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生命完成了佛教律法西取东传的可泣史诗

中国之脊梁,西天取经第一人——法显

法显(334-420),一位被严重低估的东晋神僧。他凭借自己极其强大的意志力,在65岁高龄携十一人高僧团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以难以想象的坚毅品质,完成了常人难以达到的西行取经高度。
数遇险阻,又一次次咬牙挺过——他们九死一生过白龙堆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无人区、过葱岭遇寒风冰川雪崩;当西行团队到达北印度那竭国时,成员仅剩三人。过苏纳曼雪山,慧景冻逝,年近古稀的法显悲哭。
这是前面两篇提到的内容——
1.《鲁迅赞其为“中国之脊梁”:世人只识玄奘,不知法显,憾矣!》
收拾心情的法显与道整两人,奋力进入中印度,这里是佛教发源地,也是印度佛教文化最为丰富的地区。法显以朝圣者与旅行者的双重身份,观察印度诸国的社会风貌与风土人情。
他一路走访佛陀圣迹,为日后写作《佛国记》奠定详尽的社会文化史基础,同时也使《佛国记》成为唤醒遗落的印度古文明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跨过恒河平原,404年,法显到达佛出生地迦毗罗卫城,不远处即是大名鼎鼎的蓝毗尼。法显到达时,佛法在佛祖的家乡业已凋零,城已空荒颓败,白象、狮子横行。
又到太子遣还车匿塔。当年悉达多太子出城见人间生老病死后,决心出家。在此自念:“我已弃家,在此山泽,不宜如凡人一般披宝衣,展示权力与欲望。”于是脱下宝裘,遣车匿独自回宫。车匿长跪不起。
悉达多太子说:“你回去,向父王说,为求大道,我已舍妻,不要为我担忧。”随即卸下宝冠,交给车匿。白马屈膝舔舐佛足,泪如雨珠,车匿悲泣。太子变换鹿皮衣而去。
佛陀身影虽已消失,往昔之景历历在目。因有此处,才有佛祖后来的成道与成佛。法显一路西行到此,终于触到佛心故迹,于是砥砺东行,一路到达佛陀入灭的拘尸那罗城。城北娑罗双树间,希连河畔,是世尊般涅槃处。法显到时拘尸那罗寺院破败,人烟稀少。
佛陀经过49年游化恒河流域,度化无数众生。80岁高龄远从毗舍离城出发,来到拘尸那罗,用最后一天一夜总结一生所传佛法,集成《大般涅槃经》,让世人明白世间万物皆是无常。
405年春天,法显与道整来到摩揭陀国首都巴连弗城。在这里最负盛名的大乘学者“婆罗门子”罗沃私婆迷的帮助下,法显住进大乘寺,他在摩揭陀国得到《大般涅槃经》前部分。415年,回国后81岁的法显,于南京建康道场寺,与佛陀跋陀罗合译《大般涅槃经》6卷,为现存最早译本。入佛涅槃地,又译涅槃经,此等殊胜法缘,千百年来仅法显独有。

法显在大乘寺求得梦寐以求的佛律:《摩诃僧祇律》《萨婆多众律》《大般涅槃经》《杂阿毗昙心论》《綖经》《摩诃僧祗阿毗昙》等六部佛教经典。西行求得律法的心愿终于在摩揭陀国达成。在摩揭陀国期间,法显还寻访了王舍城、灵鹫山,以及佛初转FaLun的鹿野苑。
71岁的法显在摩揭陀国居住3年,一边学习梵文,一边潜心抄经。那个时代的经书由贝叶为纸,铁笔刻印在贝多罗树叶上,需要持续的体力和耐性才能勉力将一部部经书抄完。
不同于法显奋力抄经,要将经书带回祖国,以整国内混乱已久的佛教次第纲常。和法显一同从长安出发,11人西行团仅存的唯一僧伴——道整,在摩揭陀国巴连弗城三年,居住舒适安逸,对于摩揭陀国存有严格的沙门法则和众僧威仪,感到无限羡慕。追叹故国僧律残缺,已经不愿重整装束,冒险以古稀之岁重回祖国了。

408年与道整道别后,法显独自上路,行到恒河三角洲东端多摩梨底国。这里僧众众多,佛法盛行,佛经典籍及佛像绘画异常丰富。他在这里居留两年,每日抄经,学习佛像绘画,以此最为直观的方式,让中土僧众瞻仰佛影,顿觉“心生种种画,画生种种心,心画不二者,即是如来身”的画意境界。
409年已习得绘像之法的法显来到斯里兰卡,在此等待归国。他在无畏山寺住了两年,求得了《弥沙塞律》《长阿含》《杂阿含》及《杂藏》等四部经典。
411年法显在无畏山寺看到一把供佛的中国白绢团扇,触物伤情,潸然泪下。思及祖国,又忆起刚开始的11人“西游巡礼团”,他们399年从长安出发,西行路上或亡或留,12年后只剩自己孤身一人,形单影只,不禁感伤。是归国的时候了,已近耄耋的法显暗自思忖。

当年8月,顺利完成西行求法任务的法显,怀着对祖国佛教律法事业深切的责任感与思国情怀,从斯里兰卡启航东归。船行不久,即遇暴风,船破水入。船上印度教商贾视法显为不祥之人,为减轻船只载重,逼迫他将不远万里舍命求得的佛像经典抛入海中,幸得同行汉地商贾极力维护,法显及经像才逃过堕海大劫。
412年,法显从山东崂山上岸,65岁出发,78岁归国,13年西行路跋山涉水,穿越瀚海,历经雪山万仞,前后走访30余国,最终携律东归,经历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艰辛。法显在《佛国记》里提及此行感言:“顾寻所经,不觉心动汗流!”
归国后的法显笔耕不辍,与佛陀跋陀罗、宝云等译出《摩诃僧祗律》40卷,《僧祗比丘戒本》1卷,《大般泥洹经》(又称《大般涅槃经》)6卷,《杂藏经》1卷。414年写出西行天竺的旅行经历《佛国记》,两年后增补为流传至当代的《法显传》。
因其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当年法显居留过的斯里兰卡无畏山寺,今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附近卡鲁塔,成为中国与斯里兰卡友谊村,驻法显石,以纪念中华民族对于理想永不言弃的执着精神。

420年,86岁的法显圆寂于荆州辛寺。他用生命完成了佛教律法西取东传的可泣史诗。
1916年3月3日至3月16日,鲁迅连续抄校12900字《法显传》十三日因感于法显舍身忘我的求法精神,鲁迅从《法显传》中找到了自己励志的精神事业,从此一心坚守祖国文化学术创作,在启蒙国人精神觉醒的事业上鞠躬尽瘁,甘为孺子牛。
1936年鲁迅撰写《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提出:“那些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就是中国的脊梁。”这里舍身求法的人,就是用尽生命最后二十年,65岁到85岁还冒死向西求法,翻译佛律的传奇僧人——法显!
编排 | 明心
图片 | 文化部、网络
审核 | 文化部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粤(2022)000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