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看,人体一天之内的时间生物钟是什么样的?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
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的清晨是阳气升发的时候,对大多数人来讲,一日之中早晨是精神最好的,故而,早晨起来活动活动筋骨、跑跑步、或喝碗热粥微微发汗,人体阳气舒展,是最舒服不过的了。
当然,也有部分人群早晨日子是最难过的,比如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喘的患者。这部分人群为什么早晨症状重,到了中午症状反而减轻了?主要是“阳气虚”的缘故,平旦人体之阳气不能很好地升发,所以这部分人群在中医治疗,是不能忘了补阳气的。小孩子虽然是纯阳之体,然而此纯阳为弱阳,最容易受伤,故而早餐尽量避免进食果汁、冷饮等物。
日中光照强度最高,日中阳气隆盛属于自然现象。人体与自然界相应,到了中午身体内的阳气也就上来了。一般的健康人能够感受到四时阴阳的变化,但身体没有什么感觉。病了的人就不一样,比如患热病的人如炎性反应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一到中午或午后,体温可能会开始上升,身体就会更加不舒服。因为患者本身感受了阳热之邪,遇外界阳气隆,两阳相加,便会加重病情本身。
日西阳气虚衰,夜间阳气潜藏内敛,汗孔就闭合了。现代的人很多把健身运动放在晚上,或夜跑上几公里,或在健身房大汗淋漓,于养生而言其实是不利的。当然,现代人的工作生活方式与古人不同,如果白天运动少,夜间适度的室内运动还是可以的。但总体上一个原则,不管怎么运动,不能使机体大汗淋漓,使微微汗出即可。
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或习惯,完全违反了这三个时间规律,也就是身体的阳气循环规律与自然界不一致,日子一久,身体就会感到困乏轻薄,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容易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