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平台上展示自我的时候,要不要隐藏污秽?

2019-03-05 11:31 作者:原三生Love  | 我要投稿

以下是写给“我”的话:

从直觉和历史的经验来看,让别人知道太多自己的私事是不明智的。因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某些话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招惹了某些人的厌恶,使他们停止关注并再去寻找合适自己心意的言论来舒缓精神。由于这样的差异存在,人格也就可以作为商品售卖了,更符合大众审美和价值观的人自然容易赢得更多粉丝,毕竟很多人并不是为求取新的认识而来,而是为了旧的认同。这很正常,笔者也经常如此。

但是因为“污秽”是相对的,人心是相对的。你觉得应该去迎合大众,但也有可能一不小心拍到马屁股上。专业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有助于得出可信度更高的结论,但即便按其行事,依然会遇到问题,那就是每个人的心胸都不是无限开阔的,每个人人格的可塑性也是有限的。你始终无法变成你不喜欢的人,说和他(她)一样的话,做一样的事。只有在发掘你自己的时候,才能得到最彻底的信仰,这件事是不可改变的。假如你自己喜欢做的事,大众却深深地厌恶,那么当然要反思。可是长年的反思无果,那么也只能说是身世和生活环境天差地别。指望在一场辩论或十天反思中抹平这样的差异,实在艰难而不值得。指望让别人从厌恶你转变到追随你的主张,就更近似于白日做梦。

现在是一个讲求多元化的时代,讲求格局的时代,许多人以接受更多与自己不同的认识为荣。但是这样的结果塑造出来的是怎样的一个人?理性的世界固然广阔,可感性的尊严却只坚守于自己的领地。假如舍弃了情感的底线,那么这个人比起灵活的智者更像是钻营的小人。不是对小人的尊严就有所鄙视,而是这样的小人甚至是认不清他自己的,他迟早迈过大众的底线。

大众也是有底线的。法律、道德,以及平台的规范,向来写得明白,防止个体与集体之间产生不必要和危害性的冲突。我相信“我所厌恶的,也必定有他人所厌恶;我所喜爱的,也必有他人所喜爱”,建立在这样的共同认知上,那么“污秽”的问题似乎就没必要那么深入思考了。你心里应该清楚,哪些是不被人接受的,哪些是不被大部分人接受的,哪些是不被一部分人接受的。第一种是罪犯或人渣,第二种是“特别的人”。第三种则近似于“意见领袖”,可以找自己的粉丝群进行售票了。

追求所有人的接受,不现实。成为“特别的人”或“意见领袖”,似乎也不符合消遣生活的初衷。所以最关键的是不能成为第一种的被厌弃者。相信我,如果你想改变大多数人,那必须先改变这个世界。不要苦大仇深地认为“众人皆醉我独醒”,就算你说的是对的,那么你打算跟一帮喝醉的人打架吗?如果你看过《醉拳》这部电影就不会这么做。

况且,一个人醒着是多么孤独。只有自己醒着的世界是可怕的,因为不能与外界接轨,是非善恶全由自己一心认定。那么对付这样的人是不需要是非善恶的,因为不能用言语来改变,就只好用别的东西。虽然不免有人还想逞凶斗狠,甚至一度认同某些动漫里的“一人改变世界”的做法,但这样的生活成本就太高了。这是为你个人的利害着想,而不是为集体说话。要知道,集体也是由许多个同样的你组成的。我们并不是完全不通情理,但也有自己的底限。借助其他认同自己的人的声势进行辩论,这也是一种本能。尽管事后,我觉得这不是多么畅快的消遣。如果排除理智和真理的追求,只是从情感的角度追求争论的胜利,那么我宁愿我们的分歧从未发生。一个平和的世界是最完美的。

唉!我也不是能完全做到这些啊,不知道你们又进步到了怎样的层次。我想这需要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在日常中,我们只需要记住“哪些东西(言论)虽然自己依然喜爱,但大众可能没那么喜爱”,就不要把它们展示出来。这是为你考虑的,因为你隐藏的甚至可能是一些超出我们想象的东西。并且假如现实的你真的那样极端,那么你迟早无法隐藏下去,处处会露出马脚。哪些东西你认为“不接受的人也不会特别厌恶”,那么就可以展示出来,这就会形成多元化的风景。说不定你会发现,某些让你自甘卑下的“污秽”,其实我们都有。某些东西根本不是污秽,只是长期没有与社会交流而又不符合自己过去的经验才导致的错误判断。

说这些是为了什么呢?肯定不是为了教育人。因为言语的教育是是不完全的,人们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基础来判断我说的话。比如“你认为别人不会厌恶的东西”,可能最后还是想错了,出错了就要改正。所以说,这些大概是一面镜子,是我自己思考的镜子,是帮助你们进行反思的工具。作为一个“陌生人”,一个“其他人”,一个“社会中的别人”,这是我主动贡献出来的橄榄枝,表示“这样的规范是我能接受的”,给出一面“追求他人认同和生活和谐道路上的路标”。综合我们的意见,不必要的口舌之争就迟早有一天可以大大地减少,我们的世界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和谐。




在平台上展示自我的时候,要不要隐藏污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