制作电影《塔克:其人其梦》的巨匠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前几天在电视上这么说。

「无论是谁,都会有两三个小时候的事伴随其一生」

他将6岁时所见到的「梦想之车」、「塔克车」埋藏在心中40多年,此次投资2300万美元所制作的电影,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想起了帕丁顿熊的伦敦,T- Rex的伦敦。小室哲哉心中的伦敦、音乐、摇滚明星。应该也有一个这样的小室哲哉,心中总是萦绕着这些关键词。因此,人们正是为了这些而去打开未来之门,不断地前进。

他开始接触西洋流行音乐的时间,应该和当时的中学生差不多吧。昭和33年生人,应该是在披头士乐队解散前后吧。然而,他随后迎来了一条有点不同寻常的道路。这是因为大部分的音乐家在流行音乐的冲击下,对父母强制要求的钢琴十分之抵触。他们一般会换成电吉他,过几年再转向上市的合成器。不过他一样喜欢从小耳濡目染的古典音乐与新潮的流行音乐。或许也是因为他弹过电子琴的缘故,他很早就买了单音合成器,开始尝试古典与摇滚相结合的音乐,然后发展成乐队。

结果,他不仅尊重这些音乐基础,而且对机械也并不抵触,这或许是培养了小室哲哉今天的音乐性的主要原因。当然,在那之后,他也和大家一样,接触了各种各样的音乐,从不间断地查看流行排行榜,很快消化了当时的流行趋势。

从他身上也能感受到像广告代理店一样的多数派与先见性。选择打工的地方是在迪斯科演奏和唱片公司。而且还从那家唱片公司借来了当时还很少见的演唱会电影,策划放映会赚钱。(?)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高中生吧。而且在「只要音乐好就可以了」这样的风潮中,据说甚至连视觉效果都要计算在内。这样的他如果是制作人、策划人,恐怕不仅仅是音乐,能为各种企业带来成功吧。

这伴随一生的两三个执着与梦想。

他曾模仿自己最喜欢的T·Rex的穿搭,有一段时间觉得很有趣,甚至成为来自伦敦的摇滚明星的追随者。

我想有一天超越那些人。这也许也是激发小室哲哉能量的一种。


奇妙对谈~小室哲哉x保罗·史密斯(时装设计大师)首本油头粉面写真集之《视觉时代》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