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之罗马共和国(第四期)
第三次米特拉达梯
卡尔西顿战役
(一)前74年比提尼亚国王尼科美德四世病故,尼科美德四世临终前将整个王国让给罗马共和国,比提尼亚王国在罗马共和国和本都王国之间始终扮演着缓冲区角色,本都王国米特拉达梯六世得知比提尼亚王国成为罗马共和国后开始按捺不住。米特拉达梯六世因北方亚美尼亚人和东方帕提亚人都有较强的实力而认为攻取他们的领土不能获得巨额回报,继续进攻小亚细亚的西部地区。第二次米特拉达梯战争后米特拉达梯六世对本都王国进行军事改革,过去的本都军队是结合马其顿王国、希腊、波斯帝国和游牧民族的军事体系建军,这种建设军队的方式很难在长时间、高强度对抗中战胜罗马职业军人,米特拉达梯六世以罗马人为模板发展一支罗马化军队。本都王国精锐步兵不再以马其顿方阵为样式布阵,转而以罗马军团为样式布阵,每个精锐步兵从长枪、园形盾牌换成短剑、椭圆形盾牌,并让每个精锐步兵熟练地投射标枪。本都王国骑兵仍保留原有的风采,这是因为罗马骑兵是罗马军事体系中的弱项而没有被本都人学习。
(二)前73年米特拉达梯六世趁罗马共和国忙于应付西班牙地区叛乱率30万大军、400艘战舰进攻罗马共和国亚细亚行省,罗马元老院派卢库鲁斯率援军增援亚细亚行省,再派马库斯率64艘战舰、2个军团直捣本都本土以动摇本都人军心。马库斯将自己麾下所有部队集中防御博斯普鲁斯海峡海港城市卡尔西登以扼守黑海通往地中海的要道,顺便为后续部队提供进军基地。

米特拉达梯六世面对罗马人两路出击而非常大胆留下很少的雇佣兵防御本都要地,亲率主力进攻卡尔西登,米特拉达梯六世认为旦能将卡尔西登拔除就可以截断在小亚细亚内陆的卢库鲁斯的后路而做出大胆的决定,本都人依靠庞大舰队运输补给和本都、克里米亚和奇里乞亚这三个小粮仓资助而不用担心后勤问题。负责防御卡尔西登的马库斯从卡尔西登附近地区招募大量雇佣军,其中就有不少比提尼亚人,也有来自卡尔西登附近的希腊人,他们不仅为马库斯提供更多重步兵、骑兵、弓箭手、轻装部队和水手。米特拉达梯六世抵达卡尔西顿时发现罗马舰队并未封锁狭窄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反而用战舰连接巨大的铜链封锁港湾入口,米特拉达梯六世以数量优势对罗马人施展钳形进攻战术,米特拉达梯六世让巨型装甲战舰与罗马人正面对峙,同时派大量小艇运载本都步兵袭击罗马人侧翼。本都军队中的巴斯塔奈人雇佣军负责为罗马人侧翼的本都步兵开路,这些具有色雷斯和斯基泰血统的民族不仅善于冲锋,还能熟练地使用复合弓和标枪,巴斯塔奈人的迅猛攻击很快就压制躲在土木工事背后的罗马轻步兵。一直轻视东方步兵的罗马人遭遇重大挫折后很容易引起恐慌情绪,前线指挥官努杜斯发现罗马人顶不住本都人攻势后让所有人撤回城中据守。当罗马人抵达城门口时巴斯塔奈人追杀过来,努杜斯因通道空间有限只能让大部分人转身接战,自己进城后让守城士兵立刻关门,大部分友军被巴斯塔奈人屠杀殆尽。

马库斯见本都士兵掌握罗马军团战术而不敢采取任何大胆的反击策略,只能在城里苦苦等待援军到来。米特拉达梯六世命重型装甲战舰攻打卡尔西顿港口的舰队,重型装甲战舰船头和塔楼上安装的弩炮足以隔着铁链攻击罗马战舰,罗马战舰因被铜链锁住而丧失机动能力优势,罗马战舰因身材矮小、单舰士兵数量有限而很难在局部形成对抗优势,本都人依靠海军战舰的火力压制让防守据点上的罗马士兵迅速崩溃。米特拉达梯六世又派善战的巴斯塔奈雇佣军袭击负责支撑铜链的塔楼,巴斯塔奈雇人不辱使命成功地放下铜链,随后本都舰队冲进港口,本都战舰依靠船身庞大的优势撞沉在自己面前的罗马战舰。最终本都人依靠舰队的火力艰难攻下卡尔西顿主城,罗马人8000人战死、4500人被俘,在小亚细亚内陆的卢库鲁斯因卡尔西顿失陷而面临后勤危机。
塞西卡斯战役
(一)前73年本都人攻克卡尔西顿后大量缺乏自保能力的小亚细亚半岛的罗马城市向本都王国投降,唯有塞西卡斯不向本都王国低头。塞西卡斯是控制马尔马拉海南部入口的重要据点,该城依靠贸易税收保持较强实力。塞西卡斯三面环海而易守难攻,米特拉达梯六世得知强攻不得后利用数量庞大的舰队和数量庞大的陆军围困塞西卡斯。


米特拉达梯六世让色萨利地区的希腊工兵指导本都人挖掘壕沟以封锁塞西卡斯的陆地区域,同时将挖掘出来的泥土构筑平视城墙的大型土堆。

米特拉达梯六世让士兵砍伐塞西卡斯附近的树木以打造带有攻城锤的移动坡屋和将士兵送上城头的塔楼,本都人还建造许多带有弩炮等大型远射机械的巨型攻城塔。

本都海军利用泥土和石块构筑2条封锁港口的防波堤以封锁塞西卡斯附近的海域,随后打造海上攻城器械。本都海军将2艘四列桨战舰拼接为双体船,并在双体船上安装浮动塔楼和跳板,还在浮动塔楼上安装小型弩炮。这样以来塞西卡斯守军不仅要防御陆上的敌人,还要警惕海上的敌人。

米特拉达梯六世先让部队进攻塞西卡斯的海岸城墙,本都双体船在远程火力的掩护靠近城墙,随后放下跳板让本都人爬上城墙,双体船上面的攻城塔掩护士兵。塞西卡斯海岸守军在本都双体船倾倒大量松脂,随后点火烧毁双体船,本都海军因双体船被摧毁而无法攻城。米特拉达梯六世得知海上进攻失败后怒不可遏,又让本都陆军使用塔楼和配有攻城锤的移动坡屋进攻塞西卡斯陆上城墙,本都陆军释放大量点燃的箭矢以焚毁城墙。塞西卡斯陆上守军用浸湿的羊毛和衣物覆盖在城头上以抵御本都人火攻,用水或醋扑灭火城墙上的火,还使用绳索将正在凿击城墙的木质攻城锤吊起折断。由于本都人释放的火箭太多导致部分城墙的火苗没有及时扑灭,最终造成坍塌、出现缺口,由于缺口温度太高让本都人不敢通过。塞西卡斯陆上守军趁本都人没有冲入缺口利用石块和木料构筑后退式城墙,本都人等到缺口温度降低后向缺口冲锋,被严阵以待的后退式城墙守军击退。

米特拉达梯六世观察形势后继续增加攻城塔数量,同时让士兵挖地道去毁坏塞西卡斯陆上城墙地基。塞西卡斯陆上守军察觉本都人挖地道后用纵火、灌水等措施破坏敌方地道,随后自己也挖地道破坏本都人的塔楼和土堆。塞西卡斯人在夜里经常组织小股部队在夜里出城偷袭本都人,本都人因而白天和夜里都不能休息。虽然塞西卡斯城被围得水泄不通,但因有大量物资储备而与本都人对抗一整个秋季的时间。
(二)本都人主要依靠海运支撑后勤,所需的粮草和武器基本都是让舰队从本都港口锡诺普运送过来,随着不适合航海的冬季来临本都海运效率大打折扣,导致本都人开始出现后勤危机。米特拉达梯六世为弥补资源派一支偏师四处劫掠,其数量上还是不能弥补规模庞大的本都军队需求。前73年冬季卢库鲁斯率5个军团抵达塞西卡斯附近,此时本都军营内部开始杀马充饥,米特拉达梯六世却一心想要拿下塞西卡斯而继续让部队坚持。卢库鲁斯因罗马人兵力有限、骑兵战斗力不足而选择在高地扎营袭击本都人补给线,本都人因饥饿而不敢对罗马军营贸然攻击。

卢库鲁斯注意到本都军营因规模十分庞大而需要山峦与河流拱卫四周,占满了空间有限的沿海平原,许多本都运粮队需要走崎岖小路才能运送补给。罗马人依靠自己的信誉从非本都人控制的地区采购物资,因罗马人数规模有限让这些采购的物资足以供养自己,这时罗马人后勤方面远远胜于本都人。罗马人封锁本都军营附近的所有山路,本都运粮队不断被罗马人劫走,本都人因迟迟等不到补给而产生哗变。塞西卡斯人罗马人支援自己而频繁增加出城袭击的次数和规模,卢库鲁斯也派出军队响应塞西卡斯人。由于本都人杀了大量战马充饥而没有战马可用,本都骑兵也在战场上成了泡影,本都步兵因饥饿而无法抵御罗马人进攻。米特拉达梯六世见败局已定后率军撤出战场,罗马人见本都人撤退开始追击,本都人因饥饿而无法快速逃脱罗马人追杀,当米特拉达梯六世从战场逃出时发现自己身边的士兵只剩下20000多人。
卡比拉战役
(一)米特拉达梯六世没有因截断欧亚海上交通计划搁浅而气馁,仍准备在海上阻碍罗马人进入小亚细亚半岛,米特拉达梯六世派帕夫拉哥尼亚人亚历山大率10000士兵和50艘战舰执行任务,并让宦官狄奥尼索斯为监军。塞西卡斯战役后多数希腊城市倒向罗马阵营,这些希腊城市为罗马人提供大量战舰,卢库鲁斯利用希腊战舰和罗战舰组建舰队。理论上本都舰队不仅数量多,还因成军时间较早而更有默契,反而罗马舰队中大部分战舰是从希腊各城邦东拼西凑得来的,默契程度尚且生疏。

以米特拉达梯六世为代表的本都将领没有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击败罗马舰队,他们往往相信数量优势远远胜过质量质量优势、有效空间优势,因此本都战舰每次出征时经常超载导士兵致机动能力和速度大打折扣。本都战舰搭载超额的士兵导致后勤异常脆弱,因此不得不分散在多个港口休整,导致其策应速度缓慢。卢库鲁斯看到有13艘本都战舰在一处港口而派军队劫掠,其他港口的本都战舰得知某一处港口的战舰被罗马人缴获后慌忙离开,全部逃到特勒多斯观察形势。

卢库鲁斯得知本都舰队主力在特勒多斯岛后率舰队围攻特勒多斯岛,本都人见罗马舰队前来进攻后纷纷登上船应战。本都舰队因人员超载而显得笨重,无法进行快速机动,罗马战舰利用体积小、重量轻优势能快速机动,以边机动边发射弩炮的方式击溃本都舰队。本都人纷纷从战舰上下来逃往岸边,罗马舰队不停地发射弩炮将逃往岸边的人击溃,随后进行登陆作战。罗马人登陆后立刻包围中军,狄奥尼索斯服毒自尽、主帅帕夫拉哥尼亚人亚历山大被俘。特勒多斯岛战役后罗马人控制小亚细亚附近海域,此后罗马人不断通过海路进行补给。
(二)前72年卢库鲁斯为了不让米特拉达梯六世重新建军队祸及罗马共和国亚细亚行省率30000人攻打本都王国本土,由于本都王国本土常年没有经历战乱而较为富庶,罗马人因此获得优质的供养。米特拉达梯六世得知罗马人入侵本都王国后向的自己的亲属和同盟发出求援,米特拉达梯六世长子、博斯普鲁国王马查理斯为米特拉达梯六世提供大批粮草、军饷以及众多的克里米亚半岛士兵,米特拉达梯六世女婿、亚美尼亚国王提格兰二世援助米特拉达梯六世大量的士兵和资金。罗马人进入本都王国境内后遭到锡诺普、阿米苏斯、地米西拉等重镇顽强阻击,由于这些城市拥有较高的自治权而具备较好的军事动员能力,从而具有较好的抗击外敌能力。这些自治城市成功地击退罗马人弩炮和攻城塔的攻击,不气馁的罗马人转而挖地道去毁坏城墙地基,机警的本都守卫者察觉到动静开始挖反地道进行阻击,还将大量蜜蜂和野猪驱赶到地道以逼迫罗马人从地道逃出。米特拉达梯六世因为这些自治城市的坚守而能有机会从各地招募军队,数量达到36000人,这些人里有克里米亚人、高加索人、黑海骑兵、希腊式重步兵、重装复合弓射手和善用标枪的山地牧民。卢库鲁斯得知米特拉达梯六世集结完军队后留下少量部队继续围困那些自治城市,自己率主力向东讨伐米特拉达梯六世,两军在卡比拉相遇。

由于本都人特意挑选平原野作为营地让罗马人没有占据优势,罗马人的1600名骑兵不能与4000黑海铁骑抗衡而惨败,随后罗马人迅速地占据高地构筑坚营,米特拉达梯六世为让自己的部下休整而没有让部下追击。米特拉达梯六世因自己的新编步兵没有训练完毕、属国军队缺乏配合、骑兵冲上山峰时会失去冲击速度而认为无法完成仰攻任务,准备等到万事具备是与罗马人决战。两军对峙过久后本都人因自己人数过多而消耗资源速度过快,数量有限罗马人只靠加拉太和卡帕多西亚征集的物资就可以填饱肚子。米特拉达梯六世为了解决后勤问题派出大量骑兵截击罗马人供给线,但罗马人始终在崎岖山麓中的小道运粮而没让本都骑兵发挥优势,米特拉达梯六世的计划因此落空。米特拉达梯六世自知无法继续对峙后开始让军队秘密后撤,开始让人使用骆驼秘密整理行囊,然而这些行为都被处于高地的罗马人看到,罗马人开始往本都军营散步关于米特拉达梯六世跑路的谣言,本都人因听得罗马人谣言而开始大乱。米特拉达梯六世见军中大乱后向军队发表关于稳定人心的演说,刚想演说时被慌不择路的部下撞翻在地,米特拉达梯六世只能带领少数护卫逃跑。罗马人见米特拉达梯六世逃跑后迅速冲入本都军营,将慌乱的本都人一举击溃。卢库鲁斯瓦解米特拉达梯六世军队后率军调头,攻打那些还在顽强抵抗的本都自治城市,包括锡诺普、阿米苏斯、地米西拉在内的自治城市因外援无望而投降,米特拉达梯六世得知那些自治城市被罗马人攻克后逃往亚美尼亚王国。

(一)亚美尼亚王国虽然历史悠久但从未成为过强国,早期先后是乌拉尔图王国、米底王国、波斯帝国的附庸,进入希腊化时代后先后是塞琉古王朝、帕提亚帝国附庸,唯一的亮点就是为宗主国每次出征时提供上千的铁甲骑兵。米特里达梯二世时代的帕提亚帝国成为中东地区惟一强权,亚美尼亚国王阿尔塔瓦兹德一世不得不将自己都儿子提格兰二世送往帕提亚帝国作为人质,阿尔塔瓦兹德一世去世后米特里达梯二世护送提格兰二世回亚美尼亚王国继位,亚美尼亚王国成为帕提亚帝国的傀儡政权。米特里达梯二世去世后帕提亚帝国内部开始不稳定,提格兰二世抓住这个机会摆脱帕提亚帝国控制,接着与本都王国联姻以为自己寻找一个兵强马壮的盟友。提格兰二世利用帕提亚帝国内乱南下两河流域,征服阿迪亚贝尼和米底地区。陷入帕提亚帝国内乱的塞琉古希腊人让提格兰二世治理叙利亚地区,亚美尼亚王国版图触及到地中海。前75年提格兰二世趁第三次米特拉达梯战争爆发时占领奇里乞亚,至此亚美尼亚王国版图在历史上处于巅峰状态。亚美尼亚人兴起速度过快导致内部不稳,提格兰二世为稳定内部在陶鲁斯山脉的西北地区建立新首都——提格兰诺凯尔德,将刚征服的叙利亚人、亚述人、卡帕多西亚希腊人等民族强制迁徙到提格兰诺凯尔德定居。同时非常倚重外籍部队和附属国君主,从而平衡亚美尼亚贵族的权势。

(二)前70年米特拉达梯六世在卡比拉被罗马人击败,逃往亚美尼亚王国避难,提格兰二世将米特拉达梯六世软禁以防止他与外界频繁联系。此时提格兰二世陷入战略迷局,他一直反复折扩张和内政问题。卢库鲁斯控制黑海地区后派使者到亚美尼亚王国交涉,并让提格兰二世交出米特拉达梯六世,提格兰二世自从扩张过程中从未遇到激烈抵抗而产生傲慢心理,当场拒绝罗马人请求,卢库鲁斯得知提格兰二世态度傲慢后率军攻打亚美尼亚王国。殊不知提格兰二世的成功并非源自超强的个人能力,而是利用周边强敌无暇他顾进行捡漏。提格兰二世得知罗马人入侵亚美尼亚王国后派亚美尼亚人密特罗巴率3000骑兵和3000轻步兵抵御罗马人,并派希腊人曼西阿斯镇守提格兰诺凯尔德,自己则四处募集军队。罗马统帅卢库鲁斯继续通过合作向希腊和埃及购买粮食,数万希腊人和小亚细亚同盟者因受罗马人好处而愿意为罗马人运输补给。卢库鲁斯不用罗马元老院拨款,而是用战利品购买粮食,这样的后勤管理方式对于规模有限的罗马人足够了。卢库鲁斯为减轻在小亚细亚内陆的后勤压力而只率领12000名罗马人和数百名亚平宁骑兵出征,让盟友希腊人、比提尼亚人和加拉太人保护补给线。

前69年卢库鲁斯到达提格兰诺凯尔德附近,陶鲁斯山脉附近的山民既不想招惹罗马人也不想为刚征服他们的提格兰二世尽忠,所以罗马人一路上没有遭到陶鲁斯山脉山民抵抗。提格兰诺凯尔城外的密特罗巴赞尼率3000人对罗马人发起进攻,却被罗马人的严密阵型击溃,罗马人围困提格兰诺凯尔德,提格兰诺凯尔德城里的亚述人、叙利亚人、希腊人在指挥官曼西阿斯的率领下进行顽强的抵抗。卢库鲁斯安排军队建立围攻阵地,罗马人挖掘壕沟包围了有22米高的提格兰诺凯尔德城墙,接着罗马人架设各类弩炮和攻城塔。虽然提格兰诺凯尔德表面上防御设施完善,却因为设计布局紊乱而没有较强的防御力,而且提格兰诺凯尔德守军没有足够的弩炮进行反击,只能倾倒石脑油等燃烧物来焚毁罗马人的攻城器械。

(三)提格兰二世的25万亚美尼亚大军突然出现在提格兰诺凯尔德东侧,虽然亚美尼亚士兵数量远超于罗马人,但其后勤补给都是由提格兰二世派官员强征得来的,由于亚美尼亚王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内陆地区,所有物资必须从山路送来,所以亚美尼亚的后勤管理方式效率较为低下。提格兰二世出征前释放老丈人米特拉达梯六世并向它请教对策,米特拉达梯六世告诫提格兰二世不要与罗马人正面交战,而应用骑兵和城防等拖延战术对付罗马人,提格兰二世却认为米特拉达梯六世就是用此战术失败的而嗤之以鼻。卢库鲁斯留下6000人围困提格兰诺凯尔德,自己亲率6000人、1000骑兵、1000弓箭手和1000投石兵与提格兰二世对峙。

卢库鲁斯为了迷惑对手让所有人主动后撤,并让罗马骑兵断后,提格兰二世得知罗马人后撤后派高加索骑兵和里海沿岸的骑兵追击。负责断后的罗马骑兵突然掉头反击让敌方骑兵大吃一惊地刹车,后方骑兵因看不见前方的状况而撞向前方的骑兵,亚美尼亚骑兵开始溃乱,罗马骑兵趁势击溃亚美尼亚骑兵。正在后撤的罗马步兵也立即转身向与罗马骑兵亚美尼亚阵地杀来,提格兰二世立即让全军列阵迎敌。提格兰二世将亚美尼亚的马其顿方阵放置在中军,在马其顿方阵左翼部署阿迪亚贝尼步兵,在马其顿方阵右翼部署米底步兵,让米底重骑兵和阿迪亚贝尼重骑兵在步兵后方压阵,让亚美尼亚本部骑兵作为预备队。

卢库鲁斯摸清敌方阵型后让罗马步兵以最快速度贴近亚美尼亚步兵以避免遭受亚美尼亚弓箭手的远射火力打击,同时让罗马骑兵迂回亚美尼亚侧翼以夹击亚美尼亚步兵后方的重骑兵,还让罗马二线步兵从附近的小道偷袭提格兰二世本人所在预备队。罗马步兵以自身素质进行快速冲锋让亚美尼亚步兵措手不及,许多亚美尼亚弓箭手来不及弯弓搭箭就被罗马人的标枪射杀,由于战场空间有限让数量庞大的亚美尼亚人协调缓慢。罗马骑兵中的比提尼亚骑兵和加拉太的骑兵非常熟悉山地环境下作战,他们利用对手行动缓慢成功迂回到亚美尼亚重骑兵两翼,由于亚美尼亚重骑兵排列过于紧密导致遭到罗马骑兵袭击后乱成一团,亚美尼亚重骑兵因过重的马甲无法进行快速机动而被罗马骑兵轻易追杀。



卢库鲁斯亲率二线步兵从小路迂回到提格兰二世本人所在的亚美尼亚后备部队,提格兰二世被罗马人打懵,亚美尼亚后备部队与提格兰二世感受一样也开始溃乱。提格兰二世见大势已去而设法逃走。庞大的亚美尼亚大军在罗马人的包围下血肉横飞,罗马人在外侧不断砍杀亚美尼亚外侧的人以逼着更多人挤压在一块,亚美尼亚大军在相互践踏的情况下全军覆没。
(四)提格兰二世利用混乱场面终于逃出生天,但为他战的士兵全部命丧当场。提格兰诺凯尔德城指挥官曼西阿斯见到提格兰二世惨败后开始怀疑提格兰诺凯尔德城内的卡帕多西亚和奇里乞亚希腊人会投降罗马人,于是他带着亚美尼亚人准备收缴希腊人的兵器。希腊人因曼西阿斯此举而感到曼西阿斯会进行杀戮,转而用木棍自卫,果然曼西阿斯率亚美尼亚人对希腊人开始屠杀,素质强硬的希腊人利用木棍将亚美尼亚人打晕,随后迅速占据城市的一片区域向罗马人投诚。罗马人被希腊人放进来后迅速攻打各个要点的守军,最终罗马人占据提格兰诺凯尔德城。

罗马人趁亚美尼亚主力殆尽杀入亚美尼亚本土以外的地区,卡帕多西亚、奇里乞亚、叙利亚米底和阿迪亚贝尼地区全部向罗马人投诚,昙花一现的亚美尼亚帝就这样被瓦解。

泽拉之战
(一)前68年罗马人逼近亚美尼亚本土,亚美尼亚的弓骑兵和枪骑兵无法阻挡罗马军团冲锋,迫于无奈的提格兰二世再次向老丈人米特拉达梯六世请教。米特拉达梯六世通过收拢本都旧部为提格兰二世提供军队,还派大量本都军官帮助亚美尼亚人掌握罗马人的步兵战术,提格兰二世继续收拢旧部与罗马人对抗。不久罗马人攻打亚美尼亚的尼西比斯,提格兰二世在米特拉达梯六世米特拉达梯让70000名本都-亚美尼亚联军据守尼西比斯附近的山头,仅有7000士兵的罗马人不敢轻易强攻山头。

卢库鲁斯让士兵挖掘攻城堑壕包围敌军的山头营地,每当本都-亚美尼亚联军的骑兵前来袭击时罗马人就迅速撤到工事背后进行据守。前67年提格兰二世因物资耗费巨大而让本都-亚美尼亚联军撤出尼西比斯,卢库鲁斯趁敌方撤退让士兵围攻尼西比斯城,孤悬海外的小股部队终究难以攻克有重兵把守的大型城市。尼西比斯城因邀请希腊工程师卡利马库斯指导让其防御设施完善,因此罗马人不得不对尼西比斯城进行长期围困。

卢库鲁斯因冬季到临不得不分散部署,以便为自己征得更多口粮,不久位于泽拉的罗马人遭米特拉达梯六世围攻。由于罗马军营坚固让米特拉达梯六世发起的围攻战没有收到显著效果,米特拉达梯六世本人还被击伤。驻扎在泽拉附近的罗马人趁米特拉达梯六世受伤支援泽拉,米特拉达梯六世没有因自己受伤而撤退,坚持与罗马人斗争。由于泽拉是个平原旷野地带让本都-亚美尼亚大军有足够空间进行施展,其重骑兵也能尽情发挥。罗马人背靠坚营与本都-亚美尼亚联军战斗,罗马步兵与罗马化的本都-亚美尼亚步兵先行战斗,双方互投枪后展开肉搏。米特拉达梯六世趁罗马步兵被自己的步兵缠住率重骑兵向罗马人侧翼迂回,虽然罗马骑兵进行抵御,但在平原上与重骑兵相比处于劣势,罗马骑兵被本都-亚美尼亚重骑兵击溃,本都-亚美尼亚联军三面包围罗马人。罗马人因背靠坚营而不能逃出包围圈,最终罗马人惨败,超过7000名士兵被杀,先前被罗马人控制的本都王国又回到米特拉达梯六世手里。卢库鲁斯虽然艰难攻克尼西比斯,但因泽拉的罗马人惨败而放弃尼西比斯,不久罗马元老院派庞贝接替卢库鲁斯继续与本都-亚美尼亚联军战斗。
吕科斯战役
(一)米特拉达梯六世在泽拉战胜罗马人后继续对罗马人骚扰,由于本都舰队早已崩溃,米特拉达梯六世只能收买大量的海盗干扰国际航运。这些海盗利用罗马共和国无暇旁顾和埃及托勒密王朝衰落在地中海各港口横行,许多城镇因无力自保而委身于海盗,这些海盗利用投降自己的城镇发展出类似正规军的武装。罗马元老援再也不能容忍这些海盗,派庞贝率12万人、数百艘战舰清剿这些海盗和其幕后支持者。许多海盗城镇面临大军压境后迅速倒向罗马人,先前被迫入伙海盗的城镇也交出的大量舰船和武器投降罗马人,米特拉达梯六世的计划因海盗士气涣散而破产,罗马人重新掌握海上补给线。

(二)前66年庞贝登陆小亚细亚半岛接替卢库鲁斯,正式开启对本都王国的攻势。庞贝仍坚持卢库鲁斯的后勤策略,不让罗马人出现后勤问题。本都人后勤问题却困难重重,由于本都人长期在本土抵御罗马人导致原本富庶的乡村受战争蹂躏,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提供充沛的物资。米特拉达梯六世为解决后勤问题让军队冲入奇里乞亚拼命搜刮当地的资源,奇里乞亚人对米特拉达梯六世榨干血液的行为不满,在庞贝到达奇里乞亚后投降罗马人。米特拉达梯六世的短视之举始终不能维持数目庞大的军队,还让被搜刮的本都王国控制区对自己离心离德。米特拉达梯六世得知罗马人入侵本都本土后在卡帕多西亚与本都之间扎营,力图消耗对手可得的潜在资源,庞贝索性将营地设立在敌军与本都的道路之间,以另一种方式让对手停留原地。这时本都骑兵战斗力大不如前,大量黑海沿岸的骑兵取代了原先的希腊-波斯裔骑兵,庞贝的骑兵有大批来自西班牙、马其顿和小亚细亚半岛,数量与质量上都有显著改善。米特拉达梯六世才意识到庞贝选择的扎营位置让自己很难安全退回本土,随后朝富庶的爱琴海沿岸推进,并在一路上不断横征暴敛。由于周遭城市普遍抵制本都人,米特拉达梯六世只能选择在吕科斯河附近的旷野扎营,还特意选择在毗邻河流的小型山谷,利用地形优势拱卫自己。看似是固若金汤的防御阵位,实际却是容易受围的战略死地,一旦山谷入口被敌人封锁,大部分人连脱离空间都寻觅不到。

庞贝跟随本都人到达吕科斯河后在开阔的地带上扎营,把本都人封锁在山谷里。庞贝派一些轻装部队挑衅本都人,并将骑兵埋伏在两翼。一些不忍辱骂的本都人出来驱逐罗马人,罗马轻步兵佯装溃逃,然后埋伏多时的罗马骑兵从侧翼杀到将走出营寨的本都人击溃。许多本都人因前哨战惨败而士气低下,庞贝得知本都人士气低下后在夜里悄悄靠近谷口,本都守军在他们接近后才有察觉,并开始射箭还击。由于夜色太黑让本都人无法判断距离,大部分箭矢落到罗马人跟前,几乎没有对罗马人造成实质性伤害。训练有素罗马士兵瞬间杀到谷口,本都人虽有头盔、鳞甲护身,却无法使用随身匕首抵御罗马人的剑盾,谷口毫无悬念被罗马人。

军营中本都人因刚从睡梦中惊醒而准备不充分,被大批涌入罗马人击溃,米特拉达梯六世如往日那样带少量护卫突围,凭借这自身的高强武艺逃出生天。持续时间不长的吕科斯战役几乎注定第三次米特拉达梯战争的结局,米特拉达梯六世因失去好不容易新组建的军队而一蹶不振,罗马人也开始大规模入侵本都本土。
(三)前65年庞贝再次率军向入本都本土,米特拉达梯六世逃往亚美尼亚王国,却被提格兰二世拒之门外,米特拉达梯六世无奈地逃往黑海北岸的博斯普鲁斯王国。博斯普鲁斯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长子马查理特因当地城市和贵族不愿意继续为战争买单而与罗马共和国开始媾和,米特拉达梯六世因而不能在博斯普鲁斯王国征集军队。米特拉达梯六世靠着最后的余威逼迫马查理特自杀后控制博斯普鲁斯王国,但当地城市和贵族仍不为米特拉达梯六世提供军队,米特拉达梯六世利用博斯普鲁斯王国的国库收买斯基泰人才勉强凑出一支舰队和一些陆军。

在此期间庞贝仍挥师进攻东方各国,卡帕多西亚和叙利亚领地重回罗马人怀抱。前64年米特拉达梯六世筹备自己的复仇大业,不仅大量招募斯基泰人,还派人到欧洲联络色雷斯人与高卢人,希望日后同时进攻小亚细亚半岛、巴尔干半岛和亚平宁半岛。许多博斯普鲁斯城市得知米特拉达梯六世准备出征后纷纷以抵制高额征税为由闭关自守,米特拉达梯六世就这样失去财力和资源。克里米亚半岛的城市和贵族驱逐本都王国的法那巴祖斯王子,让拥有克里米亚血统的人统治国家,不让米特拉达梯六世进入亚速海以东。先前还笑纳重金的斯基泰人也不再给予协助,原本一直忠于米特拉达梯六世的核心军队集体向罗马人投降,残酷的局势让米特拉达梯六世感到心灰意冷。前63年庞贝得知米特拉达梯六世行踪后率军追杀米特拉达梯六世,失去财力、资源和兵源的米特拉达梯六世得知罗马人前来追杀后选择自杀,此后本都王国成为罗马共和国的附属国。
苏拉独裁
(一)前89年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趁罗马共和国陷入同盟者战争袭击罗马共和国的亚细亚省,同盟者战争结束后罗马人抽出力量对付本都人,但在统帅人选上贵族派和民主派发生争执,前88年在元老院主持下执政官苏拉获得指挥权。苏拉未出征时民主派马略与保民官卢福斯结盟,保民官卢福斯唆使公民大会免除苏拉的指挥权,让马略担任罗马人统帅。苏拉得知马略等人背后搞鬼后率军攻打罗马城,开创罗马人内战的先例,苏拉攻破罗马城后杀害卢福斯的大批民主派分子,马略逃往北非。苏拉掌握政权后废除民主派法律,还规定任何议案不经元老院批准就不能到公民大会上表决,还让所有议案一律先去森都利亚大会提及。

(二)前87年苏拉率军远征东方讨伐米特拉达梯六世,这时马略从北非返回亚平宁半岛,在伊特鲁里亚地区征集军队反攻罗马城,并暗中联合另一个执政官秦纳。马略在秦纳的策应下攻破罗马城,随后捕杀苏拉的拥护者,并取消苏拉的法律。前86年马略和秦纳选执政官,不久马略因病去世,大权落在秦纳手上。

秦纳采取一系列有利平民的措施,如取消部分债务、实行币制改革、把罗马新公民分配到35个特里布斯等。秦纳派弗拉库斯接替苏拉,但内部党派还是因此事发生内讧,不久秦纳被杀,民主派费姆布里亚控制局面。前85年米特拉达梯六世战败后向苏拉求和,苏拉也急于赶回罗马城夺回权力同意米特拉达梯六世请求。前83年苏拉率领4万大军在亚平宁半岛南部的布隆迪西乌姆登陆,克拉苏和庞培等一批贵族青年立即投诚苏拉,最终苏拉在贵族派的帮助下攻破罗马城。苏拉夺取权力后大肆屠杀民主派分子,对背叛自己的亚平宁城市实行残酷的报复。苏拉在亚平宁半岛上建立10个军事殖民地,在所有的军事殖民地上安置12万亲兵,这些亲兵就成了苏拉建立军事独裁的重要支柱。
(三)苏拉稳定局势后强迫元老院批准自己为终身独裁官,并将此法案让公民大会通过,随后苏拉开始实行宪政改革。苏拉从忠于自己的罗马自治城市贵族中选拔300人补充元老院,元老名因此额增至600人。苏拉规定关于立法的提案在没有得到元老院的批准后不得提交到公民大会,还剥夺保民官司法指控权、否决权、立法创制权。苏拉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把执法官由6人增至8人、财务官由12人增至20人。苏拉让执政官、执法官任职期满后出任行省的总督,具体就职于哪个行省总督由元老院决定。苏拉规定行省总督无权发起战争,禁止总督带兵离开行省或把军队调出行省境外。苏拉设立7个常设刑事法庭,并制定审判程序,法庭的法官由元老院的元老担任。苏拉虽然破坏共和制的基本原则,但他却又维持共和机构和官职。前78年苏拉病故,享年60岁,不久苏拉所颁布的法律被元老院废弃。
格拉古兄弟改革
(一)罗马共和国在外作战阵亡的士兵和本土农民的土地被贵族兼并,贵族还通过征服得来的巨大财富建设大庄园,小农经济开始无法立足。很多人因贵族的操作而事业,导致无法养活自己,贫富差距日渐尖锐。前133年提比略·格拉古出任人民保民官后提出土地改革法案,法案规定每一个土地占有者占有的土地不得超过500犹格,超过500犹格的土地交还国库。每个农民可以获得30犹格土地,可以让后代继承,但不能出售和转让,防止农民再度破产。虽然法案得到广大平民支持,但触犯贵族的利益,这帮贵族一方面隐瞒土地数额,一方面唆使其他保民官搅乱公民大会。提比略为使法案进行下去提出连任保民官的倡议,贵族为阻止法案通过派武装分子袭击公民大会,最终提比略倒被一个武装分子斩杀。
(二)前122年提比略的弟弟盖约当选保民官,盖约为实现哥哥的遗志继续进行土地改革。盖约向公民大会提出一系列改革法案:规定从国库中取出粮食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贫困的居民;大举修筑道路使城市贫民得到工作机会;亚细亚行省的税收交给骑士阶级承包以满足骑士阶层的需求;在元老担任的300名法官外另增300名骑士出任法官;盖约因这些措施获得平民阶级和骑士阶级的支持。盖约在平民和骑士的支持下连任下一年保民官,随后提出更为激进殖民法和公民权法。盖约拟以开辟殖民地作为保证土地法实施的补充措施,又提议给拉丁人和亚平宁同盟者给予罗马公民权,但罗马公民不愿让非罗马人分享公民权而引起普遍不满。盖约因提出激进的法案没能连任第三任保民官,盖约卸任后贵族派武装分子袭击他,最终盖约不甘被俘自杀。

(三)格拉古兄弟守护骑士阶层的利益措施和盖约改革中消除罗马人与亚平宁人的政治差别措施都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但以贵族为代表的保守派势力过于强大让格拉古兄弟改革失败。格拉古兄弟面对罗马共和国极为复杂的土地情况时政策既不完善又有些脱离现实,同时存在很多漏洞、缺乏配套措施。骑士阶级与平民阶级立场不坚定,利聚而来利尽而散,格拉古兄弟因此势力不稳而无法与贵族抗争。
斯巴达克起义
(一)罗马共和国到处都有奴隶主建设大庄园,奴隶主让大量奴隶在大庄园里耕作,而且时不时迫害奴隶。奴隶主为了取乐建造角斗场并强迫奴隶们之间角斗,奴隶们为生存下去而互相拼杀,一场角斗戏下来场上都是一具具尸体。


前73年卡普亚城角斗士学院一名角斗士以牢房死人为由引诱卫兵进来,随后这名角斗士击倒卫兵,将卫兵的短剑和钥匙夺来,这名角斗士出牢房后用卫兵的钥匙将所有牢房里的角斗士放出来。这帮角斗士杀掉卡普亚城角斗士学院所有卫兵,然后跑向神山避难。打死卫兵夺取钥匙的角斗士正是斯巴达克,斯巴达克是色雷斯人,在一次反罗马的战斗中被俘,从而沦为奴隶。斯巴达克的奴隶主见斯巴达克头脑聪明、体格健壮而把他送进角斗士学校,想把他训练成一名出色的角斗士,为自己日后赢得更多的赌注。斯巴达克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成了角斗士们的精神领袖,斯巴达克利用角斗士领袖的身份劝说角斗士们反抗奴隶,斯巴达克起义正式打响。

(二)前74年斯巴达克起义军大量收容坎帕尼亚省的逃亡奴隶、角斗士和破产农民以及俘虏大量罗马士兵,至此人数多达1万人。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军从坎帕尼亚扩展到亚平宁半岛南部的阿普利亚、卢卡尼亚、布鲁蒂乌姆地区。斯巴达克仿照罗马军队的形式改编军队,设有步兵、骑兵、侦察兵、通信兵和辎重部队,武器从罗马人夺取或自己制造,训练、宿营和行军都有严格制度。前73年罗马元老院派大法官瓦里尼乌斯率军讨伐斯巴达克,结果被斯巴达克击败。

前72年斯巴达克完全占据阿普利亚和卢卡尼亚,总兵力增长到12万,受起义军的声势震惊的元老院派两位执政官楞图鲁斯和盖利乌斯率军讨伐斯巴达克。此时起义军内部产生分歧,包括斯巴达克的大部分奴隶主张离开亚平宁半岛、冲出阿尔卑斯山、进入高卢地区以摆脱罗马统治,而参加起义的亚平宁人不愿离开亚平宁半岛,希望继续与罗马人作战以夺取失去的土地,然而这三万亚平宁人因不能与斯巴达克调和离开起义军。不幸的是这三万亚平宁人在加尔加诺峰被罗马人歼灭,斯巴达克得知亚平宁友军有难后赶来救援,但没能及时到达。斯巴达克因亚平宁友军被罗马人歼灭而感到惭愧,转而沿亚得里亚海海岸征战整个亚平宁半岛,斯巴达克在罗马共和国高卢行省的穆蒂纳中击溃高卢总督卡修斯的军队。斯巴达克在穆蒂纳会战胜利后继续绕过罗马挥师南下,元老院为粉碎斯巴达克起义军派克拉苏率四万人进行征讨。

斯巴达克军队在亚平宁半岛南部布鲁蒂乌姆集结军队,企图借助奇里乞亚海盗的船只渡过墨西拿海峡,但奇里乞亚海盗不守诺言,没有向斯巴达克提供船只。斯巴达克试想自造木筏渡过墨西拿海峡,因时间不够而未能造出足够的木筏。这时克拉苏在斯巴达克起义军军营后面构筑一道防线以切断敌人陆上退路,这道防线是一条两端通海的壕沟,沟上筑有围墙。起义军强攻筑垒,并用土和树木填平了壕沟,最终突破克拉苏防线。起义军虽然能成功撤退,但为此损失2/3的兵力。前71年斯巴达克起义军补充兵力后袭击亚平宁半岛南部的重要港口——布林的西,试图乘船直奔希腊,然后逃往斯巴达克老家色雷斯。元老院为尽快镇压斯巴达克起义军派庞培和卢库鲁斯率军援助克拉苏,斯巴达克为阻止援军与克拉苏会合决定率军北上袭击克拉苏,克拉苏以优秀的指挥才能击溃斯巴达克起义军,斯巴达克战死。斯巴达克起义军5000人逃往各地,6000名被俘虏,被俘虏的起义军全部钉死在十字架上。

(三)流散在各地的起义军虽然没有统一的领导,但在亚平宁半岛许多地区仍坚持10余年战斗。斯巴达克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罗马共和国还不具备废除奴隶制的先决条件,许多奴隶只求自身解放,没有提出废除奴隶制。斯巴达克起义沉重地打击奴隶主统治阶级,加剧罗马共和国奴隶制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