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语文摘录札记02—《文章作法》06—小品文

2021-10-26 13:36 作者:山嵓  | 我要投稿

        诗曰:一年又过一年春,百岁曾无百岁人。能向花中几回醉,十千沽酒莫辞贫。一月主人笑几回,相逢相值且衔杯。眼看春色如流水,今日残花昨日开。

        本编演义,自盘古始,至民国止,事迹虽略,大纲已具,统计不下数万年。惟洪荒之世,书契未兴,历数无从详核。相传自盘古至今,共六万九千一百有九年,数之确否,无从证实。故吾国所有编年史,多略去黄帝以前事,但就黄帝后考之,迄于民国纪元,相距共四千六百有八年。历代相传之绪,可得而稽者,以黄帝为首,次少昊,次颛顼,次帝喾,次帝挚。挚被废,以尧继之,乃冠以朝名。尧禅舜,号日虞。舜禅禹,号日夏。禹以后成世袭之局,多则数十传,少则数传。夏亡商继,商亡周继,由是而秦,而前后汉,而三国,而东西晋、而南北朝。隋号统一,唐承之。至五季又成分裂,除辽以外,割据者十国。宋初称混一中原,然燕云十六州,终属辽。辽为金灭,进踞两河,宋室南渡,号南宋。宋止于元,版图最大。元亡于明,明亡于清,清之疆域,虽不逮元,但葱岭以东,阿尔泰山以南,凡东海、南海以内地,无不隶属。纵横并计,居全世界陆地十分之一,亦有元之亚也。历代所称正统之主,计二百四十七主,窃据一方者不与焉。

        若二十四史之名,则就历代史家所遗之著作,汇集成名。宋以前仅传十七史,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后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是也。宋以后加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为二十一史。及清增《明史》,复以《旧唐书》、《旧五代史》羼入之,称二十四史。

        年号始自汉武帝,武帝前未之用也。由汉武至宣统帝,则又相率遵循,成为习惯。至民国变更政体,乃并旧制而尽革焉。本编述历代事,于年号历数,未尽表明。爰踵吕氏之旧,顺序编列。吕氏所谓较异同,考后先,决不可少者,诚哉其然也。惟与吕氏原编,又详略不同,列叙如下:

黄帝在位一百年。

少昊在位八十四年。

颛顼在位七十八年。

帝喾在位七十年。

帝挚在位八年。

唐尧在位一百年,后有尧丧二年。

虞舜在位四十八年,后有舜丧二年。

禹八年,启九年,太康二十九年,仲康十三年,相二十八年,少康六十一年,杼十七年,槐二十六年,芒十八年,泄十六年,不降五十九年,扃二十一年,廑二十一年,孔甲三十一年,皋十一年,发十九年,桀三十五年。

汤十三年,太甲三十三年,沃二十九年,太康二十五年,小甲十七年,雍己十二年,太戊七十五年,仲丁十三年,外壬十五年,河亶甲九年,祖乙十九年,祖辛十六年,沃甲二十五年,祖丁三十二年,南庚二十五年,阳甲七年,盘庚二十八年,小辛二十一年,小乙二十八年,武丁五十九年,祖庚七年,祖甲三十三年,廪辛六年,庚丁二十一年,武乙四年,太丁三年,帝乙三十七年,纣三十二年。

武王七年,成王三十七年,康王二十六年,昭王五十一年,穆王五十五年,共王十二年,懿王二十五年,孝王十五年,夷王十六年,厉王五十一年,宣王四十六年,幽王十一年,平王五十一年,桓王二十三年,庄王十五年,厘王五年,惠王二十五年,襄王三十三年,顷王六年,匡王六年,定王二十一年,简王十四年,灵王二十七年,景王二十五年,敬王四十四年,元王七年,定王二十八年,考王十五年,威烈王二十四年,安王二十六年,烈王七年,显王四十八年,慎靓王六年,赧王五十九年,东周君七年。

始皇十二年,二世三年。

高祖十二年,惠帝七年,吕后摄位八年,文帝改元者二:前十六年,后七年。景帝改元者三:前七年,中六年,后三年。武帝始建年号,改元者十一:建元六年,元光六年,元朔六年,元狩六年,元鼎六年,元封六年,太初四年,天汉四年,太始四年,征和四年,后元二年。昭帝改元者三:始元七年,元凤六年,元平一年。宣帝改元者七:本始四年,地节四年,元康五年,神爵四年,五凤四年,甘露四年,黄龙一年。元帝改元者四:初元五年,永光五年,建昭五年,竟宁一年。成帝改元者七:建始四年,河平三年,阳朔四年,鸿嘉四年,永始四年,元延四年,绥和二年。哀帝改元者二:建平四年,元寿二年。平帝年号元始五年。孺子婴三年。

莽篡位,改元者四:初始一年,建国四年,天凤六年,地皇四年。

东汉光武帝改元者二:建武三十二年,中元二年。明帝年号永平十八年。章帝改元者三:建初九年,元和四年,章和二年。和帝改元者二:永元十七年,元兴一年。殇帝年号延平一年。安帝改元者五:永初七年,元初七年,永宁二年,建光二年,延光四年。顺帝改元者五:永建七年,阳嘉四年,永和六年,汉安三年,建康一年。冲帝年号永嘉一年。质帝年号本初一年。桓帝改元者七:建和三年,和平二年,元嘉三年,永兴二年,永寿四年,延熹十年,永康一年。灵帝改元者四:建宁五年,熹平七年,光和七年,中平六年。献帝改元者三:初平四年,兴平二年,建安二十五年,延康一年。

三国

蜀汉昭烈帝年号章武三年。后主禅改元者四:建兴十五年,延熙二十年,景耀六年,炎兴一年。

曹丕称帝,凡五世,四十六年。

孙权称帝,凡三世,五十二年。

武帝改元者四:泰始十年,咸宁六年,太康十年,太熙一年。惠帝改元者七:永熙一年,元康九年,永康二年,永宁二年,太安二年,永兴三年,光熙一年。怀帝年号永嘉六年。愍帝年号建兴五年。

东晋元帝改元者三:建武二年,太兴四年,永昌二年。明帝年号太宁四年。成帝改元者二:咸和九年,咸康八年。康帝年号建元二年。穆帝改元者二:永和十二年,升平五年。哀帝改元者二:隆和二年,兴宁三年。废帝改元太和六年。简文帝年号咸安二年。孝武帝改元者二:宁康三年,太元二十一年。安帝改元者三:隆安五年,元兴三年,义熙十四年。恭帝年号元熙二年。

南北朝

武帝年号永初三年。少帝年号景平二年。文帝年号元嘉三十年。孝武帝改元者二:孝建三年,大明八年。明帝改元者二:泰始七年,泰豫一年。苍梧王年号元徽五年。顺帝年号升明三年。

高帝年号建元四年。武帝年号永明十一年。明帝改元者二:建武五年,永泰一年。东昏侯年号永元三年。和帝年号中兴二年。

武帝改元者七:天监十八年,普通八年,大通三年,中大通六年,大同十二年,中大同二年,太清三年。简文帝年号大宝二年。豫章王年号天正一年。元帝年号承圣四年。敬帝改元者二:绍泰二年,大平二年。

武帝年号永定三年。文帝改元者二:天嘉七年。天康一年。临海王年号光大二年。宣帝年号太建十四年。后主改元者二:至德四年,祯明三年。

北朝道武帝建元,至孝武入长安,凡十一主,共一百四十九年。东西魏分峙,东魏孝静帝十七年;西魏文帝历二传,共二十三年。

北周篡西魏,孝闵帝历四传,共二十四年。

北齐篡东魏,文宣帝历五传,共二十九年。

文帝改元者二:开皇二十年,仁寿四年。炀帝年号大业十四年。恭帝侑年号义宁二年,恭帝侗年号皇泰二年。

高祖年号武德九年。太宗年号贞观二十三年。高宗改元者十四:永徽六年,显庆六年,龙朔三年,麟德二年,乾封三年,总章三年,咸亨五年,上元三年,仪凤四年,调露二年,永隆二年,开耀二年,永淳二年,弘道一年。武后篡唐为周,改元者十八:文明光宅共一年,垂拱四年,永昌一年,载初一年,天授三年,如意一年,长寿三年,延载证圣共一年,天册万岁二年,万岁登封万岁通天共一年,神功一年,圣历三年,久视大足共一年,长安四年。中宗初号嗣圣一年,迨复辟,改元者二:神龙三年,景龙四年。睿宗改元者三:景云二年,太极一年。玄宗改元者二:开元二十九年,天宝十五年。肃宗改元者四:至德三年,乾元三年,上元二年。代宗改元者三:宝应二年,广德二年,永泰二年,大历十四年。德宗改元者三:建中四年,兴元一年,贞元二十一年。顺宗年号永贞一年。宪宗年号元和十五年。穆宗年号长庆四年。敬宗年号宝历二年。文宗改元者二:大和九年,开成五年。武宗年号会昌六年。宣宗年号大中十四年。懿宗年号咸通十五年。僖宗改元者五:乾符六年,广明二年,中和五年,光启四年,文德一年。昭宗改元者六:龙纪一年,大顺二年,景福二年,乾宁五年,光化四年,天复四年,天祐一年。哀帝年号仍天祐三年。

后梁太祖改元者二:开平五年,乾化五年。末帝改元者二:贞明七年,龙德三年。

后唐庄宗年号同光四年。明宗改元者二:天成五年,长兴四年。闵帝年号应顺一年。潞王年号清泰三年。

后晋高祖年号天福九年。出帝年号开运三年。

后汉高祖改元者二:天福一年,乾祐一年。隐帝年号仍乾祐二年。

后周太祖年号广顺三年。世宗年号显德六年。恭帝年号仍显德一年。

太祖改元者三:建隆三年,乾德五年,开宝八年。太宗改元者五:太平兴国八年,雍熙四年,端拱二年,淳化五年,至道三年。真宗改元者五:咸平六年,景德四年,大中祥符九年,天禧五年,乾兴一年。仁宗改元者九:天圣十年,明道二年,景祐四年,宝元二年,康定二年,庆历八年,皇祐五年,至和三年,嘉祐八年。英宗年号治平四年。神宗改元者二:熙宁十年,元丰八年。哲宗改元者三:元祐九年,绍圣四年,元符三年。徽宗改元者六:建中靖国一年,崇宁五年,大观四年,政和七年,重和二年,宣和七年。钦宗年号靖康二年。

南宋高宗改元者二:建炎四年,绍兴三十二年。孝宗改元者三:隆兴二年,乾道九年,淳熙十六年。光宗年号绍熙五年。宁宗改元者四:庆元六年,嘉泰四年,开禧三年,嘉定十七年。理宗改元者八:宝庆三年,绍定六年,端平三年,嘉熙四年,淳祐十二年,宝祐六年,开庆一年,景定五年。度宗年号咸淳十年。恭宗年号德祐二年。端宗年号景炎三年。帝昺年号祥兴二年。

太祖称帝,至天祚帝,历九世,共二百十年。

太祖称帝,至哀宗,易九君,共百二十年。

世祖改元者二:中统五年,至元三十一年。成宗改元者二:元贞三年,大德十一年。武宗年号至大四年。仁宗改元者二:皇庆二年,延祐七年。英宗年号至治三年。泰定帝改元者二:泰定五年,致治一年。天顺帝不逾年。文宗年号天历三年。明宗年号至顺四年。顺帝改元者三:元统三年,至元六年,至正二十八年。

太祖年号洪武三十一年。惠帝年号建文四年。成祖年号永乐二十二年。仁宗年号洪熙一年。宣宗年号宣德十年。英宗年号正统十四年。景帝年号景泰八年。英宗复辟,年号天顺八年。宪宗年号成化二十三年。孝宗年号弘治十八年。武宗年号正德十六年。世宗年号嘉靖四十五年。穆宗年号隆庆六年。神宗年号万历四十八年。光宗年号泰昌一年。熹宗年号天启七年。庄烈帝年号崇祯十七年。

世祖年号顺治十八年。圣祖年号康熙六十一年。世宗年号雍正十三年。高宗年号乾隆六十年。仁宗年号嘉庆二十五年。宣宗年号道光三十年。文宗年号咸丰十一年。穆宗年号同治十三年。德宗年号光绪三十四年。宣统帝年号宣统三年。此中国历代年数之较大也。西历纪元,以耶稣基督生年为始,即中国汉平帝元始元年,为西历纪元之岁,至中华民国纪元,适当西历一千九百十二年。西人多崇奉耶教,故虽国不一国,朝不一朝,年系固犹是耳!中华全史演义,自此告终。以后沿革不能预测,告往知来,俟诸明哲。

歌曰:

浑沌之世不可稽,盘古氏出乃有史。

天皇地皇人皇氏,名曰三皇居上世。

太皞炎帝及轩辕,唐虞绍之为五帝。

夏商周秦西东汉,后汉魏吴三国判。

汉亡于魏魏禅晋,晋又平吴全国定。

扰西晋者为五胡,中土分外南北隅。

南为东晋居江左,宋齐梁陈踵其都。

北则五胡而后魏,东魏西魏分为二。

东传北齐西禅周,周又并齐禅隋帝。

隋能灭陈号混一,曾几何时禅唐室。

唐祚终兮为五季,梁唐晋汉周相继。

宋代周兮海宇平,中南渡兮迫于全。

并金灭宋是蒙元,统极华夷九十年。

明逐元兮一统定,李闯陷京思宗殉。

清兵入关驱流寇,十主相传专制久。

民军崛起清社倾,首创共和兆太平。

语文摘录札记02—《文章作法》06—小品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