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真的迂腐,有德无位吗?

孔子活着的时候,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架空天子,士大夫架空诸侯,家臣架空士大夫,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整个社会都在剧烈动荡,诸子百家全在思考怎么解决这问题,最后只有孔子的儒家理论成功了,并且成为了后来两千多年的主流,而原因在于孔子十分聪明的抓住了一条最根本的逻辑:越简单越基础的东西往往也是最稳定的,人类和动物一样,最基础的社会关系就是家庭,以家庭为单元,有血缘关系的一群人就是氏族,氏族之间联合形成部落,彼此婚配,血缘融合。部落之间再联合就会形成部落联盟,部落联盟之间再联合就成了国家。细算下来往上追溯上千年至上万年,全天下的人都有一定的亲属关系,就比如说我们都称自己人炎黄子孙,这就有个问题:从家庭到天下这是个血缘逐渐稀释,关系不断冲淡的过程,父母子女的感情肯定是亲戚比不了的,至于亲戚的亲戚更扯了。出五福之后那就是纯粹的外人,随着血缘越来越淡社会叠加结构越发复杂,从家到国不稳定性递增,这是典型的熵增的过程,也是天下越来越乱的根源。
孔子的儒家学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用最原始最稳定的家庭血缘作为纽带来解释并编排整个社会的框架在儒家之前君臣间不存在父子类比关系。君弱臣强,君无道,臣有德,取而代之。这是常态。夏商周都这样,孔子直接用最基础的理论规定了爹比儿大,爷比爹大的基础逻辑,所以后来这套学说生命力强被广泛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