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继任者还是国产雷克萨斯——一汽丰田Avalon

作者:咖加用户-Chris Walker
普通品牌C级车市场一直表现惨淡,别克君越之类的车月销量在4500之下,算半个豪华品牌的沃尔沃S90L和林肯大陆一个月也卖不了多少,好像中国消费市场在30万这个价位更加倾向于去消费豪华品牌B级加长轿车。在这个背景下,亚洲龙似乎拥有着非凡的魅力,在还未上市时就收获了大量的关注度。和雷克萨斯ES的亲缘关系可能是吸引消费者的卖点之一,但更多的可能还是消费者对丰田日益增加的品牌认同度。所以本篇文章的目的就是看看丰田亚洲龙到底有什么本事,毕竟想在疲软的普通品牌C级车市场异军突起,更多的还是要靠实力。

标题的来源也不是空穴来风,很多4S店确实拿亚洲龙取代了皇冠王座,只有极少数4S店还在销售未停产的皇冠。而“国产雷克萨斯”这个口号,是和一汽丰田的朋友聊天的时候听说的,所以亚洲龙到底能不能够替代皇冠在市场上的地位,能不能被叫做“国产雷克萨斯”就是这次聊完产品力之后的饭后甜点。
空间/座椅

图中是2.5汽油单动Touring版本,前排座椅和混动版没有我能感知到的差异。坐垫和靠背的各种支撑都比较到位,尤其是靠背在舒适度方面表现非常好,对于人体应力分散很到位,乘坐感受很好。

但是前排座椅坐垫短的问题也是丰田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对于170左右身高的驾驶员来说可能会比较合适,但是对于我本人而言坐垫还是明显偏短的,如果能和ES的前排座椅一样会好很多。

Touring版副驾驶座椅只能四向调节,坐垫长度和主驾驶无异,但是由于坐垫高度不可调,导致坐垫角度偏平,乘坐主观稳定感不如驾驶座,同时也导致臀部应力偏大,和主驾驶位的表现还是有明显差距的。并且由于靠背腰部支撑不可调,所以靠背对于人体的宽容度也一般,对于我个人而言它的问题还是腰部支撑有些突出,如果驾驶位能达到90分水平的话,副驾驶我个人的评分只能在70分左右。但是混动版顶配主副驾驶座位可调项目和实际表现是完全一样的,不存在上述问题。

Touring版后排座椅表现尚可,坐垫长度比较长(应该没有雅阁和冠道长),靠背角度很缓,但是由于靠背形状的问题使得肩部有轻微被向前顶的感觉,总体来说问题不大,基本上可以忽略。

不过以上结论只是对于170左右及以下的乘客成立,对我本人来说后排坐垫角度有些平,会导致大腿部分支撑减弱。一般情况下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把脚向前伸减小大腿角度来解决,但是在前排座椅已经调到我日常驾驶姿势的情况下,座椅下方几乎没有放脚的空间,脚基本伸不进去。

如果岔开腿坐的话,两侧的支撑又会有些硌腿,所以具体表现还是要按个人用车场景来考虑。

头部空间略显局促,但是够用。

顶配可调后排座椅调整到最缓后头部空间有所增加。

混动顶配的可调节座椅在调到最后时靠背形状就很合理了,对于身体包裹性极佳,只是中央扶手和车门边的台阶可能会对身材比较魁梧的乘客不太友好。头枕很柔软,但座椅靠背和坐垫中心位置的材质个人觉得还是可以更加柔软一些。总体来说后排可调座椅对于乘坐舒适性的提升还是很大的,加之配备了后排座椅加热,可以说是头等舱级别的享受了。
内饰/人机工程学

方向盘调到最靠后时可以满足我比较苛刻的驾驶姿势要求,手动调节方向盘和自动调节方向盘在调节范围上没有差别(电动调节可能极限位置比手动调节更靠前一点点,具体不太确定)。另外转向柱略粗,踩刹车时稍微有些挡腿。

中控屏幕触手可及,上半部分需要够一下,但是不用离开座椅靠背。

由于中控屏幕角度的问题,在某些坐姿时会有一定的反光,包括空调面板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同时这种大面积玻璃的中控面板比较容易留指纹,因此高级感和强迫症在亚洲龙上可能就要二选一了。

说到AC系统再额外说一下配置,个人认为像亚洲龙这样把座椅通风只在顶配车型上提供是对南方用户不大友好的,毕竟座椅烫腚这种事情在夏天并不怎么美妙。

额外批评一下顶配后排的中央扶手,首先高度和支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中央控制界面和凯美瑞一样使用了触控加背光的操作方式,这样操作不便捷,容易留指纹,并且每次都要用实体按键唤醒后才能使用。
总体来说亚洲龙的人机工程学设计没有明显的毛病,对于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逻辑清晰,没有明显的设计缺陷,可以给到好评。
动力总成

2.5汽油单动版本动力总成调校和凯美瑞2.5有很大不同,但主要体现在变速箱调校上。先说发动机,极限动力和动力平顺性已经做到了应有水准,但是在起步和低转速高负载时有几率在转向柱上感受到轻微抖动,对于一台讲求平顺性的自吸发动机来说不应该。

变速箱调校比凯美瑞上的横置8速要好很多,对于降挡的响应更加积极,全油门能达到的挡位比凯美瑞更低。但是降挡需要进行两次,先降到接近4000转再降到最低档位,在个别情况下达到最大动力输出需要一秒左右的时间。S挡逻辑是限制最高挡位且不显示目前挡位,可能也就是下山的时候能有些用,激烈驾驶时起不到什么辅助作用。但亚洲龙作为一款主打舒适和平顺驾驶的车型,其变速箱中等油门深度的动力响应还算不错,平顺性表现挑不出来毛病,所以对亚洲龙2.5汽油单动车型动力总成的评价是80分左右。

2.5混动系统的调校相比于凯美瑞混动更加完善,普通模式下即使尝试用非常粗暴的方式驾驶,这套动力总成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平顺性。低速启机时的启动震动如果不仔细感受的话还是可以忽略的,但是震动并没有做到完全消除,还有进步空间。
混动系统的极限动力似乎要比汽油版在高转速时稍微弱一点点,但是由于混动系统不需要换挡所以实际加速更快。而在响应上混动系统也比纯汽油系统更好,在保证平顺性的前提下,混动系统从当前扭矩输出到目标扭矩输出的过程非常线性且平滑,不会出现突兀的扭矩激增。即使在行驶中地板油,动力输出也是较快速达到能量表POWER区间中段位置(此时发动机3500转)再向表底缓慢行进,转速也随之正相关升高,整个过程非常顺滑且可控。另外在亚洲龙混动上丰田似乎也没有安排便捷控制动能回收等级的快捷按钮,这个东西虽然不见得每个消费者都会用,但是我认为还是有一个好,在个别时候还是有很大用处的。
NVH

汽油版和混动版亚洲龙在NVH方面的主要瑕疵都在发动机上。起步和1000到1500转时给大油门输入并且变速箱没有降档的话,在转向柱上可以感觉到轻微的发动机运转震动,但是这个震动并不会被身体感觉到,仅仅会出现在方向盘上。由于玻璃和车身的隔音都很好,发动机的运转噪音显得格外明显,只要有负载就能听见发动机的噪音,基本上就是这么个情况。但是把整体的隔音效果放在现在的市场上来看的话还是比较优秀的,达到了C级轿车应该有的水准。
混动版的隔音表现接近完美,但是用挑毛病的角度看的话发动机噪音还是偏大,发动机启机与否还是可以通过运转噪分辨出来的,但是身体完全感觉不到。但是,这我觉得也不能算是一个缺点,更贴切地说应该是美中不足,发动机噪音只是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下被对比放大而已,即使和价格贵十几万的宝马5系相比,亚洲龙混动行驶时的噪音也算不上大。
而需要提出明确表扬的是亚洲龙无论是汽油版还是混动版的悬架噪音都几乎听不见,配合良好的隔音水平,营造出了非常强的高级感,以24-27万的价格来看完全是超值的水平。但是还是要提一个所有丰田混动车都存在的问题(有且不仅限于雷克萨斯LS500h、ES300h、丰田凯美瑞混动),就是在临近剎停时前轴有巨大的电机声音,在亚洲龙上这个声音是所有丰田混动车里最小的(包括LS500h),但是对于前排乘客而言这个声音仍然比较明显。

由于试驾时下小到中雨,路况也不是很熟悉,最高车速只达到了80公里每小时,对风噪和胎噪并没有直接的印象。在80公里左右时后视镜会有轻微的风声,胎噪则一直没有听到,不知道是因为下雨还是本身胎噪隔绝做得好,如果感兴趣的话还是推荐大家去试一试,毕竟这可能是目前市面上30万以内隔音最好的车之一了。
驾驶体验(转向、滤震、整体感受)
先说汽油版和混动版都存在的问题:转向手感中评,方向盘触感差评。
转向手感相较于凯美瑞其实是有一定进步的,主要是因为阻尼小了一些,但是阻尼和回正力矩两个指标仍然偏大。用更通俗的话讲就是在弯中调节转向输入时你有可能碰到转不动和回正力和阻尼同时变小这两种情况、低速时打方向盘比较累、大角度转向输入后松手让方向盘自行回正的过程中出现突然转着转着就停在半路这些情况。说的再简单一点就是这个方向盘迫使你在驾驶时目标转向输入和实际转向输入总有一些出入,这也是我对亚洲龙最不满意的一点。另外汽油版和混动版的转向手感类似,但混动版貌似更沉重一些,也比汽油版更不便于控制。
方向盘触感给差评的原因是3、9点位置材质过硬,并且亚洲龙的方向盘可能是我开过所有B级车里方向盘最硬的一个,如果握的比较紧的话会有些难受。
汽油版Touring配备了可变悬架系统,在Normal模式下驾驶时悬架对震动的处理很优秀,无论是高速还是低速的大小震动都一次处理完成,侧倾也不大。但是缺点就是对于亚洲龙这种定位的产品而言这套悬架弹簧还是有些偏硬,不是很符合亚洲龙整体的调性。
相较汽油版,我反而认为没有搭配可变悬架的混动版更加出色,后者对于震动的吸收、车身上下的位移抑制更加出色,完全不会觉得“硬”,但是也完全没有松散的感觉,一路上的震动处理干脆利落,可以满分好评。
刹车脚感在汽油版和混动版上都没有什么问题,上车很快就能适应,我个人认为不需要特别去注意配合,混动版的制动逻辑和动能回收逻辑,正常开就可以。
操控性并不是亚洲龙的强项,我也没有冒险在下着雨的公共道路上去试探亚洲龙的极限,能告诉大家的是亚洲龙是一辆大车,开起来给你的感觉也像一辆大车,再加上迷之转向手感,还是不要激烈驾驶比较好。
总的来说亚洲龙开起来主观上非常“佛系”,动力来的不快也不强烈,悬架是以稳定和舒适为主,转向问题会导致你在日常行驶时每次变道都要三思而行。简单来说就是不争不抢,开就对了,对自己好也对这个世界好。
总结
亚洲龙上市后最大的受害者不是别人,而是同品牌下的凯美瑞,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后排体验、更好的动力总成调校以及震动处理……这可能才是TNGA平台下相对完善的轿车产品。我给凯美瑞车主的建议是:忽略亚洲龙,不要关注、不要看、千万不要开。而我对亚种龙的评价也很简单,就是目前非豪华品牌C级车里表现最好的一辆,没有之一。
总评:四星
普通品牌C级轿车王者
操控:三星
性能:三星半
舒适:四星半
内饰:四星
实用性:五星
价格:四星
PROS:
空间大、座椅好、悬架也舒服;
安静;
内饰工艺真的还不错;
官方售价合理。
CONS:
迷乱的转向手感;
明显更适合Highway而不是中国的城市拥堵道路;
没有自动雨刮;
汽油版最早七月拿到车,混动版则是9月,搞不好11月也不一定。
以下是聊天时间:
皇冠继任者?
对于市场是,但是亚洲龙跟皇冠在我看来是完全不同的产品。皇冠更讲究气场,纵置后驱的车身比例看起来也比亚洲龙过长的前悬好得多。亚洲龙在动力总成、人机工程学、外观(指设计元素)上比皇冠更加优秀。但是我个人还是认为皇冠的普通后排座椅(不带座椅调节)比亚洲龙Touring的座椅更好。
皇冠坐垫更柔软,坐垫倾角更大,靠背更符合我的喜好,也有地方放脚。靠背对于我身体的包裹性也更好,一坐进去身体不由自主的就会完全放松。
亚洲龙坐垫更长但是也更平,不能把脚伸得太靠前导致我只能张着腿坐,而两侧的座椅的隆起又会让我觉得有点挡腿。
除了可惜,我也找不到别的词语来形容我当时坐在后排的内心活动了。
至于顶配皇冠,我还是认为它比亚洲龙顶配后排更好,但可能也仅仅是对我来说。

后排这个扶手在我看来也是豪华的象征,亚洲龙顶配那个还是往后稍稍吧。
其实想说的是亚洲龙不能“替代”皇冠,因为这俩车完全就不是一回事,但是对于这个市场(或者是在座的各位)来说,只是不再有选择皇冠的机会罢了。
国产雷克萨斯?

虽然我不知道雷克萨斯究竟核心价值是什么,但是我认为亚洲龙的制造工艺完全高于一汽丰田过往水准,内饰完全没有那股“一汽的味道”,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皮革香气,而内饰板之间的配合也是严丝合缝,如果单纯从工艺角度来说,我觉得可以。
而从产品力的角度讲,如果排除设计和用料因素,我个人认为亚洲龙的机械素质和调校还是可以跟ES300h有一拼的,只是ES更适合开,亚洲龙更适合坐罢了。
(后边这些话都挺主观的,分享观点而已,各位就别挑毛病了。但是我是真的心疼皇冠……)
还没完

试驾当天阴雨连绵,汽油版车型的银色车身泛着非常淡的紫色,不知道是有反光还是其他原因,非常好看。

早期(大约2月)试装车的静态体验和目前量产车有很大区别,即使形状看上去一样也不一定实际表现一样,尤其是座椅填充材质。

(2月试装车被运送到4S店展览,活动到期后归还厂家)

(量产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