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曙为最·《枕草子》赏析

作品:《枕草子》作者:@爱丽丝127
BGM:月まで届け、不死の煙 - 上海アリス幻樂団
【由于平台限制,仅大师球微信公众号配有BGM,感兴趣的朋友可移步下方公众号链接】

前言
这次我把目标定在了日本古典文学上。提到古典文学,无论是谁都一定会想到《源氏物语》。我大约在三年前读过一次,大体上是讲述平安时代贵族的风流生活。它篇幅较长而且对其的专业研究也不在少数,因此选题转而落在了同时代并称“平安文学双壁”的《枕草子》上。再加上去年有幸在大师球打道馆开过日本史简览的专题,我对不同于奈良时代过度效仿“唐风”而是开创了日本的“和风”文化的平安时代兴致很大。这就我是选题的缘由。
如果说《源氏物语》像一部言情小说的话,《枕草子》可以比作为日记、随笔,记叙内容大多数皇家贵族生活趣事、自己对美丽之物的举例、和欣赏的皇后之间的对话以及对感情的表现记录等等。作者清少纳言身为平安时代才女,以她独特敏锐而又温婉细腻的角度记录着这个时代的贵族生活。究竟平安时代的上流生活是怎样的?那时的千金小姐们又以何为美?少纳言和皇后之间的对话为何喜欢以唐诗来互打哑谜?这都是我关注的问题。
《枕草子》有着不同于当今的日记散文的文体,其中形式最特别的是列举事物的章段,它在一个小标题的下面一一罗列出各种人、物、事的名称来表达感受;或者把可以一概而论的东西列举出来,发表自己的评论。最能体现《枕草子》特别之处的就是这些章段了。这与现代文体有很大的区别,这是我印象最深的行文结构。
此外类似散文一样的章段是以类似“春曙为最”“月光明媚”这样的见闻为主的。这些随想分为以自然为主的和以人事为主的两大部分。独特的视角与新鲜的构想是这类章段的特征。而日记体的章段如“初次来到宫中时”“雪下得很大”等等。在此特别要提到的一点是,尽管定子皇后一家在藤原氏内部的权力斗争中败北,但是清少纳言在日记中丝毫没有触及此事,而是用明快的笔调言他物。这里又有着“不言说,但相思”的故事。

春曙为最
正如伊原昭所述:“动植物的形象是清少纳言自我独特风格的投影……自然风物不是作为人物的陪称或是四季的点缀,而是作为真正的主体而加以描绘……”。
也就是说,在少纳言的眼里,自然万物拥有其独自的价值和地位。或许是因为日本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又具有规律。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她,自然地对周围的景物怀着一份别样亲和感情。因此她对自然,特别是对四季的变化,世界的美好有着极其丰富多彩而又敏锐的感受。

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季美好之谈当属开篇的“春曙为最”了:
春は曙.
やうやう白くなり行く、山ぎは少しあかりて、紫だちたる雲の細くたなびきたる.
夏は夜.
月のころはさらなり、闇もなほ、蛍の多く飛びちがひたる.また、ただ一つ二つなど、ほのかにうち光て行くもをかし.雨など降るもをかし.
秋は夕暮れ.
夕日の差して山の端いと近うなりたるに、烏の寝所へ行くとて、三つ四つ、二つ三つなど飛び急ぐさへあはれなり.まいて雁などの連ねたるが、いと小さく見ゆるは、いとをかし.日入り果てて、風の音、虫の音など、はた言ふべきにあらず.
冬はつとめて.
雪の降りたるは言ふべきにもあらず、霜のいと白きも、またさらでもいと寒きに、火など急ぎおこして、炭持て渡るも、いとつきづきし.昼になりて、ぬるくゆるびもていけば、火桶の火も、白き灰がちになりてわろし.
春,曙为最。逐渐转白的山顶,开始稍露光明,泛紫的细云轻飘其上。
夏则夜。有月的时候自不待言,无月的黯夜,也有群萤交飞。若是下场雨甚么的,那就更有情味了。
秋则黄昏。夕日照耀,近映山际,乌鸦反巢,三只、四只、两只地飞过,平添感伤。又有时见雁影小小,列队飞过远空,尤饶风情。而况,日入以后,尚有风声虫鸣。
冬则晨朝。降雪时不消说,有时霜色皑皑,即使无雪亦无霜,寒气凛冽,连忙生一盆火,搬运炭火跑过走廊,也挺合时宜;只可惜响午时分,火盆里头炭木渐蒙白灰,便无甚可赏了。(林文月译)
其中关于春天的描绘,是引用了白居易《早春忆苏州寄梦得》里的诗句:
吴苑四时风景好,就中偏好是春天。
霞光曙后殷于火,水色晴来嫩似烟。
士女笙歌宜月下,使君金紫称花前。
诚知欢乐堪留恋,其奈离乡已四年。
但是两相比较,其手法与意境却是大相径庭。白居易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表现了他对韶华已逝的叹息。具体来谈,白诗通过把春霞比作火、草色比作烟,吸全部春光的景界于自我,如空中之音、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遐想的空间。再看少纳言笔下的春,以细致的笔触描写了春天黎明时分云彩的形状、变化、颜色等,专注于大自然本身的细节。
再看夏之夜色,少纳言对黑夜里纷飞的萤火虫从其数量、飞舞的状况及环境都做了精细的刻画,在这样细致的描写背后仿佛能看见她那双明亮而冷静的眼睛。
关于秋天,她认为傍晚最为有趣。火红的夕阳、黑色的乌鸦、湛蓝的晴空,以及映着夕阳排成“人”字或“一”字队伍的大雁,敏锐地捕捉到了秋天最富有情趣的一瞬间,并把这一瞬间定格。其中这一描写是借用白居易《秋思》与《秋日与张宾客舒著作同游龙门醉中狂歌凡二百三十八字》的诗句:
秋思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馀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原诗所描绘的“雁”“秋虫”“秋风”,虽说是具体的物象,但是她并不把目光聚集在具体物象的细节上,而是通过这种具有象征意味的事物,达到情与境会,从而触发心底的一种愁绪,这种愁绪弥漫在诗人与天地物象之间,用画面是很难展现的。
如果说中国诗人笔下的山川美景,体现的是一种充盈天地人之间的立体的意境之美的话,那么少纳言笔下的四时风光则是一首沿着地面流淌在人们心中的歌,对瞬间自然美的绝对魅力的关注,令人仿佛能触摸到大自然那颗敏感的心。
をかし之谈
少纳言用着她别有诗情画意的想象力和对身边事物微妙纤细的感受力,以平安时代王公贵族们的视角去观察当时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她对自然界的赞美向往。在当时贵族们沉湎于欣赏飞花落叶的善感情调里,而少纳言却在描写自然时,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欣赏纤细的、动态的、和谐的美,企求清新明亮的世界。这种“をかし”之美,与当时王朝审美意识的主流“物哀”审美思想并驾齐驱,代表了日本平安时代的另一种文学理念与审美趋向,神恬气静,令人顿消其躁妄之气。

清少纳言在《枕草子》中使用“をかし”一词多达466例。关于“をかし”,人们普遍认为“をかし”是有意思、清新有趣的含义,主张以理智的态度来欣赏、评论所观察的对象。同时关于“をかし”的词源,一般也认为是由表示愚蠢事物的“をか”演变而来。少纳言在题跋中就明确提到:“我把有风情、有趣的事情⋯⋯都写下来”。与多以多愁善感的主观情绪来感受一切的“物哀”审美相比,少纳言的“をかし”的审美意识显然具有积极向上的倾向,这种感情倾向又与写作之由息息相关。比如同样是描写春天,紫式部关注的是樱花一夜凋落、转瞬即逝的哀伤,而清少纳言则如是描写:
三月三日、うらうらとのどかに照りたる。桃の花の今咲きはじむる。柳など、いとをかしきこそ更なれ。それもまだ、まゆにこもりたるこそをかしけれ。廣ごりたるはにくし。花も散りたる後はうたてぞ見ゆる。おもしろく咲きたる櫻を長く折りて、大なる花瓶にさしたるこそをかしけれ。櫻の直衣に、出袿して、客人にもあれ、御兄の公達にもあれ、そこ近くゐて物などうちいひたる、いとをかし。そのわたりに、鳥蟲のひたひつきいと美しうて飛びありく、いとをかし。
三月三日,这一天要是阳光和煦,天色晴朗才有意思。这时桃花初开。更不要说杨柳柔媚。柳芽初生有如作茧似的,很有趣味。但是后来叶长大了,就觉得讨厌。不单是柳叶,凡是花在散了之后,也都是不好看的。把开得很好的樱花,长长地折一枝下来,插在大花瓶里,那是很有意思的。穿了樱花直衣和出褂的人,或是来客,或是中宫的弟兄们,坐在花瓶近旁,说着话实在是有兴趣的事。(周作人译)
她从一草一木、一花一树等自然物象,敏锐地掌握四季时令变化的微妙之处,感受到自然生命的律动,看到四季的不停流转,万物的生生不息,领悟到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包括人的命运。而且少纳言是通过对自然风物近乎静止的手法来捕捉四季变化的。她虽然对自然怀着无比的亲近感,但是又仿佛自己哪怕细微的举动就会惊扰大自然那颗玲珑剔透的心一样,她就这样站在旁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视线固定在一处,静静地细细揣摩着大自然的某个细节。在这种不断反复地关照和静静地冥想中体味自然风物平淡单纯中所展现的精细美和无比风雅洗练的美。少纳言更注重的是在生活中寻找、发现、感悟有趣的事。与情绪化地将自身沉浸到对象中去的“物哀”不同,“をかし”是用理性的态度去认知对象的表现。“をかし”的大量运用,自可以感受到有一种新鲜的令人愉悦的美感,真正的日本平安贵族风趣。
讽刺之语
不仅如此,《枕草子》中也不乏她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当时文人修养的视角,对身边所见琐事进行讽刺,同样印象深刻。就如“看似聪明者”:
看似聪明者,如现今之三岁小儿。……身份卑微家庭的主妇,往往像似愚笨,其实,她们倒也有些小聪明,挺有趣的。大体而言,应当尊重真正聪明者为宜。(林文月译)
在那个时代也有对三岁小孩和家庭妇女的“细微品味”,流露着上层风雅女性对粗俗人的暗讽不屑,以及紫式部所述的对自己的高修养的“自卖自夸”吧。
再者“不成体统之事”:
不成体统之事,如潮退之后,搁浅在海滩上的大船。……相扑士败退的背影。身份既不怎么高又无甚能力者,在那儿吆喝叱骂仆人。……为人妻者,因芝麻小事炉火中烧而离家出走,以为丈夫定会惊慌失措,四出寻找自己,未料,对方竟一点儿没有那意思,泰然处之;这么一来,又不便长时住他处,遂只得自个儿回去。……(林文月译)
确实如此,观察入微情感细腻。换做今日去立意,我们又会选择什么样的意向呢?
以及“教人瞧不起之事”中:
众所周知的老好人。老翁。以及轻佻的女子。墙垣崩毁。(林文月译)
“可憎恶之事”中:
莫过于有急事来访,偏又饶舌好长谈之客。砚台上有发丝夹杂着墨研。无甚了不起的寻常人,得意洋洋地堆了满脸笑容侃侃而谈的样子。想听人家说些什么,却不凑巧碰上婴儿哭个没完。万不得已,费尽心机安排,让他睡一宿的男人,岂料竟打起鼾来。笨手笨脚拉门的家伙,也可恶。想睡得不得了,躺下来,却有蚊子细微的声音嘤嘤地在脸的周遭飞来飞去。乘坐咯噔咯噔响个不停车子的人。说话时,好出风头者,尽顾自己抢先说。孩子们偶尔来玩,觉得挺可爱,不禁拿些东西给他们玩,这下子可糟了,食髓知味,竟常常要来,好不烦人!新来的,却一派自以为是,竟反而越级教导别人咧!真叫人受不了!情人夸奖他自己的老相好,明知那是过去的事,还是忍不住妒恨……(林文月译)



还有像是没志向、扫兴、懈怠、不相称、不值得同情、遗憾、难为情、极不满意、无聊、可怕等等各种题材的列举,每一个都生动活泼恰到好处。至少比起在美好之物欣赏之上,这些内容意外的古今中外相通。
与汉文学
另外,少纳言具有很高的汉文学素养。据统计《枕草子》一书中有关汉诗文、汉籍典故的引用就有65处之多,其中与自然风物有关的部分就近30处。少纳言在引用汉诗文时,采取了引用、借用和谐用等多种手法。从她对汉诗文的态度上不难看出,正是在灵活多变地引用汉诗文中成就了自己非凡的独创性,展现了“汉学和魂”的优雅之美。
如“文”中写到:
文は文集。文選。新賦。史記……
其中的“文”指的是古典汉籍,其后列举的作品,均为当时的经典汉籍,其中的“文集”指的是《白氏文集》,即白居易的诗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段中《白氏文集》排在了风靡平安朝初期的古典汉籍《文选》之前,足见白诗带给平安朝文学影响程度之深。甚至《枕草子》的书名也被认为出自白居易的闲适诗这首七言诗的后两句:
尽日后厅无一事,白头老监枕书眠
描写的是白居易担任秘书省长官时孤独无聊的心境。《枕草子》跋文也提及了书名的由来:
枕にこそは侍らめ(放置于枕边)
而这句话正是源自于上述白诗。跋文说,中宫定子将册子送给少纳言时,她随口说道:“那我就放在枕边吧”。她说这句话时,也许心里隐约联想到白诗,便利用“尽日无一事”的闲暇时间写点什么,于是就诞生了《枕草子》。
她引用白诗,呈现出不同的形式与特点,即既有原封不动的照搬挪用,也有随机应变的加工创新,由此展现博学与聪颖。概括起来,《枕草子》引用白诗大体可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类。
直接引用例中最典型的当属“树花”,少纳言在描写梨花时,说它是:
世人往往视作凄凉哀艳之花,无人赏爱,亦无人用以系结信笺
但随后笔锋一转,说梨花在中国被视为“无上可人之物,竟以之入诗文”,并直接以白诗“梨花一枝春带雨”来解释,认为它“非同小可”。因为梨花犹如哭泣中的杨贵妃般“无与伦比般美丽”。她这样描写,其实是寄予着对中宫定子的同情。因为其时正值中宫定子因家族衰落而被迫离开皇宫之际。少纳言通过引用白诗,暗喻了孤寂中的中宫定子。显然,她以《长恨歌》中的感人故事也使人产生了共鸣。
另一个类型是间接引用。作品中绝大部分属于这一类型,其中“香炉峰的雪”最为出名:
雪在落下,积得很高,这时与平常不同,仍旧将格子放下了,火炉里生了火,女官们都说着闲话。在中宫的御前侍候着。中宫说道:“少纳言呀,香炉峰的雪怎么样?”我就叫人把格子架上,[站了起来]将御帘高高卷起,中宫看见笑了。大家都说道:“这事谁都知道,也都记得歌里吟咏着的事,但是一时总想不起来。充当这中宫的女官,也要算你是最适宜了。”(锦帘香檀 十六 清少纳言之香炉峰雪拨帘看 石红梅译)
香炉峰指的是江西省九江匡庐之峰。同样引用白诗:
重题《全唐诗 卷四百三十九<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白居易》
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
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
匡庐便是逃名地,司马仍为送老官。
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

透过《枕草子》这部作品可知,少纳言的高深教养和汉学知识,大都来自于《白氏文集》。甚至对她来说《枕草子》特别是其中的日记部分,实际上就是对这部白氏文集的解释和欣赏,也是立足于这部作品而进行的创作。


《枕草子》中记录着装束应顺应时节的话,即强调应季的色调搭配之事。用其表现四季,将季节穿在身上,这就是平安时代贵族的时尚。


在这一点上,中国人与日本人有所不同,中国人虽然也是从自然界认识色彩,但是在使用上早已脱离了自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使用色彩,因此产生了跳跃色、冲击色的色彩运用,比如“红墙碧瓦”,这种高饱和度的色彩对比变化是在日本很少见的。而日本平安贵族希望自己能够很好地复刻自然,或者是使自己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注重与自然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关于吃的东西,刨冰也作为一种奢侈的食品被人追求。就像“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文献
[1]李传坤.试论白居易文学对《枕草子》的影响[J].外国文学研究,2006(05):135-142.
[2]李传坤.浅论白诗对日本平安朝女流文学的影响——以《枕草子》和《源氏物语》为例[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05):225-227.
[3]孟庆利.《枕草子》里自然风物描写的横向现实性特征——以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比较为中心[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30(05):41-44.
[4]NHK历史秘话[174话][清少纳言 凄美的爱情传奇]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s411B73c?share_source=copy_web
[5]房颖. 《枕草子》的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
END
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落地的机会
去吧大师球是以各类影视作品为素材进行活动的社群,社群主要活动为开脑洞形式,为个人知识落地进行服务。我们的建立初衷是完美衔接知识落地前的落差,用开脑洞的方式,从影视作品入手,链接现有的我们学过的知识点。
想了解以前的活动内容or想加入我们:

我们的相关账号:
● b 站:-去吧大师球-,不定期放出高排名脑洞文章的可视化视频及训练场精剪视频
● 豆 瓣:去吧大师球,定期放出优秀脑洞文章,及需要投票的成员脑洞文章
● 微 博:去吧大师球官方微博,定期推送各类通知
● 公众号:这里是去吧大师球,每三个月会放出成员的脑洞文章,他们的排名由你来决定!每周末放出优秀脑洞文稿和可视化视频
排版&编辑/ 楽ちゃん
(本文最大限度保留作者的原始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