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心理师》热播,但我想和你聊聊不存在的「心理医生」
杨紫主演的新剧《女心理师》,一经开播就吸引了全网的关注,围绕剧情的讨论也频频登上热搜。
除了作为小花自带的流量加成,还有个特殊的原因,这是国内首部以心理咨询师日常生活为剧情展开的电视剧。在心理健康日益受到关注的当下,大众对心理学总是有着很多疑问。
今天,我们就跟着剧名《女心理师》,来聊聊大众眼里的「心理医生」。


提到心理咨询,大家很容易想到的就是“心理医生”这个角色,身着白大褂,坐在沙发的另一边,念念有词……
这种初始印象可能是因为心理相关知识的普及程度不够高造成的,导致大众分不清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师的区别,所以笼统地称呼这类人为“心理医生”。
其实,在国内是没有“心理医生”这个称谓的。在国内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实际上主要就两种职业: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而这几年被大众获知的“心理治疗师”,也是心理咨询师一种,从属于医疗系统,需要通过系统内组织的心理治疗师相关考试。

之所以要区分“心理医生”的名字,是因为这个称呼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大众会下意识地将心理咨询和去医院看病的过程相比,觉得心理咨询也该是看一次开点药,一个疗程就好了,自己不用付出努力。
同时也加剧了大众对心理咨询的病耻感,认为只要进行咨询服务,就意味着自己“脑子有病”,这类的误解也阻止了大众寻求帮助的步伐。一些患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心理咨询师”不会让人把他们和疾病联系在一起,与“心理医生”的称呼相比,他们更愿意接受前者。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区分出这两者的不同,对于为心理咨询正名,还是很有必要的。而电视剧和原著中的心理师,可能是中国台湾的翻译不同,指的也是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

那要如何区分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师的不同呢?
接下来会从成长路线 、诊疗范围和处方权三个角度分析。
1、成长路线
国内大部分的精神科医生首先需要通过在医学院学习取得医师资格,并在硕士阶段选择方向时选择精神科方向,通过临床实习和住院医师轮转,完成了所有医学专业的培训顺利毕业、完成规培后,才能正式走上岗位。
也就是说精神科医生首先是医生。

心理咨询师培养过程会稍微简单一些,但也不容易。很多其他国家需要得到心理咨询或者临床心理学的硕士乃至博士学位后,再完成1-2年的额外培训,并通过执照考试,才能在指定的地区范围内执业。
然而国内心理咨询师的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现在依然存在很多鱼目混珠的现象,一些没有在学校和相关机构系统学习过心理学知识,只是通过了资格考试的学员也在执业。这些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师,他们的胜任力大多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女心理师》原著中是这样描写的:
心理师的培训班就要开课了,贺顿去问过了,人家说这期办完了,下期还不定什么时候再启动……再说啦,听说外国的心理医生都得是博士毕业,最次也得是个硕士,只有中国网开一面,只要是读过培训班就能参加考试,英雄不问出身。
好在这几年随着国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相关行业准则也在重新制定,相信相关培训行业很快会被规范起来。

2、诊疗范围
精神科医生主要服务于医学意义上的精神病人,比如:人格障碍、行为障碍、精神分裂症等。他们会根据病人的状态和问题做出诊断,并且给出治疗建议——判断是否需要心理咨询或药物治疗。
心理咨询师主要服务于有一定心理困扰的群体,他们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与咨询师会面,在一次咨询时间内与咨询师一起工作。
针对需要心理治疗的精神病人,大多需要前往医疗机构,寻找具有心理治疗师资格的心理咨询师。在医疗背景机构,心理咨询一般针对医院门诊来访,心理治疗一般针对医院的住院患者,两者都有类似的助人目的和工作方法。不具备医疗资质的社会咨询机构,开展的服务只能是心理咨询。

3、处方权
精神科医生通过了所有医学专业的培训,所以有诊断精神疾病、以及开药的权利。
心理咨询师则没有处方权,无论是体制外的心理咨询师,还是系统内的系统治疗师都没有处方权。这是因为心理咨询师不具备医学背景和资质,没有开药的权利。但一个成熟的咨询师是可以根据来访者的情况,建议来访者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的。
在国外的有些地区,那里的临床心理学家(Clinical Psychologist)通过培训(2-3年)和实习督导是可以有诊断权和处方权的。

因为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的职能不同,对于有精神障碍的人来说,最理想的措施是联合治疗,必要的时候,通过心理咨询和药物相结合,发挥最大的效用。
比如,当你出现焦虑情绪,心口发慌、躁动不安、吃不下饭。你可以先去精神科相关门诊找医生做诊断,根据你的严重程度判断你是否需要药物介入、配合心理治疗。
如果是较为严重的焦虑障碍,需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根据情况搭配心理咨询,预后效果更好。如果只是情绪问题,寻找心理咨询师进行谈话咨询,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总的来说,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是精神卫生工作和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战友,要互相协作,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但由于发展起步晚,现阶段我国心理行业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没有完善,很多来访者诊疗全过程缺乏专业管理,院外无法得到专业指导,直接影响到诊疗效果。
曼朗医疗(mindfront)则遵循了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为核心的诊疗模式。来访者到达门诊后,个案管理会对其进行专业的心理测量和评估,提高咨询师的匹配度以及是否让精神科医生介入,践行“全方位诊疗”和“全病程周期管理”理念,避免了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各自为政的可能,也减少了来访者付出的成本。

《女心理师》作为一部稀缺题材的剧情片,将那些普遍而又被忽视的心理健康障碍展现在了大众的面前,这是影视行业值得夸赞的进步。同时也希望未来此类的作品能够越来越多,让观众在收看的过程中,能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关照好自己的情绪,得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