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个农村出来的90后女研究生放弃头部企业部门经理跳槽到创业公司做法务失败的经历

2023-03-10 13:40 作者:泛泛之辈阿哈哈  | 我要投稿

        一个农村出来的90后女研究生放弃头部企业部门经理跳槽到创业公司做法务失败的经历,为什么谈及这个?主要是想借自己的经历探讨一下“农村做题家”在职业发展中的困惑与迷茫以及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本人女,1990年出生,出生在一个偏远农村十分普通的家庭,有多普通呢?就是父母均是农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农民,曾祖父辈也是农民。为什么强调这样的家庭背景呢?是因为在自己30几年的人生中遇到的人,但凡具备一些小小的成就(或者使用功利性的收入标准来衡量这种成就,即在工作3年后年薪能够达到30万)的人群里父辈或者祖辈多多少少是有读书人的影子存在的,只是基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可能在父辈或者爷爷奶奶辈成为了农民。

 

       站在2023年这个时间点来看,1990年在这样的家庭中出生,能够成长为什么样的人,那真的是很随机。比如说我,小学阶段都在干啥呢?除了日常的去学校上课学习外,那就是帮爸妈干农活。春天的时候放鹅、放羊;夏天的时候扯猪草、摘花生;秋天的时候掰玉米、种小麦;冬天的时候抹红薯、栽油菜。而每年农忙的时候,还有专门的“五一劳动节”,那可真的是回家帮忙干农活。学习从来都不是主旋律,学习成绩也不拔尖,只是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按照老师的要求交作业,期末参加考试,偶尔获得一些表扬,也会接受老师“黄金棍子”的教育。

 


        说到这,想起我们小时候读书,每次考试后,发布成绩的前一天,老师都会让我们自己带一根棍子到学校,接受教育。有的同学会带很大的棍子,有的同学会带很细的棍子,其实无论棍子的形状如何,大家都是怀着老师使用棍子教育自己的时候,自己少疼的目的准备棍子的。只是大家对什么样的棍子产生什么样的疼痛有不同的理解而已。哈哈,想起来真的是很有趣呢。

 

        整体上,我对小学的教育是模糊的,但是我依稀记得曾经有一位老师的教育,在我今天看来是很先进的。因为他惩罚学生不是单看考试成绩,而是会去分析试卷上你应该错的题和不应该错的题。如果是不应该错的题,那么就需要接受他的棍棒教育。小学教育就大致如此结束了,伴随劳作的身体性的学习。

 

        初中的学习大概是让我跳出农门的最重要的阶段。初中学习开始得也很深刻。8月炎热的天气正是收稻谷的季节,12岁已经是可以分担很多农活的年龄了。我毫不意外的被拉去了农田里干活——收水稻,那时的我虽然是女孩子,但是我爸从来都没有因为我是女孩子而让我专门干女性的活,反而很热衷于教我做那些他在收水稻时干的活,例如踩打谷机。哈哈,初中开学报名那天,我就正在稻田里踩打谷机,兴致正酣,路边传来声音,让我去学校报名。我才从稻田起身,带着滚满泥土的双腿跑回家,换上衣服去学校。

 

       也不知道怎么的,开学后,我就一直在内心默默的鼓励自己,希望自己不要再像小学那样内向羞涩,我一定要举手回答问题。终于在一趟历史课上,当老师提出问题后,我几经挣扎、鼓足勇气举起了手。老师看到我那双举起的手来后,甚是激动,从此他给了我不一样的关注度,而我也经此一役,战胜了那个怯懦胆小的自己,历史老师对我那是青睐有加,在老师们的办公室里大肆宣扬我的这一举动,从而使得各科老师都对我十分关照。

 

       初中的第一次考试,我当然以名列前茅来反馈了这些举动对我在学习上的鼓励。后续三年也顺理成章的,我的成绩保持着很好,大部分时候年级前三名,偶尔冲顶为第一,最差也是年级前10,获奖无数。村里的大人们谈起我来,都会感叹一句:XX(我爸或我母亲在村里的称谓)的女娃子,成绩真的是好得很,以后肯定能考大学。

 

        虽然我成绩很好了,但是我好像依旧会去干农活,我已经不记得自己是自愿的还是被强迫的。但是村里的人看到后,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句:成绩这么好了,还要出来干活,真的是难得哦。爸妈也是热衷于听到这样的话的。主要还是妈妈听得多,因为爸爸常年是不在家的,他是需要外出务工的。我跟爸爸接触的时间很少,我一直很害怕我的爸爸,一直到我研究生毕业工作后,这种害怕感才逐渐消失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会去干农活的原因之一,来自于我爸施加给我的压力,而我爸一直让我去地里干活的原因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名言:干活才知道当农民有多辛苦,不好好读书,以后就只能当农民。我想大多数从农村出来的孩子都听到过类似的话,这大概是在农村被奉为经典的道理了。当然也侧面反映出那个年代农民的不容易。但是放在2023年来看这个,农民或者农村似乎已经与不容易有些脱离,反而是城市生活变得压力十足。

        整个初中三年,我都在各种赞美成绩好的声音中度过,我甚至曾一度认为无论怎么考试,我都会获得年级很好的名次。但是在今天看来,我会觉得除了成绩外,我没有从教育中获得更多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这次选择中会失败的原因。

       关于学科竞赛。现在学科竞赛依然对升学很重要,当年我们初中的时候,也是举办过理工科的竞赛。学校挑选了一批成绩好的同学去县上考试,当然包括我。然而在我拿到试卷的时候,完全茫然,我根本不知道这些题目是什么意思,艰难的熬过了考试时间。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我是选派去参加考试的同学里面得分最低的人员。虽然有一些挫败感,但是这个事情很快就被淡忘了,因为它并没有影响我后续的学习甚至中考。只是今天回想起来,我觉得这大概是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最大的区别吧,农村读书的孩子接触到的信息或者学习的内容很少,视野也不开阔。

        关于表达能力。初三那一年,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生了一场大病,因为马上要中考了,老师做完手术没有几天就回来了,但是没有办法上课,于是让我们几位成绩好的同学轮流上课。这个大概是我第一次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也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表达能力不足,不过依然没有放在心上,毕竟有成绩的光环罩着,其他能力的短板在当时看来都是不足挂齿的。

       关于自我认知。中考完后,我当然的考上了我们县里最好的高中,当时觉得自己真的是宇宙第一厉害的人。到高中开学报道后,兴致且自信的踏入了高中,然而看到报名人群,顿时觉得:原来有这么多厉害的人,而我只是其中之一,可能我还没有他们优秀。这个大概就是眼界带来的自我认知改变。当然我的这种认知改变是外界环境带来的强烈刺激下才产生的,这种感知其实是短暂的。而真正帮助我获得自我认知的,其实是我老公。



一个农村出来的90后女研究生放弃头部企业部门经理跳槽到创业公司做法务失败的经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