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精神现象学
先刚导论:
纯粹知识-绝对精神,灵魂-意识,意识-自然。
“意识在灵魂内觉醒过来”
仅仅作为确定性的感性,以作为物性的属性为对象的知觉。
对 象 与 知 觉 活 动 的 对 立 , 就 是 “ 个 别 性 ” 与 “ 普 遍 性 ” 的 对 立
(作为不同的环节),全部真实。
为他存在(与他者相关),意识到达思想(无条件的普遍者,自为存在)与对象(与他者相关联),设定为一个本质,统一体,相互转化的运动(力)。
外化的意识(力,运动)与内在的内核(属性,普遍性,作为内核的本质),意识外化才能感受到内核,内核与意识是间接的关系。
现象(消失的运动),假象(孤立的),整体(内核,普遍性,属性)。
意识区分内核(超感性世界,真相世界,彼岸世界)的阴影王国与(现象世界,此岸世界)。内核-现象-意识的结合。
规律(知性把握到的现象与本质的普遍性)
无限性(绝对者,自身运动的躁动)作为内核才能出现。
自我意识(以无限性为对象而达到自我意识),过程为区分自身-明了对象与自己的规律-意识到统一体。到达两个不同的内核与统一体。
两个内核都是自我意识因为他们是有生命的(自在且自为,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感性确定性-知觉-知性,到达统一体才能被感知到)。
两个自我意识(它们承认自己,正如它们彼此承认着对方),但这种状态不可维持,因为欲望(扬弃对方从而获得自身一致性,承认)意味着必然会区分为承认者(奴隶)与被承认者(主人),在都不想成为奴隶的情况下以自为存在为本质的意识成为主人,以生命为本质的意识成为奴隶(看到后面再补充吧)。
奴隶意识(仅仅作为主人的附庸相对于物的独立意识)-斯多亚怀疑主义(不动心)-哀怨意识(意识到自己的本质分裂的)-理性(意识到自己是全部实在性,扬弃普遍与个别的哀怨)
理性-唯心-世界的属我性。伦理(个体在共同体中必然的成为普遍性)。
自大狂(不经过扬弃直接达成普遍,我了属于是,哎)-德行(为自己制定戒律)-世界进程(现实的普遍者)。
精神(将世界理解到是自身之内的客观精神)-(作为校准与伦理实体的精神初期阶段)。
异化(出离自身并迷失,是精神的本质引导)-教化(直接创造自己的思维世界,成为普遍者)
纯粹识见-信仰,理性-启蒙,纯粹识见摧毁信仰,展现出双方的本质(对绝对者的思维)。
绝对自由与恐怖(纯粹思维与抽象物质的分裂)-道德-良知-宗教-绝对精神,先看。先刚这导论真的强。
黑格尔序言:
意见不重要,环节的整体才重要。-哲学的科学体系(真理,作为一个实存其真实的形态只能是一个科学的真理体系)-新世界的概念不过是开端,未经成长的种子。
实体自己设定自己,自身即是真相。形式-本质。结果是和解。
目前结构是:对科学体系的阐述到对感性与一些主观形式的批判,到哲学的本原。
理性是一种合乎目的的行动,目的是主体,一种自己推动自己的不动者。
推动力是自为存在或纯粹否定性。实存的现实事物是一个运动,一个展开的转变,一个结果的开始。
绝对者是主体,但不会仅仅是运动的双方,必然是体系。
绝对者是精神,所以实体在本质上是主体(实体的本质是运动的真相,也是运动)。精神是自在且自为的存在,是精神性实体,但它必须意识到自己是这样的存在,因此他转变为它的对象,对象是自在的(自在意味着对精神的自为),因此通过与精神的互为对象获得了客观的要素,客观的要素意味着对象的实存,对象(精神,概念)在自己的实存中返回自身,明了自己是一个存在。————-好像逻辑学中存在无转变的结构—————-我
当 精 神 这 样 发 展 起 来 并 知 道 自 己 即 精 神 , 它 就 成 了 科 学 。科 学 是 精 神 的 现 实 性 , 是 精 神 依 靠 它 的 固 有 要素 而 为 自 己 建 造 起 来 的 一 个 王 国。 ————-黑格尔
客观的要素(概念)与个体必须互为以达到科学,否则科学只是精神性实体(自在体,目的,缺乏现实性,尚未外化,未合并为单一体。)
精神现象学(精神从最贫乏的原初状态感性意识,到真正的知识科学的纯粹概念的环节运动)。
普遍的个体-特殊的个体(没什么好说的,每个个体的规定性为自身赢得特殊),在特殊中较高环节的规定性占据支配地位,之前的环节经过扬弃成为模糊的特征。
扬弃自然界获得知识的实存,常识(实存转变为表象直接的在自主体中)。
分解一个表象,获得它所有本质性的环节,这样的思维使其为“自身运动者”,知性的分解行为,环节中所有共同的运动组成现实性,非现实性即死亡。但精神的生命就在这里体现,正是之前在所有环节的死亡中保存自身以达到下一个环节,精神在每一个环节直面它的否定性事物,“与其周旋”。当它被自身的否定时扬弃,否定性事物将转化为一个存在。展现为扬弃自身“抽象的直接性”,成为存在与直接性,这个存在与直接性即
意识与对象的中介活动本身。
表 象 转 变 为 纯 粹 自 我 意 识 的 财 富 , 被 提 升 到 一 般 意 义 上 的 普 遍 性 , 而 这 仅 仅 是 教 化 的 一 个 方 面 , 还 不 是 完满 的 教 化 。
有 一 种 软 弱 无 力 的 美 , 它 憎 恨 知 性 , 因为知 性 要 求 它 去 做 它 无 能 为 力 的 事 情 。但 是 精 神 的 生 命 不 是 表 现 为害 怕 死 亡 , 与 荒 芜 保 持 绝 对 的 距 离 ,而 是 表 现 为 承 受 死 亡 , 并 在 死 亡 中 保 存 自 身 。
分 解 行 为 是 知 性 的 能 力 和 工 作 ,而 知 性 是 一 种 最 值 得 惊 叹 的 和 最 伟 大 的 势 力 , 或 更 确 切 地 说 , 是 一 种 绝 对的 势 力 。
—————黑格尔
去获取对象的本质,将这概念握在手中。组成科学,成为意识与概念共同所是的精神。
精神作为开端的直接实存:
意识通过经验使自己转变为他者(知识)再扬弃现实化。 自我-实体
在意识中,实体与自我的不一致即否定性,是它们运动的灵魂与推动者,是自主体。展现为自我与实体的差异,当实体明了自我与实体的矛盾是它自身的活动,意识到自己是主体,精神的存在与本质达成一致。
但精神存在,它是自己的对象,是科学(知识,自主体,概念)在这一要素中的环节不在分裂对立而是具有单纯性。它们是有机的整体,其运动为逻辑学于思辨哲学。
矛盾的双方(好-坏,善-恶,存在-思维,主-客)在没有统一的情况下才会二分。
批独断论,
历史的真理:物化的人的偶然性。
数学的真理:对事物本身的认识,结果与过程被认识活动以无关整体的方式分为不同的环节,对事物实存(本质的存在形式)是与本质割裂的。
哲学的真理:哲学的认识活动将本质与实存统一,展现出一个互为的整体,外在事物过渡到外观,意识认识外观让本质回归思维。
运 动 是 整 体 的 一 种 双 重 性 的 演 进 过 程 和 转 变 过 程 , 以至于每一 方 都 是 同 时 设 定 对 方 , 每 一 方 本 身 就 包 含 着两 个 方 面 , 包 含 着 两 个 形 象 。
双 方 之 所 以 合 在 一 起 形 成 一 个 整 体 , 只 因 为 双 方 都 消 解 自 身 , 并使自己成 为 整 体 的 一 个 环 节 。 ————-黑格尔
数学的运动由一个外在的目的支配,目的的真相是分量而非本质。
数学的材料是空间与单一体(时间),而空间是僵死的要素,数学以僵死的命题在空间中规定单一体,可时间是实存的概念,本身仅凭分量的规定性仅能将其理解为僵死的单一体而现实事物是有生命的东西。
哲学统合了分量与本质,指出事物的分量规律从属于现实性本质,是不可分割的。
真理是自身运动,数学却外在与它。但这种与本质无关的方法却也是人类独有的财富。
康德三段式是不错的逻辑形式,但仅凭形式与事物无关。
黑格尔批谢林以理智直观代替了概念,曲解了概念丰富的运动。
科 学 只 能 通 过 概 念 之 固 有 的 生 命 而 形 成 为 一 个 有 机 体 。
————-黑格尔
科学将规定性施加到物的实存,将物的本质(存在者)提升到科学的范式,物因此有了灵魂。存在者先区分自身并设定到下一个环节,在进入下一个环节再将之前的运动自身回归,否定性即转变过程。
那种直观忽略否定的转变过程,以僵死的知性规定看待概念,而不愿去深入概念本身,可这直观本身不过是概念知识的自身反应。唯有在概念自身的运动中其本质才能实现本质-区分-规定-与否定性运动-回归自身(扬弃过程)保存自身并过渡到一个更高的真理。
实存是一种转变过程。
规 定 性 及 其 具 体 生 命 恰 恰 是 这 样 一 种 行 动 :它 自 以 为 是 在 追 逐 着 自 己 的 保 存 和 特 殊 利 益 , 实 际 上 却 在 做着 相 反 的 事 情 , 亦 即 把 自 己 消 解 掉 , 使 自 己 成 为 整 体 的 一 个 环 节 。
—————黑格尔
知性=努斯,阿那克萨哥拉:知性以本质为对象。
本质=相=理念=特定的普遍性=种
知性的思辨具有超越的规定性!知性的单纯性自己推动自己扬弃前一个环节,“合乎知性是一个转变过程,合乎知性就意味着合乎理性”种即实存,实体即知性(逻辑必然性,转变过程)。
逻辑必然性是一种思辨性的东西,事物前进的结果等于全部过程达到和谐的自身运动。
材料式思维-推理式思维。 脱离于事物的推理式思维的虚诞。推理的肯定性(自主体是实存与主观规律)-概念的否定性(自主体是实体整体运动)。如果主体没有任何个别性充实那么会是一个空的的主体,内容-实体-概念-本质是等同的。
表象式思维是同义反复,一个哲学命题应和而不同,以有分别但统一的形式出现。
辩证的运动包含主观运动与客观运动,要素是概念,这样的运动是主体。
任何哲学思考应循辩证法,主观与客观在事物运动中互相转化。
生命-真理-精神,哲学将其交付科学。人的知性与他人达成一致。
知识的普遍性是概念,经过辩证的科学。
一 种 经 历 了 教 化 的 、 完 整 的 认 识 ,一 个 已 经 获 得 真 实 形 式 的 真 理 。这 个 真 理 可 以 说 是 全 部 具 有 自 我 意 识的 理 性 的 一 份 共 有 财 富 。
在 精 神 的 普 遍 性 得 到 如 此 强 化 , 个 别 性 已 经 不 出 所 料 变 得 如 此 无 关 紧 要 的 这 个 时 代 , 精 神 的 普 遍 性 滴 水不 漏 地 把 持 着 它 的 教 化 财 富 , 绝 不 松 手 , 而 在 精 神 的 整 个 作 品 里 , 只 有 一 点 微 不 足 道 的 份 额 可 以 归 功 于 个体 的 行 为 。正 因 如 此 , 个 体 必 须 遵 循 科 学 的 本 性 的 指 示 , 尽 量忘掉 自 己 , 作 出 转 变 , 尽 其 所 能 而 无 怨 无 悔 。反 过 来 , 正 如 个 体 不 可 对 自 己 期 待 过 高 , 要 求 过 多 , 我 们 同 样 也 不 得 对 他 提 出 什 么 过 分 的 要 求 。---黑格尔
目前的结构是从先纲导论到黑格尔导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