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萧赜 字宣远

萧赜 字宣远

萧赜(公元440年-493年8月27日),字宣远,齐高帝萧道成长子,小字龙儿。母刘智容。南朝齐第二任皇帝。萧赜刚毅有断,为治总大体。性节俭,不喜奢华,以富国为先。他还多次下诏优量赈恤,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南齐的政权巩固具有一定远见。此外,萧赜还下令多办学校,挑选有学问之人任教,以培育人们的德行。对于游宴、奢靡之事,他一向反感,所以下令举办婚礼时不得奢侈。
萧赜初登基时,延续其父萧道成的检籍政策。那些被认为有假的户籍,都须退还本地,称为“却籍”。核查出本应服役纳赋而户籍上造假的,便恢复原来的户籍,继续承担赋役,称为“正籍”。检籍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但却严重伤害了庶族地主的利益。永明三年(485年),富阳唐寓之为此起兵叛乱,虽然这次叛乱被齐武帝迅速平息,但检籍的政策依然受到庶族的激烈反对。最终,在永明八年(490年),萧赜被迫妥协,宣布“却籍”无效,对因为“却籍”而被发配戍边的人民准许返归故乡,恢复刘宋时期户籍所注的原状。
萧赜执政时期,无力征讨北魏,所以边境较为安定。他用心于文治,希望能够在任内巩固萧齐的统治,也的确给江南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永明十一年(493年)正月,太子萧长懋竟然暴毙。萧赜在悲痛之余,立皇孙萧昭业为皇太孙,要百官尽心辅佐。七月,萧赜病逝。时年五十四岁。死前,他嘱咐一切丧礼从简,将自己选定的葬地定名为景安陵,不准出家为僧尼,不准建造塔和寺院。萧昭业继位后,追谥为武帝,庙号世祖。
统帅 C
(义嘉之难,萧赜尝率部曲百余人攻陷郡城。沈攸之事起,萧赜又以中流可以待敌,据盆口城为战守备。萧道成赞之曰:“真嗣也”。)
武力 C-
(萧赜或善骑射。义嘉中,尝与左右拒战,生获沈肃之。)
军谋 C-
(萧赜知兵事,但无出众之举。)
智略 B
(萧赜刚毅有断,与高帝同创大业。永明之中,虽为继体,事实艰难。而萧赜止戈北戎,务求政典,斯可谓经纶远识矣。)
内政 A+
(萧赜政总大体,以富国为先。机事平理,职贡有恒,府藏内充,民鲜劳役。永明之世十许年中,百姓无鸡鸣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妆,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盖以百数。然检籍兹乱,弗之以警;内朝虚饰,犹未以察。礼称:“君亡政息。”诚哉斯言。)
魅力 A-
(萧赜明罚厚恩,义兼长远,朝野莫不肃然。而务存节俭,不喜游宴、雕绮,故外表无尘,内朝多豫。至于深思刘氏衰毙之戒,留情诸弟。当时论者以其优于魏文,减于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