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式骑行就是各种式的融合

2020-03-27 09:28 作者:我就是新会摩旅侠  | 我要投稿


以前我总认为国内骑行风格都只有外国式的风格,美式、日式,欧式又分意式、英式、法式、奥(地利)式,随着摩托车本身的发展,又很多车族和车种,接着又融入了国内某些地方特色的禁限摩情况下仍坚持用摩托车的骑手,摩托车手里既有职业的,有副业的,有军事的,有业余的,有专业的,有追随的,有老年的,有低领的,囊括着各行各业的人们。其实,归纳在一起,都可以叫做骑行文化。既可以是大众的99%er,也可以是小众的1%er,如果都融入在一起,就是100%。有些推广活动可能会尽量要求一种车型和一种风格,最后可能会形成多个风格的车手加入,骑行风格上变得不再纯粹,但关注的骑行本身反而会更纯粹。

中国文化不能只是狭义的看本土文化,还要有宏观的吸收外洋文化,从古到今,中国都在学习,然后消化和进步,最后会逐渐形成本土文化,新的力量还会影响本来的文化发源地,这其实也是中国一直以来的太极精髓。如果不积极吸收,固步自封,只能原地踏步,没有进步,就像摩托车的事业,如果自身实力不够,先从外面引进又如何?先造起来,玩起来再说。国造第一台摩托车“井冈山”号,本来就是引进的。中国正迎来大变局,市场是中国的,未来也是中国的,服务都是中国的。

只要不完全禁止,就要积极骑行,这就是该有的态度,只要有了摩托,就要骑出最帅的形象,只要有骑者,就要积极引导。摩托车发展到今时今日还多了新能源,新能源摩托车就像个孩子,仍要继续发展,但有一样是不变的,就是骑行本身。概括起来,就是两轮文化。

国产摩托继续在大踏步的发展,每个品牌都会形成自己的粉丝圈,品牌之间也会形成朋友圈,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这才是未来。相对于五年前,知道的国产品牌又有哪些?愿意为国产品牌辩护的摩友又有多少?而现在呢?春风群、贝纳利群、无极群、宗申群、摩旅群、小踏板群等等都在逐渐增多,而某些进口品牌却因为高傲的身份而互相较劲,互相看不起,大贸群变得越来越冷淡,没意义的炫富行为充斥着纯粹的骑行要义,两轮精神逐渐荒废,比小排量摩托人群更不重视自己的坐骑,有的只有它身上有价值的LOGO。

无论自己最喜欢什么形式的骑行文化,只要它出现在中国的土地里,就会有滋生的土壤,一个个年会组成了各种各样的骑行生态,一些禁摩地区的人也参与进来,甚至还会吸引一些旁边无关的路人。摩托禁不住,油门轰又骑。只要有摩托就会有人,有人就会有文化,所以它就是个江湖,如果你的孩子兴奋的生出了想要骑行的心,你也要阻止吗?因为江湖就是需要闯荡,闯荡就要工具,无论怎么不承认,连提倡禁止的一方自己都要装备摩托,而且还会骑得更好。随着摩托款式的进步和增多,渴求摩托的人们总会超越禁限,不是每个地方都是江门,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困难,但只要像电瓶车那样,更多的出现在画面里,冲破禁锢的那一天总会到来。


中式骑行就是各种式的融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