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标准化是个伪命题?你觉得呢?
有人会提出疑问:管理怎么能标准化呢?管理应该根据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企一策”的管理方式。就好像阿里巴巴有他的管理模式,腾讯有自己的管理模式,华为也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所谓的“质量管理标准”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管理不可能标准化。
其实ISO9001标准啊,就教你做什么,至于如何做是企业自己的事情。说到底9001标准啊,就是一套高度抽象和概括的方法论。但是与此同时又给与了企业足够的自由度,这也是为什么新版标准取消了文件和记录的说法,取而代之的是成文信息的管理。只要标准原文规定的5个保持成文信息和21个保留成文信息做到位了,其他的对于文件/记录的要求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
比如说我们标准的8.4.1总则,那么简而言之就是建立评价准则、实施评价、保留信息。标准只是指明了一条对于供方管理方向,按照这个方向不同的企业可以走不同的路,但最终都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路是靠企业走出来的,不是靠某个教条的理论或者标准教出来的。所谓的阿里巴巴、腾讯、华为针对于条款的8.4.1肯定都有符合自身践行方式,那么我们这里所谓的标准化也并非让所有的企业都从一个模子里长出来。
ISO9001标准的意义就在于给企业指出质量管理的方向,那么具体的践行和历练还得看企业自己。践行好的企业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知行合一”,基础扎实,那么时间一长就可以看出效益。反之,践行不好的企业就是我们常说的“两张皮”,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些企业还是得付出更多的成本,弥补曾经的管理缺失。
企业做管理,理论知识不扎实,制度建立不健全,发展的越快,问题就会越多,反而会加速企业的灭亡,就是我们说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现在很多初创的互联网公司啊,更关心融了多少资,占了多少市场份额,对于企业管理的制度缺失却视而不见,或者说来不及关心,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常处于“真空”的状态,宁可做市场上的“大而空”也不甘于做真正有实力的“小而美”。
有人会辩解说互联网公司瞬息万变,从曾经的“千团大战”到现如今的“直播电商”,稍不留神机会就被别人抢走了。这其实是人性的“贪婪”助长了市场的“野蛮”。到最后真正能翱翔蓝天的并非风口上的猪,而是羽翼丰满的鹰。
如何丰满自己的羽翼?分享一句话“把公司做小,把客户做大,把业务做精”。
最后:愿努力者前行,祝前行者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