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来的江山?枭雄刘备都为谁哭过?
在《三国演义》里,刘备别描写成一个哭哭啼啼的仁君,遇到危难关头便会束手无策,以泪洗面。
不过这毕竟是演义小说,与事实相差太远。
在历史上,刘备戎马一生,转战天下,被世人称之为“枭雄”,和演义小说中的形象截然不同。

编辑
时人评价刘备,都称他为“枭雄”、“英雄”等。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鲁肃:“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陆逊:“斯三虏者(曹操、刘备、关羽)当世雄杰,皆摧其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第十三》)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
陈寿:“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第十三》)
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三国志·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

编辑
但即使是枭雄刘备,在史书中记载也曾为六个人哭过。
那么这六个人是谁呢?
田豫
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刘备之奔公孙瓒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三国志·卷二十六·魏书二十六·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田豫(171年~252年),字国让,渔阳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

编辑
田豫早年追随刘备达7年之久
公元187年,刘备跟随公孙瓒讨伐渔阳张纯,16岁的田豫开始追随刘备。
公元194年,刘备应陶谦之请去救徐州,这时田豫“以母老求归”。
在分别时,刘备流着眼泪与田豫分别。
至于田豫为什么离开刘备,大概是因为他看到追随刘备多难,但刘备始终无法打下一片基业,所以才告辞的吧。
后来田豫跟随公孙瓒、曹操,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
田豫常年镇守北疆,从征代郡乌桓、斩骨进、破轲比能;也曾参与对孙吴的作战,击败孙权,斩杀吴将,多有功勋。官至太中大夫,封长乐亭侯。
刘表
公元208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其子刘琮继位。此时曹操大军已经南下,刘琮不战而降,屯驻在新野的刘备
当刘备得知曹操大军已经到宛城,只能选择南下江陵。路过刘表之墓的时候,刘备哭了一场才离去。
《三国志卷32先主刘备传》注引《典略》曰:备过辞表墓,遂涕泣而去。

编辑
刘备哭刘表墓,半为刘表,半为自己。
一是感谢刘表当年收留自己的恩情。二是曹操南下,刘琮投降,自己又要开始流亡生涯。当时刘备已经年过四旬,身无寸土,功名未立,想到自己前途茫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建立功勋,所以刘备无比感伤,感怀身世,在刘表大哭一场。
庞统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三国志·庞统传》。
在刘备集团中,诸葛亮更像是萧何,更擅长后勤工作。
刘备收荆州南四郡,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收其租赋,以供军实。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说:“亮时住临烝。” “此县居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之中,调其赋税,最为要地也。”
而庞统则更像是张良、韩信,追随刘备行军打仗出谋划策。

编辑
法正、张松暗中联络刘备夺取益州,刘备起先犹豫不决,但庞统极力奉劝,才让刘备下定决心。
刘备攻打刘璋,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结果被飞箭射中而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痛失左膀右臂,极为惋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
试想,如果足智多谋的庞统还活着,那么刘备在夷陵之战恐怕未必会输,历史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法正
“明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三国志·卷三十七·蜀书七·庞统法正传》
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结果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一连哭泣数日。

编辑
庞统死后,法正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继续帮助刘备完成入蜀之战,成功拿下成都。此后法正安抚益州士人,使局势很快平定下来。
公元217年,法正敏锐的觉察到曹军虽然占据汉中,但立足未稳,所以建议刘备夺取汉中,刘备于是发动汉中之战。刘备率军成功夺取汉中,为益州获取了北方屏障。
曹操亲征汉中,听闻是法正之谋,于是感慨道,“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可惜就在刘备大业初成之际,法正却突然病逝,刘备极为悲痛,哭泣了许多天。
夷陵之战失败后,诸葛亮又为法正哭了一次,“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刘封
“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三国志·刘封传》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他性格刚猛,气力过人。曾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立下战功,而后又与孟达攻取上庸,以功拜副军将军,深为刘备信任。汉中之战时,刘封也追随刘备征战。

编辑
但后来刘封欺凌孟达,又不发兵援救关羽,败退回成都,遭到了刘备的斥责。
起先刘备但并未打算治刘封死罪,但诸葛亮认为刘备的亲生儿子刘禅继位后难以驾驭为人刚毅勇猛著称的刘封,因此建议将其处死。
刘封死后,刘备为之流涕。
如果前几个人都是真情流露,这次刘备就有些虚伪了。
除了外人,刘备还为自己哭过。
201年,曹操亲自征讨刘备,刘备再次战败逃亡,依附了荆州刘表,寄居在新野,时间长达六年。
某一日,刘备与刘表饮宴,期间去如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颇有“时易逝,心徒壮,岁将零”之感
刘备回席后,刘表见刘备面有泪痕,不禁询问,刘备解释道:“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当时刘备年过四旬,年华逝去,颠沛流离,却只能寄人篱下,所以不由得悲从中来,慨然涕下。

编辑
刘备为田豫、庞统、法正而哭,要么是惜别人才依依不舍,要么是痛失臂膀无人相助;
为刘表、刘封而哭,则充满了复杂的感情流露,或对故主收留之恩义、托孤之信任,恩情却无以为报,或惋惜父子之情;
为自己而哭,则是感叹年光过去,蹉跎半生,功名未立。

编辑
史书中记载刘备是一个喜怒不言行于色的人。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先主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
但又记载了他六次哭泣,可见枭雄也是人,也有普通人的情感。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