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概论》7.1 生产成本和利润。利润的本质(2)

2022-10-11 11:18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生产成本对资本主义生产有着重大的影响,它是资本家经营企业赚钱或亏本的标志。这一部分价值所代表的既然是商品中所包含的资本耗费,因而它必须通过流通过程从商品的售卖价格中收回来。只有这样,资本家才能够重新购买生产上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从而使生产过程得以继续进行。从这种意义上说,生产成本乃是资本主义商品的售卖价格的最低界限,如果售卖价格比这个水准还低,那就表示资本家的经营不仅无利可图,而且还要亏本。反过来说,如果售卖价格超过生产成本,则表示资本家的经营是有利的,超过的部分越大,资本家便赚钱越多。

  与此相联系,通过生产成本这一范畴,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的竞争规律。生产成本既然只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因此,在商品价值与生产成本之间便有一个价值差额。就每一个资本主义企业说,这个差额究竟有多大,要取决于它的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组织状况以及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等一系列因素。不同的企业由于它们在这些方面的情况不一样,因而生产同一种商品所支出的生产成本是不相同的。假定有甲、乙两家制鞋工厂,甲工厂每双鞋的生产成本为5元,乙工厂的为7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甲工厂的资本家以6元的价格出售自己的商品,就会使乙工厂的资本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马克思说:“在商品的价值和它的成本价格[1]之间,显然有一个无限系列的售卖价格是可能的。商品价值中由剩余价值构成的要素越是大,这个中间价格的实际作用范围也就越是大。”[2]

  由此可见,生产成本与资本家经营上的顺利和困难、成功和失败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这样,所以每一个资本家都竭力设法降低自己商品的生产成本。

  由于商品生产上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被笼统地归结为生产成本,因而这两种资本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便无法区分了。在生产成本这一形态下,不论是不变资本或是可变资本,都一律表现为资本的支出。从这里人们能看到的唯一差别,是前者支付在生产资料上,而后者则支付在劳动力上。但是,对资本家来说,这种差别只不过是形式上的,因为他没有后一种资本支出,固然不能取得剩余价值,而没有前一种资本支出,他同样也不能达到价值增殖的目的。如果我们再考虑到资本家实际上是在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名义下计算商品生产成本的,那么,就连上述仅有的形式上的差别也会从他们的视野里消失掉。正是由于在生产成本的形态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对价值增殖的不同作用被抹煞了,因而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也就被掩盖起来了。

  以上,我们说明了商品价值的一个部分,即生产成本。下面我们再来说明商品价值的另一个部分,即剩余价值。

从过去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剩余价值并不是由生产上所耗费的全部资本 (c+v)的价值变化发生的,而是由其中可变资本(v)的价值变化发生的。可变资本所购买的是劳动力,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乃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但是,资本家却不是这样看待问题的,他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在生产过程中所费的全部资本生出来的,是由这些资本本身生出来的。这样一来,剩余价值就表现为资本家全部所费资本的一个价值增加额;而原来的那个能清楚表明剩余价值真实来源的公式c+(v+m)        它表示m只是由v产生,是v的一个加量        也就变成了(c+v)+m,即剩余价值变成了所费资本的一个价值增加额。

  然而,事情还不仅如此。对于资本家来说,剩余价值不但是他的全部所费资本的一个增加额,而且也是他的那些未曾耗费的垫付资本的一个增加额。换句话说,剩余价值乃是他的全部所用资本的一个增加额,是由他的全部所用资本发生的。因为在他看来,那些未曾耗费的资本虽然不形成商品的生产成本,但由于作为生产的物质要素,它们同样参加了商品的生产过程,因而它们也就是同样地“参加”了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写道:“全部资本,不管是当作劳动手段还是当作生产材料和劳动,都一样会在物质上当作产品的形成要素来发生作用。总资本虽然只有一部分参加价值增殖的过程,但在物质上总是全部参加现实的劳动过程。并且也许正是为了这个理由,所以它虽然仅只部分参加成本价格的形成,但会全部参加剩余价值的形成。无论如何,结论总是:剩余价值是同时由所用资本的一切部分发生。”[3]


注:

[1] 即生产成本。编者注。

[2]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17页。

[3]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15-16页。

《政治经济学概论》7.1 生产成本和利润。利润的本质(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