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高宜眺望,暇日共登临——苏州虎丘塔
“乘高宜眺望, 暇日共登临”,这句诗出自明代的袁袠笔下,虎丘寺中佛塔建于五代,高耸于虎丘山上,现已成为虎丘的标志,登塔四望,吴中景色一览无余,此诗即写登虎丘塔所闻所感。先见虎丘,后见苏州城,斜而不倒的虎丘塔已经成为苏州的历史建筑。
这虎丘塔又名云岩寺塔,因为坐落在虎丘山上,大家便更喜欢称它虎丘塔。此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用时两年,在北宋建隆二年落成。比起建于1173年,直到1350年才最终落成的比萨斜塔,早了将近4个世纪。总有人说,苏州的虎丘是东方的“比萨斜塔”,但若真要论起来,比萨斜塔还得称虎丘塔一声长辈。

虎丘塔是当之无愧的唐末、五代江南仿木楼阁式多层砖石塔的代表,形象的向人们展示了早期仿木砖石塔的形式特征,也就是独特的江南仿木楼阁式塔系样式,后又经历了多次火灾还能存留下来,被世人称为江南楼阁式塔演变过程中的活化石。
有传闻吴王阖闾就葬在这里,在他下葬后的第三天,一只白虎出现在了山头,“虎丘”因此得名。而虎丘,也跟吴王结下了不解之缘。小小的一座山头,藏匿了无数个与吴王有关的传说。虎丘山的山道上有一块大石头,叫做“试剑石”。传说当年吴王为了夺取天下,请来了铸剑高手干将莫邪夫妇。最后莫邪以身祭剑,最终铸出了干将、莫邪两柄神器。干将把莫邪剑献给了阖闾,阖闾挥剑试刃,一剑劈开了巨石。这块被劈开的巨石,就是如今的虎丘山上试剑石,
这原本是一个充满悲情的故事,干将失去了妻子莫邪,又遭到阖闾的背叛。但莫邪为爱身死的故事还是感动了世人,试剑石变成了“姻缘石”。常常看到有人在试剑石处求姻缘,愿自己也能遇到一个愿意为自己赴汤蹈火的人。传闻中,夫差为阖闾治丧时,除了把莫邪剑埋到了地宫中,还陪葬了三千多把宝剑和珠宝财物。为了让地宫的秘密不外泄,为了不让盗墓的和宵小觊觎地宫,夫差将上千名筑墓的工匠都封在墓中。
虎丘的剑池也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谜,剑池底下究竟藏着什么,没有人知道,“假虎丘,真剑池”的说法也流传了上千年。而有趣的是,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却从未有人揭开剑池的面纱。
相传秦始皇曾为了莫邪剑来过虎丘,楚霸王兴师动众大肆开挖,孙权也曾到过剑池寻找宝物,但都无功而返。剑池只有6米深,但池中之水清澈见底,,终年不涸。这一切,都让剑池变得更加神秘。进入现代社会,虎丘的工作人员也曾将剑池抽干,看到了池底被石板堵住的洞穴。阖闾之墓并非空穴来风,也许底下真的藏着稀世宝藏。一旦挖开剑池,虎丘塔就可能倒塌,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剑池只能继续蒙上那层神秘的面纱。
虎丘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光怪陆离的传说。闲暇时可以来看看,坐马车上山也好,踱步下山也好,去看一看“一线天”的光景,去“二仙亭”沾沾仙气。

祖国的大好河山雄伟壮观,虎丘山如果只凭36米的身高成绩,其实难以排上名次,充其量也就是吴地的一方矮丘而已。虎丘的闻名于世的是其古迹很多,传说丰富,集林泉之致,丘豁之韵,有丰厚的文化积淀中国地大物博,5A级的景区也很多。纵是单单一个苏州,就有许多榜上有名的名胜古迹。
可在这么多名胜之中,唯有“到苏州不游虎丘是一件憾事”这样的说法。或许是因为,在烟雨江南的苏州,在柔情似水的苏州,虎丘是唯一一个既拥有传统江南水墨,又拥有浓厚历史背景的地方。
但是虎丘塔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的存在突破了中国建筑学史的千篇一律,反映了世界范围内建筑设计风格的风云巨变,更是“倾斜式”建筑文化辐射力扩大到整个世界的重要证明,虎丘塔通过以“倾斜”为导体在推翻中国古典建筑主义对于中国建筑艺术文化长达数百年的 桎梏,继而新兴的建筑思想文化开始真正的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扩大。
有人说,永恒的东西是不美的,因为它不存在生命轨迹,而生命的残缺正是美的体现,有始有终,有盛有衰,那这样看来,虎丘塔的残砖斜体简直美不胜收:风雨无阻一千年,任凭岁月的摧残,斜身而立,依然高耸于苏州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