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考研集训营:中国人民大学文物与博物馆2024年考研备考指导
一、专业介绍
历史学院成立于2005年9月,下设历史系、清史研究所;2013年10月,又增设考古文博系。
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学一级学科于1978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79年中国近现代史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84年中国古代史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88年中国古代史被评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点。1995年历史系被教育部确认为历史学本科教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0年清史所又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年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得以建立。2007年8月,即历史学院正式组建两年后,中国近现代史成为教育部新增的三个全国二级学科重点学科之一。2008年4月,本院历史学成功获批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2011年,国家实行学科大调整,历史学由一个一级学科变成三个一级学科,本院的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同时获批为一级学科点。三个一级学科点鼎足而立,为学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平台。
二、招生目录
文物与博物馆(24年开始变成文物专硕、博物馆专硕)
065100博物馆
00不区分研究方向(不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全日制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
348文博综合
145100文物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不含少数民族 骨干计划),全日制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
614文物学基础
856考古学基础
学制:3年
三、参考书目
348文博综合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李晓东:《文物学》,学苑出版社;
钱耀鹏:《考古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文物保护学基础》,周静 罗雁冰 康忠镕,四川大学出版社
王蕙贞:《文物保护学》,文物出版社
赵丛苍:《科技考古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格林.汤姆森:《博物馆技术》,吉林大学出版社
备注:以上参考书目仅供参考。
四、近几年考研情况
2023年:55、55、180、345
2022年:55、55、180、345
2021年:50、50、190、365
2020年:55、55、180、375
备注
2023年:统考拟招生21人,一志愿进复试26人。(最高分415,最低分345)(不含士兵计划)
2022年:统考拟招生17人,一志愿进复试21人。(最高分402,最低分347)。
2023复试细则
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线下复试方式开展,具体复试内容包括:
1.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250分)
2.外语面试(含口语和听力,满分100分):听力考试和口试由精通外语的教师负责,考生以抽签方式确定口试题目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各人表现给予成绩。
3.笔试分为专业综合课笔试和外语笔试,其中专业综合课笔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 1.5 小时;外语笔试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 0.5 小时。
4.同等学力加试。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每门考试时间_1_小时,单科满分为100分。本次复试考核加试仅涉及世界史专业考生,加试科目为: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
拟录取办法
1.原则上要求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_150__分以上,外语面试成绩_60__分以上,专业综合课笔试成绩__60_分以上,外语笔试成绩__30_分以上,同等学力加试成绩单科在60分以上,即为复试合格。
2.对各项复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将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加权求和,排列录取顺序。初试成绩权重为__70_%,复试成绩权重_30__%。
加权总成绩=(初试成绩/初试满分)x初试成绩权重x100+(复试成绩/复试满分)x复试成绩权重x100
复试结束后,我院将汇总考生各科目复试成绩,并按照学校规定在我院网站公示,请考生关注我院通知公告。
五、备考指导
先看下2023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 10 分,共 100 分)
1、通天洞遗址
2、阿舍利
3、白家文化
4、四羊方尊
5、金石录
6、斗拱
7、西域
8、宾阳三洞
9、卢浮宫
10、南通博物苑
二、简答题(每题 25 分,共 100 分)
1、简述商代的埋葬制度。
2、简述“昙曜五窟”。
3、什么是大遗址保护。
4、简述世界文化遗产评价标准。
三、论述题(每题 50 分,共 100分)
1、论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意义。
2、结合鲜卑考古资料,论述中华文明的一体化进程。
仔细分析人大历年的真题你会发现,几乎每道题目都能在书本上找到答案,而且几乎都是一些归纳总结类的问题。因此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书本,特别要注重归纳总结性的话语。我的办法是将考古学的方法论部分和其他书上所有的知识点都梳理了一遍,并把重点都提炼概括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后期基本只看笔记,书本只起到辅助作用。这样做你会发现前期工程量很大,但是一旦完成归纳,进入背诵阶段就会如鱼得水,因为你前期的归纳已经帮你建立起了基本的知识框架,再要识记就容易许多。
至于考古学后半部分我为什么没有归纳,其实是因为这本书实在太厚。所以我直接放弃了后面各个时期的考古知识,只看了考古学的方法论。因为考古的两道题目往往一道方法论,一道具体知识,而具体知识占了将近90%识记内容,几乎接近其他三门课的总和,为了这一道题我觉得实在不划算。不过如果你基础扎实,这部分当然也应该重视。
另外,比较历年真题你会发现,第一,经常会有重复的题目,第二,去年考过的章节第二年往往不会靠,根据这两点我给出的建议是:
(1)要足够重视真题,把历年真题的答案自己归纳总结,并牢牢记住,因为很可能重复考。其他学校的真题也要重视,四处搜刮真题!文博参考书目就这四本,题目也就考察这些知识点。
(2)根据前几年考过的章节可以用排除法得到今年可能考的重点章节,对于重点章节要重点记忆。
总的来说文博综合拿高分的关键就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有方法的记忆!只要掌握合适的方法,这门课的学习可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