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的清朝,是如何打败拥有众多火器的明朝的?

众所周知,清朝在对待火器问题上极为保守。清军入关后,出于对汉人的防范,严令民间不得私自演习火器,将火器技术牢牢掌握在满八旗手中。然而,满八旗在入关后迅速腐化,再先进的火器也拯救不了丧失了斗志的士兵。于是,在近代化进程中,清朝火器逐步落后于西方。
早在明清之战时,女真骑兵就领教了火炮的威力。当时的火炮以发射实心炮弹为主,一炮打出去就是一条血路,努尔哈赤正是伤在宁远城的炮火下。明军的火器普及率很高,装备了大量的三眼铳、火绳枪、飞火神鸦、一窝蜂等大杀器。那么,拥有强大火器的明朝为何输给了落后的女真部落呢?明朝输给清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武器吗?但是武器明明要更先进,为什么还是战败?

在我们的印象里,冷兵器的军队是打不过热兵器军队的,清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晚清落后的装备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被虐得体无完肤,丧权辱国。其实清朝曾经也有辉煌的一面,那就是依靠冷兵器打败了装备热兵器的宗主国军队,明王朝的军队,成功入主中原。装备热兵器的明朝军队怎么会输给只靠弓箭、大刀的后金?
明军的失败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明军引以为傲的火器部队曾一度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把十几万的日军送到大海里喂鱼,短短几十年,明军由原来的刀俎变成了砧板上的鱼肉。这个转变与明朝内部落后的生产体制有关,明朝末年党争不断、政治腐败,加剧了体制的腐败。
明军内部拥有大量的火器不假,但这些火器的质量却非常差。明军火器质量差在戚继光时期就存在了,在他自己的《练兵实纪》有记录到明军的火器质量低劣,有的弹药和枪的口径不匹配,导致士兵在临战之时无法将弹丸装进枪管,有的即使弹丸放得进去,点火装置又不好用,发射不稳定,效率极低。在戚继光时期的明军的火器就存在如此严重的质量问题,明军每批火器的合格率,大概只在15%左右,如此多的残次品,在战斗中无法发挥作用,到崇祯时期更是雪上加霜。

明朝真的造不出优良的火器吗?答案是否定的,明朝并不是造不出优良的火器,而是由于落后的制度,导致工匠不愿将上等的火器交给政府,由此出现了一等品外销、二等品内部交流、三等品上交政府的窘境。由于明代工匠上交火器只相当于抵消赋税的一种方式,政府并没有按市场价予以购置,因此导致工匠们总是将最差的残次品交给政府,明朝政府既想得到优良的火器,又想不付钱,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再加上大小官员的层层盘剥,最后落到官兵手里的火器质量堪忧。这导致明军这边是低劣的火器,满清这边是厚重的铠甲,火器在野战中不起作用也就不奇怪了。

除了落后军工制度的掣肘,大明的火器制造还受到人们保守观念的阻挠。火器专家赵士桢指出鸟铳的威力远胜于传统的弓箭和三眼铳,但是由于北方边军巨大的惰性,始终不愿更新换代,改用更为先进的鸟铳。而大明的敌人满清恰恰是以重甲为主,三眼铳虽然射速较快,但威力、准确度、射程都远远不够,唯有拥有穿透力的鸟铳才能击穿重甲,但是,大明的北部边军依然执迷不悟,沉醉于以前的经验。除了部分军队观念的保守,朝中的大臣们也在百般阻挠。
除了火器质量低劣和换代迟缓外,明朝在火器运用上还存在着巨大的问题。明朝除了戚继光、孙承宗、袁崇焕等名将之外,大部分将领对于火器的用法依然存在着很大误区,那就是明朝虽然拥有大量施放火器的人员,却没有为之提供掩护的长矛兵。
当时的火器虽然威力十足,但是还不足以通过一轮射击就击垮骑兵冲锋,火器的施放同样需要其他兵种来予以掩护配合。火器需要掩护的问题,戚继光曾经试图予以解决,其所创制的车阵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外围的战车给火器人员予以掩护,使得其可以在掩体后从容射击,避免骑兵的伤害,戚家军也靠着车阵在浑河战役中让八旗损失惨重。
但是很可惜,明朝的大部分将领依然观念落后,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再与满清交锋时,依然简单的将火枪兵炮兵布于前列,结果导致往往火器才施放一阵,八旗骑兵就已经冲到了跟前,展开了屠杀,纵观明朝在萨尔浒以及后来和皇太极的几次野战,几乎都是被骑兵逼近后迅速溃败,没有进行任何有效的抵抗。再加上明朝的炮兵大多未经过专业训练,炮打的很不准,致使明朝几乎无法抑制八旗的骑兵冲锋。
明军“缺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明朝末年的税收陷入了一种怪圈,就是朝廷拼命的加税,但朝廷却看不到钱,甚至欠税,一些省份竟然三年未缴税。钱都进了那些地主富商的口袋,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民破产,土地都集中在地主手上,而明朝的士绅优待政策,这些人不交税或少交税,导致了明朝中央财政的危机,也加剧内部混乱状况。缺钱是导致明军缺编、缺训、装备差的主因。
反观后金这边,努尔哈赤一开始的确靠弓箭、大刀吃过明军火器的亏,但努尔哈赤是个厉害的角色,造反之初就开始研究明军的火器,并雇佣汉人工匠提供技术,用大量貂皮换取火药这些资源。到辽沈大战时,已经能很熟练使用火器,到了后期,后金军的火器装备水平与明军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辽阳大战,明军用大炮猛轰,八旗军居然能与明军对轰,且火力还比明军强,明军的杀手锏部队-----火器部队,只有七人生还,可见八旗的火力之猛。八旗也不是那种原始的骑兵冲锋模式,遇到攻城战,步兵下马作战。

明军后期引进的红夷大炮也为八旗做了嫁衣,红夷大炮是一种守城或攻城兵器,笨重、射速慢,明军却用来野战,被后金掠夺过来的汉人工匠制造出,并批量生产,迅速投入到大凌河战役,对明军杀伤极大。
明军最大的失败是在人的身上,战争的决定因素还是人,明军有众多火器,如果兵员训练有素,火器加上其它兵种配合,即使火器次一点,萨尔浒之前也许就没有后金的事了。
所以中国古代军事的衰落,从来不仅仅是技术的落后,而是更来源于其背后腐败的制度和人们内心深处的守旧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