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79 |《卖糕人》



卖糕人
作者:宇涵同学 指导老师:永波老師
①光阴荏苒,岁月不居,转眼我已步入初中。中学的丰富多彩很快充实了我的生活,小学的事已有不少渐渐淡忘,但在我的记忆深海中,仍有一桩往事,久久难以忘怀……
②儿时的我酷爱吃糕,米糕、发糕、白糕…可谓样样皆爱。那时,在我的学校门口常年有一个小摊,一副扁担,两块木板,上面整整齐齐摆放着新鲜的龟苓膏。没人光顾时,龟苓膏总是被用一块雪白的布盖着,一旁端坐的老人正是这小摊的主人。老人约摸六十出头,个子不高,常年穿一身黑大褂,背有些佝偻,鬓发斑白。与其他商贩不一样的是,我很少听他吆喝叫卖,天热的时候,他也只是一边拿着扇子散热气,一边静静等候顾客上门。
③记忆中那些日子,放学铃声一响,我一定会疾步冲出校门,迫不及待地去买糕。见迎来顾客,老人就会立马起身,笑眯眯地掀开白布,一边询问分量,一边慢悠悠地用塑料袋将切好的糕包好递给我。早就望眼欲穿的我,刚一接过糕,就忍不住“囫囵吞枣”起来,此刻老人总是笑意吟吟地望着我,嘱咐我慢慢来,别着急。
④据老人说,他卖的这糕,都是自己亲手做的。这做糕的手艺是家传的,讲究的是真材实料,耐心细致,做糕人要严守道道工序,一板一眼,稍有马虎味道就不正宗。的确,老人卖的糕点,软软糯糯,晶莹可口,若是在夏天,冰镇过后,咬一口就好似吃冰淇淋一般满足。若你细细嚼慢慢品,吃完之后常是唇齿留香,舒服极了。
⑤或许是因为味道与口碑的确好,虽然少吆喝,顾客却不请自来,不消多长时间,那两块木板上就已空空荡荡。收拾好东西,担上扁担,他总是略显得意地笑着离开。待到第二天,当我们走出校门,迎接我们的又是他崭新的笑颜。
⑥光阴流转。升入初中的我,学业生活日益忙碌,似乎已经好久没去买糕了。
⑦直到那一日,偷得闲暇的我又来到小学门口,竟一眼就看见那卖糕人。依旧是黑褂扁担,依旧是白布木板,仿佛一切如故,然而细细看去,木板上却满是还没卖出的龟苓膏。我走上前,要买一块糕。老人起身,缓缓掀开白布,手执木刀,轻轻地为我切着合适分量的龟苓膏。我打量着眼前的老人,脊背似乎比之前更加弯曲了,曾经花白的头发也已全白,手上动作不似之前那般利落,竟有些颤巍巍的。
⑧老人将包好的糕递给我,我连忙双手接过来。也许是见我面熟,他望着我笑了笑,只是那笑容毫无往日的得意,是凄凉,是苦楚,更是萧条。
⑨卖完我这一单,他站起身,挑起扁担,又往小巷走去。我站在原地,看着他蹒跚的背影,在秋风中渐行渐远,在落日下,愈显寂静……

【附:初稿及修改建议】
买【错别字】糕人
①转眼步入初中,小学的事渐渐淡忘,中学的丰富多彩很快充实了我的生活,但依旧有些事,从脑中闪出。【回忆式开篇,语言可以再润色更优美一些】
②小时候,我很爱吃糕,米糕、发糕、白糕,样样爱吃。【铺排罗列,引出下文】那时,学校门口总会有一个小摊子,一个【量词可替换】扁担,两块木板上是白的发亮的龟苓膏,上面用一块同样雪白的布盖着,一旁总会坐着一位身着黑大卦【错别字】的老爷爷,一边大声叫唤着,一边拿着扇子散热气。【此处可以添加人物细节描写】一放学,我一定快步冲出校门,去买糕。【此处可分段】迎来第一个顾客,他笑眯眯地掀开白布,慢悠悠,用塑料袋包起一大块糕给我,【动作描写】他不像其他生意人,【此处不可断句,否则有歧义】不停推销,而是实实在在地买【错别字】糕,它的糕软软糯糯,白如雪白【病句】,吃一口好似吃冰其灵【错别字】,心中满足。【可删】吃完一块唇齿留香【好词】,舒服极了。一天下来,木板上已空空荡荡,他总是略显得意地笑着离开,第二天又是一担热气腾腾的糕……【本句可独立成段】
③现在的我,不在【再】留恋小学生活,把所有精力放在中学生活中,不再有心思去玩去吃,【语言表达过于口语,可再优化】把心力用于学习,压力迫使我不能关心身边小事。
④一天放学,路过小学,想看看【建议添加宾语】,便走过去,竟又看见那买【错别字】糕人,依旧是黑卦【错别字】扁担,依旧是白布木板,【今昔对比】可细细看去,木板上却满是龟苓膏,并不像以前的空荡,【逗号转句号】走上前,买块糕,依旧是一大块糕,可他手上的动作慢了许多【动作怎么个慢法,建议添加细节描写】,我递过钱,他望着我笑了笑,那笑容毫无往日得意,是凄凉,是苦楚,更是萧条。【排比】他站起身,挑起扁担,在秋风中,他的背都陀【错别字】了,头发也从花白变成白发苍苍【病句】,步伐有些蹒跚,在落日下,愈显寂静。【此处人物刻画比较生动】
⑤年与时驰,【合适的引用】物是人非,一切还是切【笔误】,买【错别字】糕人这种职业,逐渐被食杂店代替,但这依旧纯朴、极致,【句子不通顺】虽我们身处科技时代,点餐只要动动手指,可我不希望这项职业就此消与【错别字】人世,我希望他延续下去,成为人间美味的一道艳丽风景!【结尾语言可再打磨润色】

愿做你成长路上的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