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评价沈从文

2021-01-19 20:05 作者:何如天性凉薄  | 我要投稿

摘要:沈从文是文学大家,湘西文学的代表者,乡土文学的代表者。本文介绍了他的生平和性格特点,并阐述了他的写作风格,以更深层次的了解沈从文,了解他笔下的人与乡村自然的和谐之美。

一、人物生平:

沈从文生于1902年,湘西凤凰人,名门大户、地方望族出身。祖父沈宏富入湘军,镇压过太平天国,做过提督。父亲沈宗嗣也青年从军,抗击过八国联军,组织过起义,刺杀过袁世凯。祖母苗族人,母亲土家族人。

沈从文自幼随母亲长大,母亲知书达理,管教甚严,四岁时,沈从文就识600汉字,聪明。但因自幼顽皮,不服管教,1917年,14岁就参军走上行伍生涯。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931年开始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作品有《边城》《湘行散记》《萧萧》《三三》《老实人》《石子船》《长河》《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二、人物性格:

沈从文幼时野性淘气,上学经常逃学,不愿受约束。他曾自我总结说:“二十岁后我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这份性格的形成,便应当朔源于小时在私塾中的逃学习惯。”

少年参军后见多了杀人流血事件“一些人在什么情形下被拷打,在什么状态下被把头砍下,我皆懂透了。又看到许多所谓人类做出的蠢事,简直无从说起。这一份经验在我心上有了一个分量,使我活下来永远不能同读子曰的城市中人爱憎感觉一致了。从那里以及其他一些地方,我看了些平常人没看过的蠢事,听了些平常人没听过的喊声,且嗅了些平常人没嗅过的气味;使我对于城市中人在狭窄庸懦的生活里产生的做人善恶观念,不能引起多少兴味,一到城市中来生活,弄得忧郁强执不像一个人的感情了。”

20余岁,沈从文到北京谋求发展,经济困顿,生活窘迫,给郁达夫写信并请其帮忙,郁达夫的登门看望,给了沈从文极大的鼓舞,后作品问世,名动京城。进入大学执教,第一次上讲台就窘况百出,胡适替他解围说:“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成功。”又因为他只上过小学,属于自学成才的土包子,西南联大的同行教授瞧不起他,刘文典先生曾在课堂上公开说:“沈从文居然也评教授了……要讲教授嘛,陈寅恪可以一块钱,我刘文典一毛钱,沈从文那教授只能值一分钱。”出身低,资历浅,不强于口舌,沈从文曾这样总结:“就我性格的必然,应付任何困难,一贯是沉默接受,既不灰心丧气,也不呻吟哀叹,只是因此,真像奇迹一样,还是仍然活下来了。”

三、写作风格:

沈从文作品独具魅力,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写作帮助很大,但是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峰角凌厉,好勇斗狠,也没有阴狠刻薄,古怪刁钻。文笔自然平实祥和,景色民风人物都诗情画意充满真善美。行文风格像水,水无常形、静水深流。他《湘行散记》等作品中写辛苦的船工,写吊脚楼的妓女,写行路的士兵,写售货的商人等等,每一个人你都觉得那么酸涩又可爱,对家乡记忆充满着美好和温情。和同时代的作家相比,没有大江大河,没有匕首投枪,没有时代先锋,没有破窗呐喊,就是写简单的人性,淳朴的爱恋,淡淡的忧伤。沈从文被同行称为“乡下人”,他也自命为“乡下人”,一再地说:“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也不在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

沈从文写田园牧歌式的湘西生活,对抗都市的腐化堕落。他用文字描绘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赞美生命,歌颂土地,济世安民。他不吝啬笔墨去写乡村的风景,乡村的民俗,乡村的人物。他写人性之美,写人生希望,写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生的人性形式,写引人向善的力量。

沈从文笔下的少女,美丽、单纯、童真,自然、清新、善良,如《三三》中的三三,《边城》中的翠翠等。《湘行散记》中水手、军官等各色人等又真实充满生命活力,鲜明的形象让读者念念不忘。沈从文的文字典雅、恬静、不做作,用美好诠释美好,哪怕《湘行散记》中记述的打架、劫道、兵变、杀人等也没有特意渲染,只在平铺直叙中轻轻带过,只记住了绒线铺的小女孩的明慧温柔,成衣人独子的勇敢天真,爱惜鼻子的朋友那句”你以为我戒了烟吗?“。不同于同时代的作家厚重、尖锐、愤怒有力量,要写出封建礼教的吃人和压迫,写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呐喊着去唤醒民众,砸破一个旧世界,换来一个新世界。沈从文的文字就像轻纱薄幔,掩藏住悲凉、悲痛、悲剧,朦胧中很柔和平静。沈从文说:“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被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悲痛也忽略了。”

在大动荡,大浪潮,火红热血的年代,沈从文是不受欢迎的,作品不犀利、不阳刚、不批判,别的作家都在写大题材、大结构、大变革,他还在编织着一个小田园梦的茧房,于是被漠视、排挤、攻击。后来他就不写小说了,改去做历史研究了。文学又是有规律的,在承平日久,清新确幸的时代,沈从文的作品,又成了作家和文字工作者的必修课。文字的隽美,淳朴善良的人物,发掘人性的光辉和温暖,称赞其写作只是写作,是独立于时代的。

其实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不变的始终是那个湘西凤凰少年“我有我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可以说是皆从孤独中得来的。我的教育,也是从孤独中得来。”


评价沈从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