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理疾病类别背后的二元对立||《解构疯癫》读书笔记1

2022-05-09 11:52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DSM(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ICD(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等分类系统运作,个人就会被分类细则病理化为“病人”,即便个人情况不符合现有诊断标准,也会被冠上更复杂的病态反应。精神医学和其他临床路径关注人的身心内部,而忽视了语言和社会因素对生病经验和治疗方案的形塑。

替换或使用委婉的词也难以解决问题,因为精神病理学中的传统对立势力会重燃,进而主导文化积习中的排他性和机构式虐待。“正常”和“不正常”之类的名词修正也只是再度重构旧时“健康”和“病态”、“理智”和“疯癫”的二元观点。因而,解构需要确保新词汇不再重蹈旧词汇作为划分和受权威压迫工具的窠臼之路。病态和健康的分野不是断续的,但社会运作过程中的建构分野造成原本在一条连轴线挪移的精神状态,只呈现两极化、非黑即白的二分。基于此,解构的目的在于恢复概念对立中被打压为劣势的词汇。

“健康”在和“病态”的对照下才有意义,因而需要悬置这些对立概念,慎用这些“理智”、“疯癫”、“正常”、“不正常”等词语。检视多组对立词交织的网络,形成大众和专业定义下的“理性”社会的境外之地。

 

实践解构(practical deconstruction):关注政治和权力的批判性阅读,对批判如何影响机构化和知识论的反思。

悬置:重新检视、挑战原本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定义。

话语:语言包含不同意义系统,掌握意义系统的人握有权力,得以排除他者。意义系统又叫“话语”(discourse)。

来源:《解构疯癫——精神疾病的制造与解放》(伊恩·帕克等著)


心理疾病类别背后的二元对立||《解构疯癫》读书笔记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