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检测


建筑结构检测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我国建筑结构检测行业的发展概况
(一)发展阶段
我国建筑结构质量检测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建筑业迅速发展起来。为了工程质量安全,国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工程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对建设工程质量有了更加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规范;加之有关部门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大,"百年大计"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为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198原国家建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第十条规定:"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建设单位按有关规定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检测单位进行工程质量检查"。从此以后,全国范围内相继出现了一些化的工程质量监督站或质量监督站(以下简称质监机构)。这些机构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的建筑结构质量检测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二)发展特点
1.数量多:从198至2000年的近二间全国共成立质监机构300多家(含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省级质监机构有100多家。
2.分布广:目前除西藏外各省区市都成立了质监机构;在县以上城市中90%以上的县也建立了相应的质监机构或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在乡镇一级基本上也都设有专门的质检人员或在乡的领导下设立质检员办公室等专门质量管理工作。
3.化程度高:大多数省市的技术人员都是通过培训考核取得相应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经过技术职称评审的人员担任专职管理人员。
4.队伍稳定且素质较高:多数省市都有相对稳定的骨干力量和技术力量。
二、我国建筑结构检测行业的现状分析:
市场规模根据建设部发布的《中国建设事业统计年鉴》显示,2001年全国房屋建筑面积为万平方米,2003年为万平方千米,200达到万平方千米,2006年为万平方米,2007年达万平方米,2008年又增长到万平方米,2009年增长到万平方米,2010年又达到了平方米,2012年是平方米,2013年是.14平方米,2014年是.5平方米,2015是.85平方米,2016是.687平方,2017是.216平,2018年已超过亿平米,2019年底将超过10亿平米的水平,2021年底将突破13亿平米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