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招教考编 | 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无生试讲全流程逐字稿(10-15min)

2021-05-04 16:39 作者:高中语文-凝语素笺  | 我要投稿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试讲稿

凝语素笺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上午/下午好!我是高中语文组的X号考生,今天我所抽取的课题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下面开始我的试讲:【开始计时】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今天我们这节课呢将会接触到一位伟大的人物,同学们可以根据屏幕上老师所展示的与他的身世相关的线索来猜一下这位大师是谁。首先第一条“幼年是神童,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好像线索有些隐秘;我们再来看第二条“少年是才子,17岁乡试中举,主考官欣赏其才华,以亲妹相许”;第三条“青年是国士,戊戌变法领袖之一,维新派代表人物”;我听到同学们已经纷纷说出他的名字:梁启超,很不错,大家在这里就已经猜出了我们今天的主角,我们还是继续看一下梁启超之后的人生历程——他“中年是政界翘楚、学界灵魂,曾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其他三位: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que)”“晚年是饮冰室主任,有巨著《饮冰室合集》,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材料”。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6页,并快速浏览文本的内容,阅读的过程中标注文章段落并划分层次。【板书题目和作者】

·提起作者大家一定不陌生,哪位同学能来简单介绍一下梁实秋呢?第二排这位男生你来回答,“梁实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代表作《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不错,请坐!通过阅读文本,哪位同学可以简单概括一下文章的结构层次呢?第五排靠窗户的这位男生你来说,概括总结得很全面,老师在这位同学回答的基础上加以凝练可以得出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第二部分(2-9)是文章的主体,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首先看文章第一部分,也就是第一段的是内容,第一排这位同学你来读一下第一段的内容,读完之后你能告诉老师梁任公先生的身份是什么吗?——学者【板书】,不错,请坐!从第一段中我们可以读出梁任公先生是戊戌政变的主角,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但是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可以说首段以梁任公先生显赫的政治业绩作为陪衬突出了其在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到清华大学演讲的显宦贵族、叱咤zha风云的人物不计其数,为什么唯独梁任公先生给作者梁实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梁启超有何人格魅力?演讲时又有何特点呢?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我们要能根据文章行文过程及内容概括总结出梁启超先生的人物形象特点。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现在开始!【走下讲台进行巡视状】

·我看同学们已经讨论得差不多了,刚才老师发现第三组探讨得非常投入,第三组派一个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探讨的成果吧,嗯,你来说——从文章第二段梁任公先生的演讲稿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书法秀丽、十分美观等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作为学者上佳的精神作风与气质修养。还有吗?好,你接着说——第三段交待演讲时间、地点的同时,更突出表现出了梁任公先生的神态与外貌形象——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两点总结得非常到位,还有哪个小组有要补充的吗?嗯,第五组的组长你起来代表汇报一下——从第七段可以得出梁启超先生博闻强识,演讲时旁征博引、丰富有趣的特点;从第八段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演讲时的表情与动作是像表演一般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时而痛哭流涕时而张口大笑,感情丰沛。概括得很到位,请坐!

·大家讨论得非常到位,接下来我们重点分析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梁任公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第四段的内容);而是梁任公先生演讲中所引用的典故【难点】,相信通过更深入的分析,大家对梁任公先生会有更全面的了解。

·首先,我们齐读文章第四段的内容“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预备起。读完后我们一起来看梁任公先生的开场白,是谦逊而又自负的,是独特而又生动传神的,声音是沉着而有力、宏亮而激亢的。我们还要注意一点,梁启超先生是用什么话说出来的呢?对,是广东官话——梁启超是广东人,百日维新当中,光绪皇帝曾经召见梁启超,命梁启超上变法通议,光绪皇帝读了以后大加赞赏,对左右的人说梁启超文章写得好,可就是他那广东话太难听懂,据说梁启超北京话说得太差,光绪皇帝听得十分吃力,而且仍然不明白;语言障碍使梁启超失去了大胆谏言的可能,这的确令他抱恨终身,后来梁启超请夫人教他学习官话,等到在清华演讲时,人们听到的大概就是这种广东官腔了,文学讲究韵味,有时候可能就是方言使得这个语言读来韵尾十足。

·我们接着往下看,哪位同学能来有感情地朗诵一下文章第五、六两段?嗯,课代表来试一下,读得非常好,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抑扬顿挫,请坐!请大家抬头看PPT,一起了解《箜篌引》这首古诗——《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白发狂夫提壶渡江,被水冲走,他的妻子劝阻不及、悲痛欲绝,取出箜篌对着江水反复吟唱“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联系梁启超一生的经历,很多时候他就是这样一个狂夫,上个世纪初,正当民族孱弱之时,梁启超满怀豪情与希望地说出了: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的壮语,他穷极一生投身于爱国救国行动中去,虽屡次失败,甚至不被理解,但始终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为国为民,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例如百日维新、云南起义、戊戌变法等等,所以梁任公先生对这首诗特别有感触。

·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中还运用了哪些典故呢(梁任公先生演讲中涉及到哪些中国韵文?)?哪位同学找到了可以举手示意,嗯,你来说——文章第八段《桃花扇》“高皇帝,在九天,不管……”不错,还有吗?嗯你接着说——依旧是第八段“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hang”非常好,请坐!

·对于《桃花扇》这个典故,估计同学们会觉得陌生,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桃花扇·哭主》是一出亡国悲剧,借离合之情写亡国之悲,引用的这几句是主人公在黄鹤楼饮酒突然得到崇祯皇帝逝世消息后唱的。所以我们就能理解为何梁任公先生讲到最喜爱的《桃花扇》时悲从中来、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了。

·杜甫的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这首诗被后人誉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安史之乱之后,杜甫漂泊在外、颠沛流离,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这次忽然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当然高兴,当即吟此诗。所以梁任公先生讲到这首诗,又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由先生演讲时的丰富感情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代大师的梁任公先生读书时真正走进了文本。

·引用的这三个·又有何作用呢?给大家三分钟思考时间,哪位同学能来回复一下?想到了哪怕一点也可以,嗯,你来说——从第九段可以得出一点,作用之一是使得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非常好,请坐!还有哪位同学有要补充的吗?第二排的这位男生你来回到——使得演讲更具感染力,还有吗?——侧面反映出梁任公先生的理想抱负与爱国情怀。回答得很不错,请坐!大家想一下在梁任公先生演讲后的二十余年,作者仍然回忆起了演讲中先生引用的典故,说明了什么呢?说明这个演讲对作者梁实秋印象之深、影响之大,从中可以得出什么呢?可以说作者对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崇敬之情跃然纸上。

·请看最后一段,我们齐声读出文中概括性评价梁任公先生的一句话——“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

·课程最后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本堂课所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根据演讲内容,总结了作为学者的梁任公的形象特点,并重点学习了演讲中引用的三个诗文的意义及作用,从中感受到了梁任公先生的爱国情怀与理想抱负;下面请同学们记一下本周的周记作业:大家刚上高一,请大家任选一位自己初识的某位新老师,对其刚出场的情形进行特征性描写。

·我们本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板书】


招教考编 | 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无生试讲全流程逐字稿(10-15min)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