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小哥,一个被消费主义凭空制造的职业【孟庆延】


目录
一、商品拜物教

结果:现代社会实现了卡尔•马克思预言
原因:每天都活在消费里→规定生活样式
例子:对“节日”的认知越来越抽空(变成买东西-送东西)脱离了宗教状态或文明状态
本质:节日是宗教状态-有宗教意涵“文明”

甚至:创造节日“双11”“双12”“618”“黑五”,而且还有非常复杂的满减制度
二、消费是怎么炼成的?
底层逻辑:制造“需求”
人为什么会消费?- 人为什么会生产?
逻辑特点:生产本质→满足需求
工业化刚刚起步时、前工业时代的需求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而是用来满足人最本真/基层的那部分需求
工业化到来之前,是一个“短缺经济”:需求一直在短缺的状态里,供小于求、限量

卡尔马克思:生产决定消费
现在社会是:消费决定生产
生产和生活的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和满足后→人出现新的焦虑:需求疲软了,从商家到生产者都会有巨大恐慌
结果:这时候需要不断的需求

三、不进步,就焦虑
原因:机制在塑造认知“我觉得我需要”(商家、社会系统让你这么觉得)
机制:叫做“发展” “进步”
进步期间,进度速度变慢了,也会焦虑

消费主义是弥散在空气中的

这些上述内容间都有理念的差距
四、被“卷”出来的外卖小哥
社会科学、社会学:分析塑造成瘾的社会机制的原因
研究工具/道具:金融工具、借贷、消费贷(发达的信贷机制)
影响因素:容错率较高、底线在拉低

奇怪的“外卖”,人们希望送外卖的时间越来越短
eg.如卡尔马克思的“商业价值论”
厨师(劳动)做出了→两道菜(劳动产品)
外卖小哥有劳动但是貌似没有劳动产品,但本质是在抵抗劳动产品的贬值速度

五、占有主义


但“占有”很短暂,现在都用消费的东西来表达自己的身份了(不只是满足需要了)

•消费还成为沟通、社交、自我定义的重要标准
•反之,抵抗这种消费主义的,还有日本的极简主义
•有螺旋运转的阈值(消费水平、信贷机制、供需关系)

目前现象:沉浸在短暂的“占有”里
目前需要:冷静清醒地看待自己和所身处的生活世界
