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下广州之旅

早就听闻广州是个吃货满足的都市,自己在照片上又看了无数次的广州塔,心生向往,因此早有出行的计划。
恰逢近期事情不多,又不想在国庆节去人挤人,因此挑了个闲暇的周末,和西西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广州之旅,出发!
关于行程
“说走就走的旅行”,的确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在广州的行程里,除了必要的转点外,几乎都是以步行完成游览:
第一天:清晨落地,直接前往越秀公园,参观完五羊石碑之后逛完临近的中山纪念堂,然后走到北京路步行街吃午饭;下午,沿着珠江边一路走到圣心大教堂,接着去沙面打卡,然后前上下九步行街吃晚饭;最后,一路打车到长隆参观国际大马戏,结束当日行程。


第二天:早上去毕德寮吃早茶,接着前往中大游览校区(结果还不对外开放);中午前往番禺广场和西西家里人汇合,一同打车去沙湾古镇游览景点;晚上返程,去广州塔和海心沙附近打卡,结束当日行程。


第三天:稍微睡个懒觉,中午起床去吃完饭,直接前往荔湾区,整个下午都在永庆坊和陈家祠附近转,一直到晚上,坐飞机返回上海。


从整个行程安排来看,可以说活脱脱一个广州拉练赛,如果不是体力实在不允许,第三天本想到白云山直接爬完一整天——但估计这样下来,回到上海双腿大概也就废了。
虽然有点遗憾,但整个广州之行内,还是走了9w步左右,“出点汗挺好的”,起码比成天坐在工位上要健康得多。
另外没有经过体育西,没有体会到高峰潮流。

关于天气
虽然我算是从小就在山城里长大的孩子,对于炎热气候还是多少能扛一点,但广州给我的感觉,还是多少带点……“潮湿”。
去的几天算是炎日和阵雨交替,太阳直射的时候,一抹脖子一手汗,可以直接甩一片的那种;而下了雨也没有说凉快多少,雨水蒸发后,整个广州就像浸在蒸笼里一样,衣服都是湿着兜在身上。

以前听广州朋友说,下雨等于“下开水”,这次也算是见识到了。
结果每天回到旅馆之后,衣服上都是一圈一圈析出来的盐渍,这三天流的汗可能比我整个上半年的都要多,也因此这几天的能量摄入也是满满当当的,“大快朵颐”。

关于食物
直接给出结论:量大管饱。
和此前去西安的嗯造碳水有点区别,广州的食物给人的感觉就是,“密度大”,一只虾饺皇中可以塞四五只虾,红米肠里马蹄和炸物填得满满当当的。

而量大的同时,广州的吃食又给人一种,“莫名的精致”,就,你能感觉厨师是有好好在给你搞摆盘的,大多数菜可以当成是一种“点心”。
一口茶,啃一口蛋挞;再一口茶,嗦一片肠粉;还是一口茶,吃一口菠萝包。
——为什么要喝茶?因为吃起来实在是太腻太饱腹了,所以需要喝茶来冲冲肚子,缓一缓,歇口气,然后继续吃。

虽然餐点万变不离其宗,但吃的每家店多少有自己的特色做法:
在陶陶居吃的菠萝包,是有水牛奶做填充的,一嘴下去烫口,还得嘬着吃;
在毕德寮吃的南瓜糕,口感跟布丁一样,虽然少了一份Q弹,但丝滑得跟烤化的巧克力一样;
在滋粥楼吃的双皮奶,盖了一层烤制的酥皮,奶本身也是绵绵的感觉,能尝出那种“细腻”。
吃的体验非常好,而且,也不算特别贵。

关于小生物
为什么要单独把这条拎出来?是因为来广州之前,对这个地方了解得最多的梗,还得是“拇指一般的大G”。
好歹我小时候也算是家里天天爬虫子,已经见怪不怪的那种,也想见识一下被传得最多的大蠊是什么样的。
结果,除了在某个餐馆洗手间里看到过一只爬到墙上的小拇指般大小的G外,也没怎么见到蟑螂遍地跑的盛况,倒是空气潮湿,蚊子是真TM多啊,在路边停一会儿就被咬个两三口。
希望是我运气比较好吧。
结尾
其他的,好像也没什么特别多想拎出来说的地方了。总的来说,三天的行程还是圆了个梦,这也算是除了出国外,在国内最靠南方的一次旅行了。
广州这座城市,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没那么快节奏的上海”,你知道它是一座现代的大都市,但整个城市还是在休息的状态,不那么赶,人们会坐下来好好花时间聊一聊现在,而不是急着奔赴明天。
就这样结尾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