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完全理解为什么有些女性要争冠姓权

2023-02-26 10:36 作者:卡卡西瓜香蕉  | 我要投稿

我完全理解为什么有些女性要争冠姓权,其实就是要把孩子姓什么变成一个可讨论的事情,而过去随父姓似乎是板上钉钉不容置疑的。

随父姓有历史原因,和古代的祭祀、继承、社会治理这些传统有关。

所以哪怕是个太监也要收很多假子改成跟自己姓。

但是现代社会,祭祀已经不像过去那样重要死板了,财产的继承女性也绝对有权利参与,所以,随父姓的确已经成为了越来越过时的习俗。

把姓变成一件可讨论的事,我觉得挺好,就和名字一样。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男方越在意自己的姓,女方越该争。而双方都不太在意,其实是一种最好的状态。

从历史的角度谈谈姓,大约可以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没有姓,比如商的早期,人还是以小聚落形式生活在一起,通过内部婚姻产生后代,既然是内部婚姻,根本就不需要区分血缘,也就没有产生“姓”这一制度的动力。

在这些聚落里,因为不用区分血缘,甚至连辈分都不用计较,年龄、体力这些现实的东西比辈分更重要。这些聚落只在和别的聚落有交流时,需要互相区分。

所以每个聚落都有一个特定的、共有的“氏族号”,比如“土”,那无论男女,都可以冠称“土”。可以认为这个氏族号是“姓”的萌芽,但它显然和性别没有任何关系。

直到几千年后,很多落后一点的少数民族仍然是这样,有名无姓,以氏族为共称。

第二阶段,当外婚制出现之后,才有了区分血缘的需求,所以“姓氏制度”呼之欲出。

这里头比较复杂,从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到姓氏合一,主要还是满足“继承”的需要。

继承,既包括名利的继承,也包括祭祀义务权利的继承,比如汉朝时,当天子的继承人也就是太子被确定时,通常会给编户齐民的继承人加一级爵位,其他子女是享受不到的。

再比如,古人为什么强调“无后为大”,这个“后”指的不是什么“没尽到后代责任”,指的就是有一个可以有权利祭祀自己的后代。

第三阶段,当然就是现代社会,上述的姓氏制度和继承观念,主导了历史上绝大多数的行为,是古代社会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但它背后支撑的逻辑,其中有一条就是“男尊女卑”,很显然,这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追求。

到今天,我们应该把“姓”里包含的价值因素抛弃,而仅仅从交流角度和社会治理角度去考量,也就是我上条微博说的,让它变成一个家庭内部可以讨论可以选择的事情,而不是某个性别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特定权利。)


 




完全理解为什么有些女性要争冠姓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