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耳机的基础知识+甲级(A类)/乙级(B类)放大

2019-09-22 17:32 作者:盲人号  | 我要投稿

一、耳机是如何分类的?

1、按换能原理(Transducer)分

主要是动圈(Dynamic)和静电(Electrostatic)耳机两大类,虽然除这二类之外尚有等磁式等数种,但或是已被淘汰或是用于专业用途市场占有量极少,在此不做讨论。
动圈耳机原理:目前绝大多数(大约99%以上)的耳机耳塞都属此类,原理类似于普通音箱,处于永磁场中的线圈与振膜相连,线圈在信号电流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
静电耳机:振膜处于变化的电场中,振膜极薄、精确到几微米级(目前STAX新一代的静电耳机振膜已精确到1.35微米),线圈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

2、按开放程度分

  • 主要是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密闭式)

  • 开放式的耳机一般听感自然,佩带舒适,常见于家用欣赏的HIFI耳机,声音可以泄露、反之同样也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耳机对耳朵的压迫较小

  • 半开放式:没有严格的规定,声音可以只进不出亦可以只出不进,根据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 封闭式:耳罩对耳朵压迫较大以防止声音出入,声音正确定位清晰,专业监听领域中多见此类,但这类耳机有一个缺点就是低音音染严重,W100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3、按用途分

主要是家用(Home)、便携(Portable)、监听(Monitor)、混音(Mix)、人头唱片(Binaural Recording)

二、耳机一些相关参数和音质术语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1、耳机相关参数

  • 阻抗(Impedance):注意与电阻含义的区别,在直流电(DC)的世界中,物体对电流阻碍的作用叫做电阻,但是在交流电(AC)的领域中则除了电阻会阻碍电流以外,电容及电感也会阻碍电流的流动,这种作用就称之为电抗,而我们日常所说的阻抗是电阻与电抗在向量上的和。

  • 灵敏度(Sensitivity):指向耳机输入1毫瓦的功率时耳机所能发出的声压级(声压的单位是分贝,声压越大音量越大),所以一般灵敏度越高、阻抗越小,耳机越容易出声、越容易驱动。

  • 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频率所对应的灵敏度数值就是频率响应,绘制成图象就是频率响应曲线,人类听觉所能达到的范围大约在20Hz-20000Hz,目前成熟的耳机工艺都已达到了这种要求。

2、音质评价术语

  • 音域:乐器或人声所能达到最高音与最低音之间的范围

  • 音色:又称音品,声音的基本属性之一,比如二胡、琵琶就是不同的音色

  • 音染:音乐自然中性的对立面,即声音染上了节目本身没有的一些特性,例如对着一个罐子讲话得到的那种声音就是典型的音染。音染表明重放的信号中多出了(或者是减少了)某些成分,这显然是一种失真。

  • 失真:设备的输出不能完全复现其输入,产生了波形的畸变或者信号成分的增减。

  • 动态:允许记录最大信息与最小信息的比值

  • 瞬态响应:器材对音乐中突发信号的跟随能力。瞬态响应好的器材应当是信号一来就立即响应,信号一停就嘎然而止,决不拖泥带水。(典型乐器:钢琴)

  • 信噪比:又称为讯噪比,信号的有用成份与杂音的强弱对比,常常用分贝数表示。设备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产生的杂音越少。

  • 空气感:用于表示高音的开阔,或是声场中在乐器之间有空间间隔的声学术语。此时,高频响应可延伸到15kHz-20kHz。反义词有“灰暗(dull)”和“厚重(thick)”。

  • 低频延伸:指音响器材所能重放的最低频率。系用于测定在重放低音时音响系统或音箱所能下潜到什么程度的尺度。比方说,小型超低音音箱的低频延伸可以到40Hz,而大型超低音音箱则下潜到16Hz。

  • 明亮:指突出4kHz-8kHz的高频段,此时谐波相对强于基波。明亮本身并没什么问题,现场演奏的音乐会皆有明亮的声音,问题是明亮得掌握好分寸,过于明亮(甚至啸叫)便让人讨厌。

三、关于放大器方面的相关知识

1、一般的放大器可分为晶体管(石机)和电子管(胆机)放大器两类

2、放大器

前置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的统称。

功率放大器
简称功放,用于增强信号功率以驱动音箱发声的一种电子装置。不带信号源选择、音量控制等附属功能的功率放大器称为后级。

前置放大器
功放之前的预放大和控制部分,用于增强信号的电压幅度,提供输入信号选择,音调调整和音量控制等功能。前置放大器也称为前级。

3、甲类放大(class-A)

也称A类放大。为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此时晶体管或电子管放大器将会对整个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

乙类放大(class-B)
也称B类放大。为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此时一路晶体管或电子管放大器将会放大音频信号的正半部分,而另一路晶体管或电子管放大器则放大信号的负半部分。

甲乙类放大(class AB)
也称为AB类放大。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此时放大器的输出级在输出功率为低电平时便按甲类放大状态,而在输出功率为高电平时便转换为乙类放大。

四、关于耳机线材

1、大多数耳机线都以铜为原料,一般的纯度(一般用几N表示,比如4N、6N……)越高导电性越好,信号失真越小,常见的有:

  • TPC(电解铜):纯度为99.5%

  • OFC(无氧铜):纯度为99.995%

  • LC-OFC(线形结晶无氧铜或结晶无氧铜):纯度在99.995%以上

  • OCC(单晶无氧铜):纯度最高,在99.996%以上,又分为PC-OCC和UP-OCC

2、耳机的插头部分
第一个为左声道,第二部分为右声道,第三道为接地

五、关于前端器材

许多HIFI发烧友习惯将唱机分离成转盘和解码器两部分以得到音质更好的音乐
前端:多指声频系统中的信号源,如LP密纹慢转唱机或CD唱机,有时也指调谐器(收音头)中处理从无线接收到的信号的前级。
CD转盘:将CD机的机械传动部分独立出来的机器。
D/A转换器:数码音响产品(例如CD、DVD) 中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的装置。D/A转换器可以做成独立的机器,以配合CD转盘使用,此时常常称为解码器(DAC)。

六、关于放大器(amper)单元

甲类又称为A类,在信号的整个周期内(正弦波的正负两个半周),放大器的任何功率输出元件都不会出现电流截止(即停止输出)的一类放大器。

乙类又称为B类,正弦信号的正负两个半周分别由推挽输出级的两“臂”轮流放大输出的一类放大器,每一“臂”的导电时间为信号的半个周期。乙类放大器的优点是效率高,缺点是会产生交越失真。

交越失真:电子学名词。是指在放大电路中,输出信号并非是输入信号完全的、真实的放大,而是多多少少走了样,这种走样即是失真。引起失真有多种,此为失真的一种形式。


克服交越失真的措施是:避开死区电压区,使每一晶体管处于微导通状态,一旦加入输入信号,使其马上进入线性工作区

产生交越失真的电路
消除交越失真的电路

提供给晶体管静态偏置使其微导通有三种途径:(1)利用二极管和电阻的压降产生偏置电压;(2)利用VBE扩大电路产生偏置电压(3)利用电阻上的压降产生偏置电压。

交越失真出现在乙类放大电路,甲类放大电路失真最小但是效率较低10%左右,乙类有交越失真但是其效率高,所以出现了甲乙类放大电路,比甲类效率高,比乙类失真小。


结论

1、在甲类功放工作时,晶体管的正负通道不论有或没有信号都处于常开状态,意味着更多的功率消耗为热量,效率非常低。

2、乙类功放在工作时,晶体管的正负通道通常是处于关闭的状态除非有信号输入。在正相的信号过来时只有正相通道工作,而负相通道关闭,两个通道绝不会同时工作,因此在没有信号的部分,完全没有功率损失。但是在正负通道开启关闭的时候,常常会产生跨越失真,特别是在低电平的情况下。

3、甲乙类功放在输出低于某一电平时,两个输出器件皆导通,其状态工作于A类(甲类);当电平增高时,两个器件将完全截止,而另一个器件将供 给更多的电流。

这样在AB类(甲乙类)状态开始时,失真将会突然上升,其线性劣于A类(甲类)或B类(乙类)。它的正当使用在于它对A类(甲类)的补充,且当面向低负载阻抗时可继续较好地工作。





耳机的基础知识+甲级(A类)/乙级(B类)放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