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入西川!二士争功!!三英皆授首!!!

还有两个问题,洮西之战是姜维威望的极点,姜维也因此获封大将军,国内口风一致是支持姜维北伐的。但极盛往往伴随着极衰:魏国可以承受洮西大败但季汉完全无法承受段谷的星散流离。在此之后国内百姓骚乱,朝堂文武也开始变了口风,谯周也紧接着发布了《仇国论》反对北伐的声音开始有了重量,这个时候姜维应该暂停北伐转去维护国内的局势,因为姜维在朝堂还能说上话,还有大量拥护姜维的人,姜维依旧可以返回成都朝堂发表言论。但姜维坚持穷兵黩武随后两次北伐一次无功而返,一次被邓艾所破,这个时候姜维算是彻底的人心尽失了,只能被迫避祸沓中屯田,人心威望尽失。
姜维的敛兵聚谷不想多说,结果说明一切了,但事已成定局退守剑阁也无可厚非,姜维的问题在于听说邓艾奇袭成都后直接放弃剑阁,剑阁是真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算放五千人和十万人也是没有区别的,在不知道成都状况姜维回防无错,但姜维不应该直接放弃剑阁,就算留下千余人也不至于让钟会大军鱼贯而入,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即使姜维能回援成都灭掉邓艾他也无法再击退钟会大军了,局面彻底不可收拾。
姜维放弃剑阁的错误也紧随其后而发生:姜维恐腹背受敌既不敢直接驰援成都,也不敢同钟会追兵继续作战,只能一退再退,季汉的主力军再无任何作为直到等来刘禅的投降诏书。
我的结论是:姜维并不是诸葛亮的接班人,诸葛亮钦定的接班人只有蒋琬和费祎,对于姜维更多的是像王平一样就满意了。但蒋琬的早逝和费祎的暴毙等这些完全在诸葛亮意料之外的巧合才促成了姜维的上位。姜维对于这个没落的季汉绝对是忠诚的,领兵方面也是个能打的将军,但不是合格的帅才,尤其是政治方面更是短板,姜维能力不足且贪功冒进的赌徒心理有些病态绝对是有问题的,但一国之亡和任何人都脱不了责任,军队败了首先要找的的是其统帅,国亡首要必是其主君。也许没有姜维可以多苟延残喘几年,但这个国家已经没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